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歇后语>

有意义的中国歇后语合集

燕琳分享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国歇后语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斧头不砍——活凿(作)。

  一巴掌拍老鸭屁股——呱呱叫。

  一脚踢死货郎子——杂货具全。

  一口吃个称铊——铁了心。

  一吊钱丢掉二百五——半吊子(傻子)。

  正月十五卖门神——迟来半个月。

  两个哑吧睡一头——没话说。

  两个老头打架——不凶。

  两条腿伸到一个裤筒里——并(病)了。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二分钱开当铺——周转不开。

  一跤栽在门槛上——两担着。

  三个钱掉了一个——有两个(富裕)。

  三个鸡蛋蒸一碗——板的。

  三十晚砧板——红市(洪氏)。

  三十晚借菜刀——不识时务。

  三九心喝凉水——滴滴在心。

  三个钱买条瓠子——耳舌耳舌(讲讲)。

  三个人拿两个酒杯子——没(目)盅(中)无人。

  三九心萝卜——冻(动)心。

  三个钱买个糖菩萨——有吃的无玩的。

  三十晚上打串钱——帮鬼忙。

  三个热天不下雨——好大的硬晴(人情)。

  三十晚上的黄历——结过一版(板)。

  四两棉花——纺纺(访访)。

  五阎王娘娘怀孕——心怀鬼胎。

  钟馗开店——鬼不上门。

  六月心西瓜——红到边。

  六月心穿絮鞋——暖(拢)脚(角)。

  七月巧云——变化无穷。

  八十岁老妈砍黄蒿——一日不死一日要烧。

  八十岁学吹鼓手——气力不足。

  九井绅士——靳(尽)大老爷。

  九华山菩萨——招远不招近。

  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十冬腊月出世——冻(动)手冻(动)脚。

  十个铜板掉一个——九(久)文(闻)。

  十一个人分两阵走——人五(武)人六(禄)。

  大牯牛掉到井里——有力无处使。

  大椒就烧酒——辣手对辣手。

  大水淹到龙王庙——一家不认得一家人。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小肚子冒烟——腰(妖)气。

  郭呆子过端午——平常一样。

  郭呆子认不得胖子——粗人。

  郭呆子认不得麻古篓子(一种小鱼)——花的混。

  郭呆子认不得老坟——古(估)堆。

  郭呆子认不得月亮——好大的独(毒)星(心)。

  郭呆子上鸡笼——有天高。

  郭呆子炕炉饼——鼓掉之。

  郭呆子下藕塘——尽拿鹅(讹)头。

  郭呆子搬是非——有言道实。

  郭呆子衣服——一身都是毛边(病)。

  郭呆子扔豌豆——没有根。

  郭呆子认不得推刨子——是个氽子。

  郭呆子认不得驼子——弯亻家伙。

  王小二辫子——角(各)绕(扌幼)之。

  奶们胡子——稀巴巴的。

  关公面前耍大刀——现(献)丑。

  黄三太卖镖——人硬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人硬货软。

  程咬金卖耙子——尽赶火拢摊子。

  皇帝娘娘戴蓼子花——欢喜这个吊吊(调调)子。

  何仙姑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

  如来佛放屁——神气。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

  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坐飞机——丑上天。

  丈二和尚——摸不到辫梢子。

  叫化子走晚路——穷忙。

  叫化子临死张大嘴——穷话未尽。

  叫化子向土地庙要饭——摸错了门。

  叫化子晒太阳——享天福。

  叫化子打算盘——穷计算。

  叫化子哼倒(七)戏——穷快活。

  叫化子打烂破吊罐——家产折了一大半。

  杭埠叫化子——怕冷不经热。

  土地老爷上田埂——秧水不正。

  土地老爷出汗——神急(极)之。

  土地老爷戴橡籽碗子——帽(貌)不惊人。

  土地老爷屙经索——出大绳(神)。

  马家河口过去——南(难)港(讲)。

  养媳妇拜堂——老熟头子。

  聋子的耳朵——配头。

  瞎子算命——后来好。

  苏孬子口水——一扯丝。

  铁匠的围腰子——尽是(近视)眼。

  驼子作揖——举手就是。

  驼子跌在街心里——卖翘(俏)。

  跛子拜年——就地一歪(磕头)。

  张天师下海——摸(莫)怪。

  哑巴做买卖——指手划脚。

  哑巴打喳哈——想讲话。

  哑巴吃汤果——心中有数。

  眨巴眼养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和尚的房——庙(妙)。

  寿星插草标——以老卖老。

  独眼龙看老婆——一目了然。

  铁匠做官——打在前。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拉胡子过河——牵须(谦虚)过渡(度)。

  戴笆斗进祠堂——黑充大头鬼子。

  茶壶里装汤果——一肚货从嘴里倒(道)不出来。

  头痒抓脚——不是地方。

  杆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睡在床上扌国弓腰——想起来。

  黄盆(瓦盆)打酒——无(芜)壶(湖)。

  两个胖子睡一头——合肥。

  失火打板子——双倒霉。

  麻线拴豆腐——提不起来。

  碗饭不吃——起火。

  爆竹店失火——自家恭喜自家。

  船上跑马——走头(投)无路。

  笔头蘸石灰——尽写白(陌)字。

  竹筒倒豆子——干干净净。

  花篮装泥鳅——跑的跑溜的溜。

  花篮装黄鳝——个个想出头。

  黄莲树下弹琵琶——苦中有乐。

  挑棉花进竹园——沾沾挂挂。

  花果山开批判会——斗(逗)猴。

  摸黑吃黄瓜——不知头尾。

  黄瓜打大锣——一去一大截。

  屁股头绑扁担——横摆。

  关门打叫化子——拿穷人开心。

  麦秸筒吹火——好小气。

  对镜子作揖——自我恭维。

  麻禾皆打狗——两怕之。

  雨后送伞——过了时光。

  睡猪槽盖冰冻——四面不热人。

  麻布口袋装菱角——里戳外捣。

  独木桥上唱小戏(庐剧)——心宽路窄。

  穿钉鞋柱拐棍——把稳。

  脚板心摸香油——想溜。

  手板心长白毛——老手。

  石板上种菜——扎不下根。

  婆媳两人睡一床——没公(工)夫。

  腰挂死老鼠——冒充猎(烈)人。

  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

  飞机上吹喇叭——响(想)得高。

  纱纸糊纱窗——里外亮堂堂。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九(久)。

  睡大桌盖团簸——随得方就得园。

  洗澡盆里断了气——怎么来怎么去。

  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

  西瓜皮打鞋掌——不是正经料。

  穿蓑衣救火——惹火上身。

  穿棉袄打赤脚——冷了半截。

  称砣掉进鸡窝里——砸蛋。

  拐棍插进鸡窝里——捣蛋。

  棺材里伸手——死要。

  棺材贩子咬牙——恨人不死。

  木板做眼镜——看不透。

  木头人过河——沉(成)不了。

  鹅蛋玖砌墙——急掉之。

  鹅蛋玖压酉奄菜——一盐(言)难进(尽)。

  墙头上栽菜——无园(缘)。

  墙头上犁田——一趟成功,有去无回。

  卖东瓜买西瓜——大去大来。

  挑窑货断扁担——没有一个好货。

  胸门口挂钥匙——开心。

  狗咬刺猥——无处下牙。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隔壁添孙子——小厮(事)。

  南瓜摊蛋皮——配色。

  黄鼠狼拖油条——一路货色。

  黄鼠狼给鸡拜年——起心不良。

  骑着驴抱着猫——六只眼都瞅着。

  脊梁背上贴花纸条子——热闹人。

  下雨不打伞——淋(临)到头上。

  抓生铁补锅——凭手段赢人。

  尿布打大锣——越响(想)越臊。

  屙屎不带纸——想不揩(开)。

  张家湾锣鼓——各打各的。

  张母桥挂面——搭上就扯。

  草鞋断了鼻子——七搭八搭。

  黄鼠狼变猫——变死不高。

  黄鳝钻铁犁——不死脱层皮。

  曲鳝(蚯蚓)上墙——腰杆不硬。

  蚊子叮菩萨——叮(盯)错了人。

  癞癞姑吃芝麻——一肚点子。

  癞癞姑爬称杆——观(关)星(心)。

  癞癞姑上盘称——自称。

  癞癞姑掉进靛缸里——疙里疙瘩青(亲)。

  乌龟垫桌腿——硬撑着。

  狗头上安角——装羊(亻羊)

  猪鼻插葱——装象(相)。

  乌龟过门槛——好一跤跌。

  王八打架——嘴狠、全凭嘴。

  蜻蜻吃尾巴——自吃自的。

  虾子过河——慌了大爪。

  刷子掉了毛——有板有眼。

  唱戏吹胡子——假生气。

  豆腐渣掉进井里——一松到(音笃)。

  针尖对枣剌——尖头对尖头。

  糍粑掉进灰里头——吹又吹不掉,打又打不掉。

  土公蛇咬板凳腿——空出毒气。

  蚂蚁爬条把——条条是路。

  冬瓜皮做帽子——霉到顶。酉奄菜煮豆腐——有盐(言)在先。

  家门口水塘——知道深浅。

  连疮腿看戏——站不长。

  死了不埋——柩着。

  云彩里伸腿——不是个凡脚(角)。

  白颈老鸹子——张口就是祸。

  花篮装乌龟——脚手都看见。


相关文章:

1.中国歇后语有哪些

2.中国古代歇后语大合集

3.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4.中国流传至今的歇后语

5.中国传统节日谚语俗语歇后语

6.有关中国民俗的歇后语

    31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