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

新华分享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里给大家分享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写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时参考。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诗歌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谈话引入:

1、欣赏视频《新年好》。

2、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3、简介徐鲁。

4、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

③、口头给生字组词。

④、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

4、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齐读、个别读。

②、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①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

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②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③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⑤教师范读。

⑥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2、学习第四小节。

①出示第四小节,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③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④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

⑤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⑥汇报。

3、学习最后一节。

①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②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③“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④“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⑤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⑥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歌德

⑦写一写新年祝福。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⑧学生汇报。

4、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课文小结:

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五、配乐朗诵,拓展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1、2小节。

3、写一写自己新年的打算。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

B讨论: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6个“会写字”,学习3个新部首“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培养学生能够多方法识字、记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多方式地识字、记字。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亲爱的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小树谣》,你们能背 诵了吗? 全班一齐背诵课文。

2、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到6个要求会写的字,并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

3、出示课件图片:小朋友们,我们刚把生字宝宝找到,可它们实在太贪玩儿了,瞧!它们又跑到了小熊的火车上,我们得尽快把它们找回来,有信心吗?

二、 生字教学

1、出示“成”。

(1) 指名读拼音 ,重点指导“成”的读音为后鼻音。

(2) 学生观察“成”的结构,重点指导卧钩的书写。

(3)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书写“成”字。

(4) 分别请学生组词、造句,并分析“成”字和笔顺、结构。

(5) 让学生闭上眼睛书空。

2、出示“对”。

接下来我们再去看看第二节车厢里是哪个生字吧!

(1) 指名读拼音。

(2)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偏旁“又”的书写,捺要变成点。

(3) 分别请学生组词、造句,说说“对”的笔顺、结构。

(4)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闭上眼睛书空。

3、同样的方法学习“叶”、“红”、“它”、“间”。

三、 我是记忆大师。

1、课间休息记字“拍拍手”,老师带领学生们边读记儿歌,边拍手。

大城市,没有土,剩下一个“成”,成成成,成长的“成”。

左边又,右边寸,左右相加就是“对”,对对对,对方的“对”。

左边口,右边十,左右想加就是“叶”,叶叶叶,叶子的“叶”。

绞丝旁,小工人,合在一起就是“红”,红红红,红花的“红”。

宝盖头,小匕首,上下想加就是“它”,它它它,它们的“它”。

一扇门,日字住,里外相加就是“间”,间间间,中间的“间”。

2、猜谜语记字。

小朋友们,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进行猜谜语大赛,可有些小动物们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出示课件:

(1)城边没有土。 (成)

(2)宝盖底下藏匕首。 (它)

(3)“又”加一“寸”。 (对)

(4)工人站在丝线旁。 (红)

(5)“十”“口”左右换,来把花儿衬。(叶)

(6)“门”里有太阳。 (间)

3、读拼音,写汉字游戏。

小朋友,森林大王老虎看大家这么聪明,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怕吗?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任意抽取一张拼音卡片,其他小朋友拿出小手写出相应的汉字。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成功地把六个生字宝宝回家,希望大家以后多运用它们哦。

五、 作业。

1、用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2、将每个汉字写一行,要求组词,并写出笔顺。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5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_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_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整体教学设想: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二)走进儿童队员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预设情况如下:

生:我知道了在讨论时同学们因为要不要博莱克参加这件事很为难。

师:从哪感受到大家的为难?

生:从“大家都鸦雀无声”感受到了,谁都不愿意说这件事。

生:一个队员说:“这是一件棘手的事。”说明很难办。

生:我从这一段感受到的:“劝他不去?要不把它放在队尾?……怎么跟他说呢?”

师:是啊,这一段有6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生读。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么?

生:不能直接告诉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师:哦,原来是怕博莱克伤心,自卑。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呢?你可是儿童队的核心啊!你有好主意么?

(生不敢举手,终于有一只手怯怯的举起来。)

师:好!队长在这里,想说什么呢?

生:队员们,如果我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出示队长的话。)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自信得说一遍,注意是用“洪亮”的声音说。

声再读。同学们踊跃尝试!

师: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个队员接口说——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这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你好像是在朗诵,不是说话呀!一名队员激动地说——

生说(很激动的样子)

师: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队长的主意真高!

师:也有的说——

生:不愧是队长!博莱克一定会高兴的。

师:还有的说——

生: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五、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六、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 盲人 痛苦难忍 给予 与世长辞 遵从热泪盈眶 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 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习。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 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平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平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近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我”也是值得温迪骄傲的,因为“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也正因此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 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拓展升华,主题回归。

1、琳达一家人的品质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我想多你说:__________(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 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延伸情思。

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吗?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7

一、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注。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十二课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儿童对动物的喜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便为他们学习本课提供了情感、态度方面的支持。并且学生通过玩具、电视、书籍、图片等对大熊猫有些了解。另外,学生对学习注音课文也掌握了一些方法,为学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保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贯彻了课改理念,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新知有较强的期待。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的可爱和它的生活习性。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并且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孩子身边的一景一物,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读“耳、爪、竹、找、活、园”等九个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运用“珍贵”、“喜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巧设闯三关,合作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4、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的认知能力,拓展延伸,讲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在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合作练说、登台赛讲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喜爱之情和保护之意。

四、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学设计利用图片、录像、玩具、资料等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亢奋之中。并且充分利用学校选聘小解说员这一课程资源,以课文内容为载体,结合搜集的信息,以过关活动贯穿始终,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参与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利用学校大队部举办图片展的契机,以竞聘小解说员为线索,以教材为载体,以闯关为活动内容,创设了一个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激发了学生不尽的学习热情。

2、注重学法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了新的课改理念,注重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注重了学法引路。如:学字的方法,朗读的方法,观察事物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知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使“学会”变“会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创新的金钥匙。

3、体现人文气息,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理解课文时,设计了闯三关:第一关,文字关;第二关,朗读关;第三关,解说关。学生每闯一关,都会感到信心倍增。三关连过,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挖掘出了语文教材的人文底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4、重视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课程的基础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此,本节课设计的训练内容,重视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重视朗读方法,打下语文实践的基础;联系生活拓展,打下个性创造的基础。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放录像,学生自由谈感受。

2、在师生谈话中,揭示课题。

(根据孩子们喜欢动物的天性,通过播放录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自由表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顺利学习新课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学法引路,合作感悟

公布招聘小解说员的消息及当小解说员必闯的三关。

(充分利用“学校招聘小解说员”这一课程资源,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把学生带到活动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并通过师生共议产生必闯的三关。)

1、闯第一关:生字关

(1)小组内自选方法学习生字。

可以自学,也可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识字,并利用字卡在组内互学互考,给字组词作动作等,加深对字的记忆和理解。

(2)小老师检查认读情况。

请班级中识字最多的同学当小老师,利用小组接力读和指名读的方法,检查字的认读情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字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选形式,在阅读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自学应学会的字。)

2、闯第二关:朗读关

(1)学法引导:师生谈话,共同回忆朗读课文的方法。

(2)自由读,整体感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分段读,师生评议,进行朗读指导。

(4)选择读,个体感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然段去朗读,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补充说、评价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挑战读,展示自我,可以两个小组选代表挑战读,也可以两个小组集体挑战读。

(6)欣赏读,美感熏陶,边观看大熊猫的录像,边听朗读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多种形式的朗读,就是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思维碰撞、再创造的过程。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3、闯第三关:解说关

(1)点拨方法:样子(先整体后部分)、习性(抓特点)

解说方法:面向听众,态度自然大方,有前言和结束语等。

(2)组内练说,生生互动。

按照点拨方法在组内练说介绍大熊猫,通过生生互动达到整体参与,人人争取在竞聘中获胜。

(3)推选试说,师生评议。

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试说,师生共同评议,促进解说水平的提高。

(4)超越文本,表演说。

综合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5)联系生活,扩展说。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这节课学到的有关知识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从点拨观察事物和解说的方法、引导解说技巧入手进行组内练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通过个体试说、共同评价,既提高了解说水平,又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亲近自然,情感升华

1、对大熊猫说一句话,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2、成立保护动物小分队,举行签名仪式。

(关心自然和生命,是一种极为高尚的品德。关心就是爱,关心就是美。让学生带着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自由表达对动物的关爱,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课时

1、进行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

2、指导朗读。

3、背诵课文。

4、指导学习课外阅读31课《小虾》。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大熊猫的信息和图片。

2、录像、投影、字卡。

3、大熊猫玩具。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四、课前准备:

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四)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②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③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④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五)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①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③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的──张骞。

④齐读课文13自然段

⑤你有什么体会?

⑥再读13自然段。

⑦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六、教学结束

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9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善良的好心人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提疑问。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

宣布上课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第五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诚实、守信),是呀,这位父亲让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就是财富;学过第六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怎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父亲?这位父亲始终认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做人的万年牢。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尊严》,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一说,怎么理解尊严

课件出示:字典中对尊的解释:

1、地位或辈分高;

2、敬重;

3、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

4、量词;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也就是权利被尊重。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检查初读情况。

1.师:谁愿意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侧重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明白。

2.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老师再考考你!

出示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

指生读,齐读。

出示课件变换:你发现了什么?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这是对逃难人外貌的描写。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

课件出示:

外貌: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从描写逃难人和年轻人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劳顿奔波,让所有的逃难人身体虚弱、饥饿不堪、急需食物充饥。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同样的狼吞虎咽,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不同在哪?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食物,而是选择了先干活,后吃食物。

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再结合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讨论。

师:一共有几次?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指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第一次对话。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重点指导:

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双重否定句换个说法。体会年轻人坚定的语气,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分角色读。(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师:同学么,捶背是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呀!但是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做得?

生读相关句子,体会: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板书。

如:有志气、自强不息、自强、有原则……

师补充省略号。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

四、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

师:同样是饥寒交迫、饥饿至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就狼吞虎咽;同样是狼吞虎咽,年轻人仍不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所以他才吃得那样心安理得,吃得那样有坦然,那样有尊严。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富翁的含义。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五、拓展延伸:

1.师: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

2.你觉得对于你来说,怎么做就是为自己赢得尊严?

六、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但是,同学们,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现在我们的陈校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朴园发展,你我的责任。我们与朴园共同成长。我想: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做到“立责于心,履责于行”,自觉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尊严。我想,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不仅个个都是朴园的主人,我们也会是杰克逊大叔所说的富翁。

七、作业:

1.熟读课文,继续品读文中对年轻人的描写,并背诵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7、尊严

人格、毅力(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

成功

努力

《尊严》教后反思

《尊严》一课主要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借鉴他人备课的基础上,我把寻求具体研读课文的切入点放在让学生品读分析狼吞虎咽的不同上!然后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

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出示“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等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二是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文中的对话内容较多,我让学生画出杰克逊大叔与哈默的对话,采取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是理解重点句子,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紧扣文中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但从整堂课得教学效果来看,只是我个人完成了预设的教学流程,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离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最直接的表现有两个:

一是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整堂课气氛有点沉闷,大有我一人唱独角戏的感觉。

二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吃完后再干”和“干完后再吃”到底有什么不同体会不深,还没能体会到“白给的食物就是施舍,而施舍的食物吃起来就没有尊严”。

三是学生的回答既没有激情四射,更没有铿锵有力,让我觉得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不丰富。

我想,我作为教师,主导作用没发挥好。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我感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努力:

一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时的语文课上不仅要多练,更要引导学生发言

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答案的泛泛。

二是加强对朗读的指导。把朗读真得置身于情感的激发中,让学生因情而读,而不是因读而情。

三是让学生学会放松。平时的表现再好,临场慌乱,语言表达缺乏勇气或词不达意是学习语文的大忌。这节课,可能本身我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比我更紧张。在事后的一篇日记中,班里有近十名学生说到这节课让他们很紧张,不敢发言等等。为此我也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他们也紧张。我想,这都是我的责任,是我课上得功夫还不深,没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

但是我想,学完本课,学生们还是很受感动的,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体会。我想,我还应结合本节课的不足,扎根于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真正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依托,把学生引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10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

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

学习过程:

一、赏“月”

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看以下这几句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

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

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②引导学生想象王昌龄在月下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说一说。

③带着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4.走近李广

①谈话:由于千百年来的边疆战乱给人民造成了无比巨大的痛苦,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能止息边乱的人来,他就是汉代名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李广将军。

②简介李广生平,学习和朗读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的结束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引出蔡琴演唱的《出塞曲》中的歌词——“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引导学生欣赏、朗读。

5.再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仅是当时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的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因为它写出了历史的普遍悲剧,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人们从他的这首诗获得了感情共鸣——这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带着新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三、总结

同学们,李广将军连同他生活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王昌龄的时代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几千年的风霜,如今终于步上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我们的边关不再烽火连连,我们的战士也不再万里不归,但是大家要看到,在我们繁荣、稳定的背后还是隐藏着非常巨大的战争危机的,只要我们稍作松懈,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夺关占土,将我们重新推入战争的海洋。王昌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是不可能再寄希望于李广了,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座的各位,祖国以后的天空就要靠你们来支撑了。李宇春凭着一首歌获得了湖南卫视百度娱乐沸点2008年度盘点的最人气偶像奖,这首歌的名字叫《少年中国》,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所以,希望各位,好好努力,你们就是祖国将来千千万万的李广啊!

同学们,我们今天破天荒在大白天赏了一回月。这些月有张九龄笔下的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苏轼笔下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王安石笔下的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杜甫笔下的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有李白笔下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当然还有王昌龄笔下的月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同学们,这些描写月亮的诗篇,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留给我们的文化!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经典好好诵读,可以将这些文化好好传承、好好地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历史悲剧

│ │ │

_________________

时空交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共同愿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11

一、我会写

一yī(一个、一人、一生)

二èr(二人、二个、二哥)

三sān(三人、三个、三只)

上shàng(上下、上山、上车)

二、我会认

四sì(四个、四只、四片)

五wǔ(五人、五个、五朵)

下xià(下车、下人、下一个)

三、反义词

上——下

四、认识笔画

一(横)(竖)

五、笔顺规则

从上到下

六、问题解疑

1.文中包含哪些数字?一二三四五。

2.“金木水火土”被称为五行。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月下的某个情景。

[教学重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明亮的月光下,周围是那样静谧、美丽。在小路上,小姑娘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月光下。她们看起来是那样幸福而美好。

2、题解: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板书:走月亮)

二、交流预习,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识字,重点指导辨析易混字和易读错的字。

(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卵”读“luǎn”,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里面的两个点;“填”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真”,里面有三横,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葡”和“萄”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

(二)指导学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词语)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读音和字形。读音:鹅卵石(luǎn);字形:辨析“招待”的“待”与“侍候”的“侍”。

(三)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试着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试着概括每部分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内容,解决课件出示的问题。教师巡视并适当引导: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有哪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3)指名学生分享结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师生总结:“我”和阿妈走过了“村庄”“溪边”“村道”“田埂上”。

师:文章通过“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大家分得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3):写“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时“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重点)

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月下的某个情景。(难点)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在月光下散过步吗?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这节课,我们跟作者吴然一起走月亮。静静地走,走得再慢一些。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章几次写到了走月亮,动笔把相关句子画下来。

3、生交流,师出示: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了解“反复”的表达方法。

(2)读读这4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内容相同,标点不同。)依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每一句在课文中所处的位置,你能试着猜一猜作者会写些什么吗?(第一处是对和阿妈走月亮的期待;二、三处省略号是省略了和阿妈走过的地方;第四处是和阿妈走月亮的幸福与快乐。)

(3)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中间两句省略了“我”和阿妈走过的其他地方(相机板书: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开头是作者对走月亮的期待。

二、期待“走月亮”

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这份期待?

2、交流: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1)两个“升起来了”,从中感受到期待、兴奋之情。练读。

(2)配图简介:洱海附近是作者吴然的家乡,它在美丽的云南,不远处即是巍峨的点苍山。瞧,它的形状像耳朵,因此当地人给它取名叫“洱海”。

3、交流: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1)“那样明亮,那样柔和”,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课文是怎么具体写“明亮”“柔和”的?

①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

②能不能这样写?出示“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间的&39;大道和小路,也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生讨论交流)

预设:不能。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介绍的;这句话与课文第3自然段紧密衔接;课文“也照亮了,照亮了……”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欣喜。(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东西?(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更柔和,更浪漫。)

4、就在这样的静谧美好之中,“我”和阿妈走月亮——多么开心,多么令人期待!(生配乐朗读)

三、体验“走月亮”

(一)学习第4、5自然段

1、师范读,生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2、交流: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1)说说想象的画面。

(2)明明是“闻到香味”“映着月光”,怎么是“流着”“流着”?

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细细的溪水潺潺地流淌,山草、野花的清香也就随着溪水流动,空气中飘散着芬芳。波光粼粼,月影闪闪,这景象真是美丽又奇妙。

3、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交流:灰白色的鹅卵石……都抱着一个月亮!)

(1)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多么神奇!

(2)“抱着”还能换成什么?读一读,比一比。(“映着”“捧着”“藏着”……“抱着”有温暖、温馨的感觉,让人想到了妈妈的怀抱。)

4、是啊,作者也想到了自己的阿妈——引读“哦,阿妈……”,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5、师生进行模拟情境对话。

6、小溪留下了“我”和阿妈多少快乐的回忆。(生配乐读第4自然段,试背诵)

(二)学习第6、7自然段

1、过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我”和阿妈又来到了村道。细读第6自然段,你想到了怎样的景,又从中品味出怎样的情?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和同桌交流。

2、想象画面,谈“所见”。引导学生关注新鲜的词句,如“泼剌”“很满意地响着”“镀亮的银毯”“一塘新谷”。调动各种感官(看、听、闻)来感受秋夜虫鸣鱼跃、果园甜香四溢、庄稼大丰收的景象。

3、体会情感,说“所想”。

(1)“我”在地里做些什么?(出示:春天,我们看油菜开花。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

(2)想象:“我”还会在地里做些什么?又有哪些有趣的经历?练习说话。(出示)秋天,我们……;冬天,我们……

(3)作者的回忆里除了阿妈,还有什么?阿爸经常不在家,陪伴“我”长大的是阿妈,“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爱。

4、配乐读第6、7自然段。齐读第6、7自然段,说说省略号省略掉的是什么。(“我”和阿妈走过的其他地方,“我”和阿妈相伴的美好经历……)

四、回味“走月亮”

1、齐读第8自然段,交流体会。补充: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阿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阿妈。当他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2、是的,充满了对家乡、对阿妈的思念、怀念,所以文中反复出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再次出示4句话,生深情朗读。)

[教学板书]

“我”和阿妈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闻到:果子的甜香

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教学反思]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篇《走月亮》怎么读都像是一首诗,我讲诗的时候通常都是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从语言描绘的情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了课文,也拉进了他们的生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如画美景,而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幅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学生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才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这才是真正的“美文美读”。因为学生的生活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回答也是缤纷多彩,表明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懂得“诚实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3、学生在感悟和体味这种真情的基础上,能抒发自己的真情体验,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达到的情感内化和升华。

【学习目标】:

1、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知道—"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课文蕴涵着的浓浓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指名说)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指名说)

师: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听歌,老师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老师最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齐说)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也就献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换来人世间真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将与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的回报》。

二、揭示课题,据题设问,确立研读的主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通过同学们的预习,回答:谁对谁的真情?(板书:"我"、订户)

你还有什么没解决的问题:老师我想问:"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师:你提的两个问题也是今天学习目标之一:

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知道—"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三、围绕研读的主题,自读课文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学习目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生词。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想领读生字。(指名读)

师:现在把生字生词送回课文中。

四、检查自读情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作相关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我”的真情表现在哪?订户的真情表现在哪?

五、精读感悟,讨论解决研读主题。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书读好了,两个问题也肯定会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最后一节前半部分)

讨论:"绝活"这个词明白吗?(超出一般的本领)既然是超出一般的本领,上面怎么还用上了引号?(表示特殊意义)想象一下,别的邮递员是怎样施展这?”“绝活”的?(指名学生做相关的动作)

师:如果你是订户,你乐意我这么做吗?

生:不乐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尊重订户的表现,也是一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师:谢谢你的提醒,你的回答让我认识到了这样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我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学习,每次送报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请你告诉我,"两个依旧"说明什么?

生:说明我是诚实的劳动

生:两个“依旧”可以看出我过去是很认真负责地为订户送报的,现在订户们送给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更应该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回报订户们对我的真情回报。

师:精辟的解释、精彩的回答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与产生的魅力。所以我们在作文时也应该好好推敲一些词语或符号怎样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它们的内涵。

师:请大家一起把这段话读好,体会“真情”报“真情”的意味。

2、"我"的真情得到了什么!(板书:在"我"与"订户"间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3、"订户"对我的真情是什么?指名学生读,并指导概括。

A、推荐新订户;

B、多给小费;

C、圣诞礼物(送辆新车;真诚祝福;)E、一个星期的报费;

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个,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说些什么?分别指名说。

4、小结:这实际上就是"我"得到的"回报"!

5、讨论:"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6、小结:"我"真情的付出,并没有想到要得回报,但我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了--(引读最后一句)

7、板书: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8、说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说看。(如助残日等)

9、小结:只有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在两者间分别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六、归纳总结,倾吐自己的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凝成一句话。我先送给大家一句:"真情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真情换真心,真心换真情!"试着说一说。指名板写自己的"小名人名言",并让大家交流,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5、真情的回报

"我"----订户

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14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篇15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所描绘的多彩迷人丰收的秋天,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运用个人的经验想象画面,仿编新的散文。

3、用歌唱、朗诵和舞蹈等方式来表现与赞美秋天。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秋天的雨》flash课件、磁带、打击乐器、有关《丰收的秋天》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1)一年有几个季节?

(2)夏天的天气怎么样?秋天呢?

(3)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二、欣赏和理解散文的画面与内容。

1、播放课件完整欣赏秋天的雨是什么?秋天的雨有什么?

2、分段欣赏

(1)秋天的雨,真是一把钥匙吗?为什么散文中说它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还可以把什么颜色给谁?(两个小朋友讨论)然后玩开火车老师说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请小朋友仿编散文"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3)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你还闻到过什么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冬天快要来了,你知道小动物、植物还有我们人是怎么准备过冬的吗?(先自由发表意见,再请教你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接下来分组分批仿编散文。

3、再次完整欣赏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小结并观看《丰收的秋天》的幻灯片总结与延伸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秋天可以收获那么多好吃的、好闻的、有用的东西,你们喜欢秋天吗?刚才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歌声、舞姿来夸夸秋天,表现秋天的收获。

游戏:

《小汽车》

全体幼儿一起玩开车游戏,和教师边唱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伴着绵绵秋雨,我和学生走入快乐课堂,一起欣赏了《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人教版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整组课文都涉及到古诗,叙事文,诗歌,散文等许多与秋天相关的文章。《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让学生欣赏文章语言的韵味,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美。重点放在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秋天的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美读”就是有表情地吟诵课文,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这就告诉我们美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做到读者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这种美感,只有加强朗读,品味语言来感知。为使学生“喜欢阅读”,我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教学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再通过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在指导第四自然段的阅读时,通过表演读的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最后,配乐朗读全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能够达到“美读”的目的。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读、表演读、带着体验读,自由读、个人读、引读、集体读,配乐读,变抽象为具象,读出秋天的美。

    216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