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鲁迅与时间》优质教案模板

李斯2分享

  《鲁迅与时间》作者通过了一连串详实的数据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先生在十八年间创作了数量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鲁迅与时间》优质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鲁迅与时间》优质教案模板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正确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1、板书:时间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时间的谚语或格言吗?交流

  2、板书:鲁迅你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分不开的。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了《鲁迅与时间》一课后必须弄清的问题。

  3、完整课题

  4、检查预习:字

  解释

  二、默读课文,直接感知鲁迅特点

  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

  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学生只要找到文中的句子读出即可。)

  师:确实,文章的众多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他对待时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引出重点句学,或先学:“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或先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示2句话)

  三、深读课文,仔细品味:

  1.出示句子:

  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先反复读句,指名读,集体读。然后分四步学习句子:`

  (1)找:找出重点词语。(勤勉、懒散、悔恨。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小圆点。)

  (2)学:学懂词语的意思。

  训练:把词语的意思放到句中去说一说。〈时间给勤奋的人会带来智慧和力量!而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懊悔。〉

  (3)联:联系课文内容。找一找与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鲁迅活了55年一生写作640万字写作时间18年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

  讨论:!ˉ ˉ

  ①鲁迅活了55年说明什么?(生命比较短暂)一生写作640万字,相当于本册语文书122本左右,平均每年写7本

  ②写作时间18年又说明什么?(写作时间也不是很长。)

  ③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鲁迅先生写了640万字,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这些具体数字说明了什么呢?(鲁迅先生一直坚持写作,写的数量多,表明他一生勤奋。因此可以说,时间给鲁迅带来智慧和力量。)

  朗读训练(句子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

  (4)想:句子的含义。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课文的有关内容,体会出句子的含义是:时间,每人得到的都一样,但勤奋的人能做很多事情,为人类做出贡献;而懒惰散漫的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一事无成。∷

  2.出示句子: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照前学法,先小组学,再交流。〉

  (1)找: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愿挤。

  (2)学:学懂词义,愿挤,从字面上看,是愿意挤(演示:从海绵中挤出水);这里是“抓紧、不放松”的意思。

  (3)联: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先生抓紧时间的?

  讨论交流:

  ①学习第2节内容,鲁迅“每天”是怎样抓紧时间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至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句子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赞叹之情。)

  ②再学第3节内容,鲁迅在“除夕夜”又是怎样抓紧时间的?〈写作、翻译、编集、整理日记、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结合讨论,完成下面的填空。(“缩写”及“字数”由学生填写)

  年代编写字数

  1925年除夕编成《华盖集》写《题记》1200

  1932年除夕编成《南腔北调》写《题记》1000多

  1934年除夕翻译《少年别》,写译后附记

  1995年除夕编《且介亭杂文二集》,写《序言》《后记》近10000

  讨论:表格中填的具体数字说明了什么?(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4)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海绵中能挤出水,繁忙中能挤出时问。时间是掌握在人手里的,一个人只要抓紧,再忙也会有时间。)

  3、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所以要概括他的辉煌一生,完全可以用文中的一段话来形容:

  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出示句子:

  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仍按前方法,先自学,再交流。)

  (1)找: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巨大贡献、争取。

  (2)学:学懂词义,“巨大贡献”是极大的贡献,文章中指“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争取”的意思是主动、积极地力求达到。

  (3)联:联系课文的有文内容。(引导学生用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或具体数字来说明鲁迅是怎样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时间的。)

  (4)想:想想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鲁迅一生写了640万字,为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他的巨大成就,是跟他一生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分不开的。)

  四、总结全文,搜集鲁迅作品

  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鲁迅一生的巨大成就跟“时间”有关系呢。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搜集鲁迅作品

  小学五年级语文《鲁迅与时间》优质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繁忙、勤勉、懒散”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2、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的含义。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

  4、积累文中的两句名言,并能够收集几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的含义。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1、 读课文,

  2、 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听写句子,引入课文:

  1、揭示课题,听写句子,检查预习:

  (1)师: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他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描写了鲁迅是如何对待时间。

  板书:2、鲁迅与时间(读题)

  (2)听写句子:

  师:鲁迅对待时间是怎样的态度哪?请大家打开练习本,我们来听写一段话。

  (3)核对听写:

  出示: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师:刚才我们听写的句子就是课文的第四小节。打开书,自己核对一下。这段话里有一对反义词,发现了吗?勤勉的意思是——勤奋而努力;懒散的“散”应该读第三声,意思是——懒惰而散漫。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

  翻红:勤勉、懒散

  2、学习第一节,初步体会“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师: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他有哪些巨大的贡献哪?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节。

  (1)齐读

  (2)这一节有许多数字,自己再读读,要把数据读清楚了,自己再读读。

  (3)体味“惊人”的含义:

  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短短十八年写了640万字,每年35万,多么不容易啊!)

  是呀,难怪作者要说这是——巨大的贡献。

  (4)你能够看着板书来说说鲁迅的巨大贡献吗?

  出示:这节里的数据

  3、总结:课文的第一小节通过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丰富的文化遗产,最后一节又再次点明了鲁迅巨大的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说明:

  全文其实是扣住了“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这句话来写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以听写句子的方式引出这句话,既是对预习情况的有效检查,也同时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对于文章的结构,教师不必强化,但是可以在教学的版块布局和过渡、总结语言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布局谋篇的意识。

  二、品读二、三两节,了解鲁迅的抓紧时间和善挤时间。

  师:鲁迅巨大的贡献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哪?课文的二、三节为我们做了具体的描写。

  1、认真默读第二、第三节,思考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到如此巨大的贡献的。

  (1)学生默读

  (2)交流:

  小结:对呀,就是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一起来读读。

  板书:抓紧时间 善挤时间

  师:对此,鲁迅自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那鲁迅是怎样抓紧时间和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哪?作者选取了鲁迅生活中的哪些时间段?

  指名回答(白天和夜晚相对于“除夕”来说也就是“平时”)

  板书:平时 白天

  夜晚

  除夕

  3、学习第二节,提炼地说说,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的。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思考,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等下请你提炼地说说。

  交流(白天接待客人,夜晚工作到凌晨)

  板书:接待客人 工作到凌晨

  齐读。

  4、认真默读第三节,思考鲁迅在除夕是如何辛勤工作的。

  师:自己认真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鲁迅在除夕夜做了哪些工作,也要请你提炼地说说。

  (1)交流:

  (写序言、写题记、归类、整理这些工作,课文有一个词就概括了“编集”)

  (除了编集一年中所写文章之外,还做了什么?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鲁迅在除夕常常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还常常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板书:编集 整理 计划

  (2)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鲁迅在节日仍然辛勤工作的哪?找到相关的句子。

  出示:

  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字的《后记》。

  师:自己认真读读,你觉得和以往我们读过描写他人辛勤工作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运用了许多数据)

  A、 再读,要把数据读清楚。

  B、 在这些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

  C、 请你看着这些数据,来说说,鲁迅是如何在别人玩乐、休息的时候辛勤工作的。

  出示:1925年 1200字

  1932年 1000多字

  1934年

  1935年 长达近万字

  5、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通过这两个小节的学习,我们都了解到了。下面请你提炼地来说说,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时间的,可以根据板书的提示,并且用上关联词:不仅……而且……

  板书:不仅……而且……

  6、总结:鲁迅不仅在平时抓紧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过年过节时,仍然辛勤工作。所以,作者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仅选择了鲁迅平时是如何抓紧时间的,同时通过一连串的数据,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在除夕鲁迅是如何辛勤工作的。这样特殊的情况,更能反映出鲁迅对时间的珍惜。所以,课文最后要说——他的巨大贡献是从 “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7、 齐读第一节,再次感受鲁迅巨大的贡献。

  说明: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直白。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更多目光关注在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概括和复述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数据复述,既训练了复述能力,同时了解记住名人的成就。第二次让学生加上关联词简要复述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善于挤出时间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选材的技巧,了解像这样叙事明理的文章该如何选材,为将来自己能够实际运用打下基础。

  三、总结全文,整合信息,为鲁迅作简介:

  1、总结全文:

  师:“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鲁迅先生这种惜时、勤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整合课文信息,撰写鲁迅简介:

  师:通过课文的学习,相信我们对鲁迅先生也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试着为鲁迅先生做个简介。要比较简洁地介绍一位人物,一般需要介绍: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等。

  出示::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1)学生静心默读课文,划出含有有关信息的语句。

  (2)学生撰写

  (3)讲评

  3、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并摘录下来。

  说明: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如何将散落在文章各处的信息整合、梳理在一起,是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之一。它包含了概括、复述、转述、选材、组织语句等多种能力。教师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应提出明确要求,从表达的角度帮助学生梳理有用信息;学生应该根据提示静心默读,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附板书:

  鲁 迅 与 时 间

  抓紧时间 平时 白天 接待客人

  夜晚 工作到凌晨

  善挤时间 除夕 编集文章 整理日记 计划工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鲁迅与时间》优质教案模板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说出“虚度年华”、“勤勉”、“悔恨”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理解三名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学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条。

  教学重点:

  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三名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网上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3、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可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延长为1课时半。)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引出课题。

  1、出示鲁迅相片,师简介鲁迅。

  (1)师述: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逝世,他一生只活了55年。但是——

  (2)出示句子: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学生读句子。虚度年华的意思是?(白白地度过时光、年岁。)

  (3)师述:鲁迅没有虚度年华,短暂的一生中,他写了大量的文章,创作了许多小说,如《狂人日记》、《啊Q正传》、《药》、《孔乙己》等等。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的小说。你知道他一共写作多少字数吗?

  (4)有人作过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示:鲁迅一生只活了55年,可是它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齐读句子。 老师手中的书约有22万字,640万字相当于这样的书近30本,从这句句子中的数字,你知道了什么?

  (5)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鲁迅也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

  2、生命短暂的鲁迅却能给我们留下极为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和他对待时间的态度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鲁迅与时间)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然后简要地说说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板书:抓紧时间 善挤时间]

  2、概括地说说课文中用了哪些例子具体说明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课文中的第二、第三节分别以“鲁迅熬夜工作”及“鲁迅除夕坚持工作”两个事例把鲁迅是如何对待时间写具体的。)[板书:熬夜工作 除夕坚持工作]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除了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外,鲁迅曾说过有关时间的名言,也能说明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

  1、出示

  ①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能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轻声地读读。这两句话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找找它们分别在哪一小节中?用括号把它们划下来。 别看这两句普通的句子,里面可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呢!该如何理解这两句句子的含义呢?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本领。

  3、学习

  ①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能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1)首先我们要读通句子。(板书:①读通句子)自己大声地读句子。指名读。

  (2)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第二步就是弄懂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板书:②理解词义)在这句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以是:勤勉、懒散、悔恨。在书上的词语下面点上小圆点。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勤勉:勤奋;懒散:形容人精神不振作,行动散漫;悔恨:懊悔。)

  (3)课文中哪些内容写了鲁迅勤奋工作的?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这就理解句子含义的第三步。(板书:③找出句子)

  ①我们可以在第三节中找到这样一句句子。出示句子,指名读。

  出示:鲁迅除夕工作一览表 年代 所做工作 字数 1925年除夕 编成了《华盖集》,写《题记》 1200 1932年除夕 编成了《南腔北调集》,写《题记》 1000 1934年除夕 翻译《少年别》,写译后附记 1935年除夕 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写《序言》、《后记》 10000 为了能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句句子变成了鲁迅除夕工作一览表,谁来口头填一填。

  为什么从这句句子中能看出鲁迅勤奋工作呢? 为什么作者要例举鲁迅在每年除夕所做的工作呢?除夕就是——除夕你在做些什么?但是鲁迅在——(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般人们为了辞旧迎新总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不再工作。鲁迅照常抓紧时间,投入文学工作。写鲁迅除夕工作可以看出鲁迅有着勤奋,珍惜时间,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表格中有不少数字。我们同学平时写一篇作文的字数是400字左右,1200字就相当于同学们写3篇作文的数量;10000字相当于写25篇作文的数量。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鲁迅那640万字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这样一夜一夜、一天一天累积下来的呀!) 从作者以鲁迅除夕工作为例,从那些不一般的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对工作的勤奋,对时间的珍惜。 ②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别的反映鲁迅勤奋工作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吗?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鲁迅平日就很少休息忙于工作,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休息仍然坚持工作,写出了鲁迅对待工作十分勤奋。) 读到这里每位同学都会对鲁迅过年过节时还在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赞叹。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

  (4)最后,我们结合重点词语和课文的有关内容想一想,就能体会出鲁迅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板书:说清含义](一天的时间虽然短,勤奋的人能做很多事情,为人类做出贡献;而那些懒惰散漫的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一事无成。)

  4、学习

  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理解句子的含义有四步,分别是——,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鲁迅说的另一句话。

  (1)指名把句子读通顺。

  (2)重点词语是:挤,“挤”是什么意思?(抓紧时间)

  (3)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鲁迅抓紧时间的内容,并说说理由。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①出示: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鲁迅白天十分繁忙,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他常常在晚上工作,他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夜晚10点到12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从刚才读的数字中你看出什么?(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位夜以继日工作的鲁迅,出现了一位善挤时间的鲁迅。) 出示鲁迅熬夜工作图。这幅图画的就是鲁迅深夜伏案工作的情景。指名有感情读句子。[板书:紧抓时间 善挤时间]

  ②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个盹,醒来以后又继续工作。 打个盹的意思是——很短时间的睡眠。

  鲁迅为了抓紧时间,挤出了自己睡觉的时间来工作,他是怎么做的——学生读句子

  (4)教师做从海绵中挤水的试验。

  (5)想想句子的含义。(海绵里能挤出水,繁忙中能挤出时间。时间是掌握在人的手里的。只要抓紧时间,就能挤出时间。)

  5、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勤奋工作的人,他曾说过——;他还说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常不知疲倦地熬夜工作——;为了工作他挤出了自己睡觉的时间——;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 ——;鲁迅在短暂的55年生命中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对他高度评价——;

  6、学习句子。出示: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1)别看这句句子不长,但里面也包含着深刻的含义。按步骤四人一组自学这句句子的含义。

  (2)学生交流

  ①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巨大贡献、争取。巨大贡献:极大的贡献;争取:主动、积极地力求获得。

  ②交流句子。

  ③句子的含义:鲁迅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这跟他善于挤时间分不开的。

  四、总结全文,学生质疑。

  1、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是紧抓时间,善挤时间,他常常孜孜不倦地熬夜工作,不知疲倦地在过年过节勤奋工作,因此“时间老人”给了鲁迅智慧与力量,让鲁迅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给人类留下了惊人的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让他为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板书:巨大贡献]

  2、齐读最后一小节。

  3、学生质疑。

  五、课文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课后收集几条珍惜时间的格言。

  板书设计:

  鲁迅与时间

  熬夜工作

  紧抓时间 打盹 继续工作

  善挤时间 写作 翻译 编集 巨大贡献

  除夕坚持工作 整理日记 计划工作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优质教案范本

2.小学五年级语文《风筝》精选教案范文

3.小学五年级语文《人生开关》优选教案范本

4.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教案

5.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备课教案

    3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