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木屐阅读答案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只木屐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只木屐
冰 心
①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水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②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空虚
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
③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漂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了,它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外面大海上去似的!
④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⑤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
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
沉重的、黑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戛达戛达的木屐声音,一阵阵的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跳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是日本劳动人民的、风里雨里寸步不离的、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的声音……
⑥我把双手交叉起来,枕在脑后,随着一阵一阵的木屐声,在想象中从穿着木屐的双脚,慢慢地向上看,我看到悲伤憔悴的穿着外褂、套着白罩衣的老人、老妇的脸;我看到痛苦愤怒的穿着工裤、披着蓑衣的工人、农民的脸;我看到忧郁彷徨的戴着四角帽、穿着短裙的青年、少女的脸……这些脸,都是我白天在街头巷尾不断看到的,这时都汇合了起来,从我楼前戛达戛达地走过。
⑦“苦难中的朋友!在这黑黝黝的长夜,希望在哪里?你们这样戛达戛达地往哪里走呢?”在失眠的辗转反侧之中,我总是这样痛苦地想。
⑧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地刺进我黑暗的心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⑨就这样,这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声音,一夜又一夜地从我的乱石嶙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一声;一步一步地替我踏出了一条坚实平坦的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
⑩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情感。
(11)从那日那时离开日本后,我又去过两次。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的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的斗争中的朋友了,我心中的苦乐和十几年前已大不相同。但是,当同去的人们,珍重地带回了些与富士山或樱花有关的纪念品的时候,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屐……
1.(1)“一只木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加粗的两个“朋友”指代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指代什么?如果不相同,分别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第⑥段写十多年前日本人民的怎样的情景,请用文中词语简要作答。(限15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里的记叙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日本人民处在怎样的阶段?(主要从思想角度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木屐“清空而又坚定”的声音特点和⑨⑩段的内容,谈谈“我”为什么把码头水面上的木屐看作是日本劳动人民的象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两段景物描写,其主要作用是烘托“我”离开日本朋友时的惆怅、眷恋的心情。
B.文章第③段中描写水上漂着的一只木屐,连用了四个“摇”字,主要用意是为了形象地表达“我”漂泊在异乡的孤寂处境。
C.第⑤段中,说木屐声不像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样写是用军靴声、皮靴声的沉重,反衬木屐声的清脆动听。
D.末段中说,这时候,日本人民“也是我的斗争中的朋友了”,这反映了日本人民已经觉醒,走上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道路。
E.文章先写一只木屐“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结尾写“我”十几年后再回日本,回时,“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地表达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F.文章引用了鲁迅的话,表达了作者深信日本人民一定会觉醒,一定会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的认识。
答案:
1(1)起线索作用;(2)托物言志的方法。赞颂了日本劳动人民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和他们对中国人民友好情意,抒发了对日本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崇敬的感情;
2.不同,前者指木屐,后者指日本劳动人民;
3.(1)悲伤憔悴,痛苦愤怒,忧郁彷徨;(2)日本人民在苦难中煎熬。徘徊,尚未觉醒,尚未自觉地走上斗争的道路;
4.因为“清空而又坚定”的木屐声体现着日本劳动人民不为苦难压服的性格;木屐还体现着日本劳动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
5.BC
一只木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 《读书》阅读答案
★ 《灯》阅读答案
★ 《磨》及阅读答案
★ 《冰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