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背袋里装的是什么》教案

李斯2分享

  《背袋里装的是什么》讲述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奔赴前线,母亲每天给父亲写信。父亲在受伤回家时背了一个背带回家,两个女儿猜测背袋里装的是什么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背袋里装的是什么》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背袋里装的是什么》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字和图影资料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4.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2.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1.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争场面,简介时代背景。说说你看后听后的感受。

  2.揭示课题,读题,再说说:在那个年代,你希望父亲背袋里装些什么呢?

  3.设置悬念:那父亲的背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2.指名概括地说。

  三、精读,感悟理解。

  1.浏览全文,思考:当得知背袋里装的都是家信的时候,我和妹妹的心情如何?(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2.联系前文体会,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惊呆了、失望、委屈?

  ①背袋里的东西和我们想象的实在是差太远了。

  ②文,找出文中表现我们心里想法的句子,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大块大块美味的腌肉、的奢望、每晚睡觉前、盼着、又香又酥;终于、又大又满、口水就禁不止往下流、假装、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

  ③带着我们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3.根据前文的学习,不难理解此时,我和妹妹惊呆了、失望、委屈的心情。那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感到害怕呢?自读第11自然段思考。(指名读文回答)

  过渡: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2. 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背袋里装的全是——(家信),面对这一背袋的家信,妈妈的反应较之我和妹妹更为剧烈。

  2.回顾上节课内容,填写:我们是()、()、()、(),而()的妈妈却是由(),再到(),最终()。

  3.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这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二、精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说说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坚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词:独自、总是、终于、向来、从未等体会)

  2.联系时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坚强的妈妈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期间会发生什么事?会有哪些困难?以帮助学生适时想象)

  3.互动交流。

  4.这么说,每封家信实质上就是妈妈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所以,爸爸回来,带的全是家信,则正是爸爸对妈妈()肯定和重视,并表达了和妈妈一样的情感——()。

  5.爸爸爱家及家人还在其它方面有体现吗?读文,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等词句体会)

  6.由此可见,每封带回来的家信实质上也是爸爸——(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对于妈妈来说,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了。难怪,她看到背袋里的家信,会()地小声抽泣,会()地掩面哭泣,会()地放声大哭。

  7.让我们带着妈妈这复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吧!

  8.对此,我们都能够理解,作者又怎会不明白妈妈这“哭”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呢?让我们将10-11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1.一背袋的家信将一家人的浓浓深情展露无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在感情朗读中再重温一遍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感人,还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题目设悬,扣人心弦;采用倒叙,层层深入;人物描写,深入人心等。我们不妨也学着作者表达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件至今让自己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0.背袋里装的是什么——家信——爱

  我和妹妹:盼; 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明白

  爸爸:全是;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

  妈妈:坚强;小声抽泣、掩面哭泣、放声大哭

  小学五年级语文《背袋里装的是什么》教学反思一

  这是一篇饱含着深情的课文。我进行教学设计时,参考了张农老师的一个经典设计:即把文中一只只的信封变成一封封信,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文章传达的亲情,体会“妈妈”的因感动而泣的举动。这一课我准备在日期托班开放活动时上,我想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分享这份亲情,这份感动。但因为素质教育的巡礼活动与开放日的时间非常接近,在十二月时学校通知开放活动取消,所以这一课一直搁置到现在。

  再翻开教案,感觉像翻开一张蒙尘的照片,很多当初反复琢磨过的细节已模糊不清,那些当初为创设情境而设计的具有感染力的文字这时也激不起我太大的情感波澜。我在心里说,这节课“迟到”了!

  果然,课堂的流程很顺利,学生也能从道理上去理解妈妈看到信痛哭流泪的原因,但是整个课堂的氛围与我当初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想像相去甚远,听不到情感流动的声音,看不到因为激动而亮晶晶的眼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学五年级语文《背袋里装的是什么》教学反思二

  课上完后,正如万校长讲的感觉的问题是缺乏“情”。这篇课就是以“情”动人。我的情感、语感没有跟上,学生的情感就不可能被激发起来。他们只是被动的学习者,背袋里意想不到的信和母亲的眼泪都只是课文里的,没有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以信作为切入点,整体感知课文后,直接切入到文中直接描写信的部分,以“什么细节最能打动你?”让学生去读这一部分课文。引导学生紧紧扣住几个“全”去感受,作者为什么要一而再写这句话,从而去感受爸爸的不容易,感受爸爸为什么这样做。设计思路确实是想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但是实际效果不尽然。这里给人的感觉是在内容分析上过了,而这些内容学生应该是比较好懂的。面对这些信文中人物的反映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之处,特别文章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应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角来思考,却把两个孩子的感受置之不理。

  最后对母亲哭泣那一段的体会可以说是渲染情感的环节,但是情还未充分激发出来,课就要结束了。

  因此,一堂好课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这一自主的空间包括表达的空间、思考的空间、交流的空间、质疑的空间、展现的空间等,并让四大关系、六大原则教学思想在每节课上去兑现、去实践。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挑山工》优秀教案

2.小学五年级语文《蝉》教学教案

3.小学五年级语文《买椟还珠》经典教材教案

4.小学五年级语文《鲁本的秘密》精选教案

5.小学五年级语文《九色鹿》教案

    32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