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形成群体间语言偏见
从我们自身出发,我们出于何种目的、需求,或者因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偏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为什么会形成群体间语言偏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会形成群体间语言偏见
1、挫折引发偏见。痛苦和挫折会引起敌意,当我们遭受挫折的原因令人胆怯或者尚未可知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转移敌对方向。这种替代性攻击也许助长了美国内战之后南方地区对黑人滥施私刑的行为。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时,社会民众对民族多样性和反歧视法案持有更开放的态度。在几个世纪以前人们把恐惧和敌意发泄到女巫身上,有时他们在公众场合被烧死或溺死。愤怒激起了偏见,没有愤怒就没有偏见。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认为一旦群体为稀缺资源竞争,就会出现偏见。在西欧经济受挫的人对少数民族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偏见。自1975年开始,加拿大人对移民的抵触随着失业率而上下波动。这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例子。
2、为获取优越感也会引发偏见。我们人类很自然的会将他人分成内群体和外群体,一旦认定我们属于某个群体,我们会将我们所在的群体纳入自我概念当中来。我们会将自己与群体联系起来并以此获得自尊,我们的群体优秀,我们也会感到自豪。特纳与塔杰菲尔观察到,我们喜欢拿自己的群体和别的群体比较,并且我们偏爱自己的群体(内群体偏差)。
内群体偏差会滋生偏袒。怀尔德总结了典型的结果,当获得机会来分配15分的分值(相当于钱)时,被试一般都给自己的群体9-10分,其他的群体5-6分。当我们所在的群体相对于外群体规模较小、地位低时,我们更容易出现内群体偏差。
偏见是天性,也是生存的能力之一
然而,这种区分群体的认知活动,实则是一种人的天性。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Paul Bloom),通过对婴儿的研究,发现人们从小就懂得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辨别好坏,区分你我。
生存需要建立基本的认知经验,譬如我们更喜欢照顾我们的人,讨厌经常忽视我们的人,从中建立信赖关系。
正视通过这些经验展开更高层的认知,以及更广而复杂的社交活动。
社会心理学家泰弗尔(Henri Tajfel)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群人分为两组,并欺骗他们是按照实验的特性区分,但实际上是随机分组。接着泰弗尔给这群人一笔钱。
结果发现他们分配这些钱的时候,受试者会将比较多的钱,分配给和自己属于相同归类的人。
泰弗尔的实验说明人天生就有「社会分类」(social categorization)的倾向,即使原因非常没有道理,只要人们划分出一条群体界线,人们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去加强对内的团结,以及对其他团体的抗拒。
这种画界,在于人本身需要在不同的团体中寻求安全感,如心理学家谢里夫(Muzafer Sherif)所说的「从众效应」(又称「羊群效应」)。
安全感的建立,关系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彼此认同、信赖与情感交流。适当的操作,能够增进国民的爱国心,对社会反而有正面帮助。
因此偏见无所不在,唯独当偏见走向极端,进而对不可侵犯的人权给予打击,以及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才是我们需要提防的对象。
促成群体间语言偏见的机制有哪些?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可以微妙地反映人们的思维结构,在内群体对待外群体的时候最为明显。当描述一个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或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时,人们往往使用更为抽象的语言;而当提起内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或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时,人们则使用更加具体的语言,这便是群体间语言偏见。群体间语言偏见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研究议题。
偏见有哪些社会根源
1、社会不平等:不平等的地位与偏见
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一旦不平等已经存在,偏见就在帮助使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将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特权合理化。奴隶主视奴隶为懒惰、不负责、缺乏报复——正因为他们拥有这些特点,所以他们适合被奴役。
2、社会化
权威人格:权威人格的人,在孩提时代往往经历过苛刻的规矩。这可能导致他们压抑了自己的敌意和冲动,并将这些”投射“到了外群体身上。权威人格的儿童的不安全感,似乎使他们倾向于特别关注权利和地位,容易形成非对即错的顽固思维模式,难以忍受模糊性。因此这类人就倾向于服从那些权力比自己大的人,攻击或惩罚那些地位在自己之下的人。
有学者提出批评,但是其主要结论仍然成立:权威主义倾向,有时在种族紧张局势中有所反映,在经济衰退、社会巨变的时候亦如此。
宗教与偏见:
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取决于我们如何提问。如果我们将宗教虔诚定义为成为教会成员或至少在表面上认同传统信仰的意愿,那么越虔诚的人就有有多的种族偏见。如果我们以其他方式来评价宗教的虔诚程度,那么越虔诚的人就怀有越少的偏见。
3、社会制度的支持
社会制度对偏见的支持往往来得不知不觉。一般说来,他们并非故意要压制某一群体。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反映了理所当然的文化假,正如蜡笔盒中标有”肉“色的蜡笔就是粉白色的。
偏见产生的心理学原因有哪些呢?
团体冲突理论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偏见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这时他们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与偏见
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所致,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效果最为重要,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大部分来自父母,儿童所接受的新闻媒体的影响使得儿童学习到了对其他人的偏见
什么样的人容易有偏见
凡人皆有偏见,无论认知能力高低
关于偏见的研究很有趣,因为往往会发现有些偏见不知何时,竟然成为多数人奉为圭臬的真理。
好比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偏见和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关系成反比,亦即「认知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有偏见。」
然而,心理学家布兰特(Mark J. Brandt)和克劳福德(Jarret T. Crawford)对5914位美国民众进行实验,发现无论认知能力高低,凡人皆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