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词语意思>

病理学名词解释考点有哪些

书荣分享

关于病理学的重点名词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出来的关于病理学重点名词的考点,希望对你学习有所帮助!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0.1.01 病理学(pathology)

  0.1.02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

  0.1.03 病因学(etiology)

  0.1.04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0.1.05 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0.1.06 尸体解剖(autopsy)

  0.1.07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0.1.08 细胞学(cytology)

  0.1.09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0.1.10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0.1.11 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0.1.12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0.1.13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四、问答题

  0.4.01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 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 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 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 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 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 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 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 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 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 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 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

  0.1.13 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4.01 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0.4.02 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0.4.03 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内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刘钧)

  一、名词解释

  1.1.01 适应(adaptation)

  1.1.02 损伤(injury)

  1.1.03 萎缩(atrophy)

  1.1.04 肥大(hypertrophy)

  1.1.05 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y)

  1.1.06 增生(hyperplasia)

  1.1.07 化生(metaplasia)

  1.1.08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1.1.09 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1.1.10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1.1.11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

  1.1.12 变性(degeneration)

  1.1.13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1.1.14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

  1.1.15 虎斑心(tigroid heart)

  1.1.16 心肌脂肪浸润(my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

  1.1.17 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1.1.18 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eneration)

  1.1.19 黏液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1.1.20 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1.1.21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1.1.22 脂褐素(lipofuscin)

  1.1.23 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1.1.24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1.1.25 迁徙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1.1.26 细胞死亡(cell death)

  1.1.27 坏死(necrosis)

  1.1.28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1.1.29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1.1.30 坏疽(gangrene)

  1.1.31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1.1.32 纤维蛋白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1.1.33 糜烂(erosion)

  1.1.34 溃疡(ulcer)

  1.1.35 窦(sinus)

  1.1.36 瘘(fistula)

  1.1.37 空洞(cavity)

  1.1.38 机化(organization)

  1.1.39 包裹(encapsulation)

  1.1.40 凋亡(apoptosis)

  1.1.41 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

  四、问答题

  1.4.01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1.4.02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1.4.03 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

  1.4.04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4.05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

  1.4.06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1.4.07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1.4.08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

  1.4.09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1.4.10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1.4.11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

  1.4.12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1.4.13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1.4.1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1.4.15 病案分析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1.1.01 ①细胞、组织或器官;②耐受刺激作用;③存活的过程;④形态: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1.02 ①细胞和组织;②不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③结构改变;④形态:变性或细胞死亡。

  1.1.03 ①发育正常;②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③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④间质增生。

  1.1.04 ①实质细胞的细胞器增多;②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5 ①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②纤维或脂肪组织大量增生;③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1.1.06 ①实质细胞增多;②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7 ①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②刺激因素作用;③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④发生于同源性细胞;⑤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1.1.08 ①非鳞状上皮;②转化为鳞状上皮;③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等处。

  1.1.09 ①炎症或其他因素刺激;②胃黏膜或胃腺上皮;③转化为肠上皮;④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1.1.10 ①思想、情感障碍;②细胞损伤;③器质性疾病。

  1.1.11 ①疾病诊治过程;②诊治本身继发的伤害。

  1.1.12 ①可逆性损伤;②代谢障碍;③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1.1.13 ①细胞轻度损伤;②钠-钾泵功能降低;③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④肝、肾、心等。

  1.1.14 ①非脂肪细胞;②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③心、肝、肾等。

  1.1.15 ①心肌脂肪变性;②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③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④似虎皮斑纹。

  1.1.16 ①心包脏层脂肪组织显著增多;②心肌间质出现脂肪组织;③心肌萎缩;④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

  1.1.17 ①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②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③HE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

  1.1.18 ①间质内;②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③淀粉样呈色反应;④局部性或全身性。

  1.1.19 ①间质内;②黏多糖和蛋白质蓄积;③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等。

  1.1.20 ①铁蛋白微粒集聚;②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③沉着增多提示陈旧性出血。

  1.1.21 ①左心衰竭肺淤血;②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1.1.22 ①细胞质内;②黄褐色微细颗粒;③细胞器碎片残体;④萎缩细胞。

  1.1.23 ①除骨和牙齿外的组织;②固体钙盐蓄积。

  1.1.24 ①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②固体钙盐蓄积;③钙、磷代谢正常。

  1.1.25 ①钙、磷代谢障碍;②正常组织;③固体钙盐蓄积;④肺、肾、胃等。

  1.1.26 ①损伤累及细胞核;②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③不可逆性变化;④包括坏死和凋亡。

  1.1.27 ①活体内;②局部细胞死亡;③细胞崩解、结构自溶;④急性炎反应。

  1.1.28 ①坏死细胞蛋白质凝固;②保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呈灰白、灰黄;④好发于心、肾、脾。

  1.1.29 ①属凝固性坏死;②不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观似奶酪;④多见于结核病。

  1.1.30 ①较大范围的坏死;②***菌感染;③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④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1.1.31 ①坏死组织呈液态;②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

  1.1.32 ①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②坏死组织呈细丝或颗粒状、片块状;③红染、似纤维蛋白;④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病变。

  1.1.33 ①皮肤、黏膜;②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1.1.34 ①皮肤、黏膜;②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1.1.35 ①坏死;②深在性盲管;③开口于表面。

  1.1.36 ①坏死;②两端开口的通道。

  1.1.37 ①有自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②较大块坏死;③坏死物经管道排出;④空腔形成。

  1.1.38 ①肉芽组织;②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1.1.39 ①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②肉芽组织包裹。

  1.1.40 ①活体内;②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③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④无急性炎反应。

  1.1.41 ①外被胞膜;②内含细胞器;③含有或不含有核碎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1.4.01 ⑴肉眼 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 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1.4.02 ⑴综合性因素 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 失用

  ↑        ↓

  肾盂积水 → 肾实质受压  →  萎缩

  ↓        ↑

  血管受累  →  营养不良

  ⑵病理变化

  1)肉眼 ①体积大;②实质薄;③肾盂、肾盏扩张。

  2)光镜 ①肾实质变薄;②肾小球、肾小管数量减少;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1.4.03 细胞缺氧→线粒体受损→氧化磷酸化障碍→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可导致:

  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下降→细胞内钠、水增加→细胞水肿;

  ⑵核糖体脱落→蛋白质合成减少→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脂肪变性;

  ⑶糖酵解增加→细胞内酸中毒→胞质内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⑷细胞膜钙泵功能下降→胞质内游离钙升高→多种酶活化→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⑸细胞缺氧还可使活性氧类物质增加→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1.4.04 ⑴途径:1)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2)代谢产物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3)诱发免疫性损伤;4)诱发DNA损伤;

  ⑵因素:1)剂量;2)吸收、蓄积、代谢或排出的部位;3)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

  1.4.05 ⑴原因:1)化学物质和药物;2)病毒;3)射线。

  ⑵后果:1)结构蛋白合成低下;2)核分裂受阻;3)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4)酶合成障碍。

  1.4.06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⑵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

  ⑶好发器官:肝、心、肾。

  ⑷病变特点:1)肉眼 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光镜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电镜 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1.4.07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1)肉眼 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 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1.4.08 ⑴发生情况: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如发生萎缩的卵巢、乳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后机化等。

  ⑵形态学表现:1)肉眼 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2)光镜 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均质,淡红色,成索或成片,其内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

  1.4.09 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1.4.10 ⑴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1.4.11 ⑴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⑵区别:1)变性 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无改变;③可恢复正常;

  2)坏死 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③有炎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

  1.4.12

  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好发部位 四肢末端 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发病原因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

  全身中毒症状 轻 重

  病变特点 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 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

  1.4.13 ⑴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

  ⑵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

  ⑶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

  ⑷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

  1.4.14

  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坏死 凋亡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 常破裂 不破裂

  细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裂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致密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无明显变化

  凋亡小体 无 有

  细胞自溶 有 无

  急性炎反应 有 无

  1.4.15 ⑴可能发生的改变:1)脑萎缩;2)脑梗死。

  ⑵病变特点:1)肉眼 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2)光镜 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⑶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不良→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谢贤镛)

  一、名词解释

  2.1.01 修复(repair)

  2.1.02 再生(regeneration)

  2.1.03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

  2.1.04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2.1.05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

  2.1.06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2.1.07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2.1.08 瘢痕组织(scar tissue)

  2.1.09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2.1.10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

  2.1.11 瘢痕疙瘩(keloid)

  四、问答题

  2.4.0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2.4.0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2.4.03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2.4.04 简述损伤处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2.1.01 ①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缺损;②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③修补、恢复缺损的过程。

  2.1.02 ①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②修补缺损。

  2.1.03 ①此类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②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坏的细胞;③常见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2.1.04 ①生理状态时,该类细胞处于G0期,增生现象不明显;②当受损伤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③包括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叶细胞。

  2.1.05 ①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②破坏后则成为永久性缺损;③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2.1.06 ①缺损修复;②细胞增生、迁徙;③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

  2.1.07 ①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1.08 ①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②肉眼: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③镜下:

  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2.1.09 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2.1.10 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2.1.11 ①瘢痕组织增生过度;②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③不能自发消退;④发病机制与体质或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2.4.01 ①肉眼 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2.4.02 ① 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

  2.4.03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条件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 少 多

  炎反应 轻 重

  表皮再生 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不明显 明显

  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 时间长

  瘢痕 少、规则、线状 大、不规则

  2.4.04 ①生长因子 可刺激细胞的增生,并且还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

  ②细胞因子 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刺激血管再生;

  ③细胞外基质 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④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 当细胞增生到与邻近组织细胞接触时,细胞即停止生长分裂,不致细胞过多堆积。(刘 钧)

  一、名词解释

  3.1.01 充血(hyperemia)

  3.1.02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3.1.03 淤血(congestion)

  3.1.04 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

  3.1.05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3.1.06 槟榔肝(nutmeg liver)

  3.1.07 血栓形成(thrombosis)

  3.1.08 血栓(thrombus)

  3.1.09 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

  3.1.10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3.1.11 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3.1.12 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

  3.1.13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3.1.14 血栓的再通(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3.1.15 静脉石(phlebolith)

  3.1.16 栓塞(embolism)

  3.1.17 栓子(embolus)

  3.1.18 梗死(infarct)

  3.1.19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四、问答题

  3.4.0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3.4.0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4.03 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3.4.0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3.4.05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3.4.06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3.4.07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1.01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血管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2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动脉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3 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3.1.04 ①长期慢性肺淤血;②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肺质地变硬;④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3.1.05 ①左心衰竭时;②肺泡腔内;③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1.06 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3.1.07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1.08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3.1.09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固体质块;③呈灰白色。

  3.1.10 ①延续性血栓的体部;②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③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3.1.11 ①延续性血栓的尾部;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呈暗红色。

  3.1.12 ①静脉血栓;②由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组成;③根据形成顺序不断沿血管延伸。

  3.1.13 ①微循环血管腔内;②由纤维蛋白构成;③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1.14 ①血栓机化、干涸,产生裂隙;②新生内皮细胞被覆;③迷路状沟通的管道;④被阻断的血流恢复。

  3.1.15 ①静脉血栓;②钙化;③形成坚硬的质块。

  3.1.16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1.17 ①随血液流动;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③类型:血栓、脂肪、羊水、气体、肿瘤细胞团等。

  3.1.18 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3.1.19 ①由高压迅速转到常(低)压环境;②溶于血液的气体游离;③氮气泡阻塞血管。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4.01 ⑴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⑵病变:1)肉眼 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⑶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3.4.02 ⑴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⑵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 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 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④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4.03 ⑴种类:①血栓;②脂肪;③气体:空气、氮气;④羊水;⑤肿瘤细胞;⑥寄生虫及寄生虫卵;⑦细菌等。

  ⑵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 ①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3.4.04 ⑴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⑵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3.4.05 ⑴梗死的原因: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⑵类型: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⑶条件:1)贫血性梗死 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2)出血性梗死 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3.4.06 ⑴贫血性梗死 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⑵出血性梗死 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4.07 ⑴概念 1)血栓形成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 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⑵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郭乔楠)

  一、名词解释

  4.1.01 炎症(inflammation)

  4.1.02 变质(alteration)

  4.1.03 渗出(exudation)

  4.1.04 增生(proliferation)

  4.1.05 速发短暂反应(immediate transient response)

  4.1.06 速发持续反应(immediate sustained response)

  4.1.07 迟发延续反应(delayed prolonged response)

  4.1.08 趋化作用(chemotaxis)

  4.1.09 调理素(opsonin)

  4.1.10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4.1.11 菌血症(bacteriemia)

  4.1.12 毒血症(toxemia)

  4.1.13 败血症(septicemia)

  4.1.14 脓血症(pyemia), 又称脓毒血症

  4.1.15 蜂窝织炎(phlegmon or cellulitis)

  4.1.16 脓肿(abscess)

  4.1.17 疖(furuncle)

  4.1.18 痈(carbuncle)

  4.1.19 肉芽肿(granuloma)

  4.1.20 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

  四、问答题

  4.4.1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4.4.2 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4.3 简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

  4.4.4 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4.4.5 简述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

  4.4.6 从病理学角度如何确诊炎症?

  4.4.7 临床病理讨论

  男,23岁,右拇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普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管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请回答:

  ⑴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

  ⑵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1.01 ①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②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③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

  4.1.02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变性和坏死。

  4.1.03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③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4.1.04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③数量增加。

  4.1.05 ①炎症介质;②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短;④常见于过敏性炎等。

  4.1.06 ①内皮细胞损伤;②微循环血管;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长(直至血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④常见于严重烧伤及化脓性细菌感染等。

  4.1.07 ①内皮细胞损伤;②毛细血管和细静脉;③发生较晚,持续时间长;④常见于轻-中度的热损伤或X线和紫外线照射伤等。

  4.1.08 ①白细胞;②向着化学刺激物;③定向移动。

  4.1.09 ①有助于吞噬细胞识别及附着;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蛋白质。

  4.1.10 ①介导炎症反应;②化学因子;③来自血浆和细胞。

  4.1.11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②无全身中毒症状。

  4.1.12 ①血液中查不到细菌,但有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3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4 ①化脓性细菌;②败血症;③迁徙性脓肿。

  4.1.15 ①疏松结缔组织;②弥漫性;③化脓性炎。

  4.1.16 ①限局性;②化脓性炎;③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4.1.17 ①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8 ①多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9 ①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②浸润和增生;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1.20 ①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②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③化脓性细菌或坏死组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4.1 ⑴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混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⑵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4.4.2 ⑴有利的方面:①稀释毒素;②免疫反应;③吞噬杀灭病原体;④促进修复;⑤局限病灶。⑵有弊的方面:①压迫,阻塞;②机化,粘连;③损伤组织。

  4.4.3 ⑴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组织破坏、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4.4.4 ⑴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⑵病理学基础:①红:充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4.4.5 ①致病因子;②全身性因素(免疫、营养、内分泌等);③局部因素。

  4.4.6 ①变质、渗出、增生;②炎细胞浸润最重要。

  4.4.7 ⑴右拇趾化脓性炎,脓血症。⑵创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血症。(步 宏)

  一、名词解释

  5.1.01 肿瘤(tumor)

  5.1.02 间变(anaplasia)

  5.1.03 转移(metastasis)

  5.1.04 异型性(atypia)

  5.1.05 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 or precancerous lesion)

  5.1.06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5.1.07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5.1.08 癌珠(carcinoma pearl or keratin pearl)

  5.1.09 癌基因(oncogene)

  5.1.10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四、问答题

  5.4.01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5.4.02 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5.4.03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

  5.4.04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5.4.05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5.4.06 简述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5.4.07 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

  5.4.08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5.4.09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5.4.10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0C,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3/10.1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109/L,血红蛋白90g/L。X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cm×2.5cm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cm×1.8cm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5.4.11 患者女,41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有肿块,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来确定肿块的性质(包括采集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检查)?

  5.4.12 患者女,37岁,腹上区不适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二周,食欲缺乏,最近10天内3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三天前突感耻区(下腹部)不适、腹胀。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约7cm×4cm×4cm之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诊断为左卵巢黏液腺癌。请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5.1.01 ①致瘤因素;②机体的局部细胞;③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④克隆性异常增生;⑤形成新生物;⑥常形成局部肿块。

  5.1.02 ①恶性瘤细胞;②缺乏分化的状态,即失分化、未分化的状态。

  5.1.03 ①肿瘤细胞;②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③他处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5.1.04 ①肿瘤组织;②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5.1.05 ①某些良性病变或疾病;②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③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转变为癌。

  5.1.06 ①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②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③主要发生于皮肤或黏膜上皮。

  5.1.07 ①被覆上皮内(也可为腺上皮)或皮肤表皮层内;②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③未侵破基膜。

  5.1.08 ①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②癌巢中央出现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③病理学确定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标志。

  5.1.09 ①在细胞或病毒中存在;②能诱导正常细胞的转化;③形成肿瘤的基因;④为原癌基因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发生改变、被激活而形成。

  5.1.10 ①固有基因;②与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生长功能相反;③该基因突变失活或其功能丧失,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5.4.01 ⑴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⑵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⑶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5.4.02

  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 炎性或修复增生

  病因去除后 细胞持续增生 细胞停止增生

  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 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害无益 机体生存所需

  5.4.03  ⑴良性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来命名;⑵恶性瘤是在上皮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癌”,在间叶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肉瘤”来命名;⑶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瘤称为母细胞瘤;⑷有些恶性瘤冠以人名加“病”或“瘤”的习惯名称来命名;⑸有的肿瘤的实质是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混杂在一起构成则称为畸胎瘤;⑹转移瘤的命名则将继发器官或组织名置于原发器官和肿瘤名的前面,如肝癌转移至肺,则称为肺转移性肝癌。

  5.4.04

  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良性瘤 恶性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和外生性

  包膜 有 无

  与周围组织分界 清楚 不清楚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5.4.05

  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较少见

  发病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 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5.4.06 ①局部压迫和阻塞;②浸润破坏器官;③转移;④出血、坏死、感染;⑤疼痛、内分泌紊乱、恶病质。

  5.4.07 ⑴发病年龄、早期转移途径相似;⑵有相似的肉眼类型:如溃疡型、蕈伞型(息肉型、隆起型)、浸润型(髓质型、缩窄型)等;⑶其早、中、晚期的分期均以浸润的深度为主要依据;⑷组织学特点为均形成癌巢。

  5.4.08 ⑴恶性瘤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级;⑵分化与恶性度的关系:高分化为低恶性程度,中分化为中恶性程度,低分化为高恶性程度;⑶肿瘤分为早、中、晚期三期;⑷早期的治疗效果好,晚期的治疗效果差,故肿瘤防治抓“三早”非常重要。

  5.4.09 ⑴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⑵如①黏膜白斑;②纤维囊性乳腺病;③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④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⑤慢性萎缩性胃炎;⑥慢性胃溃疡;⑦皮肤慢性溃疡。⑶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只是相对于其他良性疾病或病变来说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并非一定都发展为癌。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或疾病。

  5.4.10 ⑴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如有癌转移,则根据癌的类型来初步判定是肺或胃癌;⑵纤维胃镜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排除胃癌,纤维支气管镜可进一步确定肺部占位病变的性质,如具备手术指征,则可作肺叶切除送检;术前应进一步作胸片(正、侧位),有条件可作CT检查,以确定肿块大小和位置;⑶鉴于胃内仅发现小片糜烂,并无明显肿块,结合病史该病例诊断应是:左下肺癌(病理类型多系鳞状细胞癌)。

  5.4.11 ⑴采集病史:发现肿块时间长短,生长快慢,是否疼痛,既往有无特殊病史;⑵体格检查:双侧乳腺是否对称,患者乳腺皮肤、乳头情况,肿块大小、质地、动度,是否压痛,乳头有无溢液,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质地动度等;⑶乳腺的X线摄影;⑷穿刺涂片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初步确定其性质;⑸活体组织检查:确定肿块性质及肿瘤组织学类型等。

  5.4.12 ⑴根据病史,患者腹上区不适,轻压痛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潜血持续阳性等,该患者左卵巢的肿瘤有可能为Krukenberg瘤,且卵巢肿瘤的类型也较符合,故应进一步做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原发瘤。⑵应取活体组织检查以证实诊断。(李世林)

  一、名词解释

  6.1.0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6.1.02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6.1.0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6.1.04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6.1.05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6.1.0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6.1.07 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6.1.08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

  6.1.09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6.1.10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6.1.11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6.1.12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6.1.13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6.1.14 动脉瘤(aneurysm)

  6.1.15 风湿病(rheumatism)

  6.1.16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

  6.1.17 绒毛心(cor villosum)

  6.1.18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

  6.1.19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6.1.20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6.1.21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

  6.1.22 瓣膜关闭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

  四、问答题

  6.4.01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6.4.02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

  6.4.03 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6.4.04 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6.4.05 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

  6.4.06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6.4.07 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6.4.08 何谓动脉瘤?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哪些类型?

  6.4.09 试比较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脏病变特点。

  6.4.10 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6.4.11 试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6.4.1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

  6.4.13 为什么说风湿病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6.4.14 何谓原发性高血压?其各型病变特点是什么?

  6.4.15 简述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及临床特点

  6.4.16 简述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6.4.17 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6.4.18 病案讨论

  男,63岁,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伴重度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前8+年感心前区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可自然缓解。入院前2月,痛渐频繁,且于休息时也可发作,每次发作时均感轻度呼吸困难。入院前10小时,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放射,且伴有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来院就医。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2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0.7/5.3kPa(80/40mmHg),慢性重病容,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甲发绀,皮肤湿冷,双侧肺底部可闻及湿鸣,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律齐,肝、脾(-)。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8×1012/L,白细胞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5。入院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于入院后第26天,病人突感心前区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抢救无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请讨论:

  (1)死者生前患何种疾病?死因是什么?

  (2)尸检时,可发现心、肺等脏器有哪些病变?

  (3)如何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

  6.4.19 患者女性,58岁,已婚。12岁时反复多次咽喉肿痛后出现膝、距小腿(踝)、腕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此种情况曾反复发作多次。26岁进行婚前体检时,其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近5年来在活动后有心悸、气促,近3年病情加重,并有四肢水肿,夜尿,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请回答以下问题:

  (1)患者12岁时患的是什么病?并简述其基本病变。

  (2)26岁后患的是什么病?请简述其发展过程及病变,并用器官的病变解释以下临床表现:心悸、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四肢水肿。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6.1.01 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

  6.1.02 ①动脉壁增厚、失去弹性;②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及动脉中层钙化。

  6.1.03 ①冠状动脉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心脏病。

  6.1.04 ①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②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③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④持续数分钟;⑤用药、休息可缓解。

  6.1.05 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②心肌坏死;③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④有突出的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和心电图改变。

  6.1.06 ①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②多发性、小灶性、不规则分布的坏死。

  6.1.07 ①病灶较大,最大径大于2.5cm,累及心室壁全层;②最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其次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

  6.1.08 ①在心室内压作用下梗死区局限性向外膨隆;②梗死急性期或愈合期;③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④继发改变: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律紊乱及左心衰竭。

  6.1.09 ①多见于男性青、壮年;②常在某种诱因作用下或在睡眠中发病;③发病后迅速死亡;④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应心肌病变。

  6.1.10 ①原因未明;②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和肌性小动脉硬化;⑤常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病变。

  6.1.11 ①压力性负荷增加;②左心室代偿性肥大;③心腔不扩张,甚至略缩小。

  6.1.12 ①高血压患者;②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血压骤升;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④脑水肿或伴点状出血。

  6.1.13 ①多见于青中年;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17.3kPa(130mmHg);③病变进展迅速,病变: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④较早出现肾衰竭。

  6.1.14 ①血管壁的限局性异常扩张;②先天性结构缺陷或后天性病变引起;③以主动脉及脑血管最常受累。

  6.1.15 ①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主要侵犯结缔组织;④Aschoff小体;⑤临床表现多样。

  6.1.16 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6.1.17 ①纤维蛋白性心包炎;②心包表面渗出的纤维蛋白因心脏冲动牵拉而成绒毛状。

  6.1.18 ①见于儿童风湿热患者;②淡红色环状红晕,微隆起,中央皮肤色泽正常;③镜下为非特异性渗出性炎。

  6.1.19 ①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②心瓣膜器质性病变;③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6.1.20 ①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心肌收缩力下降;②男性多于女性,以20~50岁多见;③原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酗酒、妊娠和基因遗传有关。

  6.1.21 ①瓣膜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瓣膜口缩小;②血流通过障碍;③瓣膜增厚、粘连。

  6.1.22 ①瓣膜关闭时不能完全闭合;②部分血液返流;③瓣膜卷曲、穿孔、腱索缩短、或瓣膜环扩大。

  四、问答题(此处近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6.4.01 基本病变分为三期。⑴脂纹期:①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②光镜 病灶处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等;⑵纤维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散在灰白色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②光镜 表层为纤维帽,下方见泡沫细胞等;晚期可见脂质池及肉芽组织;⑶粥样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②光镜 在纤维帽深部有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粥瘤处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增生。

  6.4.02 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粥瘤性溃疡;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6.4.03 ⑴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特点:多发性、小灶性(0.5~1.5cm)坏死,不规则分布于左心室四周,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⑵区域性心肌梗死 特点:病灶较大,直径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尤其多见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

  6.4.04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②心脏破裂;③室壁瘤;④附壁血栓形成;⑤急性心包炎。

  6.4.05 ①心: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②肾:双侧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③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

  6.4.06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

  6.4.07 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后果:病变反复发作,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

  6.4.08 ⑴动脉瘤(aneurysm) ①血管(大多数为动脉)壁;②限局性异常扩张;③以主动脉和脑血管最常受累且后果严重。

  ⑵动脉瘤类型:①囊状动脉瘤;②梭形动脉瘤;③圆柱状动脉瘤;④舟状动脉瘤;⑤蜿蜒状动脉瘤。

  6.4.09 ①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风湿性心肌炎的心肌间质有风湿小结,风湿性心包炎的浆液纤维蛋白性炎;②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的向心性肥大(代偿期)→离心性肥大(失代偿);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见弥散性心肌细胞坏死,弥漫性心肌间质纤维化,甚至心肌梗死。

  6.4.10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6.4.11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比较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变特点 肉眼 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心瓣膜增厚、变形、溃疡,表面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灰黄色、干燥、脆、易脱落

  镜下 疣赘物为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 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瓣膜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甚至可见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

  后果 反复发作导致心瓣膜病 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免疫性合并症

  6.4.12 ①心绞痛;②心肌梗死;③心肌纤维化;④冠状动脉性猝死。

  6.4.13 ①风湿病与链球菌性咽喉炎的发病地区和发病季节一致;②抗链球菌治疗能减少风湿病发生;③风湿病发病前2周有链球菌感染;④风湿病患者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6.4.14 ⑴原发性高血压:①原因未明;②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 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⑤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⑵各型病变特点:1)缓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①功能紊乱期的基本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②动脉系统病变期的病变为细动脉、肌型小动脉硬化,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脉可伴发粥样硬化病变;③内脏病变期的病变为心脏 代偿期左心室壁向心性肥大,失代偿期左心室壁离心性肥大;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脑 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视网膜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2)急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6.4.15 ⑴病变特点:滑膜充血、肿胀,关节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

  ⑵临床特点:累及大关节,游走性多关节炎,局部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病变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变形。

  6.4.16 ⑴肉眼 心脏重量增加(诊断标准:男性>350 g,女性>300 g),心腔明显扩张,室壁可略增厚,心尖部变薄呈钝圆形,心瓣膜无器质性病变,心内膜可增厚,常见附壁性血栓。

  ⑵光镜 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核大而深染,核形不整,心肌胞质发生空泡变性及小灶状液化性肌溶解,内膜下及心肌间质纤维化,肉柱间隐窝内常见小的附壁血栓。

  6.4.17 ⑴肉眼 心脏重量达500 g以上,心室肌肥厚,且以室间隔不匀称肥厚尤为突出,心室腔狭窄,二尖瓣(主瓣)及主动脉瓣下方之心内膜增厚。

  ⑵光镜 心肌细胞普遍性高度肥大,心肌排列紊乱、其面积约占心室肌的30%~50%,肌丝排列异常,间质纤维化。

  6.4.18 ⑴死者生前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因是急性左心衰竭。

  ⑵尸检可发现:1)心 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前壁等心肌梗死;2)肺 急性肺淤血。

  ⑶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8+年);②左心室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难忍;左心室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淤血→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

  6.4.19 ⑴风湿性关节炎,病变为Aschoff小体。

  ⑵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伴全心衰竭;病变为瓣膜增厚、变硬、全心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解释:心瓣膜病、心代偿→心悸;左心衰竭、肺淤血、水肿→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右心衰竭→四肢水肿。(文彬 张尚福)

  一、名词解释

  7.1.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7.1.02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7.1.03 肺气肿(emphysema)

  7.1.04 代偿性肺气肿(compensatory emphysema)

  7.1.05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7.1.06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7.1.07 肺尘埃沉着病(pneumoconiosis)

  7.1.08 肺硅沉着病(silicosis)

  7.1.0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7.1.1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7.1.11 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lung)

  7.1.12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ic syndrome)

  四、问答题

  7.4.01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主要病变特点。

  7.4.02 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7.4.03 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两者有何区别。

  7.4.04 试比较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7.4.05 何谓肺硅沉着病?简述其病变特点、分期和并发症。

  7.4.06 简述肺癌和鼻咽癌的扩散途径。

  7.4.07 临床病理讨论

  病员女性,5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气紧、心累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入院。11年前感冒后发热、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呈脓痰,反复加重。近3年来,在劳动或爬坡后常感心累、呼吸困难。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心累、气紧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4.7/11.3kPa(110/85mmHg)。慢性病容,端坐呼吸,嗜睡,唇及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呼吸动度降低,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鸣。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膨隆,液波震颤(+),肝在肋下7.5cm,较硬,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 6.7×109/L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9,淋巴细胞0.11。入院后病人突然抽畜,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次/分,抢救无效死亡。

  尸解主要发现:左、右胸腔积液各200m1,腹腔积液2000ml ,呈淡黄色,透明,密度1.012。双肺各重750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面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相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镜下:双肺末稍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黏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黏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细小动脉中膜增厚,无肌型肺动脉肌化。心脏重300g,右心室壁厚0.3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

  请讨论:

  ⑴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⑵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⑶该死者的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7.1.01 ①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害;②共同特征: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

  7.1.02 ①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②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③可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1.03 ①终末支气管以下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肺泡间隔破坏;③肺组织弹性减退,容积增大。

  7.1.04 ①非真性肺气肿;②肺萎陷、肺叶切除;③残余肺组织的肺泡代偿性过度充气;④无气道和肺泡壁的破坏。

  7.1.05 ①肺炎球菌;②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为主的炎;③病变单位为肺段或整个肺大叶;④青壮年;⑤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肺实变体征及周围血白细胞增高。

  7.1.06 ①化脓性细菌;②病变单位为肺小叶,呈灶状散布;③化脓性炎;④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7.1.07 ①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并在肺内沉着;②粉尘结节和肺纤维化;③职业病;④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功能障碍;⑤分为无机和有机肺尘埃沉着病两大类。

  7.1.08 ①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沉着于肺部;②常见的职业病;③病变:硅结节形成和广泛肺纤维化;④脱离硅尘作业后,肺部病变仍继续发展;⑤重症或晚期病例出现低氧症状和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1.09 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②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③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7.1.10 ①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②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③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④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多器官衰竭的肺部表现;⑤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

  7.1.11 ①支气管黏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APUD细胞);②癌细胞含神经内分泌颗粒,产生激素;③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7.1.12 ①非内分泌腺的肿瘤;②激素或激素类物质;③内分泌、神经、肌肉、骨关节和血液的症状或异常。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7.4.01 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1)外源性因素:①理化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气候寒冷;②感染因素;③过敏因素;2)内源性因素:①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②过敏体质。

  ⑵主要病变特点 1)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2)黏液腺体增生、肥大,久之,腺体萎缩;3)管壁病变,如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

  7.4.02 ⑴呼吸因难、发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⑵咳嗽、咳铁锈色痰:肺泡腔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等使痰液呈铁锈状;⑶胸痛:病变累及胸膜,形成纤维蛋白性胸膜炎。

  7.4.03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主要区别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 多种细菌,常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病变特点 急性纤维蛋白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单位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

  病变分期 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和溶解消散期 病变无程期性

  支气管旁淋巴结 一般无病变 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结局 绝大数痊愈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肺肉质样变、肺脓肿、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7.4.04

  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支原体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肺炎支原体 多种细菌

  发病情况 多为青少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 非化脓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部位 肺间质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

  肺组织结构破坏 无 形成脓肿时可有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倦怠、头痛、剧烈咳嗽、几乎无痰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肺叶实变的体征 无 融合时可有

  预后 痊愈、良好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一般均无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7.4.05 ⑴肺硅沉着病 ①游离的二氧化硅微粒在肺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职业病;②以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形成硅结节及间质纤维化为其基本病变。

  ⑵病变特点 ①肺硅结节形成;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⑶肺硅沉着病可分为三期:①第一期 硅结节形成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病变主要在中、下叶近肺门处;②第二期 硅结节明显扩展到淋巴系统以外的肺组织,硅结节数量增多并互相融合,肺间质纤维化,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③第三期 硅结节呈瘤样团块,直径超过2cm;或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病变范围超过全肺的1/3。

  ⑷常见的并发症 ①肺结核;②肺源性心脏病。

  7.4.06 ⑴肺癌扩散途径:①直接蔓延 向纵隔、心包、横膈、胸膜等处直接侵犯,在肺组织内可沿支气管及肺泡间孔向周围播散;②淋巴道转移 胸内以支气管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多见,胸外以锁骨上、腋下淋巴结转移较多见;③血道转移 常转移至脑、肾上腺、骨、肝等脏器。

  ⑵鼻咽癌扩散途径:①直接蔓延 破坏颅底骨,以卵圆孔处破坏最多见;②淋巴道转移 先至咽后淋巴结,然后至颈上深淋巴结;③血道转移 骨、肺、肝为最常见。

  7.4.07 ⑴死者生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⑵诊断依据:

  1)支气管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黏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黏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双肺末稍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3)右心室壁厚0.3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

  ⑶死亡原因: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⑷发展过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性脑病。

  ⑸发生机制: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破坏肺的血气屏障结构,减少气体交换面积,导致换气功能障碍。使肺泡气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低氧血症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缺氧还能导致肺血管构型改建,使肺小动脉中膜肥厚,无肌型细动脉肌化;还有肺血管数目减少,均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加重肺损害和缺氧。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诱发的脑缺氧、水肿、呼吸性酸中毒而发生肺性脑病。(


词语意思相关文章:

1.词语解释

2.词语诠释的意思是什么

3.50个四字词语和解释

4.公文常用词语及解释

5.关于不可思议的词语解释

6.箴言的意思是什么

7.涟漪的是什么意思如何造句

8.霸道的词语意思和造句

9.词语解释大全

10.最新整理的词语大全

    405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