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初三年级读后感范文
《清平乐 · 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真实画面。那么关于清平乐村居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平乐村居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一)
这首《清平乐 · 村居》描写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作者把握了现实生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只用了六句话就写了五个人物,而翁媪和小儿却又写得相当传神,栩栩如生。抓住“醉里”“相媚好”来写“翁媪”;抓住了在溪头“卧剥莲蓬”写“小儿子”,这些都是有典型意义的举动,又通过概括性强而色泽鲜明的语言来表现,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的三个方面都很严禁。
在描写手法上,没有一句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真实画面。
一、二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茵茵的青草。勾画出一个清新秀丽、使人沉醉的环境。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亲密无间,彼此“媚好”,优闲自得的聊天画面;形象地再现了一对和协、温暖、惬意的白发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水东边豆地里耕作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在干家庭副业在房前院里编织鸡笼。三儿子最讨人欢喜,但是还小,只知道调皮,他经常躺卧在溪边偷着剥莲蓬子吃。虽然这几句话简单易懂,但却鲜明的刻画出人物形象。尤其是对小儿子无拘无束地偷吃莲蓬子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态,顽皮的劲儿,写的栩栩如生,恰到好处。
这首小令却在艺术结构上,写景方面,写人方面,进行了简单而严密、形象而逼真的安排,把一个生机勃勃、朴素安适、诗情画意的农村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出来了。表现出词人深入农村、喜爱农村、认真观察农村、歌颂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的心理。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二)
我读了《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后,感到词中的老人是那么的悠闲,他们的儿女们是那么的勤劳,真令人欣慰。
词中描绘了在一个长满青草的小溪边,有一座农家的茅草屋,远远地就能听见屋里有人在喝酒谈笑,他们是谁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对老翁老妇喝醉了酒在那里逗笑取乐。屋外,他们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田里的杂草,二儿子在院子的大树下编织鸡笼,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这种情景是多么的令人感动啊!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这样的情景的确令人向往。在我们村子里有一对年过花甲的老翁老妇,他们忙于生计,而儿子却养尊处优。老两口有一独生子,天生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他不懂事,但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还是伸手向父母要钱。试想一想,这个儿子可悲吗?真可悲!这对老人可怜吗!的确可怜。我想,同是老人的儿子,怎么同词中的儿子有那么大的差距,他怎么如此不知羞耻。他也不想一想,一旦有一天,离开父母,他该如何生存。
身为当今的青少年,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尊敬老人,让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及早得以消除。共同创建一处和谐的家园,让我们地球村更美。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三)
《清平乐 村居》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刚喝完酒、正谈论他们三个儿女的老夫妇。这种温暖、和睦的农村生活,不禁让诗人辛弃疾无比向往和喜爱。我觉得,这时诗人辛弃疾会想:如果朝廷也想这家人一样和睦,就不会有战争啦。
是啊!读了这首词,我感受到: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大家和睦相处,才不会有可怕的战争。因为,和谐的生活是大家一同创建的。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四)
午后,辛弃疾悠闲的在河边慢慢地散步,无意间往对面一看,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 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 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
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谈。 而老夫妻的儿子们也没闲着。
看!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辛弃疾深深地陶醉了,突然,他像意识到什么似的,马上掏出本子写下了著名的一首诗------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五)
南宋时期,由于官府欺压百姓,人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吃不饮、穿不暖,天天咒骂该死的贪官。
有个官人叫辛弃疾。为人廉洁,可谓两袖清风,他很同情陷入困苦的百姓,时常发一些钱给别人,人们都说他是天神派来的使者,帮助众人脱离苦海。辛弃疾也常劝说皇上为百姓着想,怎奈贪官太多,贪官常常在皇上耳旁说辛弃疾妖言惑众。皇上渐渐讨厌起辛弃疾来。
后来,辛弃疾被人诬陷,皇上免去了他的官职,并将其发配到了南方。
辛弃疾十分悲痛,他恨这些贪官令自己的祖国陷入苦难,自己却无能为力。他恨国君太蠢笨,听信贪人。可自己又有何方法能拯救苍生?想罢,痛哭了三天三夜。三天后,极度虚弱的辛弃疾决定隐姓埋名,与世隔绝。他抱来些芦草,搭起了一个简陋的屋子,每天写些爱车诗,只靠野果泉水去饿解渴。
辛弃疾的邻居是一对老人,家有三个儿子。生活困苦极了,却非常乐观,每天靠老汉捕鱼、老媪做针线活挣一点儿小钱供儿子读书。每当辛弃疾悲观叹气时,老汉便会劝他走出阴霾。老汉也识几个字,辛弃疾常去他家和他一起改诗,老汉也恨贪官,所以和辛弃疾合写了许多爱车诗。
一日,辛弃疾写完诗作,到竹林中散步,只听远处笑声朗朗,便想:定是老汉又喜了,何喜呢?于是,他向老汉家走去。
只见老汉和老妻正在聊天,院里只有老汉的二儿子在编鸡笼,院外,小儿正在剥莲蓬,还呵呵大笑。大儿没见,定是下地干活了。老汉见有客人来了,停止了聊天,去招呼:“来的正好,是改诗还是有别的事?”
没等辛弃疾答,又拉他进室,辛弃疾忙拱手:“哎,小人不过是来看看,不必烦劳二位。”
老汉笑:“哎,不坐咋行?今日俺家树上结了果子,正好一尝。”说罢,让老妻去准备清酒两碗,果子一盘,又回头和辛弃疾聊天。不一会,酒果来了,二人边饮酒边吃果,老汉喝了酒脸也红了,开始和辛弃疾聊天,辛弃疾心有疑问,便道:“老汉方才为何喜?”
老汉摸摸长胡,笑答:“哦,方才我在喜俺家大儿能干,二儿手巧,三儿顽皮。”
辛弃疾想这老汉感情丰富,便说:“老汉,你有三个儿子可幸福了,可否让我一看?”
老汉道:“可以。”
辛弃疾便出了屋,只见二儿和三儿一个在院子里,一个在房子外边。二儿见客人来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前来打招呼,辛弃疾叫他不用这么恭敬,而后又出了院门,三儿正在剥莲蓬,辛弃疾见他长的天真可爱,又这样顽皮,不禁哈哈大笑,看了一会,又顺着小路走到小溪的东边,东边那有一块田地,大儿正在锄豆,看他才十三四岁,就么么能干,辛弃疾真为老汉高兴,看到这,他觉得应该写一诗体现清贫的人生活快乐的诗,联系刚才看到的景象,他疾步赶回了家,写了一首《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强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