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的名词解释以及影响因素
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你们清楚怎么用名词来解释国际储备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国际储备的解释的内容,供大家阅览!
国际储备的意思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也称“官方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可获得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
1.一国金融当局必须具有无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力;
2.该资产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
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国际储备的影响因素
引言
一国的储备水平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一国3个月的进口额(即全年进口额的25%)作为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标准——这主要是建立在特里芬1960年编写的《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理论上(特里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如果该比例低于30%,就必须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主因
1.进口规模: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的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进口规模越大、占用的外汇资金越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极数额也往往越大,就需要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另外,进口规模也是影响一国储备下限——“经常储备量”的决定因素。
2.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储备水平与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正相关。
3.外债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外债规模越大,短期需偿还的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
4.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持有的国际储备越多,意味着放弃利用实际资源就越多,利润损失就越大。该机会成本=一国边际投资收益率-国际储备资产利率-因储备而减少的实际资源的投入经乘数效应引起的总利润
5.外部冲击的种类、规模和频率。
6.一国对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选择:如果一国采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定制汇率制、目标汇率区制等,就可适当减少持有的储备量。
7.政府的政策偏好/一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8.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筹集应急国外资金的能力和成本:筹资能力越强,成本越低,一国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适当减少持有储备的数量。
9.一国国际储备的范围和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果一国是IMF成员国并且参与SDR的分配,则该国的国际储备中除了黄金和外汇储备外,还包括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从而增加了该国的储备形式和国际清偿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另外,如果一国是储备货币国(如美国),就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储备货币的不足。而不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比如美国常常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当然,这主要是由美元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决定的),但从来不需要担心发生无法平衡逆差或对外支付的困难。
10.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封闭、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国家,通常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也较少。
11.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运用及其有效性。比如,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且能采用配额的形式严格有效地控制进口和外汇资金流动,就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
国际储备的来源
收购黄金包括两方面,(1)一国从国内收购黄金并集中至中央银行手中;(2)一国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黄金。不过,因黄金在各国日常经济交易中使用价值不大,加上黄金产量也有限,因此,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一般不会增加。
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也包括两方面:
(1)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顺差
它是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该顺差中最重要的是贸易顺差,其次是劳务顺差。目前,劳务收支在各国经济交往中,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贸易收支逆差甚至整个国际收支逆差,都利用劳务收支顺差来弥补。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出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顺差,则必然形成国际储备;而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入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逆差,则必然使国际储备减少。
(2)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顺差
它是国际储备的重要补充来源。目前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且规模巨大,当借贷资本流人大于借贷资本流出时,就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如果这时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这些顺差就形成国际储备。
这种储备的特点就是由负债所构成,到期必须偿还。但在偿还之前,可作储备资产使用。
当一国的借贷资本流出大于借贷资本流入时,资本项目必然发生逆差,如果这时有经常项目逆差,则国际储备将会大幅减少。
干预外汇
市场取得的外汇
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汇,从而增加国际储备。当一国的货币汇率受供求的影响而有上升的趋势或已上升时,该国的中央银行往往就会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从而增加该国钓国际储备。
另一方面,当一国的货币汇率有下浮趋势或已下浮时,该国就会购进本币,抛售其他硬货币,从而减少该国储备。一般来说,一个货币汇率上升的国家,往往是国际收支顺差较多的国家,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购进外汇来增加已过多的外汇储备,但由于共同干预的需要,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该国的外汇储备。
这种干预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单个国家干预的形式出现,到80年代发展成为联合干预。如1978年美元汇率暴跌,美国就曾抛售约合100亿美元的西德马克以遏止美元汇价下降。但到0年代,这种干预面就扩大了,如1988年为力守1美元兑120日元的防线,西方各国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仅在1988年1月4日这一天之内,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奥地利等中央银行就购进20亿~30亿美元,其结果使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也使美元汇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发生了新的美元危机,1997年又发生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的东南平货币危机,因此,联合干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国外借款
一国货币当局可以直接从国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来补充外汇储备。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国际储备的管理手段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