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关于生活节约用水的随笔写作:半世乡愁半世水缘

析娜分享

  编者按:人们生活条件在一步步地改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地提高,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珍惜当下、节约用水不应该只是一句空头宣言,应该实实在在从我做起、从点滴水节约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半世乡愁半世水缘。

  我的家乡位于关中地区东部的合阳县伏六乡,三面环沟,沟壑纵深绵延,东西狭长。其东抵秦晋大峡谷西岸,与山西省临猗县隔河相望,是陕西省的东大门;其北为一条纵深狭长的险沟——徐水沟;其西至灵井村后与知堡乡接壤;其南与军事文化古镇坊镇毗邻。伏六乡北背靠徐水沟,沟底一条清澈小河,遇到干旱年景时常断流,伏六乡的大部分村落沿沟南边栖居,方便下到沟底取水。

  我们居住的村子叫和阳村,本地人语称活月村(音译huo yue),原为伏六乡,撤乡并镇后现行政隶属坊镇。听老一辈人讲,和阳村位居整个合阳县版图中心,解放前县城选址就选在我们和阳村,但因和阳村是有名的缺水地域,后又移至现在的合阳县城,遂将村名取做“和阳”,与合阳谐音。

  因三面环沟,又地处干旱少雨的黄土旱塬,伏六乡普遍缺水,而我们和阳村,除了缺水外,因距离沟口相对较远,取水更加困难。当地人言说:“宁舍一个蒸馍,不舍一碗水喝”,是对我们缺水的最真实写照了。和阳村村西方向的灵井村,是一沿沟而居的小小村落。灵井村名,顾名思义乃一颇具灵气的水井,实则是一眼地处沟底的深水泉,水质甘甜,出水量小,除满足灵井村人饮用外少有节余,被本村村民视若神水。因泉水金贵,灵井村人排挤我们外村人取水,我们这些外村人,常常只能半夜三更挑着水桶取水,天欲破晓时返回,被灵井村人视为偷水。解放前后,村里人吃水就经常要去灵井村偷水,那偷回来的水,便是一家人一整天的取用了。洗脸、做饭、喝水、喂猪都靠那点水,半盆洗脸水,一家人你洗完他洗,后面洗脸的水就成了黄汤。洗完了还要倒在猪食盆里喂猪,洗菜水倒在大铁盆里沉淀后洗衣服,熬锅水也舍不得倒掉用来洗脚。那时,水对于我们和阳村人来说太金贵了。

  虽然灵井村距离我们村约三四里地,但下沟担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小时候听爷爷讲,一般体力的人是难以承受的,下沟时脚步轻盈,待到盛满水后上沟坡,沉甸甸的水桶压弯了扁担两头,需要垫着脚,一步一步往上挪才不会把水撒出来,待到上到沟口,那些精壮劳力,一个个躺在沟口喘着粗气歇息一阵才能继续前行。爷爷是个小炉匠,为了养家糊口,经常出外谋生,那时候,父亲做为家中的主要劳力,担水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十几岁的父亲肩上,父亲那时候正处在长个子的关键时期,就因为经常下沟担水,两个肩膀经常红肿红肿的,个子就停留在十几岁时再也没有长起来,而父亲,却绝口不提当年的苦和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阳村生产大队,为了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把沟底的河水引上来,在村西建了一座小型水库,基本解决了村里人春夏秋三季的吃水问题。村民们虽不用再下沟担水,但水库边经常排着长长的取水队伍,老人、小孩、妇女也加入排队的行列中,吃水问题不再单纯是精壮劳力的事。自打小记事起,我和弟弟年龄小,我们俩常常打前站排队,等排到跟前,就把嘴对着水龙头一阵猛喝,清冽、甘甜的水顿时就爽到心里了。那时用水,便是我们兄弟姐妹们轮流往回运了,我们家吃水就再也不用父亲担水了。但是,水对于我们和阳村人来说,仍然无比金贵。

  一到冬季,水库结冰,村民用水依然是个大难题。那时,大队号召村民在家中建水窖解决冬季吃水问题,于是,家家户户都在院子中间挖一眼存水的窖,深若三丈许,形如葫芦,窖口和窖底直径大约一米左右,窖腹大如磨盘,整个水窖装满也就几十担水。一到夏季大雨天,打开窖门,雨水就顺着屋檐下的排水沟流到窖里,泥水带柴火飘满了窖口,待到天晴数日后沉淀下来,窖里便是一汪清水了。窖水主要用于冬季用水,那储藏了几个月的雨水,经过长期发酵,带着泥腥味和馊味。为了减少那种馊味,娘便在水里放碱面,煮稀饭时也常常放碱面除腥,那稀饭就带着苦味。如今,虽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岁月变迁,那种苦味和腥味依然留存在记忆深处。有了水窖那时起,一家人就再也不用在一盆洗脸水里和泥了。

  2008年,合阳县政府号召,合阳县水利局在全县范围内铺设农村用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到千家万户中,我们和阳村人也开始用上了自来水。那年自来水通到家里,母亲激动的打来电话:“娃诶,最近咱村来了几个干公的,给咱村安装自来水哩,今后吃水就方便了”。接到母亲的电话,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往家赶,一路上心急如焚,只觉得那半小时的路程特别漫长。一进家门,就见母亲站在屋檐下盯着水龙头看,见我回来,急急忙忙拉着我到水龙头跟前:“咱家也有自来水了,这自来水清湛湛的,一开水龙头,水就哗啦啦地流个不停,龙王开恩了,咱庄稼户也用上自来水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水龙头,那水珠哗哗的溅了母亲满脸,母亲赶忙用袖口擦着脸,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笑母亲:“娘,那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水利部门实施的一个惠民工程,是把黄河地下水通过又粗又长的管道从很远的地方引到各家各户的。”娘开心地笑着:“嗯嗯嗯,是党的政策好,还有那些管水的好心人,那些干公的,干活不惜力、不怕脏,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家屋里的事干哩。”

  之后,我再打电话询问情况,娘叫我不要担心,说人家干公的都打电话问了好几回了。娘说:“那些管水的干公的,比龙王管用多了,那些干旱年景没有水吃,家家户户祭拜龙王,祈求龙王下雨,磕破了头都不管用。”娘还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要顾念党的政策好,顾念管水干部的好。”

  娘金贵水,跟娘一样经历过担水吃、抬水吃的村民们都金贵水。自此之后,娘把水龙头当宝贝似的,用棉布裹了一层又一层,用水时把水龙头开地小小的,不让一滴水洒出来,逢人就夸政府好社会好,让我们这个祖祖辈辈下沟担水吃的农民也用上了自来水。

  时光荏苒,转眼我进城已经三十多年了,用惯了自来水的我,竟一步步忘记了水的珍贵,时常把水龙头开到很大,任由水花四溅;也时常忘记关掉水龙头,任由清水肆意流入下水道;偶尔缺水,便心情烦闷、脾气暴躁、抱怨声不绝。

  许是年岁渐长,回忆越来越多,那些前尘往事越来越清晰地浮现,便常常会想起那些年吃水困难的岁月,想起灵井村那眼细细的清泉;想起父亲担水爬坡时艰难的背影;想起盛夏时节偷偷喝生水时的清冽甘甜;想起母亲开水龙头时那张喜滋滋的笑脸;更想起了那些弯腰弓背一身泥浆的水利工人......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条件在一步步地改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地提高,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珍惜当下、节约用水不应该只是一句空头宣言,应该实实在在从我做起、从点滴水节约起,让水在我们浮躁的心灵里润泽出一朵盛开的清莲。

  作者:秦小香

  公众号:金水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402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