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原因大全>

脚后跟疼的食疗偏方有哪些

晓琼分享

  脚后跟疼是由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脚后跟疼是一种常见病痛,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现在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脚后跟疼的食疗偏方,资料仅供参考。

  脚后跟疼的食疗偏方

  1、偏方一

  取杜仲、补骨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而成,再用生姜擦拭皮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每付贴3天,十贴1疗程。

  2、偏方二

  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也可吃些骨刺消痛液或骨仙片来治疗的。

  3、偏方三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4、偏方四

  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脚后跟疼的原因

  1、肝亏肾虚会导致脚后跟疼

  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2、足底脂肪垫萎缩会导致脚后跟疼

  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3、慢性劳损会导致脚后跟疼

  常年从事久立或体力工作,足部肌肉长期处于疲惫劳累状态,气血不足,瘀血阻滞,从而使骨骼获得营养受到阻碍,导致跟骨部受损,因而产生疼痛 ,比如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

  4、外伤衍生会导致脚后跟疼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小心摔倒或挫伤,脚跟用力过度,损伤筋脉,致使气血不畅而引起跟部疼痛 ,比如跟腱炎。

  脚底养生的方式

  1、脚底摩擦

  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正确的敲击法是: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2、单脚站立

  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3、敲击脚底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

  4、双脚晃动促睡眠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施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5、脚踩网球消便秘

  当脚部感到疲劳的时候,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疲劳得到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消除便秘的功效。


猜你感兴趣:

1.治疗脚后跟干裂怎么做

2.老人脚后跟疼的原因是什么

3.腰疼有哪些治疗偏方

4.老人足跟痛的3个治疗偏方

5.脚跟骨质增生怎么办

    377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