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茉莉花开影评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小思分享

电影《茉莉花开》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茉莉花开影评精选

纵观国产电影,还没有哪部影片能如此高度关注女性命运。《茉莉花开》正是一部完全的女性题材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寓意,将三代女人的生命历程和对命运的抗争刻画得栩栩如生。

茉莉花开,初看只觉得只是一种花在盛开,但影片中却用片名中的三个字代表三个女性的名字,将影片主角与片名完美地诠释了起来,让人感到意外却又不得不称赞导演的匠心独运。

茉代表了纯真的少女时代,她的母亲一向经营这一家照相馆,天天看到照片中漂亮的女人和华丽的衣裳,让茉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影片一开始就折射出窗外开得淡雅繁盛的茉莉花,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延伸到远处,仿佛暗示茉再也按捺不住向外面的多姿和诱惑飞去的冲动。遇到孟先生后,茉当明星的梦想一下子实现了,她纯真的心灵相信孟先生是爱她的,她未被尘世污染,看人看事都缺乏思考,而是只任着激情泛滥全身而不懂得如何控制,她把身体献给孟先生,而命运却没有因为她的纯洁而怜悯她,随着孟先生在犹豫不决后最终离去,预示着莫对感情的期望和梦想最终破灭,她愤怒、无助、无奈,这些让她最后激烈地反抗了,却依然改变不了她被抛弃的命运。孟先生的离开冲掉了她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幸福,还留下了一个私生子,因为初恋的纯真情绪被爱人糟蹋,她迁怒于孩子,始终对孩子没有爱。而与舅舅厮混偷情,也被花看在眼里,小小年纪就经历这些,也就导致了莉性格中的复杂和疯狂。

莉代表青涩的叛逆时代,她冲动、叛逆、复杂。本来她是能够抓住幸福的,她所遇到的邹杰是一个大好青年,对人体贴,充满理想和斗志,她不顾母亲反对,硬要嫁给家庭贫困的邹杰,反映了莉敢于追求感情的自由意识和对门当户对的旧观念的抛弃。但是可悲的是,她的潜力只能追求自我的感情,却无法维护自我的感情,单亲的家庭,婆婆的冷嘲热讽以及不能生育的残酷现实将这位如花的少妇逼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时常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最终导致邹杰卧轨自杀,自我也离家寻夫。无情的大雨始终没有让浪漫像铁轨一样延伸到远处,它终究会在某个地方停止,它的终结是一个噩梦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花代表着成熟的女人时代,她善良、坚强、勇敢,对婆婆细心体贴,对男友忠贞不二,敢于追求自我的理想和感情,就算男友最终抛弃了自我,她却没有像莫那般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也没有像莉脆弱得濒临疯狂,而是默默理解了一切,勇敢地应对了命运对自我的考验,计算时光练习着自我去医院生产 ,在毫无人照顾的状况下熬过了辛苦的怀孕时期,那里就将花不向命运示弱坚强勇敢的性格展露无遗。

剧中最具震撼力也是倾注了导演超多笔力的莫属影片接近尾声时,花在滂沱大雨中生子的情景。空旷的街道成为神圣的产房,落寞的雨夜敲打出生命的厚重,单薄的面孔承载了一个伟大母亲对生命和感情的追求。此时,孩子已成为她对感情唯一的坚守。一张布,一把刀,一个母亲,一个生命的诞生,没有任何镜头的运动,没有任何声音的渲染,只有耳旁的雨声一阵紧似一阵。在那里,所有的色彩与声音都为之退让。

花诞生了,诞生在一个新时代,更加民主和自由,她的母亲似乎掌握了自我的命运,但却又是另一种方式的逃避,她又能保证女儿不会走上另一条不归路吗?花会怎样样?幸福?痛苦?不得而知,茉莉花是否真的会开,开得怎样样,都只能把答案交给未来。

茉莉花代表了三种性格,天真,疯狂和坚强。反映了三个时代,一个是理想破灭的民国时代,一个是疯狂毁灭的“”时代,一个是期望萌芽的改革时代。文艺片一般最大的特点就是很细腻的讲述生活中的感情,很真实,也很感人。

导演不直接刻画时代的变迁,而是将故事始终定格在一个历经沧桑的小楼的,透过三个女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化,让人更能感觉到时代在人们身上留下的印记。

剧中两次运用长镜头俯拍黑暗中长长的楼梯,使楼梯瞬间被压缩,有种难以呼吸的压抑,窒息感。而楼梯的上方是苦苦等待的花。她在等恋人的归来,没有幸福,包围她的只是无尽的黑暗与寂寞。影片结尾处,已是为人母的花回忆起自我小时候快乐的情景不禁开心地笑了。像一朵经历了风霜日晒最终盛怒开放的茉莉花,她淡雅的芳香吹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镜头定格处,那笑久远,永恒……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时代一曲悲歌,无论是三十年代那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茉的天真无知,激情四射的红色年代莉无休止的疯狂,还是改革开放初那个更加坚强的花,我们就应感到欣喜。毕竟女性在慢慢成长中懂得了更加自强自立。软弱从来不是女性的代名词,女性的悲歌也不会永久唱下去。

茉莉花谢几度开,初夏深夜傲枝头

观影手记--- --《茉莉花开》

茉,是在躺椅上很安静的离去的,没有痛苦。对老年人来说,这叫福气,前世修来的福气。可茉的一生坎坎坷坷,象她自言自语的:象我有什么好,我命不好。

茉的身边散落着两样东西,一个是孟老板送的茉莉花香水的空瓶,一个是她鼎盛时做封面女郎的良友杂志,只但是那杂志掉到了炭火盆里被烧去了半边,但茉穿着翠绿旗袍,额前刘海烫成小羊毛卷的样貌依稀可见。故作矜持的笑里少女鲜活的稚气就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是从残破的杂志里跳出来,拽着你的心。这美丽的笑凝固在她红遍大上海的日子,凝固在她同孟老板似是而非的感情里,凝固在她生命河流里短短的一百八十天里。

以后一切都改变了,她再也找不到那个齐齐刘海,在母亲开的照相馆里扔纸飞机的女孩了。万千的机缘巧合和在日子里晨晨昏昏,偶尔被撞上了,生活也许就天翻地覆了。茉在孟老板推开汇隆照相馆的门时,她也推开了自我的人生之门。

人生之始,懵懵懂懂的女孩茉是枝头又香又白的茉莉花,明艳耀眼,有自我不太知觉的美丽。可花期本是短暂的,偏又遇人不淑,很快就颓败了。枝头的俏丽成了永远的梦境,存在茉渐渐自醒的心里,但为时已晚,茉不愿醒来,她保存着那本良友杂志,不管对莉的丈夫,花的丈夫,总叫他们“小高”,跟他们讲那时的当红影星高占非。她的记忆里似乎只有那些日子是活的,此后漫长的时日是在熬,熬去自我的青春,感情,生命。

但她比自我的母亲坚强,她的母亲最后熬但是去,投了河。

她抱着女儿去追回母亲送给花情绪人的两枚戒指和一块被偷去的金表,一路急急的走着,白色的高跟鞋隔着屏幕敲的你的心发紧,修长的腿因为情绪的急迫和气恼,爆起了青筋。柔软的旗袍下摆收服不了急走的脚和一颗义无返顾的心。一个以前穿着白色棉袜,黑色漆皮鞋的天真女子在躯体依然活着的时候无声的死去了。如果茉在遭到孟老板抛弃后,坐着三轮车回望阳台上风华绝代,意气风发的自我时,心里还有因为幻想而残存的对生活的一丝眷恋,此刻象狂风中摇曳的蜡烛一样“扑”的一声灭了。

莉在母亲的冷漠中长到了十八岁,这十八年是爱缺席的十八年,一个心里的爱已被摧残的七零八落的女子,还用什么去爱别人呢?莉穿着白色的棉袜,棕色漆皮鞋,象妈妈当年一样,睁着明亮的眼睛。她的时代决定了她不会有妈妈那样的际遇。她径自俏丽枝头,径自落在所爱的人手里,她太想得到爱和被爱了,便不顾及爱人寒微的家庭,投入进去,才发觉自我忍受不了弄堂里平贱的生活和世俗的人际关系。她逃回了自我原本一心要逃离的家庭,心里却不能逃离爱,她在母亲的家里焦急的等待,虽然什么也不说,有爱的心象弦一样暗暗拉紧,还好,没断,邹杰在一个雨夜带着自我的被子寻来。看着爱人重又躺在自我身边她自语:“要是你今晚不来,我真不知该怎样办。”然后恨恨的咬了爱人的胳膊。让人嗅到了一种危险的气息。

莉心里怕爱落空,便紧张起来,怀疑起来,自我的爱人和养女平常的父女关系成了她爆发的原因。弦断人亡,莉在精神失常中走失了。

茉和莉都是心思敏感,感情丰富的女子,在这个世间注定比寻常女人多受磨难,但两人的感情方式又是不一样的。莉的感情是岩浆的喷发,激烈,绚烂,灼热,没有退路,甚至不能自保,过后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焦土。茉的感情是一次滚涌就隐伏地下的泉眼,她如常的生活,从她抱着莉去追讨母亲的花情绪人时就不再退缩,冷着脸和心。没人明白她的悲喜。只是从她不断的将茉莉花采来,晾干,冲泡在淡绿色的玻璃杯中,从她在留声机里老曲子默想中,能隐约感觉她情感溪流的声响。对于莉的失踪,她用平缓的语气告诉花:“你妈去找你爸了,你爸是个好人,他是被冤死的,等你妈平静下来,她就会回来。”

花是领养的,在血缘上和茉,和莉毫无瓜葛。当初茉的母亲投河前,留下的遗书中给茉的女儿取名莉,意思是两代之间有个联系,那第三代的花和前两代的联系除了名字,还有花身上茉和莉时隐时现的影子,用遗传是解释不了的,只能用一个原因来解释:他们都是女人,有女人这个物种该有的一切特质。影片不只是在讲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在讲很多女人的故事,你会在其中发现自我的影子。这影子难以把握,你一再的握紧,每一次用力都会发现一个原先不太熟悉的自我。

花依旧在爱面前痴心,不管不顾。小洋房里的女孩为了心爱的人一针一线的织毛衣,娇憨得可爱,在爱人负心后,就去搬煤气罐,要同归于尽,近乎于疯狂。

花的感情虽然没了,但比起茉,莉,是赢了的。

感情是双方面的事,总要琴瑟相和,方能成曲。个人单方面的努力起的作用不大。但生孩子,女人是务必靠自我的努力才能完成的。生育是一道坎,又是一个分界线,将女人和女人区别开来,给她们的生活附上了各自不一样的色彩。女人的面目也就多了起来,具体到这部影片,正是生育,使茉是茉,莉是莉,花是花。

茉委身于孟老板更多是感激,感激的附带产品是累赘一样的莉,随后的上海沦陷,孟老板卷款逃到香港,她怀着莉,不可能再去演电影,莉的来临从事实上把她从那场繁华旧梦中摇醒,她回到了母亲的照相馆,回到了平庸的生活里。她对花说:“孩子不是随便生的,你外婆就是走错了一步呀!”

与茉相反,莉是那么急迫的想要一个孩子,当得知自我输卵管堵塞永远不会有孩子,竟然割腕自杀,她对邹杰说“我怕失去你,日子一天一天过下去,我们的感情一天一天的淡下去,没有孩子,到最后只剩下怨恨”,她想用孩子来证明对邹杰的爱,想用孩子来滋养感情,全身心的迎接一个生命的到来,可却被命运狠狠的嘲弄。

花目睹了养父母在子嗣问题上的杯具。在明明白爱人已背叛了自我,外婆也反对她留下孩子时,在医院里有片刻的迟疑,但还是没有走进手术室。也许当时她没有十分明确的想法,就象茉推开孟老板逃离一样,更多的是对从体内拿掉一件东西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她从医院回来就发现外婆在躺椅上死了,外婆茉不能在花的感情失利面前漠然了,她已没有精力和感情在应付劈面而来的生活,她迟缓的双腿早已失去了穿白色高跟鞋,跺地有声的力气了。花的感情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茉的死亡。

花,孤身一人,承担感情的失败和亲人的逝去。同茉,莉一样,骨子里有狠劲,在明白一切得不到后会有鱼死网破的行动。她开煤气罐准备熏死爱人。但下身流出的血使她没能成功,所幸孩子保住了。从病房里出来,对一脸失望的负心人,她傲然自得的神情,有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蔑视。“如果没这个孩子什么都说不定呢!”孩子使她没有犯错,孩子也使她有了新一轮的期望。感情没了,有一个孩子,一个养母莉朝思暮想,以至疯狂的孩子。花开始意识到自我所坚持的事情更多不是为了惩罚那个负心人,而是完成一个未完成的心愿。

女人在失去的时候,最普遍的是变的乖张,暴戾,把生活的残酷反刍出来,本想报复该得到报复的人,却更多的报复了自我和自我的亲人。如水一般的女人,平静时完美的令人留恋,风暴起时又覆舟毁屋。这时候的女人就是一具空壳。

花复归为一池静水了,她带着耳机,躺在床上,穿着白袜的脚有节律的运动着,安详,宁静,充满母性的慈爱。茉,莉也穿过白袜,但那白色是混沌未开,未经世故的苍白,花的白是一种心态的找回,她找回了茉,莉丢失的纯洁和爱,找回了女人的本质,洗净污浊,回到本原。

花为婴儿的出生做着准备,甚至将从家到医院的时光都计算好了。但孩子却在一个大雨之夜来临了,没有出租车,街上连一个行人都没有。她一个人在暴风雨中艰难的走着,要完成这个心愿连老天爷都为难她,要从外婆和母亲跌到的地方爬起来就这么难。她的伞丢了,雨将她淋成了落汤鸡,还有难以忍受的巨痛。她最后倒在桥头,一切好象就要化为泡影,女人似乎永远要成为一个战败者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苍凉的手势。

但花就是花,她在雨中,在撕扯她的疼痛里,从包里拿出一块白布,铺在雨地里。打开饭盒,拿出剪刀,脱去裤子,靠冰凉的消防栓上,这是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依靠。她用力,她嘶喊,血和汗被大雨尽情的冲刷。。。。。。

一个柔弱的女人有如此巨大的爆发力,影片在那里是高潮了,导演用苦肉计冲击你的视觉和听觉,制造戏剧冲突,但谁又能在此刻认为自我是在戏外?看看自我身边的女人,年老的,年轻的,在日常平庸的生活里忙碌着,看似弱不禁风,变故骤起,一幅柔弱的肩没有犹疑的担起生活的重担,逆风逆水的过一辈子,难道不是一种爆发力?虽然不是花这样的猛烈,但细水长流更需要巨大的能量。

“哇”的一声,孩子出来了,巡逻的110警车从远处驶来,屏幕外我长舒了口气!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一首歌,这么唱着,时光缓缓游走,从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爬满青藤的小洋楼,在街角默立。只是门前的招牌从汇隆照相馆,红旗照相馆,到薇娜婚纱影搂。

守着小楼的女人从茉,莉到花。

片尾,花带着女儿来到了自我新买的住宅前,回望来径,恍惚间看见养父母带着自我的女儿在打滑梯,童年的自我伏在梯子旁回过头来冲她会心一笑,生活绕了一圈,最后完满了。

在花的新宅里,花的女儿会渐渐长大,一朵茉莉花会在花期里如期开放,她又会有自我的故事了,女人的故事真是讲也讲不完。

《茉莉花开》:男人无罪

我不太喜欢章子怡,当然我不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绯闻多,恰恰相反,我觉得她这么闹腾腾地活着,正证明了她本人,以及她背后的整个运营团队的智慧。娱乐圈是很健忘的,观众也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利润,导致每一天都有无数的炒作上演,每一天都有无数或潜或明的规则在叫嚣。观众数十年如一日只能看到刘晓庆一个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中国那么多女演员,章子怡能一路杀将上来,当然不是因为她个性傻。

不喜欢她,是因为感觉她就那么三板斧,一种貌似巩俐的执拗表情,同时配以撇嘴、瞪眼、嘶叫。我对演员的欣赏,单纯指演技,不涉及商业炒作和幕后交易的潜力。所以在对她演技不以为然的同时,还是要对她窜红的速度与广度表示一下敬意。她背后团队的商业营销潜力,无疑远远胜过张曼玉的亲友团。 话题远了,远远地在影片结尾处,看到花的笑脸,忽然有一种今夕何夕的感慨,实在不相信,这就是当年《我的父亲母亲》里清纯的少女。不明白我被岁月折磨了,还是章同学已经有了自我的演技风格,她那么专注地笑着,我还是觉得那张脸注目的不是幸福,而是欲望。 影片层层叠叠,环环相扣,最后为的,还是生产的那一幕。导演很强悍,真的。是个人,看到那一幕都会动容。谁不是娘生的呢?但是最后花抱起孩子,如圣母般微笑时,我眼前居然浮现出陈冲的样貌,鬼使神差啊,这么狠心的桥段都出来了,这么伟大的元素都集于一身了,章同学的努力还是没能盖住陈冲的光芒。这个影片告诉娱乐圈众花瓶一个道理,当自我没有演戏天赋,完全依靠导演的挖掘才能靠近主角神髓时,必须要认清自我的潜力,千万不要选取与那些能镇得住场的老戏骨配戏,尤其是在这些老戏骨还风韵犹存的时候。当然,如果是那种跟自我完全同一戏路的老花瓶,

那就能够凭借青春亮丽,大配特配了,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要是不趁着年轻貌美把前浪比死在沙滩上,韶华易逝,很快自我就会连做前浪的资格都没有了。 影片是否有女权倾向我不明白,但是明显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无法改变单亲家庭的命运,就算是收养的孩子,也偏离不得这条轨迹。一个人单亲,她的子孙都得单亲。一个人遇人不淑,必然影响到她的子孙都遇不到正常人或者自我本身不正常,活生生地印证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男人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这个家庭里的女人,都没有选对适合自我的人。这不是一部对男性的批判史,完全是一部病态家庭的演变史,导演只需再往纵深里面探寻几代,甚至能够拍成成媲美《百年孤独》的经典。题目还能够改成又见茉莉花开,然后章同学和陈冲再配合几代,然后把全天下最负心、变态、可怜的男人都纠结到一齐做她们的老公,反正连收养的都能够跟养母长得一模一样,在候导的电影世界里,还有什么不可能? 最后,我很想恳切地说,我也很尊敬我的母亲,但是真的很烦有些导演,在影片开头加一些献给谁谁谁,然后再以献给谁谁谁的名义粗制滥造,倍侮辱它所献的对象。

《茉莉花开》:一次奢华的涂鸦

鸦 犹豫再三,出于与苏童作品重逢的期盼,我还是买了这张DVD。迟疑不决的原因首先是不喜欢片名,把外国人熟悉的《茉莉花》作为三代女主人公的名字,再送到嘎纳,多少有些取巧的嫌疑。这让我对影片的质量有不详的预感,因为这也许就意味着创作者已经背离了艺术创作所务必的态度——真诚。

改编苏童的作品是很大的挑战。他所有诸如此类的小说,如《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等,营造的氛围和塑造的人物个性都如江南气候般的闷湿和阴冷,这正是他作品迷人之处。但要用影像表现出来却决非易事。张艺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把场景干脆从江南水乡搬到西北内陆,只取其阴冷的一面。而这次《茉莉花开》的故事却无畏地停留在了上海。

然而,当第一个镜头出来,我就发现,这已经不是苏童的作品了,和煦的阳光、灿烂的笑容、明快的色调,张献和侯咏似乎要讲述另一个故事。这个迷惘持续到影片结束,最后衍变成一团迷雾。

故事好坏不说,先得完整。电影公司老板如梦境般突然出现,下方的情节很快就证实这是写实并不是幻觉,那么观众就有权利明白:老板如何明白有茉这个女孩的?哪一点吸引了这个不缺美人围绕的大老板?老板为何肯为这个普通女孩出钱力捧?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莉为何看上了邹杰,只是因为他是党员?可影片里莉却是在邹杰打篮球的时候着迷地看着他。他们彼此的家庭到底有多大不一样,导致无法共融?莉为何疑心茉会偷看?为什么患上精神病?还有更重要的:三代女人靠什么为生?

这些空白不去填补,故事的发展就只能是编剧的一相情愿。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以前说,“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不能作为情节的,而“国王死了,王后也悲哀而死”才是情节,因为它揭示了生活中必然存在的因果关系。

没有建立起务必交代的因果关系,整个影片便谈不上叙事,而只是一篇残缺的“流水帐”。

当然好作品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详略得当。在整个故事当中,毫无疑问,第一个情节点,也是故事的最关键的情节点是茉去堕胎,因为她临阵“我真后悔,我为什么会逃走?”而电影里,这个关键情节却惜墨如金地被处理掉了。相反,添加的“花”雨中临产却浓墨重彩,把它作为整片的高潮。是为了把主题拔高到女性自强的高度?但此种情节不管在电影还是小说里已早不鲜见,而按余华作品里的描述,对于多产的农村妇女,这并不让人奇怪。况且,临产时身边无人,为何不拍邻居门求助呢?在街上呼喊时,竟无一车一人,1986年的上海会有一条鬼街?如果情节和细节不符常理,却硬要表达什么主题,无疑于缘木求鱼。

人物方面。每人性格的特点是什么?她们彼此是什么样的关系,彼此是何种心态?为了区分三代女人,莉点上胎记,花戴上眼镜,但她们的表情、对白都一样的缺乏个性。第二章开始,陈冲就穿上了第一章结束时章子诒身上的旗袍,表示她就是中年的茉,可这件光鲜如初的旗袍已经穿了18年了!还有,电影大亨的语言特色竟是撇几句洋文。这些设计都暴露出儿童化的简单思维,让人哑然失笑。

影像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用长焦距和不均衡构图来突出狭窄的空间和写意的氛围;张艺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用均衡构图来表现压抑呆板的生活。而《茉莉花开》里,章子诒一开场就是脸部特写,与她在《我的父亲母亲》里的构图类似,侯咏以此证实了自我的确是那部戏的摄影师。随后影片里超多的特写、近景,风格颇为写实。可故事却是写意的,这就与影像南辕北辙,尤其是这个残缺的剧本,越写实越难以自圆其说。

好的影片是惜墨如金,每一个镜头都在推动故事的发展。而这部电影里,茉抱着孩子走出理发馆时同一镜头用了叠化,这是何用意?匪夷所思。茉献身给老板时,镜头摇到地上的杂志封面,表示这是她献身的原因,可此前在她手里时,镜头已经给封面给过特写了。两次同样的镜头,一样的作用,《新闻联播》里都十分少见。

用光的随意让人吃惊。章子诒竟然是塌鼻梁?茉在生日宴会上唱歌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了这个特征。但在之后的场景中仔细看了,她的鼻梁没问题,问题在于那场戏里的灯光在她鼻梁上构成了一个光斑,看起来就像是鼻梁塌了。

至于表演方面,陈冲表现了她作为优秀演员的素质,但给她发挥的余地太小。章子诒让我看清楚,她是一个好导演的产品,但还不是一名好演员。姜文会接这种戏也许纯粹是为了友情。陆毅依旧油头粉面,哪一点像个出身贫苦的工人?对了,还有刘烨,险些忘了,实在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以上只是举些例子,总体而言,乏善可陈。其实如果是王家卫、张艺谋、姜文、顾长卫来拍原著,都会再拿一个大奖。同样是摄影师转型,顾长卫凭借《孔雀》足能够跻身国内一流导演,而侯咏《茉莉花开》感觉只是一部导演系学生的习作。但是,放眼世界,哪个学生的习作能有如此大的投入啊?真是让人心疼,其中还有我误投入进去的八元钱。

茉莉花开与妇女生活

初看电影,觉得还原度很高,暂且撇开导演为营造一条主线而改掉的主角名字,一些场景与镜头,甚至台词,都逐字逐句的把小说念出来了一样。但仔细品味,会发现两者要表达的东西稍有不一样。

透过三代女性各自的婚姻感情生活在小说和电影里不一样表现手法和细节改动上的比较,我认为,电影更想要塑造“命运驾于一切”的宿命感,所以其中的人物多少都是值得同情的,或是说有些无奈的,最后影片的结局,也硬是要给出一种看似光明的结尾,让人感到有期望在里头。而且为了突出三代人的联系,以名字和茉莉花花露水贯穿始终。而小说却是要暴露出女性的负面情绪,将之一切归罪于家庭环境与女性心理上方。虽然没有画面的优势,但是文字上苏童对于女性的描述,都是带了一点讽刺,一点鄙夷的感觉,却又带有一种杯具的美感,我认为这是电影无法到达的高度。即使演技如陈冲,演活的是剧本里的她们,而不是小说里的女性。更何况,章子怡的脸部表情有些高傲在上方,演什么,底子里也还是她自我。

茉莉花开影评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相关文章:

茉莉花开影评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茉莉花开观后感范文5篇

《借眼》影评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观后感作文大全5篇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范文5篇

2012电影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观后感作文大全5篇600字

《开天辟地》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见证》观后感心得作文5篇精选

超级礼物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936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