人生寂寞的文章:享受人生的寂寞
人生感悟:只有内心真正把寂寞当成最高的享受,才可以算真正的无忧无虑,也即所谓的身心空灵。现在请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感受和领悟人生的寂寞,学会笑对人生一切。
南怀瑾先生在告诫那些立志一生求学、修持道德的年轻人时说:“你必须先要准备寂寞一辈子才行。要甘愿寂寞一辈子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懂得如何来享受寂寞。”
南先生在讲《论语》“德不孤,必有邻”之时,列举了一则他在清人的笔记中读到的故事,来佐证“准备寂寞”这一命题。一位清官退休后回家养老,在街上看到有人叫卖活鱼。他打听价格后一看钱包:身无分文,只好空手而归。回去和夫人说起此事,夫人说,你怎么不写张纸条给他啊?老人很诧异:欠条?夫人只说,你在纸条上写上“清官”二字,小贩就把鱼给你了。老人听后哈哈一笑。
南先生不过借此告诉人们,为道德而活着,难免感到寂寞、冷清,但只有把寂寞当成一种享受,才可以进一步修持道德。反之,你把寂寞视为痛苦而非享受,那就不要在那儿摇旗呐喊追求高尚了。
耐得寂寞方可谓之圣贤。看看孔子,我们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今天的孔子身负盛名,受人供奉,但当年他却非常清苦,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有时饭也吃不上,简直有点儿四处乞讨的尴尬。
孔子是没有能力取得财富吗?非也!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都是一时俊杰,个个精英,如果孔子不是明师怎么可能会有众多高徒?关于富贵权势,对于孔子来说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孔子说过,财富和权贵,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但他同时补充说,如果因为追求富贵而放弃道德,那么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
与富贵相比,孔子追求的是道德。处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而这需要教育进行维系,所以孔子一生甘于清苦,致力教育。耐住寂寞就要放弃喧嚣,拒绝浮躁,有所坚持,有所操守。所谓“有恒业而无恒产者,唯士唯能”,用孟子的话来概括孔子的一生所为,亦复如是。
有所准备,有所追求,然后可以甘于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树叶飘零,形影相吊,登高望远,路无尽头,这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但就是这样的寂寞才可以培育出灿烂的花朵。只有在寂寞中奋斗,在寂寞中前行,才能登上不胜寒的高处。在寂寞中养精蓄锐,在寂寞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才能够达到成功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一张床板上一支笔,几麻袋的草稿纸,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数年如一日,陈景润攻克了世界着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与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其成就至今仍然无人能及。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称赞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绝顶独行,何其寂寞,需要何等的忍耐与毅力?
守得寂寞,才能坚守忠诚,不为外界所惑,安静躁动的心灵,驯服狂乱的思绪,把无休止的欲望归于最有价值的地方,从而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世道沧桑,人生无常,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凡世之人,如果不能耐住寂寞,随波逐流,必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就像鲁迅笔下勾勒出的麻木空虚且没出息的形象:一群麻木的看客,仿佛一群鸭子,被一只无形的手提着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