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张石匠拜师》备课教案

李斯分享

  《张石匠拜师》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总喜欢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张石匠拜师》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张石匠拜师》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艺无止境的道理。学习张石匠知错就改和小伙子谦虚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捺、啧、档”3个生字,正确书写“碑、输、楷”等11个生字,读懂带生字的词和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导入: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在太行山脚下就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有一天,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民间故事。(板书课题)

  2.审题:看文题,可知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拜师学艺,是很平常的事,张石匠拜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从课题入手,在平常中寻不平常,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提问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谁能把文章读得准确、流利!

  1.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书,读中圈出生字新词,并自认自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激励赛读),师生共同围绕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进行评价(在读中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纠正读中的问题)。

  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内容概括,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初读感受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以便不断找准新的交流切入点。)

  【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重视读中的点拨与评价,能增强学生读书的主动性,训练的实效性;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提高学生读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细读对话,初识人物

  过渡: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善于思考,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看一看手艺高超的张石匠心甘情愿地拜小伙子为师的前因后果。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5自然段,把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画出来,仔细地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批画。

  2.展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忽然来了一个小伙子,毫不客气地插嘴说:“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张石匠咧咧嘴说:“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小伙子瞅了张石匠一眼,不急不恼地说:“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张石匠沉下脸说:“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张石匠艺高气粗地对众人说:“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3.交流:在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张石匠骄傲)

  5.引导学生抓住话语前面的提示语,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对话读出味道,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分角色读。

  (3)展示读的情况,指名读,鼓励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读。

  【通过反复品读人物对话,能使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形象和性格跃然纸上,有利于学生对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印象。】

  三、观看比试,品赏结果

  谈话:既然张石匠看不起小伙子,小伙子也毫不相让,那就只有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请同学们读6-9自然段,看看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

  1.学生自读、思考,并边读边圈点批画。

  2.交流:师随机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3.指导学生读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刻碑洗字的句子,读出各自的特点。比一比,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重点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活干得干净漂亮……丝毫不走样。”特点是:照样子临刻,“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2)“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特点是:看了几遍就自己刻,气势非常,干净利落,分毫不差。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各有特点,但小伙子刻得更好。理由:A?草书难度大于楷书;B?使用的刻法难度大;C?分毫不差。)

  5.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描写两个人刻字时的四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读出味道。

  【突出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想象,张石匠和小伙子所刻的字的特点便随读而出。这样不需教师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对比试的答案了然于心。】

  第2课时

  一、再次比试,感受输赢

  谈话导入:经过一次比试,张石匠认输了吗?(没有)(教师板书:不服气)那么,第二次的比试结果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第8、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品味描写再次比试的部分。

  2.学生交流,深入悟读。教师提问:在两人拿出作品之前,用同一个词“不慌不忙”写了两个人的神情,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两个人都胸有成竹,说明他们都是艺高胆大)从观众表现中的哪个词说明他们艺高?(“连声叫绝”“啧啧称赞”)。

  从中,我们感觉到,张石匠和小伙子的手艺确实都是了不起的!

  3.如果你是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赛的裁判,你觉得谁刻得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描写两人所刻出的石链和石算盘的句子,再一次在品读中感受两个人技艺的高超。)

  4.从当初的约定,到今天的比赛,在3天的时间里,张石匠和小伙子各是怎么想的,怎样准备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他们3天的准备过程。(提示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指名读一读所写的内容。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课文空白处的补白,更深层次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读出因果,感受人品

  谈话启导:“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张石匠此时还有什么话说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

  2.交流:(教师板书:自愧不如)

  3.这就是张石匠拜师的故事,对于他的举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耿直、守信、知错就改、有胸怀)

  4.你从小伙子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5.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

  3.课后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谦虚谨慎”“艺无止境”等方面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8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小学六年级语文《张石匠拜师》备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精美的石头雕刻的艺术品,给大家欣赏。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描述。

  (如:晶莹湿润 色感雅丽 品类繁多 精美绝伦)

  师:这些艺术品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绝妙,这都归功于谁呢?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这些艺术瑰宝都归功于石匠,这些石匠他们一生都工作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凭着手中的鬼斧神刀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石匠的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有三点: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3、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屏幕出示:A、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提问,相应板书: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B、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过渡:张石匠是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我们从文中的对话来进行体会。

  (二)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

  多媒体出示: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对话中显而易见张石匠的傲气十足,为了证明他的无人能比,他与小伙子进行了哪些比试?(刻碑洗字 刻东西)

  (三)学习第一次比试

  1、读5---8段

  小组讨论:A、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B、小伙子的手艺呢?文中的哪些地方告诉我们了?学生自由朗读后总结:(张石匠笔笔匀称秀丽端正 丝毫不走样 小伙子 龙飞凤舞 似有惊涛骇浪之势 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

  师:张石匠的手艺确实高超,令人佩服!而小伙子刻得有神韵,气势壮阔且雄劲,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谁的技艺更高一筹,老师带着大家从三个方面来细细分析:

  从“选”“刻”“成”三方面分析:

  A、选的碑文难度大,小伙子选的是草书,比楷书难刻(出示草书楷书图片)B、采用的刻法难度高。张石匠用一般的刻法,而小伙子凭着记忆背着刻(抓动词 “该小伙子了,他请人当场写了一纸草书碑文,写好后他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再把碑文交给别人收好,掂起錾子,抡起锤就干开了”)C、成品上看,不但形似,而且出神,特殊笔法也刻得干净利落。(出示飞白是草书中看似断而实际连,看似空而实际有的一种高超的运笔方式)

  过渡: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稍作休息,做一个说话练习。【屏幕出示】张石匠面对对自己不利的这种状况,他怎么想的?【刻碑洗字怕是他的绝招,不行,再比一次才能见高低,看来张石匠这次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

  (四)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

  1.分角色读一读。2.互相比一比。3.说出胜出的理由。(出示石算盘 石链帮助理解)

  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

  (五)汇报

  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感悟语言,学习积累直到运用语言。】

  三 扩展延伸

  齐读最后一段,张石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来说又何止是艺无止境,更是学无止境啊。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让我们满载本节课的收获回家后写一篇读后感、或关于细节描写的小练笔亦或一篇关于人生感悟的日记。

  最后以陈毅的一首关于谦虚的小诗结束本课。

  九牛一毛莫自夸,

  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

  成于谦虚败由奢。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板书设计:

  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界

  小学六年级语文《张石匠拜师》备课教案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过程和方法

  读中感悟自主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图片

  算盘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张石匠拜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文中画出本课会认会写的字。

  2、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3、指生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4、老师发现同学们读课文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相信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的是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的故事。

  5、(评价语: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语言表述也很准确。)张石匠是一位手艺高超,远近闻名的老石匠了,是什么原因让他要拜一个小伙子为师呢?指名说:比试连连失败。

  6、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比试前、比试中和比试后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三部分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 学生回答:比试前(1-5),比试中(6-9),比试后(10)。

  三、品读感悟

  分析理解比试前的内容。

  师:下面让我们来到太行山脚下,看看比试前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感受一下两个人不同的态度。

  师:傲慢的张石匠又吹上牛了,他说他的技能无人能比,“无人能比”是什么意思?

  生:技能,已经到顶了。

  师:是啊!把话都说绝了,一个小伙子和他杠上了,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张石匠开始对小伙是一种什么态度?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分析张石匠的语言:看不起人,蔑视小伙子。板书:看不起。

  师:面对张石匠的傲慢,小伙子什么态度?分析小伙子批评劝诫中又很尊敬张石匠。

  师: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再次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 刻东西

  2、两名学生分别读“刻碑洗字”部分。(6、7段)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3、师:自读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能表现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请你用声音来传达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

  多媒体出示:活干得干净漂亮,那些字的点、钩、挑、捺,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4、对比看小伙子的手艺,读中体会。

  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更使人惊奇的是,和纸上的字对比,大小、章法、布局分毫不差。 出示图片,解释“楷书”“草书”“飞白”。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

  5、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生将小伙子与张师傅从刻字难度、速度、成品的精美度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出有关句子。(第八段的句子) 过渡:张石匠服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服气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比赛前张石匠的一番话,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张石匠的话)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相机板书:看不起---不服气)

  “怕”可以换成什么词?预设:也许、莫非、可能、难道------从这一个字中你能体会出此时张石匠是什么心情?板书:不服气。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既增加了难度,希望让自己大显身手,又可以难住小伙子,让他败下阵来。

  6、在这次比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么?请说一说。生联想汇报。

  7、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时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画出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结果的句子。

  2、读一读、品一品。

  3、同桌互相说一说。

  8、汇报:第二次才艺大比拼谁更精彩?理由是什么?

  学生从算盘的大小、灵活度、精美几方面进行汇报。 教师出示算盘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9、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 说到做到 耿直 相机板书: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问:张石匠的举动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联系实际谈。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四、拓展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2、教师结合板书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续写课文。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即使高人一筹也不要骄傲,要向更高的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句俗语。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五、作业

  续写《张石匠拜师》

  板书设计:

  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相关文章:

1.小学六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教案范文

2.小学六年级语文《勇气》备课教案

3.小学六年级语文《人类的朋友》备课教案

4.小学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

5.小学六年级语文《花的话》备课教案

    33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