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坐在最后一排》精选教案模板

李斯2分享

  《坐在最后一排》叙述了一个小女孩,因性格孤僻而自卑,没有赢得同学们的喜欢,坐在了最后一排。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坐在最后一排》精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坐在最后一排》精选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说说“孤僻、不屑、呆滞、嘉奖、懵懵懂懂”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题含义。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并有感情地读出。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

  有个女孩,一直以来自认为又丑又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老师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她自暴自弃,非常自卑。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新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我”的两件事,是哪两件事?

  2、交流:

  出示填空,根据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我”哪两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在语文自习课上,我因白老师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在当天夜里,_____________,认认真真地补上了__________________。在后来的数学课上,我又因白老师_____________感动得_______________,几天后,对语文测验____________,取得了第一名,白老师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1、白老师改变了“我”。从与白老师认识的第一天起,“我”的内心就不断地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集体交流。

  2、出示:“我不屑地瞧着她………她会知道……”。

  (1)“不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想想“她会知道……”这里“我”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吗?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指导朗读出轻视、嘲弄、愤愤不平的语气。

  3、出示:“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

  (1)自由读读这句话,对作者这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预设:“我”为什么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呢?

  (2)出示练习,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惭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

  愤愤不平、嘲弄、轻视——她真有这样的神通吗?她会知道……她会知道……

  自暴自弃——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

  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成绩差、作业不好好做……

  …………

  (4)引读: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因为我,像我这样的学生,( ) 。

  (5)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6)读在白老师的特别“注意”下,我笨拙勤恳的努力终于使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这震住了我,而白老师的话更让我热泪汹涌而出。

  出示“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7)默读课文第二件事,联系“我”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会怎么想呢?(感激)

  想像说话:我的热泪汹涌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

  师: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作者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的享受的人。

  五、作业。

  这是一篇赞美老师的感人文章,也请你来写写自己的老师或写写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小学五年级语文《坐在最后一排》精选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遐想”、“礼遇”、“嘉奖”、“自暴自弃”等词的意思。

  2、联系发生在“我”和新班主任之间的事情,揣摩引发“我”心理变化的原因,体会年轻女教师对学生诚挚的关心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3、结合理解“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题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理解课题含义的悬念。

  1、出示课题:4、坐在最后一排,齐读。

  师:同学们,“坐在最后一排”似乎只涉及到一个小小的座位,然而,预习了课文后,你们一定有新的发现,它对文中的“我”来说意义非凡。

  那么,“我”和这个座位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2、根据预习时所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从“为什么会坐在最后一排”和“又为什么离开最后一排”两方面作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学习:

  ⑴了解自卑的原因,板书“自卑”。

  ⑵从第二小节中找到体现我倔强、孤僻的事例,相机理解“遐想”

  ⑶强调“我”位置变动的原因。板书:第一排当中

  3、师生共同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五年级时的这位新班主任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座位(板书:五年级新班主任),在座位的变动中还意味着 “我”的变化(板书:),所以课题“坐在最后一排”指的不仅仅是一席小小的座位,它还有着更深的含义。

  二、概括文中介绍的几件事,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

  师:小女孩的改变是从这位新来的班主任开始的,她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事,作者写的时候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有详有略。

  1、根据课前了解到的,先交流详写的事。

  预设与引导:

  △学生归纳有难度。

  ①提示表达要求,重在突出三方面的内容:

  “我”怎样(起因)?老师怎么对待(经过)?

  “我”的感受怎样(结果)?

  ②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第一件事。板书:第一件事

  先指名交流,指导后,同桌互说,掌握概括方法。板书:那天

  ③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介绍第二件事。板书:一天

  几天后

  △将数学课上发生的事和语文测验后发生的事作为两件事。

  ①建立起两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在数学课上“发现近视”,在语文测验得全班第一时提议“换位子”。板书:第二件事

  ②引导学生讲完整。

  2、继续交流略写的几件事。板书:以后

  3、根据板书小结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研读7-15小节,了解“我”在老师的关心下,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

  1、基于学生对第一件事的概括,从两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入手,体会“我”的矛盾心理。

  师:语文自习课上,正当我拿着笔胡思乱想时,被老师发现了,读这两个句子,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出示: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预设和引导:

  △从“老老实实”、“胆怯”、“畏惧”、“习惯”这些词中感受“我”的害怕心理。

  ①想象“我”在五年级之前发生此类事后的境遇,了解“我”自卑的更深层原因——由于自己的自暴自弃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②理解“自暴自弃”。

  △从“心头一暖”、“惊奇”这些词中了解“我”对这位新来班主任态度的转变。

  ①相机理解“礼遇”。

  ②联系初见新老师时“我”的“不屑”心理,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从三个反问句式和省略号中读出他内心的“愤愤不平”,并从中进一步感受“我”的倔强和孤僻。

  指导读两个句子,抓住“但”、“却”,体会她矛盾的心理。板书:矛盾

  2、从老师和“我”的对话中,感受老师的嘉奖给我带来的幸福感受。

  ⑴抽生分角色朗读9-13小节中老师和“我”的对话,联系上文老师的态度和对话中的提示语,读出语气。相机理解“嘉奖”。板书:幸福

  ⑵同桌互读。

  3、体会作者在一详一略的叙述中流露出的幸福感受,和由此带来的自责心理。

  ⑴理解性引读14、15小节:

  这天夜里,……

  ①指导“这天”是指语文自习课上受到老师嘉奖的那天;

  ②从“全部认认真真的补上”和“通宵未眠”感受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极大的动力。

  以后的日子,……

  ①“以后”是指在“这天”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

  ②从略举的几件事中知道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关心“我”的事情有很多,经常能体会到这种快乐,但由于篇幅有限,所以择要介绍,然而虽然写得简要,却就在这点点滴滴中“我”有了新的认识。板书:略

  ⑵出示学生心理活动的句子:我这才发现……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①了解“这”的意思。(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感受到了老师真心关心“我”的那时起)

  ②自读句子,当“我”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后,此时的“我”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呢?(由快乐转为自责)板书:自责

  ③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请联系上文说说你自责些什么?

  各自准备,组织交流时,重在指导学生运用上文中交代过的信息,说清楚自责的理由。

  如:以前,我总以为大家是因为我丑,我笨,所以不愿意和我一块儿坐,为此我自暴自弃,即使近视也不愿跟老师提出,情愿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至于作业,除了作些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这样我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怎么能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宠爱呢!

  ……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我”对之前消极想法和表现的幡然醒悟;感受到文章语言间的前后联系。)

  ④指导读句,读出自我责备的语气。板书:只配作最后一排

  4、总结7-15小节,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矛盾-幸福-自责,感受新班主任给我带来的变化。板书:改变自己的想法

  四、学习16-26小节,了解同学们在老师的教育下,改变了对我的看法。

  师:既然“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作者为什么还要具体介绍后面发生的那件事情呢?

  1、自读16-26小节,找到其中的缘由。

  预设与引导:

  △因为这件事主要介绍老师发现了“我”眼睛近视,帮“我”换了位置,解决了困难。

  引导学生从“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中体会“我”此时的感动。板书:感动

  △因为当老师提出给“我”换位置的建议时,好几个同学都站了起来。

  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看到了“我”的努力,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板书:改变同学的看法

  △因为从白老师的话中“我”懂得了“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理解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板书: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指导读句;从“我的热泪汹涌而出”感受在“我”知道老师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板书:感激

  ……

  2、师生共同总结:白老师的关心,不仅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让“我”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而且还改变了同学对“我”的看法,她们都愿意和“我”调换位置。板书:关心

  3、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朗读16-26小节。

  五、联系白老师意味深长的话,理解课题的含义。

  1、联系课题和白老师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结:知道本文作者把隐含着文章道理的关键词作为课题,这是确定文章题目的好方法之一,同时,读者也可以透过课题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带着自己理解读好课题和白老师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六、回顾“我”的心路历程,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

  1、根据板书中心理变化的词出示相关句子,师生配合,整体回顾“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变化原因(师概述原因,生朗读体现心理变化的句子):

  矛盾: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

  幸福: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自责:我这才发现,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

  感动: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感激: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我”发生着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原因,这一切都源于这位新班主任的关心。

  2、对照课前预习要求,说说你认为哪些句子描写的是“我”的内心想法或感受?

  学生交流。

  3、指导与小结:描写“我”内心想法或感受的内容,就是心理活动描写,这在采用第一人称写文章时经常会用到;而写“感动”和“感激”的两句话,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表现出来的,这是神情描写。

  4、交流本文中其他描写“我”心理活动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七、根据板书,小结学习收获。

  小学五年级语文《坐在最后一排》精选教案模板三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孤僻、不屑、礼遇、嘉奖、通宵未眠、愤愤不平、自暴自弃”等词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她对学生诚挚的爱心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第一节,引读:有个女孩——

  但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明:

  通过老师的引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我”的座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中间)教师总结:

  在白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态度认真了,而且因为 “我”近视,同学们自愿和“我”调换了位置。

  3.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新来的班主任——白老师的帮助,轻声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

  交流:

  ⑴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白老师当众宣读了“我”的造句,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开始认真学习。

  ⑵数学课上老师发现“我”近视,在“我”语文测验得了全班第一时,建议同学跟我调换座位,我坐到了第一排中间的位置。

  说明:

  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通过概括课文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的两件事,突出学习重点,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 、研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对“我”的关爱。

  (一)学习课文7——14节,感受老师对“我”的赏识。

  1.是啊,虽然对老师来说,这只是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事,但 “我”的内心却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7——14节,文中几处写到老师给了“我”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觉,(板书:第一次)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在         ,老师        ,“我”第一次       。

  (怎么样的情况下)    (怎么样)        (怎么样)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⑴在“我”上课胡思乱想时,老师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我”第一次享受到如此“礼遇”,禁不住心头一暖。(板书:“礼遇” 一暖)

  出示句子: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引导学生比较现在与以往老师的不同态度,结合课文理解“礼遇”的意思;指导读句)

  ⑵在看了“我”的造句后,老师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顿时大胆起来。(板书:嘉奖 大胆)

  出示句子:

  “非常好,很有想像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理解“嘉奖”,指导朗读)

  ⑶在听了“我”的想法后,老师把“我”的练习册作为范本讲起造句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板书:范本 快乐幸福)

  出示句子: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理解“范本”的意思,指导朗读)

  2.抓住“第一次”,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的关注使乔小叶心潮起伏,从她的三次“第一次”的感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师的赏识、鼓励……)

  3.引读回顾:

  一天语文自习课上,正当“我”胡思乱想时,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生: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当老师表扬“我”造句很有想象力时,我——(生: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我大胆地说出了“我”的想法,老师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生: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生: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说明:

  设计一个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从中感受到正是女教师的关爱温暖了“我”的心田,让“我”树立了自信。

  4.想象说话。

  出示句子: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⑴ “通宵未眠”是什么意思?

  ⑵一个晚上没睡觉,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那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呀!这天晚上,“我”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说明:

  通过对“通宵未眠”的理解,设计一个想象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我”是如何“认认真真、通宵未眠”地补完作业这一空白点说具体,这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练习复述。

  这一堂语文自习课对乔小叶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请你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自习课上发生的这件事,注意说出老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

  说明:

  复述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当然,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会出现语言的组织问题,如,语言不连贯、不通顺、啰嗦等,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指导的着力点。

  (二)学习课文15——26节,感受老师对“我”的关爱。

  1.从那以后,老师不仅赏识我,还特别关注我,她还关注我哪些方面呢?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哪些变化呢?轻声读15——26节,边读边思考。

  2.读毕交流。

  3.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信息:

  老师特别注意检查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还特别抽空给我讲一些——(生:浅显的文学知识。)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语文测验之前,一向对考试——(生:毫不在意的我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最终获得了——(生:全班第一名。)

  老师还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在我拙笨勤恳地努力下——(生:我的各科成绩竟然进步很快)

  老师在一次数学课上发现我——(生:近视),在她的建议下,我的位置——(生: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中间。)

  说明: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关注文本,提炼出体现“我”变化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散乱的信息,体会“我”外在的变化。

  4.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一下。

  出示句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⑴自由读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学生交流,重点抓住下列词语理解句子:

  ▲愤愤不平

  ①“我”以往愤愤不平的是什么?(同学们不愿意和我坐、老师让我做最后一排)

  ②当老师刚来作自我介绍后,“我”是怎么想的?

  ③指导朗读第5小节,读出“我”的不屑一顾、愤愤不平。

  ▲自暴自弃

  ①理解“自暴自弃”。

  ②“我”的“自暴自弃”表现在哪里?(想听课,但因近视看不清板书,不跟老师提出;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

  ▲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

  (成绩差、脾气倔强、性格孤僻……)

  ……

  ⑶引读心理活动的句子: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    ,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    ,因为我    ,像我这样的学生,    。

  ⑷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⑸现在你知道“我”的内心有哪些变化呢?

  根据交流,板书:自卑——自信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说明:

  这句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体现“我”的心理变化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而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了解“我”的内心变化,感受“我”的自责和后悔。

  5.小结梳理,理解中心句。

  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我——被震住了。

  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同学们空出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时,——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了下来。

  (认识生字“懵”,理解词语“懵懵懂懂” 。同学们的行为,对“我”的态度,令“我”糊涂)

  可白老师的那一句话让我热泪汹涌而出,出示句子:“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⑴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热泪汹涌而出,“我”会怎么想呢?

  ⑵“永远坐在最后一排”是什么意思?

  ⑶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板书)

  ⑷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感动。

  说明:

  梳理“我”的情感线索——震住、懵懵懂懂、热泪汹涌,感受“我”为自己的变化而震撼,并通过想象说话,回顾“我”的进步,体会作者的感动和对老师的感激。理解“永远坐在最后一排”不仅指位置坐在最后一个,更是指不思进取,永远落后于他人,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青年女教师,以自己对乔小叶的特别关爱和鼓励,帮助她重新树立了自信,使她正视了自己身上的缺点,爱上了学习。在白老师的教育下,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2.她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说明:

  总结课文,通过两次朗读这句话升华学生的情感,明白课文阐明的道理。

  板书:

  坐在最后一排

  中间

  赏识          关爱

  “礼遇”  一暖      自卑——自信

  第一次  嘉奖   大胆

  范本  幸福 快乐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刷子李》精选教案模板

2.小学五年级语文《九色鹿》精选教学教案

3.小学五年级语文《打电话》优秀教案模板

4.小学五年级语文《春》经典备课教案模板

5.小学五年级语文《天山之夏》精选教案

    30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