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以“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题目作文精选篇五篇

芸宇分享

  2020高考关于“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作文范文十篇

  吃野味不仅会伤害动物,也会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样,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自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高考以“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题目作文精选五篇,希望你喜欢。

  以“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题目作文精选篇一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19年接近尾声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没有想到,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别样的春节。勤洗手,戴面罩,宅在家,成了年度关键词,为了生命安全,亲朋好友减少见面,每个人都似乎活成了一座孤岛,被疫情分隔开来。面对此次疫情——究其原因,这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并继而灾难性蔓延,是因为一些人对野味的趋之如骛、对野味的饕餮不厌。痛定思痛,我认为:面对野味病毒,我们应当悬崖勒马,敬畏自然,远离野味已是刻不容缓。于是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我们要为自己无知的行为“买单”。

  多少年来大自然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无知的人类乱砍乱伐破坏野生动物们的家园。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台风、海啸、地震、甚至龙卷风……这些都是大自然对破坏自然的始作俑者——人类的“馈赠”。直到一切真正的过去,人们才开始寻找原因,为自己的无知行为“买单”。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自然中,有许多生物与我们共存,所以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朋友,所以人类再也不应该把宇宙中的其他部分看作是我们征服的对象,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与它们友好共处,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我们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科学已经证实,非典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均来自野生动物,那么,在具体行动上,拒绝吃野味,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不仅疫情爆发期间是如此,全国疫情解除之后,窃以为也应如此;而在思想观念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所戒惧、有所约束,同样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这是我们自我防护的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否则,好了伤疤忘了疼,“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难免仍然会上演。拒绝野味,让我们共同为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鏖战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拼尽全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武汉闯难关的历程,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

  我呼吁: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以美好家园,还生态系统以平衡,还我们以明天的美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题目作文精选篇二

  民以食为天,从远古时代的生吃,进化到现在的烤、煮、煎、炸,人类舌尖上的文明也在不断进步和开拓。吃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活动,但对于吃什么人们从来都不能随心所欲。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有的人居然奉行“吃啥补啥,以形补形,返璞归真”的观念,开始探索野味,越是奇形怪状,越是稀有动物,越能勾起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而在这愈演愈烈的惨忍杀戮中,殊不知大自然也开始了怒吼和反击。

  还记得2003年的SARS吗?一时间,风起云涌,疫情爆发,而罪魁祸首是来自于蝙蝠体内的病毒。问题是蝙蝠体内的病毒怎么会到了人身上呢?答案触目惊心,是因为人类吃了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而它身上正好有蝙蝠体内的病毒。动物身上相安无事的病毒,在人类乱捕滥杀动物后开始疯狂肆虐人类,这不正是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声有力的呐喊吗?

  而在疫情平息17年后的今天,同样的错误又以惊人相似的模样卷土重来,那么这一次会是最后一次吗?也许17年前的教训在很多人看来是模糊不清的,但你是否了解过被救治后的患者带着严重的后遗症艰难生活的情形;也许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渐渐平息,但你是否能清楚这次疫情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奋战一线的人命悬一线;也许明日的太阳还是依旧会升起,但是你是否能估算一口野味让中国蒙受多少委屈,浪费多少资源,承担多少损失。

  人类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从不会因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就在大自然面前取得更优胜的地位。两者如同站在高山顶上的平衡木,若是两者和谐相处,平衡木就会维持一种和平共处的生态平衡,若稍有不慎,一方伤害了另一方,则会一损俱损。当人类的枪声响起,动物看似成了囊中物,但是大自然也会以更惨烈的教训来告诫人类彼此伤害是多么愚蠢的行为。正如董卿老师在一档综艺节目上所说:“枪响之后将没有赢家。”

  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既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文明和野蛮之间,也许只隔着“野味”这一道无形的界限。若人类继续无知的杀戮,继续垂涎舌尖上的野味,那么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灾难远不止于此。让我们一起携手倡议:“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一片安宁的生息之地,还人类一片安静祥和的生存空间,还大自然一片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

  以“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题目作文精选篇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武汉全城被封、郑州交通受限,更多国人在这个春节被号召宅居家中;聚会畅谈、把酒问盏不再是过节风潮,反是一种丧失理性的行为,更是无法原谅的罪过;自由行走今成奢侈,明眸皓齿素颜朝天微笑待人已成谬误,全国众志成城只为一场浩劫--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而追究原因,这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并继而灾难性蔓延居然是因为有些人对野味的趋之如骛、对野味的饕餮不厌。痛定思痛,我认为:面对野味病毒,早该悬崖勒马,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早已是刻不容缓。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类血与命的教训。

  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导火索是可与多种烈性病毒共生存的蝙蝠;去年在内蒙古发生的鼠疫,病源是呆萌可爱、无可匹敌的土拨鼠;非洲大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宿主据说是果蝠。人类一次次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惨重的代价,小到个体命丧黄泉,大到一个地域的人风声鹤唳、如惊弓之鸟般遁藏;旅游困顿、自由受限、经济受阻也自是不争事实。而反观这次疫情的发源地--武汉海鲜市场,就不能不说触目惊心:名为“海鲜”,标有“野味”的商家标牌却赫然醒目;标有各种野味价格的价格牌详尽得也是”叹为观止”;售价60元的活鹿、4000元的鸵鸟、500元的孔雀、可传播鼠疫的土拨鼠、SARS病毒的宿主果子狸等等野味更是应有尽有。人类终究为贪婪、无知又再次付出高昂代价,无畏的人类呀,利欲熏心的人们呀,不知敬畏自然,不愿远离野味,可悲可笑可怜可叹!

  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基石。

  一旦脱离了这一基准,缺少了必要节制,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便会退回茹毛饮血的原始粗鄙。从动物园泼硫酸到女子“虐猫事件”,从猎杀野生黑熊到”活取熊胆”,从偷猎藏羚羊到“屠狗风波”……无不显示着人类对动物的虐待,对自然的不敬。如若虐待动物之风甚嚣尘上,那么当今人类社会又有什么标志性的本质属性迥异与动物世界?如若人人都是冷血,野生动物与人类又如何和平共处?人类在无以计数的种类病毒面前,又将何去何从?所以珍爱生命,敬畏自然,远离野味,必行有所止,必人人为之。

  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类尊重生命、共谋未来的共识。

  自然以宽阔无边的胸怀包容了人类的无休止探索,也以一种悲悯的情怀脉脉关照着人类,无论是其地大物博的给予还是冥冥之中烈性病毒唯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默契,自然馈赠了人类太多太多。我们人类就不要再得寸进尺,让那些寄存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烈性病毒在人类的口腹之欲中,成为传染病毒的瘟疫之源。更不愿再看到如故宫女主那样、如坐飞机驾驶舱的美眉那样把吃野味的举动拍照于朋友圈以炫耀的丑态。我们相信星际文明,可谁也没有亲见;我们探索宇宙,可也没有更好的逆旅被发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共谋未来,理性而文明地蜗居于宇宙一隅,早已是我们毋庸置疑的共识。

  古人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克疫艰;也更愿我们铭记教训,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真正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拒绝野味,给野生动物一线生机,给人类社会一份安宁,莫让悲剧再次上演!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题目作文精选篇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各方全力防控、救治患者的同时,对新型病毒源头的追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根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已被锁定,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来自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最终真相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但这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

  这样的消息和情境何其熟悉,17年前的SARS病毒就源自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时至今日,惨痛的经历并没能唤起所有人的重视。在一些地方,食用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上的“礼遇”。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从大家比较熟悉的鼠疫、H7N9禽流感到曾经肆虐一时的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置若罔闻。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已经刻不容缓!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也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但必须看到,在一个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恐慌。近年来,许多传染病在一个地区爆发后,很短时间就会传遍整个国家乃至世界,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审视。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尊重甚至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的保障基础之上。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反映着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理念和态度。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来自中国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研究员及其团队,曾证实了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同时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决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否则会带来更严重的生态破坏。因此,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蝙蝠进行无侵害采样:采集样品以粪便粒和拭子为主,采样完成后将蝙蝠放归自然。这样的例子生动说明,与大自然相处的方式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必须严厉打击、惩处。当年因非典疫情,广东省宣布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对于后续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相信这样的举措会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疫病风险。但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不能只是打补丁,更重要的是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才能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舌尖的味蕾能够辨别万千滋味,但对于“危险”同样十分敏感。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各种各样聚餐必然纷至沓来。无论我们是一家人在家中围坐一桌,还是外出到饭店品尝珍馐美馔,都切莫忘记做好自己和亲友间的疫病防护,更要坚定地拒绝食用野生动物,避免“病从口入”。俗话讲新年新气象,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的家乡是否有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何不从今天起、从下一餐开始,共同涵养更加科学的饮食习惯、倡导健康的饮食文明,过个安全、祥和、快乐的新年!

  以“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题目作文精选篇五

  我们所处的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的,有人类、植物、动物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生命,任何一个生命形式,都必须遵守平衡的自然法则,人亦是如此。  虽然人看起来像是站在了“食物链顶端”,但实际上,病毒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人类的天敌。事实上,几千年来,人类从未消灭过病毒,也没有阻止过新型病毒的不断出现。

  哪些可怕的疾病是野生动物带来的?  这里,我们就来列几种大家熟知的疾病。  非典  17年前,SARS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当时果子狸被认为是元凶遭大规模扑杀,而后又进一步证实了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  中东呼吸综合征  世卫组织对MERS冠状病毒的调查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科研人员在若干国家的单峰骆驼身上发现了MERS病毒,密切接触或共处于狭小空间可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埃博拉  世卫组织介绍,已知埃博拉病毒在野生动物中,尤其是在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中,会引起疾病流行。这种病毒的可能宿主是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小羚羊、蝙蝠、小型啮齿类动物和鼩鼱。

  鼠疫其实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家鼠传染的,鼠疫的根本源头在鼠类,主要储存宿主是旱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拨鼠,能感染和传播鼠疫的啮齿目动物,全世界有186种,我国有40多种。

  早在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就指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各方研究团队都在确认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和自然宿主。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发布科技成果表示,研究成果是攻关团队分析1000多份样品,通过病毒检测,并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从穿山甲中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表达99%。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同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介绍,中间宿主可能有多个。以SARS为例,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动物也可能对病毒扩大作用。  何为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相当于是传染源。  SARS病毒源头是来自源头蝙蝠,但蝙蝠不会直接感染人,要通过果子狸这个中间宿主对病毒进行“放大”来感染人。  武汉疫情暴发在冬季时期,中华菊头蝠在山洞里冬眠,直接传染病毒的可能性很小,却借用了穿山甲这个潜在中间宿主将病毒带给人类。而穿山甲携带病毒跟人的关系比较近,“过继到”穿山甲的病毒没控制住,病毒就会不断扩散出来。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主持人大赛中董卿说到:“如果失去了平衡,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画面不仅仅可以想到人和熊的关系,还有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  疫情面前,病毒面前,无人能分高低,我们都是病毒的宿主。一个突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中国,乃至今天的世界,当我们看着这个地图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渐变,实至纠缠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包括我们与世界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当失去平衡时,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    在此快票出行呼吁大家  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拒绝野味,守护健康”,这是一条倡议,凝聚你我力量,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同时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拒绝野味,守护健康,从你我做起。

    36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