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描写家乡的清明节精选五篇

芸宇2分享

  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清明节也比较特殊。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描写家乡的清明节精选五篇,希望你喜欢。

  描写家乡的清明节精选五篇篇一

  清明节要到了,家家户户都准备过清明节的东西,有鞭炮和香烛、有祭拜的贡品和吃的干粮。

  清明节早上,我们一大家人把这些东西搬上汽车,爸爸把车开到山脚下,停车之后,大家分别拿好东西,向山上的祖坟出发。山路弯弯曲曲,很难行走,我跟在爸爸后面,只能手脚并用,慢慢爬行。

  我们越走越累,但是都在赶山路,不好停下休息。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是我们晚辈怀念已故的祖先,时间不能推迟。大家好不容易到达了祖坟前,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爸爸拿着镰刀把坟墓上面的杂草都割掉,伯伯拿着锤子把坟墓前不平整的石头给打碎了,扔到一边去。叔叔拿着铲子要了一块新土放在坟墓的上面,各个同心协力,做好祖坟清理工作。我也不休息,帮助妈妈捡干草。

  等到这些事情做完了,妈妈就把一堆干草给点燃了,再点燃蜡烛和香足,把鸡肉、猪肉、鸡蛋放在坟墓前面的空地上。大人们就按照从大到小的辈分依次站在祖坟前,双手举香足,开始鞠三个躬,嘴里默默的祷告,再一一插香。

  大人们插完香,轮到我们小孩拜祭了。我也要学着大人那样去做,妈妈站在我身边,悄悄地告诉我:“请老祖宗保佑你身体健康,学习进步,长大成才!”原来是我们祭拜祖宗时,就是将美好的心愿告诉祖先,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为我们高兴。最后我们开始放起了鞭炮。我们小孩就在旁边观看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宣告祭拜祖先活动结束了。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过了,我的心中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描写家乡的清明节精选五篇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经悄悄地来到,清明,一个令人怀念的日子。这个时节,万物祥和而生动。漫山遍野的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花开得十分鲜艳 ,仿佛要把积了一冬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好像这些花儿也懂得思念。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家每年团聚和扫墓的日子。无论有多么繁忙,我的家人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扫墓。清明年年有,年年尽不同。人们的观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质在提升,唯一不变的是缅怀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变化,亦让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祭祀,特别辛苦。在祭祀的时候人们总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边的野草烧尽,因此常出现“野火烧不尽”之滚滚浓烟景象,还会引起火灾事故,另外,有些人为了不走冤枉路,还会在街头路边烧纸,弄得到处都是灰烬。可如今,农村人都骑上了摩托车,甚至开小车的也不在少数,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来越轻松。

  而今,文明祭祀之风兴起,人们过清明节不再是单一扫墓的方式,尽管在农村还没有兴起城市里提倡的网上拜祭先人,但是已经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鲜花,多了现代气息,部分农村人已然在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文明祭祀新风。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时候更会仔细清理火种。

  清明节渊源于扫墓祭祖的习俗,祖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清明节祭祖,其中蕴涵着我们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怀祭逝去却永存的情意。

  描写家乡的清明节精选五篇篇三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晋文公想请介子推回朝做官,可是介子推却隐居山林。有人给晋文公献计说“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逃出山林”。晋文公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便派人放火烧山,然而,介子推并没有逃出山。当大火被扑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被烧死在大叔下,晋文公得知后悔不已。为了纪念他,每年的四月五日便定为清明节。

  提到清明节大家一定会想到扫墓。我们家也不例外。

  清明节那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到汤山给爷爷扫墓。爸爸开着汽车停到了山脚下,我们乘着板车上山。刚上板车的时候我很兴奋,因为在市中心没有那种板车,我也是第一次坐这种车子。而且在开往汤山的路上,只见一簇簇、一丛丛金黄色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摆舞。但是当我在半山腰上看到了一座私家坟墓的时候,心情就像从山顶跌到了山谷,变得非常沉重。那一刻我希望时间能够停留,不想面对见到爷爷坟墓时的悲痛。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爷爷的坟前。只见一块大石碑上刻着我们全家人的名字,还有爷爷生前的照片。爷爷一副慈祥的面孔,面带微笑地看着我们,仿佛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高兴。妈妈把带来的糕点和水果摆在了爷爷的坟前,我献上了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的一束菊花,给爷爷磕了三个头。并对爷爷说:“爷爷,您在那里生活的好吗?我们看您了!”给爷爷烧完纸钱我们就下山了。

  回来的路上,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希望爷爷在另一个世界里能生活的和我们一样幸福。

  描写家乡的清明节精选五篇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描写家乡的清明节精选五篇篇五

  4月5日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生活的空间是自己与生俱来的。

  4月5日之后.我才知道这一切并不属于我。

  四爷爷开车接我去坟茔的路上,一句话也没说,这是我能回忆的事情中,他最严肃的一次.下车的时候,有些阴天,有风从我的发际吹过.有些潮意.是因为清明吧!

  母亲一直不肯告诉我,她说有些事是不用说的,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眼睛.我也没有再问,因为母亲羸弱的身体经不起我的询问。

  对着那快墓碑的时候,开始有些感触,因为立碑的孙子辈中竟然有我的名字。

  再纸钱被点起的那个瞬间,有种想哭的念头.不应该有这样的冲动啊!再父亲还对爷爷记忆模糊的时候,爷爷便去世了.奶奶改嫁了,而我不曾见过我那年轻的爷爷.为什么会在纸钱燃起的那一刹那,有眼泪的温度堆积在眼角.那是一种怎样的情节呢?

  十八年,十八年啊!意味着什么?从一个少不经事的少年到一个即将成年的男人.隐忍的是十八年的身世,母亲一直都不敢告诉我,说我还太小,不应该承受那么多.从小学,我的继祖父去世开始到现在,我的神经极度的脆弱,她怕!她怕啊!但现在她怕的是自己,她怕这是她过的最后一个清明了。

  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在我的童年发生,接二连三.留下的只有阴影!

  晚上,一个人喝的烂醉,这是我第一次喝酒,一直喝到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再马桶里的水冲走吐出的东西以后,我开始哭了,哭的很小心。

  就像我在未曾蒙面的爷爷坟前暗自宣誓的那样,我,独孤竹.一定要成为最好的作家.为这个不曾出人头地的家族称起一片天空。

    36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