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的读后感初三五篇
《呐喊》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合集,其中收录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十四篇小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呐喊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呐喊的读后感1
漫步在枫叶林下,看着如血染红的枫叶飘落,空中似乎弥漫着哀伤的气息,我似乎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心声……
在鲁迅先生不胜枚举的作品中,《呐喊》作为他名闻遐迩的代表作,是中国名著中卓尔不群的。
《狂人日记》的文学地位是不必多言的,它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鲁迅先生没有正面揭示社会的黑暗腐败,而是运用极其深奥的影射等手法,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后遗留下腐朽不堪的社会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是一篇值得熟读深思而又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你可曾记得那位赤贫如洗的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便是孔乙己最完美的写照。那时,有多少像孔乙己一样攻苦食淡的读书人呢?群众对孔乙己的冷嘲热讽,使我感受到当时社会决疣溃痈的现象,而鲁迅先生用笔底烟花的笔墨坚定自己爱国如家的信仰。
江南有一水乡名唤鲁镇,迅哥儿从小生活的地方便在这里。少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轻松的画面,如鲁迅童年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水乡生活的射影一般,鲁镇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而又迷信落后的思想使我惘然若失,不由叹息当时社会的灰暗。
《呐喊》围绕着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念,在《药》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明天》别具一格的描绘主人公想要逃脱现实的无奈;《一件小事》通过平常的小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蚁羶鼠腐;社会中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现象在《鸭的喜剧》中浓墨重彩;《故乡》是鲁迅离乡别土后第一次到家乡感慨万千而情不自禁写下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真实情感……
鲁迅留给后人的,是他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满腔热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虽衣衫褴褛,但也是一位愚不可及的读书人,孔乙己百懒千慵且又表里不一的本性,本身自欺欺人、自视清高的内心,使他最终愁云惨雾,惨淡而终。中国人杰地灵,自古就不缺学富五车的文人异士。我们不能苛求孔乙己向杜甫一样悲天悯人、感怀天下,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但最基本的自尊自爱、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他的身上也找不到。鲁迅先生想告诉我们青年人“青年要注重‘行’而不是空‘言’”的道理。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的合格的中学生,努力学习,勤奋锻炼,尊师重道。从明天起,关心国家大事和天下大事,怀揣着一颗爱国的心。从明天起,关心每一位亲人,告诉他们,我的赤子之心。那国家给予我的关怀,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取一个温馨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祝福你,希望你能有一个似锦前程。中国,我更祝你繁荣昌盛,愿你在世界上声名远播,我只愿默默守护你,奉献你,我的国家,我的祖国。
风“呼啦呼啦”地吹着,枫叶仍在“唰唰”地飘落,我抬头仰望天空,蓝天依旧,只有几朵零星的乌云不时飘来,遮蔽了灿烂的太阳,就如一层雾霭遮蔽了腾飞的龙,使龙迷失了方向……
枫叶落在了宽阔的大地,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普照大地之上,是鲁迅先生的一片赤诚之心与爱国情怀!
呐喊的读后感2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鲁迅的许多名作已成为初高中语文课的必修文章,为了帮助广大同学更好的理解鲁迅的小说,本栏目将在五期中向各位同学简要介绍并评论鲁迅三部小说集中的全部作品,这三部小说集就是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在本期中,首先向大家介绍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0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
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呐喊的读后感3
假期读了鲁迅的《呐喊》《彷徨》有点感受,而且我感觉这两本书的感觉差不多,所以读后感就写一篇吧。看到这些书刚开始我的感觉是有点害怕,因为鲁迅是一位文学成就很高的大文学家,所以他的作品我可能会读不太懂,而且我感觉他的文章会有很多那个时代的东西,而且是我们现在所不能了解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浅显的东西,只能简单的写点东西啊。在这些书中,写的东西都差不多的,最起码在我的眼里都是差不多的。可能都是通过一些事情来揭示那个时代的悲哀。黑暗的登记制度,不平的人生经历,并且希望中国能够站起来,中国人可以走出愚昧吧!就像是阿Q的物质愈糊涂,祥林嫂的无奈,与那个时候的封建。
在这些故事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们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通过《呐喊》小说集的呐喊,唤醒麻木的灵魂,被压迫的人们,都来呐喊吧!都来反抗吧!
也许这就是鲁迅要告诉我们的吧,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是愚昧的,那个时候的中国是黑暗的……
希望我们看到这些作品是能够有所感悟吧!呐喊的读后感4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
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呐喊的读后感5
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呐喊》吗?看过《呐喊》吗?了解《呐喊》吗?《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他把在1918年至1922年间写成的十四篇小说写成书,命名《呐喊》。全书都是揭示就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疾苦,批判旧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渴望呐喊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鲁迅是现代文学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读一读这本书,你会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进一步体会小说的中心,感受读者的心境,鲁迅先生用独特的手笔,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鬼读者多方面的艺术享受,令人常读常新。其中我喜欢的几篇小说里面的人物是孔乙己和闰土。
孔乙己是一个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热衷科举,一心想考个功名,可惜他耗尽了年华,最终却沦为乞丐,可依然想读书人那样傲气,为了生存,他不得已而为之,偷了东西还被人打断了腿,还对别人说他的腿是得断的。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是热就和茴香豆,还喜欢逗孩子们玩儿。最后却落了个默默死去的下场,但遗憾的是他至死还不明白自己终生穷困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对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憎恨。
闰土是《故乡》中的典型人物之一,二十年前的闰土是一个率真活泼、无忧无虑、勇敢淳朴的男孩,他相貌不凡,手脚灵活,说话干脆利落,是鲁迅儿时的好友。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玩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月夜看瓜……可是二十年后的他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贫穷、衰老、麻木缠绕着他死死不放,迫使他变成了一个“木头人”。但闰土依旧不变的就是他善良忠诚、勤劳朴实的性格。
书中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主人公由于受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从而产生了狂人对社会的恐惧心理,他认为这是个吃人的社会,而他也会被吃掉。最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本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的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穷苦农民阿Q一无所有,靠给人家做做苦工挣点小钱为生,却处处受到危机和欺凌,无奈之下,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艰难度日,他向往革命,最后惨死在法场上。表现了农民在封建制度的压迫和腐朽的传统思想的毒害下造成的人性的扭曲,揭示了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不彻底性。
当然,还不止这些,在后面,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文章,比如《明天》、《白光》等等,体会作者的用意,意味无穷,给人以无限遐想。
读一读《呐喊》,了解了解鲁迅,体会体会文章,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呐喊》,值得你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