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钦容分享

语文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教案指导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守、欣、喜、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条理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

2、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3、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学会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动笔写作时需要的纸和笔。

2、开展体验活动时需要的各种材料。(比如:鸡蛋、报纸、杂草等)

3、学生六人一小组进行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语:

同学们看过《小鬼当家》这部电影吗?平常大人们都喜欢叫你们“小鬼”,可他们不知道,你们“人小鬼大”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尝试各种角色,有个小朋友写了他护蛋的经历,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有要求:等会把你觉得最有趣、印象最深的地方描述给大家。(放课件)

2、学生介绍观看课件“护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二)例文引路

1、出示例文

护蛋

本学期一开学,老师布置了一个叫“护蛋行动”的活动。我们听到这消息觉得很好笑。可经历了第一天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难做的事。

第一天早上,我给准备好的鸡蛋足足裹了四个“保护层”。第一层是保鲜袋,第二层是软海绵,第三层是双层纸巾,最后一层是一个小布袋。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

来到学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送语文本的时候,由于是下课,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同学很多,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下课时,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我快成一只“小母鸡”了。说话间,一名同学大喊一声:“完了!”我忙上去看个究竟,一位同学正对着地上打碎的鸡蛋难过呢。又有一位同学大叫一声:“我的鸡蛋也报销了!我赶紧退出“包围圈”,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鸡”。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2、学生自读例文

(1)教师导语:这个小朋友已经把护蛋经历写成了文章,也就是《习作七》的例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

(2)谁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大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有趣,那是因为小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等的描写,不仅把体验的过程写清楚了(板书:过程清楚)而且还能以情动人,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板书:体验真实)

(三)活动激趣,关注内心感受

1、小作者千方百计地护蛋,但同学们看如果这时老师把手松开,会有什么结果?

2、怎样才能让它不破呢?听到老师的游戏要求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学生畅谈感受。

4、学生分小组做活动

5、请每组的小代表站起来把蛋举起,老师采访: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6、各组开展体验活动。

7、学生说活动过程并谈自己的内心体验。

(四)汇报实验结果,关注多元表达

1、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话训练

(1)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成功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动笔习作

教师提出本次的习作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习作点评

1、巧设关卡: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以你平时的经验说说怎样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好作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2、过关斩将:

第一关,毛遂自荐。学生自读习作,选取自己最满意的片段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关,慧眼识珠。小组长推荐出最优秀的习作片段,参与全班讨论。

第三关,群雄鉴宝。投影展示各组推荐的习作片段,师生互评。

3、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巡堂指导。

4、交流与评价。

(七)总结并布置作业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

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

慧”9个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热、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爬山给你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谈谈你的父亲说过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印象深刻。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对父子,听听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有什么深刻的对话。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字词。

1、圈画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按预习笔记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画上记号,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齐读

(2)说说“我们”爬山与别人有所的`不同。

(3)“征服”还可以换成别的词?“征服山”和“征服自然”各是什么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斯、凝、煮、燃、慧”。

三、检测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2.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继续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1)在课文中找到父亲第二字说的话,并指名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让其他同学思考。

(2)学生带问题思考说说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你能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的例子吗?

2、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1)齐读本段课文。

(2)小组讨论

A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B说说这位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3)把父亲三次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段,回答有什么新的感悟,说说学到了怎么样的智慧,并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检测反馈

1、巩固生字、新词,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2、拓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些美景,听一听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板书设计

爬山

不重要爬到山顶

重要是否尽了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爬山感受,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海上升明月的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2、 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

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

三、迁移练习:

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谈一谈观察的景象和感受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单元主体设计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说健说感谢下来。口语积极的内容是学生看见的、摸得着的事物,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材有如下要求:一是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抓住特点,要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一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情景和体验说出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在其观察的事物有自己的体验。

2、能够有顺序表达,说话又,说得清楚明白。

3、尊重他人,养成倾听别人讲话,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直到课前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有自己的体验。

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有条理的说出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可见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伴随音乐)

每天清晨,太阳为我们送来第一缕霞光;傍晚,月亮为我们拉开想象的窗帘,星星闪烁得像孩子的眼睛。你看到这些景象,会有怎样的一番感慨呢?

(生说自己的感受)

二 把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事物再整理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时组长注意纪录,并把小组内的进行汇总,形成小组汇报提纲。

三 班级内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 教师总结。

五 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日月星辰,并把观察缩减和别人交流。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挑山工》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是一篇传统课文。课文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通过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多次反复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营造自主、互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课一开始,我就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检查自学、讨论情况,从而引导课文的中心部分,然后从重点语句入手辐射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自主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每读一部分,教师均让学生自主探究:你读懂了什么?

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读心理过程化,学生提出不懂的一些问题,大多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解决。教师只在适当之处给予点拔、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