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观后感中学生范文最新
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长城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长城观后感1
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八达岭长城。
在一路上想象着长城的雄伟壮丽,我兴奋极了,虽说我人在车上,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长城。关于长城的故事,我听说了许多,也在课本上学了许多,可从没亲眼看见过,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声喊叫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看啊!长城。”我猛地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向窗外望去,果真是雄伟的长城,憧憬已久的长城!我突然感觉自己在燃烧,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遥望远方,长城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顺着山脊一直延伸到天边。长城两侧一片翠绿,显得庄重美丽。广场上的汽车向甲虫一样,聚集在一起,房屋、行人都小了许多。长城上,中外游客形成一股人流,不断掀起层层人狼,涌进远方……
长城显得那样沉静、那样庄严。他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上。当时我的心情也受长城的熏陶变得如此沉静。
我随着“人浪”登上长城。我的脚一部部落在那坚实的城转上,想着古代人劳动的情景;我的手一次次触摸到那凹凸不平的条石,内心是如此的感谢,感谢那些古代劳动者的劳动;我的眼睛一次次看到那苍凉而稳重的灰色,我的心里不由自主的一次又一次感到震撼。那饱经风霜的条石、城砖,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似乎再向人诉说着长城辉煌的历史,让我去深深的体会、细细的感受……
短暂而别有深意的的一天,就这样渡过。我心满意足,因为我领略了古代劳动人的心血,我觉得今天是我竖起生后最丰富的一天。
长城观后感2
伟大领袖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年暑假我去了八达岭长城,饱览了长城的风光。
一来到长城脚下的坚固的城墙映入我的眼帘,沿着入口坡道而行,终于踏上了长城。长城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我一开始看到的是明朝皇帝所修建的。他像一条随时准备腾飞长龙我卧在连绵不断的山丘上。我摸了摸城墙上的大青石砖,表面坑坑洼洼,它们一定历经了无数风雨侵蚀和饱受了无数战争风云,阶梯高高低低,似乎一不留心就会摔下去,虽经过了无数岁月年华,但它还是那样坚固,给人一种顽强、坚不可摧的精神。
长城每隔几米有个垛口俯视,树木花草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让人心旷神怡,这一切让眼睛得到了大自然的洗礼,舒服极了。抬头,几朵浓浓的白云组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小鸟也在蓝天上飞翔,自由自在,它们为长城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放眼远眺,长城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壮观像一条长龙,气势磅礴。
在烈日的曝晒下,“热浪”疯狂的向我扑来。啊!前面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古代“报警器”——烽火台了!我连忙跑上去,烽火台高高耸立,呈小山状,前面是一条通道,里面是由拔根粗大的柱子和几个石椅组成。原来,烽火台如此壮观!用手摸摸,我好像穿越到了以前,长城上烽火四起,映红了天空;擂鼓声,响彻大地。城下有着一支所向披靡、气势雄大的军队……长城给人无限的遐想。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国之精神。
长城观后感3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年我就做了一个好汉哟。
总是在书上看长城怎么怎么样,今年我就实地的见到了真正的长城。
长城其实是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古代的人为了抵御外来民族骚扰,特意修筑了长城。各个朝代都有修建,年代久远,就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现在的长城。听说在月球上都能看见我们中国的长城呢,这可是世界奇迹哟。长城的主要作用是军事作用,不准蒙古人,胡人等少数民族入关,古时候边境很多战事,就因为有这万里长城才挡住了多少入侵中原的铁蹄。
长城的修建时依从山势而建,坡势陡峭的修建就稍微平缓些,地势低矮的呢修建就坚固,高一些,总之是依山而建。长城的城楼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在合适的距离修建一座供给士兵休息,放哨的地方--烽火台,那里有通风口,瞭望口,射击口,设计非常合理的。如果发现有敌情,士兵们就会烧起狼烟,这种烟雾会飘很远,而且浓烈,下一座烽火台的人看见了也会烧起狼烟,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这就是最好的交通联络方式。如果靠双脚走通报信息的话,敌人都爬上城楼了,可能还没走到地点呢。
长城真的很长,周围的山上全是,有陡峭的,有平缓的,全是石板路,有好些路段都是古城墙砖。爬长城真的是手脚并用,爬比直立行走轻松,也不容易跌倒。只有烽火台上有少数的台阶,上坡还好点,下坡简直脚在发抖,只有慢慢的半蹲着一步一步倾斜着往下试探着走,后在旁边有帮助游人行走的铁栏杆,不然上不了还真不知道怎么下来。到达好汉坡可真是不容易哈,想想看古代的士兵还要在上面作战,真是辛苦。
站在长城上,眼观四方,长城外叫做关外,当然北京城这边就叫关内了。城楼上的风很大,夏天风都那么大,冬天就更别说了。古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修建了这一世界奇迹,给后世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
长城长,长城的雄浑霸气真是让我开了眼。
长城观后感4
“长龙卧岗,千秋功业收眼底 大鹏腾空,万世宏图送春风!”
几乎所有人见到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都会不禁称赞秦始皇的伟大与设计者的周全,但我却不是这样想的,我见了那万里长城,绝不会称赞秦始皇,而只会为那些古代的劳动人民们悲哀。为什么呢?听我细细道来。
秦始皇刚刚统一中国时,在中国土地上有一群名叫“匈奴”的民族,他们骑射能力高超,搅得全国上下不得安宁,于是,秦始皇决定修建长城,就毫不客气地派官兵去城里抓人,抓到谁,谁就得去建长城,不管那个人是多么不情愿。这个暴君动用全国二十分之一近百万的劳动人民修建长城,其中,就有近63万人被活活累死、渴死、饿死,有的还被石头砸死;被监工打死,他们不是在哪里死,偏偏在建筑长城上死,死无葬身之地,甚至尸体都已经腐烂了也没有人去管,悲哉,悲哉,这些人是不是太没人性了点吖!也不想想如果是自己落得这个下场会怎么样!而且,建得这么长干嘛,足够抵御匈奴的进攻不就够了吗!生命是无价的啊!在本人眼里,虽然长城得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是,这些荣誉远远比不上生命!
站在长城上,扶着墙上的方砖,踏着脚下的条石,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系列古代劳动干活时的画面,五六个人艰辛地举起两三千斤重的条石,腿还在颤抖,头上流下豆大的汗珠,一个人在爬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下去,失去了一个人的力量,石头轰然掉下,不偏不倚,正好砸在那人的头上,面目全非,条石也被摔得稀巴烂,监工看了,十分生气:“喂,脑袋想搬家是吧!石头不好好搬,摔碎了,好啊,那我就把你们摔碎!”说完,就甩起鞭子狠命地抽打奴隶们。奴隶们各个叫苦连天,但却不敢说出口,因为若一说出口来,他们的脑袋,就不保了……
“忠勇千秋想杞梁,颓城悲恸亦非常。至今齐国成风俗,嫠妇哀哀学孟姜。争羡赳赳五乘宾,形如熊虎力千钧。谁知陷阵捐躯者,却是单车殉义人。”这句话选自《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和丈夫才新婚三日,丈夫就被抓去建长城,孟姜女便连夜做棉衣,送去长城给丈夫穿,没想到丈夫却早已被累死了,就趴在城墙上哭了三天三夜,长城为此裂开八百里,在露出了她丈夫的尸骨……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是却直白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秦始皇残暴的不满与丧失家人的悲哀。秦始皇,这个人人皆知的暴君,虽然在陡峭山岭上建起了宏伟的长城,但是在他眼里,似乎那些苦工的命连条狗都不如。
可以说,长城是用所有的劳动人民的性命与幸福换来的,不是因为它的气魄,是因为修建长城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长城观后感5
在我们的中国盘着“一条龙”,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有21196.18千米长,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条“龙”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多个省区。
八达岭也是这条“龙”的一部分呢!八达岭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宽6.5~7.5米,顶宽4.5~5.8米。大部分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行,十人并行”。八达岭共有敌楼43座,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一般长、宽、高均10米,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
青龙桥这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用花冈岩石条包砌,石条宽0.5米、高0.4米、长0.8~1米不等,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1.7吨。
这条“龙”的修筑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呢。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龙”的修筑进入了第一个高潮。后来,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修筑的“龙”。最后一个大修这条龙”的朝代就是明朝了。
你们知道吗?在这条“龙”上,还发生了一个故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一次,为得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被逗笑了。后来,敌人真的来攻,诸侯们却迟迟不来,以为是周幽王故技重演。结果西周灭亡了。
你们肯定知道了这条“龙”就是高低起伏、曲折绵延的长城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去一趟长城啊!它将会是你人生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