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

正沅分享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青梅竹马的爱情演绎出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从而折射出整个王朝、整个大时代的变迁,凸显出处世的经验和人生的哲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1

初看红楼,跃居纸上的是一张张不俗的脸,嬉笑谩骂间听到如许人物之心声,感同身受,悟得了交往之道,也非易事。

初进这荣国府,院落之大让黛玉我顿然有种寄人篱下之感,一步一个小心,生怕走错或说错什么遭人笑柄。当初挑园子时,我选了“潇湘馆”,也无非是看上了这地方的清净,不是我不想与人交往,只是这世俗之道,非吾能学之。不是不知道宝钗的左右逢源,凤姐的持家有道,可我连个说话的伴儿也无处去找,只能黯然伤神,以泪发泄,用泪水来与知己宝玉交心。我想这种交往方式,宝玉是从前世就应该明白的。

“林黛玉”这个让我痛彻心扉的名字,她让我“孤影空对红烛泪,夜半无人空守闺。”我并不是恨她,只是埋怨和妒忌。想我宝钗在这荣府上下得人气,交往之道谙熟于心,怎就敌不过她天天哭泣,泪水依依?当初落选才人,我自知无黛玉之娇,无凤姐之辣,无袭人之柔,无晴雯之媚,是这大观园中最最不该去竞选之人。后来,虽然当不了才人,但把持个荣国府还应不在话下。想那宝玉巧识认灵通,对我也呵护倍加,怎就不敌黛玉的一泣泪,一声怨?我能交他人心,为何却交不了宝玉之心?

我熙凤嫁于贾家,将这偌大的荣国府打理得有条有理,上要侍侯祖宗,下要打发下人,无人不称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交往之道,于我而言,拿捏自如,谁人能敌?原以为这贾府之盛可因我而兴,哪知元妃一死,谅我有天大之本领,也回天乏术了,只落得个凄惨结局。可叹这圆滑乖巧,远不如金钱权力更重要。

红楼如梦,亦如情如世。交往之道,高深莫测,就像咖啡,用好了是一种药,用不好就是一种毒。我奉劝所有谙于此道的人:交往,应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才中用。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2

袅袅炊烟,来聚一缕最飘逸的;悠悠白云,来拢一丝最沧桑的;灼灼红叶,来拾一枚最殷红的;簌簌落花,来撷一朵最灿然的;萋萋芳草,来摘一束最青涩的;朗朗日色,来掬一杯最炽热的;浓浓人生,来酿一窖最醇香的——阅读人生。

唐诗如瓷,宋词若纱,元曲似霞,如此一说,明清的小说可就是般玉,类雪了。那么玉中之最洁净,雪中之最傲然的,当属《红楼梦》莫属,古往今来,各色各路的文人墨客同是探读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觉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体悟到了宝黛之间的深情款款,有人触碰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有人仅是迷恋于故事本身而已。

回首驻足,纵观千年历史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唐的繁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宏严,惊叹于曹雪芹可以在如此贫困窘迫的生活情境下创就如此之艺术瑰宝,单是毅力一点就能够让读者折服。《红楼梦》横空出世已250余年,曹雪芹沥尽心血写就此书,曹雪芹只有一个,但是全力钻研“红学”,直至终老的人又有多少?

黛玉葬花时悲怆惆怅的意境可算是表达的淋漓尽致。桃花灼灼,点点愁绪,花开花落,花容月貌,香消玉殒,使者我倒也是紧跟着悲伤地肝肠寸断了。水中月,镜中花,若过眼云烟,任岁月变迁,终是会随风消逝,终是会支离破碎的。是有谁说过,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会说没有泪水的人,眼睛是干涸的,但一本书读下来,林黛玉哭丧起来梨花带雨的模样给了人别有洞天的感受,但你会因为介意林黛玉所谓的“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曹雪芹如此刻画人物自然是别有用心。

一个故事,遗憾悲惋才有肝肠寸断的回味;一场人生,困迫坚韧才显勇毅骇俗的奔放;一种情感,悠然缠绵才会给人动人心弦的凄凉。

秦砖汉瓦,唐骨宋风,黯淡了多少文人渺茫的希望,但在这个世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繁星满目;一花凋零,破败不了繁花似锦;一人堕落,损磨不了万千希翼。我们的漫漫人生是有限的,但身边还有更多更多的无限,无限的风,无限的雨,无限的霜,无限的露。

留意身边的韶华,回望故去,今下,与将来。

人生如花,或素雅,或妖灼,或淡雅,因为阅读,变得赏人悦目;人生如酒,或馥郁,或芬芳,或醇美,因为阅读,变得历久弥香;人生如花,或热烈,或简朴,或奔放,因为阅读,变得华美似火。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打开家中那台老旧的收音机,无意中听见这首曲子,深远悠扬。不禁让我想起记忆中的那本《红楼梦》。

《红楼梦》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与《水浒》、《三国》、《西游记》并齐。在这大千世界,中外名著多得数不胜数,而我却偏爱这本《红楼梦》。正如红学家吴世界所说:“《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这书中又何常不是一个世界呢?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吸引着我。

初见这本书,是在我还很小的时候。那时我的父母忙于工作,跟着外公生活。由于年纪小,周围的一切又显得那么有趣,于是我成了最让外公头疼的“坏孩子”。

外公有一个老宝贝的地方――书房,各式各样的书籍挤满那里的那个诺大的书柜。那里有个书柜梯,对于小时候的我,实在太高,总得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东翻翻,西找找,直至那里的书全乱套,才肯罢休。每次被发现,都不免一顿训斥。

有一次,我有爬上那书梯,翻着翻着,下面的书早已经不堪我的侵扰,个个东倒西歪,我于是乎踮起脚往高处找。突然,一个平时不容易让我注意到的地方吸引了我的眼球。那里有一本用棕色书纸包起来的书,看起来颇有份量。我把它从架上搬下来。哟!还挺重!我小心翼翼地抱着它跑到外公跟前,问这是什么书。外公当时正在午睡,听见我的呼唤,才缓缓睁眼瞅了我一眼。哪成想他看到我怀里的书,惊得他从躺椅上坐起来,瞪大了眼睛,用一支手指颤巍巍地指着我:“你……你又爬我书柜了吧,我藏得这么这么隐蔽都能被你找到!算了,你拿去看吧。”外公还在唠叨着什么要保护好书怎么的,我早就头也不回的抱着书跑远了。

里面的词大多生涩难懂,无奈看了几天,却依旧没看出什么来。最后还得拿来外公那厚重的字典一字一字地对照才看了个大概,不过囫囵吞枣,书里的大意却没看出什么来。

现在,这首歌又唤醒了我的记忆,促使我再次翻开,在书柜底层从新找到它时,有种与老友重聚一般。故事里的情节似乎也随之苏醒。

《红楼梦》中由四大家族最开始的兴盛写到后面的衰亡,无一不在向我说明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道理。至于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却实在令人唏嘘。王蒙作家说过:“《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的各种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这话果然不假!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一曲终毕,忆《红楼》,梦回那场绚丽人生。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4

行到水穷处,坐看“文”起时,读书本是自在洒脱的事,闲来翻翻,感受书之情怀,也可使心中增添对人生的思考。数点梅花天地心,从书中所得的乐趣,难以用文字全部数出。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如今才能细细阅读,实在惭愧。

之前只是听别人讲述《红楼梦》的故事,对它的感觉就只是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对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感到惋惜。现仔细阅读后才明白这其中作者的深意,开始认识封建主义对人民的残害以及欠人民的血债,并且深恨着它。曹雪芹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真的,书中故事情节描写曲折,却又那么完整,都是微词曲笔。

《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书中跛足道人的一首《好了歌》,道出“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红楼梦》也是一部有味道的文学作品,既有着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董卿在《朗读者》中说:“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爱断情殇。”

从开始读进入书中像一个透明的旁观者观察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也随着他们经历了悲欢离合。读完《红楼梦》虽有些悲凉,但能感觉到有洒脱的意味,因为一切都经历了,就不会计较那些繁琐的小事情。我之前确实心里总是想不开,计较一些渺小琐事,也使得心情总是阴沉,后来书读的多了,尤其是《红楼梦》,跟随故事去感受,便觉得凡事道都没什么了。王蒙曾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听说《红楼梦》每读一遍便会多一种体会,甚至可以占领一生,它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5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熟悉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假如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忽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6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儿再好,也挡不住时间的脚步,人再美,也敌不过似水流年。悲哉,泣哉,一曲《红楼梦》将人间悲情都说遍。

这《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宝玉和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写了宁荣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这本书,揭露了统治阶级繁荣景象背后那腐败的根源和必然没落的道理。因为作者亲身经历了家族从兴旺到没落的全过程,所以深知福祸相依的道理。因此,在作者写出《红楼梦》里贾府的奢华和享受时,定是将全书的结局定好了。同时,这本书也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进行打击,是一曲女性及穷人的悲歌。

作者是赞美宝玉和黛玉这种纯洁美好的爱情的,可当时的门当户对的思想如一条天河划开了两人,最终无法在一起。导致这个结果的,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孩子无法自主选择感情。加上王夫人一等人认为爱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黛玉的家境不如宝钗,便不能娶她,反正是个女孩,给她安排个好人家,就是补偿她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不但破坏了两个人美好的感情,还活活夺去了黛玉的生命。唉,悲哉!悲哉!

反观现代,其实不少家庭也像贾家这样。比如现在所谓的"富二代"、“富三代"的家庭,祖辈打拼来的血汗钱,都被肆意挥霍,尽情玩乐。但是,正所谓“祸福相依”,在他们玩乐之后,家产自然是被败的一干二净,这便是现代“贾府的悲剧”。另外,现代也有不少“宝黛”的悲剧在上演,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利益而让两个人的人生幸福破灭,在我看来,这也是现代人之悲哀。

读罢《红楼梦》,思绪万千,却可用一诗概括: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就算曾繁花似锦,最后不过花谢人亡,红楼梦断。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7

清代《京都竹枝词》中说:“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后来便演化成“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了。这句诗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

我们来想一下,为什么别的名著都没有所谓的红学家,没有衍生出一门学问,而这本书却是吸引了那么多人倾其一生去读,到最后也没有被读透?我起初对这个问题很疑惑,我并不明白他们这样做的意义,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没读透谁又能知道?但是随着读的次数增多,与喜爱红楼的朋友交流的次数增多,我明白了。

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本书从诗词歌赋,书籍戏曲,对联酒令,禽鱼鸟兽,医学药理,亭台建筑,神话传说,宫廷的制度,上至帝王将相,富贵人家,下至市井之徒,奸邪淫盗,写尽人生百态。

《红楼梦》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世界,包罗万象,无论是高尚的、优雅的、美好的、还是黑暗的、腐朽的、丑陋的,都极其现实的表现出来了。说它是一段爱情故事,简直太局限,这是一个世界,一个时代,万千中国人能从其中各方面找到精神寄托。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不置可否,红学家们也是,他们每个人有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但神奇的是这本书伟大到三百六十度无破绽,它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前无古人的巅峰。

通俗来讲,《红楼梦》就是一种类似大象的存在。普通读者参观大象骑大象,红学家解剖大象分析象群的社会结构。但谁也没法告诉你,什么是大象。因而,《红楼梦》有着无限的阐释还有无限的不确定性。

荷兰画家埃舍尔有幅画作,名为《你看红楼,红楼看你》。整幅画就是一只眼睛,瞳孔里有一个骷髅头。你在看骷髅头,骷髅头也在看你。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回想一下《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瑞见到王熙凤后起了淫心,被王熙凤整治后得了场大病,怎么治也不见好。忽有一日外面来了一跛足道人,他给了贾瑞一个正反面皆可照人的镜子,并嘱咐他只可照反面。

贾瑞拿起镜子用反面照,他看到了什么呢?一个骷髅立在里面。这就好比埃舍尔那幅画。再说贾瑞,他看见骷髅吓了一跳,便觉是那道士骗了他,于是就拿正面照。这下贾瑞可遂了意了,因为他看到凤姐站里面喊他。顿时贾瑞觉得自己荡悠悠进了镜子与凤姐几番云雨。过后贾瑞便死了。

在别人看来,贾瑞只是在照镜子,照了一阵便咽气了。他们不知道贾瑞是死于自己的欲望梦境,误以为是妖镜害人,便要砸镜子。这时候,那个跛足道人连忙来喝止。脂砚斋评本于此处有一批语,“凡野史具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句话很有深意,明明要毁的是镜子,却说此书不可毁。这代表了什么呢?代表了那镜子就是《红楼梦》,《红楼梦》便是那镜子。那镜子名为风月宝鉴,也就是说,红楼这本书,是个风月宝鉴。只是这风月宝鉴,照见的可不只是风月。

我们读《红楼梦》,就好比贾瑞在看镜子,正反截然不同。跛足道人说“千万不能照正面”,后有脂砚斋批语: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我们看红楼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只看到荣华富贵、儿女私情、男欢女爱等欲望,这些都是一场幻梦,而要看到它背后的隐喻,但书反面到底隐喻了什么呢?刚才说了,风月宝鉴的后面立着一骷髅。脂砚斋注:“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大厦将倾,红楼一梦,尘归尘,土归土,生终将死,灵终将灭,富贵浮云,终将散尽。再辉煌,不过一抔黄土,一捧青灰!人生百年,岂有永恒不灭者,夕阳末世,惊怖可闻,不过光阴一刹。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红楼梦》恰是一部与野史相反的正史,如果我们真正会读红楼,也就能探知世间的冷暖、生命的真谛了。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篇8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仅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还大胆地语言了封建统治的未来。

作者曹雪芹笔下那“富贵不知乐业,贫贱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第一无能,古今不肖无双。”的反叛逆子、混世魔王贾宝玉就是那封建统治下的牺牲品。那“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颦儿林妹妹亦是如此。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是金玉良缘。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对待宝玉的叛逆,那情投意合的林妹妹姿势十分支持,而那相比显得格格不入的薛宝钗却是苦苦相劝。本就这,宝黛的结合应是最美的结局。而现实却并没有童话般的美好。面对家人的规劝,天意的指令和内心的挣扎,只逼得宝玉皈依佛门,黛玉完成“绛珠仙草”的诺言场面于世。

而随后,四大家族纷纷衰落。再回头看看,曾经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繁华景象也只能成为传说了。

宝黛的悲剧,十二钗的悲剧,四大家的悲剧,无不叫人叹息。封建社会玷污了他们的真善美,迫使红颜不得不薄命,可悲可叹,呜呼。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捉摸不透的《红楼梦》,让人为之叹息的凄美爱情,真的是“一把辛酸泪”啊。

希望它可以冲刷人们心头的尘埃,洗涤世俗的恶浊,唤醒人们的真善美。望“一把辛酸泪”能“解其中味”。

虽然他们留有遗憾,但我仍祝福他们。祝福“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做一对比翼鸟,双宿双飞照耀人间。

高二红楼梦的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高二红楼梦读后感范文5篇

红楼梦读后感高二作文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作文10篇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6篇

2022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5篇

关于《红楼梦》读后感800字5篇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800字10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8篇

    84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