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春节”,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春节1
“一眨眼又是一年”,除夕上午在家门口撕下旧对联,贴上新对联的时候像往年每一年这个时候一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多愁善感的我来说,每到辞旧迎新,岁月替换的时候我都会感觉时光匆匆,都会有一种感叹中又带有几分欣喜的感觉。
想想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啊,从小到大一家人都没有背井离乡,没有只有过年才能回故乡相聚团圆的苦楚;又想想我又有几分不幸,一年到头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家人不曾少见,亲戚经常往来,倒没了团圆的兴奋,而且最美家乡往往是景色秀丽,我又没了像有农村老家的人可写的最美家乡。可再细细思量,这在身边的家乡,这从未离开的家乡,这有几分市井的生活倒也耐人寻味,闲情逸致,我这土生土长的南宁市区人也应该骄傲骄傲,珍惜身边的最美。
这家乡的年味,我觉得最美好的日子还是以前小时候在人民西路的家,过起年那才是真真儿的年味。很清楚地记得,每年除夕前一天,天没亮的时候,奶奶妈妈和几个亲戚就在客厅里开始包粽子,备下年货,我特别怀念那时什么吃的东西都自家制作。而且那时我家靠近水街,常闻热闹,到了年关,水街更是热闹非凡,让我怀念除了热闹,还有南宁的特色,譬如那街上萦绕耳旁的都是白话,又譬如卖的大多是南宁的特色食品,那五颜六色的粉利,那绿油油的粽叶,还有那晶莹剔透的粉饺和白白的粉虫和肠粉;还有我最喜欢吃的马蹄糕。
重要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寄托在这些特色上的感情。
如今虽然已拆迁,以前的水街也面目全非,但现在住的小区也不缺乏年味;特别是现在的过年时的炮声和烟花。过年那几天断断续续或震耳或清脆的炮声不绝于耳,除夕的下午,虽然街上已冷冷清清,人们都团圆于家中,可却洋溢着喜庆的炮声,那时便是第一轮放炮的高潮,伴着黄昏,伴着团圆饭。到了快12点的时候,那才是放炮的大高潮,炮声、烟花色、寒暄声不绝于耳,人们都在以新年第一炮来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身体健康。楼道里,楼道下,近处,远处,炮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声响过一声,炮声由远到近,重重叠叠;嫌恶这炮声的人,譬如我妈妈便称之为轰炸声,而我每到新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阳台浸身于这“轰炸声”中,眼里闪烁着天空上的烟花,耳中独听着轰鸣的炮声。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春节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瞧,妈妈和我也回到建昌婆婆家.
来到街口,我远远地看见到处都是红色: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红对联,红福字;来来往往的人们有说有笑,在街上挑选年货,买烟花爆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到婆婆家,我们就忙里忙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年夜饭作准备。今天,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妈妈、阿姨、姨父、婆婆、公公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富多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饭过后,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早早地吃完了饭,跑到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准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还早,“春晚”还没有开始呢。我、妈妈两人拿起烟花,兴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门,来到大门前。我们把烟花都在同一时间全部点燃。那一瞬间,犹如百花齐放,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把我们几个“创造者”都看呆了!那一瞬间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不一会儿,烟花就被我们放得一干二净了.我们又通宵看完了春晚,一直到凌晨.
大年初一,我们去大姑婆婆家拜年。一来到姑婆婆家,她就面带微笑地端出茶叶蛋和红枣,一大早我的肚子已经饱饱的了。姑婆婆家养了许多的白兔和小鸡。我热情地说:“我去给它们喂食!”于是我兴冲冲地跑到了小鸡的饲养区,撒下一把饲料在我的脚边,不一会儿,小鸡们都到了我的脚下低头吃了起来。看着这些小鸡我感到十分可爱。转眼到了中午,桌子上的美味一样样端上来。一直到结束我的嘴里都塞满了美味。临走之前,姑婆婆要给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了,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过年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新的一年,加油吧!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春节3
倘若你问一位古人,一年中他最期待什么日子。我想他多半会说过年。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寒来暑往,历经忙碌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人们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在万物的一片寒冷肃寂中停顿下来,祭天祭地祭鬼神,贴春联送福字放爆竹,感铭旧日的和平安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会亲走友拜尊长,吃年夜饭分压岁钱贺大年,亲人团聚的圆满与欢快,新正的殷殷祝福与期盼,维系的是人世间的温暖与真情。
可以说,过年,成了中国人的信仰。它是古时人怀揣着一颗谦卑虔诚的心,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盛大仪式里,感顺天理维护人伦。它也成了一个人重新安顿自己再出发的时间驿站,不然,为什么一过完年,我们竟都有仿若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的感觉?
世易时移,现在过年几乎只成了吃年夜饭,放春晚,抢红包,拜新年的一个简单流程,没有了我所期待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愉快,和想象中“小大易新衣,相成未明时”的惊喜。但是每每看到电视里展播的堪称一年一度地球上最壮观的迁徙——中国春运镜头时,我总是深受震撼。或许有些东西,是任形式的变化,时间的流逝也改变不了的。寒假一开始,我不也期盼着,在外地的表姐表哥能早点回来,和我一起胡侃海聊打打闹闹过新年吗?
倘若你问我:一年中,你最期待什么日子?是生日,暑假,圣诞节,还是无法预料但充满惊喜的某一天?我依然会毫无悬念地回答你:过年!
2020的这个年,估计注定要被不断地诉说!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国人民一起禁足,非诚勿扰!团圆饭吃不成了,春晚没心思看了,发红包的激情减退了,拜大年的机会也没了。有的只是疫情疫情疫情!连空气也散发着惶恐的气息。
这个年,我和我的那间被称作卧室兼书房的地方相依为命,除了吃喝拉撒,我们几乎寸步不相离。楼下小区成了我抵达不了的远方,它是实实在在出现于眼前的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诱惑。
当我坐在窗前对窗外那株三四年没开过花的桂树的枯叶作第九次或第九十次研究的时候,我终于知道,曾经极度盼望的不用上学的日子真的也是可以使人发疯的。无聊是最严重的事态。重复无聊是最致命的打击。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都不知道该干什么。拿来关注的,无非就是刷着手机,看着纷拥而至的消息,哪里航班取消了,哪里封道了,哪里的确诊人数又增多了……
极度憋屈过年中!
专家说,疫情源于某贩卖宰杀野生动物的菜市场。原来,这是一场来自舌尖的沦陷。全中国人,在为那些甘心作了酒囊饭袋的无厌无德无知无识无法无耻之徒买单。“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类最大的灾祸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当欲望过度滋长后,人的行为就变成毫无节制的掠夺和肆意狂妄的侵占,但最终遭殃的,还是我们自身。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先哲之言亦犹在耳。或许,这次过年禁足,也是天道自然规律对我们的一次警告和惩戒。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让我们看清自己。
倘若你问我:最讨厌过什么样的日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2020过年时!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春节4
过年是什么?
过年对小孩子而言,是好吃的、好玩的。
过年对大人而言,是团团圆圆,亲戚走动。
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集体快乐,集体祝福。
小时候,每到过年,父亲就会带着我们回老家。老家在中原腹地,豫北乡村。村子叫王庄,整个村子都姓王。向上数几辈,都能找到共同的祖辈,整个村子像一棵大树一样,世代繁衍,枝繁叶茂,根叶相连。老家过年的一大习俗就是“送饺子”。大年三十这天,嫂子围着灶台煮饺子,哥哥脚下呼呼冒风地送饺子。饺子包了一屉又一屉,煮了一锅又一锅。煮好了,哥哥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脚下生风似的到大伯家,进屋喊一声“送饺子了!”说上两句祝福的话,就赶紧一路小跑着回家,再端起一碗饺子一阵风似的送到三爷家。如此往复,把自家的饺子送到村里的每一家。与此同时,村里其他人家也把饺子络绎不绝地送到了我们家。不一会儿,每家的灶台上就汇集了全村的饺子。尝一个“嗯,这是二婶家的,她喜欢香菜饺子。”“这是四叔家的,芹菜丁切得大。”一碗小小的饺子,贯通了全村人的胃,联起了全村人的情。这样的年让人感觉格外踏实。
成家后,每到过年,爱人就会带着孩子们回老家。爱人的老家在华北平原,苏北乡村。过年时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春联。不同颜色的春联表示不同的含义:红色春联表达着新年祝福;白黄绿色春联表示家里有老人过世,三年未满;从春联的颜色能看出这家的近况。除春联外,院墙上还贴着一些日常没见过的字,孩子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爷爷笑呵呵地给她讲:“这字叫‘招财进宝’,这字叫‘吉祥如意’,这字叫‘生意兴隆’。”原来那些都是人们创造的合体字。这些合体字把美好的祝愿汇集到一个字里,你借用我的偏旁,我进入你的结构,每个字都是完整的,每个字都相互支撑,共同组成一个美好的祝愿。一副副窄窄的对联,一个个小小的字,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这样的年让人感觉特别美好。
我生长在三秦大地,这里民风淳朴,过年最好玩儿的就是“耍社火”了。社火的看点是“芯子”,“芯子”是人们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他们脸上涂满油彩,穿着宽袍大袖,被一根细长的杆子高高地架起来,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地巡游。初看时,觉得这些“芯子”特别辛苦,一整天要保持一个姿势,我一会儿担心举“芯子”的扶不稳杆子,一会儿担心“芯子”们站不稳掉下来,看得提心吊胆。后来知道他们是被固定在杆子上,坐在椅子上,非常安全,于是便安下心来细细欣赏了。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打瞌睡的“小芯子”了,这些小孩子天没亮就被大人叫醒,抹油彩、穿戏服、固定到椅子上、架到杆子上。等到出去巡游时,早已支撑不住,昏昏欲睡了。看那高高架起的“小芯子”摆着威风凛凛的造型,头却像小鸡啄米似的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我们便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笑声混杂在锣鼓声中,这样的春节让人感觉格外快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过年习俗。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其内核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祈愿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和顺幸福。
这美好的祝愿里饱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这渴望,如今正在被实现。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春节5
春节,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大地苏醒的开始。春节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我们家举行了包饺子的活动。
看!爸爸调着馅儿,妈妈和着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妈妈先包了一个给我示范一下。该我大显身手了,我按照妈妈的样子:盛一勺馅放在饺子皮的正中间,然后把饺子皮对折,再用手捏合在一起。不一会儿,我的饺子就包好了,看看妈妈的饺子,听着个将军肚,精神抖擞的,像个卯足了劲的跳水员,准备等会儿跳下锅。再看看我的:像个性命垂危的老鼠,无精打采的,有气无力地躺在面板上。我可不愿服输,用心地包第二个,第三个,啊哈!这个包得不错,肚子鼓鼓的,好像吃得多,撑的!所以我更用心地包着,因为我坚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时,我看见妈妈在饺子里放钱,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饺子了放钱啊?”妈妈说:“只要谁吃到放了钱的饺子,不但可以年年益寿,万事如意,还可以财源滚滚呢!”这才真相大白。
饺子包好了,改下锅了。把饺子一个个放进了锅里。饺子就想一个个跳水健将,在空中摆出优美的姿势,最后又做了一个姿态落入了水中。不一会儿,饺子熟了,每一个饺子都透着光泽,好像在光下闪烁的玛瑙,晶莹剔透。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一口气,香气沁人心脾。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了一个放入嘴里,慢慢地咀嚼着,一股香气直入肺腑,还有饺子中的汁,缓缓地流过舌头,流进喉咙,让人感到鲜香爽口。
吃着饺子,闻着香气,品着味道。我不由得大声赞叹:“这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不一会儿,半碗饺子便下肚了。这时,突然一个硬硬的东西弄得我的牙“咯咯”响,哦!哈!太棒了!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这时,门外突然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我走到阳台,看到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烟花,这些烟花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多多夜来香,把整个天空打扮得花枝招展。可一会儿,便昙花一谢了。
这一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浙江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