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看《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心得5篇_看南山的部长们有感5篇

庄宇分享

  《南山的部长们》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1979年被称为第二掌权者的中央情报部部长在韩国总统暗杀事件发生前40天间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看《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心得5篇_看南山的部长们有感5篇

  2020《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篇1】

  1979年10月26日,18点零5分,韩国总统朴正熙在警卫室长车智澈陪同下,前往中央情报局设在宫井洞的秘密会所…这个秘密会所,是韩国中央情报局专为款待特殊政治人士所设,貌不惊人的白墙背后,亭台楼阁,水榭歌台,曲径通幽…朴正熙总统很喜欢来这里,每周都要光顾一两次…

  宫井洞会所的秘密活动,分为两种:大活动和小活动。

  大活动:是总统朴正熙、中央情报局局长、总统警卫室室长、总统秘书室室长,四位实权人物在一起喝酒聊天。

  小活动:是指总统与某些女性的秘密相会…

  1979年10月26日,这一天虽然安排的是“大活动”,却有两位女性参加,一位是当红女歌手沈守峰,一位是面容姣好的女大学生申才顺…女歌手演唱助兴,女大学生坐在总统身边陪酒…她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将目睹极其血腥的一幕,并且成为韩国近现代史上最诡异一幕的见证人…

  19点33分,酒过三巡,中央情报局局长金载圭忽然脸色一变…他指着警卫室室长车智澈,质问总统:阁下,您带着这种废物搞政治,能搞得好吗?

  话音未落,金载圭从腰间拔出手枪,朝着车智澈就是一枪,这是当晚打响的第一枪…车智澈下意识抬右手阻挡,子弹击穿了他的手腕...车智澈毕竟是军旅出身,他本能的就地一滚,逃进了洗手间…

  紧接着,金载圭调转枪头,对准了总统朴正熙…这是当晚的第二枪,击中了朴正熙的右胸,由于手枪的口径小,朴正熙的白衬衣上只有一个很小的弹孔…刚开始,鲜血慢慢渗出,不一会儿,鲜血开始喷涌,惊慌失措的女大学生申才顺,连忙帮总统捂着伤口,血从指缝流出…

  申才顺慌张的问道:阁下,您没事吧?

  朴正熙回答道:我没关系。

  最后,这句“我没关系”,成为了韩国总统朴正熙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与此同时,金载圭回头去找躲在厕所里的车智澈,他忽然发现手枪卡了壳…他跑出房间,找警卫换了一把枪,再次返回餐厅,扣动扳机,打响了当晚的第三和第四枪,射杀了车智澈…

  此时,他发现总统朴正熙还没断气,就把枪口顶住朴正熙头部,打响了当晚的第五枪…子弹从右脑进入,从左边的颞骨射出…

  朴正熙,这位执掌韩国大权18年之久的铁腕总统,他这一生,极其复杂…他发动过军事政变,扶植过特务机构,镇压过…以及…同时,他又廉洁奉公,大力反腐,振兴了韩国经济,一手缔造了“汉江奇迹”,使韩国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

  但是,无论朴正熙的功过如何,他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提拔的人的枪下,他最终死在了自己一手创建的情报机构中…

  这部韩国政治惊悚片《南山的部长们》,讲述的正是“朴正熙遇刺事件”前40天内发生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1月22日在韩国公映,口碑颇佳,豆瓣得分达到了8.2分。有网友评论道:开头略有些沉闷,中段渐入佳境,最后精彩爆发。大时代浪潮中的悲剧人物,充满了抑郁和悲怆气息…

  整部电影的制作精良,摄影出众,服化道考究,营造出了那个时代冷峻肃杀的政治氛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秉宪演活了一个隐忍克制,既冷酷又热血,既强悍又脆弱的东方政治人物…

  电影结尾处,有一段长达2分38秒的长镜头(1小时38分—1小时40分38秒),透过这个镜头,你能看到一个顶级演员的经验和价值…金载圭怒气冲冲走向大门…此时,摄影机原本在李秉宪的身后,他设计了一个血泊中滑倒的动作,这个停顿和回头,为摄影机的走位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片中的另一位主角,是由李星民饰演的朴正熙总统。

  李星民,可能是当今韩国最被低估的好演员之一,其貌不扬,性格沉静,表演含蓄而克制…早在2018年,乌鸦曾经推荐另一部高分韩国电影《特工》,当时我就对李星民盛赞有加...我的评价是:他准确刻画了一个外冷内热,深爱祖国却又报国无门的朝鲜改革派官员,李星民的表演可以说是力压黄政民和赵震雄…

  在这部《南山的部长们》中,李星民与李秉宪的表现,可以说是并驾齐驱,难分伯仲,双星闪耀,让我们看到韩国电影界中生代实力派演员的雄厚实力…

  当然,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还是因为它改编自真人真事…纵观全球近现代政治舞台,像这样荆轲刺秦王式的政治变故,还是非常少见的…但是,对于韩国政坛来说,似乎又很平常…要知道,韩国总统被戏称为“地球上最危险的职业”,历任的十一位总统,无一人善终。

  其中,尤以朴正熙家庭的遭遇最为离奇...1974年8月15日,朴正熙在国立剧场致辞时,遭遇刺杀,朴正熙本人安然无恙,第一夫人陆英修被刺身亡...妻子过世之后,朴正熙没有再娶,而是召回了在法国留学的女儿朴槿惠,由女儿代理“第一夫人”的职责...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时,朴槿惠才27岁,这一年,她尝尽了人情冷暖,被迫远离政坛,销声匿迹20年...2013年,在朴正熙被刺杀的34年之后,朴槿惠重返政坛,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2016年,因“闺蜜干政“以及”世越号惨案“处置失当激起公愤,韩国国会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通过朴槿惠总统弹劾案...2018年,韩国首尔高等法院二审宣判,判处朴槿惠25年有期徒刑,缴纳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亿)罚金。至此,这个曾经诞生过两任韩国总统,两任韩国第一夫人的政治家庭,最终以两人被刺杀,一人入狱的离奇遭遇,让我们看到了韩国政坛的波诡云谲和凶险难测...

  说回《南山的部长们》,这部电影改编韩国《东亚日报》连载的同名纪实小说,涉及到韩国政坛的几起隐秘事件,主题之敏感,尺度之大胆,让人瞠目结舌...要知道,朴正熙可是缔造了“汉江奇迹”,促成了韩国经济腾飞的总统,韩国主流民意对他的评价还是“功大于过”...要知道,金载圭刺杀朴正熙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为了公义还是私愤,并无定论,从各种迹象判断,还是“泄私愤”的概率较大...而这部电影,居然直接将朴正熙设定为反派人物,将金载圭的刺杀行动设定为“为国为民”...

  创作团队有没有“篡改历史”?是不是“夹带私货”?有没有“别有用心”?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看到:本片自2020年1月22日公映以来,连续8天蝉联韩国票房冠军,超过360万人为这部电影走进影院,而本片并没有在韩国引起太大的争议和网络骂战...或许,这种对创作者的宽容和尊重,也是韩国电影越来越生猛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知道,就在前几天,韩国电影《寄生虫》史无前例的横扫奥斯卡金像奖...很多人对此不满...有人说《寄生虫》不配...也有人说韩国电影不配...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公开表示:今年奥斯卡多糟糕啊!你们看了吧?最佳影片的获奖者是一部韩国电影,这是什么情况?但我们知道,这些质疑,并不能阻止韩国电影的崛起,这群勤奋、勇敢、坚持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的韩国电影人,早已乘上了东风,他们必将一往无前...

  2020《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篇2】

  相信韩片迷们都没有错过最近很火的一部韩国电影《南山的部长们》。这部影片以韩国总统朴正熙被刺杀为原型故事,以电影的方式还原了朴正熙被杀前四十天的情形。当然,片子叫做“部长们”,那焦点人物肯定不在朴正熙身上,而在杀死了他的金载圭(片中名字金规泙)身上,包括他的前任情报部部长朴龙阁。

  具体的事件过程,各种公开资料上都可以查询(不知道可以百度“朴正熙遇刺事件”),我们没有必要复沓。我们需要探究的是事件背后不能被随便确定的因素:金规泙杀死朴总统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第一,为了革命。这是这部电影的基本立场,金部长面对民怨沸腾,一心想的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去解决,而朴总统与他的亲信车智澈(片中名字郭相天)却一心想通过军方的势力去解决。于是,金部长痛心疾首地问了朴总统好几次:“我们革命是为了什么?”是啊,为了什么呢?为了瑞士银行的存款?为了十八年还放不下的权利?还是为了广大民众的福祉?我们很难确定这种立场的支撑点在哪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种说法是成立的,金部长简直就是韩国的英雄。但可惜的是,他被捕之后的判决词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被处以绞刑,以杀人犯的名义。

  第二,为了上位。片中有一个细节,朴总统问金部长,你觉得我下去之后谁能再坐这个位子,我觉得你不错。而且金部长在杀死朴总统和郭室长之后,准备控制军方,不排除他想独揽大权的野心。而他之前的怀柔政策和不愿意惹众怒的选择显然也可以解释为他蛊惑民意的手段。

  第三,为了自保。朴总统授意郭室长去巴黎杀死金部长的好朋友,前任中情部部长朴部长。金部长也派了人去,他要自己去杀死自己的好朋友,为的是消弭朴部长本来已经交出来的材料被公诸于世产生的恶果。可这居然成为朴总统否定他的理由:一个连自己的好朋友都能出卖的人还能信任他吗?而在他看到了那盒烟、偷听到了那番话之后,他知道自己玩完了,郭室长下一个收拾的人,就是他自己。而且,朴总统心心念念的居然不是朴部长的背叛,而是他带走的钱。这太叫人气愤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最后的酒局上,朴总统组织酒局的动机和谈话的内容,明显不是已经非杀他不可的地步,或许,这真的只是个误会。

  第四,金部长有妄想症。这不是医生的结论,这是金斗焕政府上台后,对杀死朴总统的金部长的判词里提到的话,认为他受迫害妄想症发作,老感觉有人要拿他如何、如何,所以一时情急之下,便拔枪杀人、不计后果。此事自然荒谬,金部长要是那么肤浅,他怎么能在风风雨雨中度过这几十年呢?而且,他是带了人去的,有预谋、有组织地实施了这场行动的。可悲的是,他在最后关头,听信总参的鬼话,没有去南山,而是去了陆军,直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片中的美国人扮演着正面的形象,民主的引领者的角色,难道说,这又是向好莱坞示好的暗号?难道你们不知道特朗普对韩国影片获得奥斯卡已经很不满意了吗?可话倒回来说,韩国影片受益于宽松的创作环境,制作水准已经完全是世界级的了。

  那搅拌着朴部长尸身的搅拌机和茫然不知前路的选择,像极了杜琪峰的《黑社会》和《放逐》。果然还是美国驻韩大使看得清楚啊:你们是什么政府啊?你们简直就是黑社会啊!是啊,韩国人有什么不服气的?除了现任的,韩国历任总统,哪个有好下场了?民主在韩国,真的也就是个笑话。

  2020《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篇3】

  禹民镐导演的电影《南山的部长们》是继202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之后的又一部备受韩国国民关注的佳片,影片上映后连续蝉联票房冠军,在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2。电影以1979年10月韩国的“金炯旭失踪事件”和“金载圭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事件”为故事蓝本,以影像化的形式再现了韩国社会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政治阴谋和那段至暗时刻,进而揭露国家政治中的权力斗争,让民众正确认识过往的黑暗历史,在反思中纠正错误,从而维护整个国家的安定有序。

  一般来说,对于像《南山部长们》这样具有很强政治性的政治题材电影,在很多国家会有一系列严密的监管体系加以限制,而韩国政府近年来对于影视行业宽松的政策为韩国电影创作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仅涉及政治题材的电影,而且还有敢于揭露韩国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题材的电影,诸如《寄生虫》《熔炉》《隧道》《素媛》《辩护人》等在探讨人性复杂的同时,更多在于揭示韩国社会的境况。

  《南山的部长们》以1979年10月韩国的“金炯旭失踪事件”和“金载圭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事件”为故事蓝本,再现了那段至暗至黑的历史事件。1960年韩国总统李承晚被迫下野流亡美国,韩国经济大幅跌落,时局混乱伴随着腐败丛生,1961年朴正熙以军事演习为由夺权坐了总统,并成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情报部门——“中央情报部”。而南山是指韩国中央情报部所在的地方,中央情报部是韩国最高国家情报机关,由于该情报机构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下建立,因此又被称为“韩国CIA”,而南山的部长,就是朴正熙统治时期韩国的二号人物。

  中央情报部是凌驾于宪法之上的隐性权力机构,在朴正熙长达18年的统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权制衡,朴正熙分别设立了四个重要机构:“中央情报部”、“中央警护室”、“总统秘书室”、“陆军本部”,四大机构分别有四个心腹掌权,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中央警护室总统卫队长车智澈、总统秘书室秘书长金桂元、陆军参谋部参谋总长郑升和。然而在朴正熙执政后期,却因总统宠信警卫室长,导致权力失去了平衡,引起了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的强烈不满,最终制造出了震惊世界的“韩国总统朴正熙被刺事件”,电影《南山的部长们》的故事,就是取材于这个大背景之下。

  作为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影片一开始就极力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夜幕刚刚降临,满地散落着落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氛,宛如一个时代即将要走向它的末路。一队车队驶入宫井洞安家宴会厅(总统私人会所),一场预谋的暗杀正在有序地进行着,男主角金规平(金载圭)出现在这个令人不安的环境中。平衡式构图将画面一分为二,暗喻着对于权力的平衡,漆黑的夜晚夹杂着微弱的灯光,也将影片中男主角金规平(金载圭)未来的遭遇蒙上神秘的面纱,以至于现在有人认为,金载圭是终结朴正熙军事独裁的英雄和民主斗士,也有人认为,他是叛国贼因政坛失宠所以才滋生怨恨走上绝路,权力的平衡在欲望面前终将被打破。

  影片开始前一声枪响,给出了“刺杀朴正熙”的结局,并设定了事发前40天为时间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整部影片的情节更加具有紧张感,故事更具张力。紧接着画面切换到主线部分,韩国前情报部部长朴龙阁出现在美国的听证会上来控告韩国总统朴正熙对韩国民主主义的践踏,朴总统面对如何处理这个叛徒的问题,情报部部长金规平主张低调处理这件事,而总统警卫室长郭相天主张暴力解决此事,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似乎为后面两人之间矛盾的升级埋下了伏笔。

  导演在电影中通过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制造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叙事学意义上的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提出的叙事文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强调的是构成整体要素中各个角色间的对立与冲突,正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格雷马斯所说:二元对立是产生意义的最基本结构,也是叙事作品的最根本的深层结构”。“二元对立结构对于电影创作的主题阐述、情节设计与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导演在人物矛盾关系的建构上也充分借鉴了这种方式,即在主角(金规平)设置一个与之形成对抗的角色(郭相天),两种不同的性格,两种不同的做事方式,使得原本平衡的权力渐渐失去平衡。

  影片中情报部部长金规平和总统警卫室长郭相天在面对釜山民主运动的激化下,两人的政治策略不同,导致矛盾的升级,金规平主张劝说安抚式的处理方式和郭相天主张用坦克进行镇压形成明显分歧,再加上郭相天在朴总统面前挑拨,金规平发现自己已经逐渐失去了朴总统的信任,人物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最后,在晚宴上,金规平在劝说朴总统下野,反而遭到了郭相天的侮辱和激烈反对,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金规平开枪解决了郭相天,并将朴总统作为革命的叛徒进行了处决。

  此外,影片在叙事风格上融合了黑色电影的叙事特征,采用大量的低调照明使得人物完全淹没在阴影中以此来表现一张神秘感,影片在表现朴总统开会、晚宴时大量采用夜景布光,且室内的光线压的很低,营造出典型的黑色电影的黑色气氛,这种幽闭的恐怖和权力欲望偏执狂的贪婪气氛,构成了影像自身的社会评价,配合金规平这个黑色人物,更增添了影片的黑色意味。而在结构上,影片具有政治题材电影的一个典型特征——“悲剧性”,在影片中金规平被塑造成了一个民主斗士的形象,而更像是遭到背叛而失败的英雄悲剧,且带有浓厚的莎士比亚悲剧意味。而影片中前情报部部长朴龙阁告诉金规平,有一个秘密组织代号“伊阿古”凌驾于情报部之上,更是将此片与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形成呼应。

  毫无疑问,《南山的部长们》并不是向我们提供一个历史真相,它以戏剧化的方式为影片营造出一种政治残酷特有的质感,那种紧张、黑暗、权力斗争如黑洞吞噬般一样,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推入深渊,在政治的绞肉机中,每个人都是政治的牺牲品。影片开放式的结尾,暗示着一个黑暗的时代结束,为另一个更黑暗的时代来临埋下了伏笔。

  2020《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篇4】

  这部电影的素材来自1979年10月的“金炯旭失踪事件”和“金载圭刺杀朴正熙事件”。

  电影一开头,是金炯旭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揭露朴正熙统治的种.种黑暗。

  金炯旭曾任中央情报部长,这一机构是朴正熙建立的情报部门,第一任长官是他的亲密战友金钟泌,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时人评价情报机构是朴正熙维护统治的双腿之一,金炯旭长期担任这一职务。

  朴正熙,这一在位18年的韩国总统,过于亲近自己的警卫室长,导致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心生不满。这不满并非停留在表面,对于国家的现状与未来充满着担忧。

  最终,在总统、中央情报局局长、总统警卫室室长、总统秘书室室长四人的私下聚会中,金载圭终于安耐不住,终结了总统朴正熙与警卫室室长的生命。

  最后一段长镜头中下足了功夫,极其考验演员演技。金载圭的饰演者李秉宪也不负众望,用近乎完美的演技将这一过程用不同的情绪去表达,尤其在走出房间前滑倒在血泊中的紧张情绪,过于精彩。

  影片将韩国政权混乱的状态用镜头语言充分表现出来,演员的精彩表演为这部剧加分不少,使之在剧情上演员的演技上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

  2020《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篇5】

  《南山的部长们》是禹民镐执导的剧情片,由李秉宪、李星民、郭度沅、李熙俊等主演,于2020年1月22日在韩国公映。

  该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1979年被称为第二掌权者的中央情报部部长在韩国总统暗杀事件发生前40天间的故事。

  中央情报部部长金炯旭失踪案电影化。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以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的部长们(副总理级)与他们所主导的政治阴谋为素材, 原作为揭露韩国政治内幕的同名小说。

  以历代中央情报部的部长金载圭和金炯旭的故事为中心重新创作而成。时任部长金炯旭在享受着无所不能的权利时却突然从前任韩国总统朴正熙眼前消失,流亡后离奇失踪。至今为止金炯旭失踪案件的全貌尚未揭示,是现代史中的一宗谜案。

  这部电影的时间背景是1979年,那一年发生了韩国总统遇刺事件,时任总统朴正熙被刺杀身亡,行刺者是当时被称为第二掌权者的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只截取了纪实作品中的一部分,讲述的是此事件发生前40天里的故事,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呈现一个忠心者到刺杀者转变的过程。但某种程度上,它又是虚构的:电影里的人物都改了名字,在某些情节上还融入了合理想象。

  《南山的部长们》的主演又是拥有票房号召力和一流演技的韩国实力派们。其中两位,一个是凭借《局内人》拿到多个影帝头衔的李秉宪,这次再度和导演禹民镐合作。

  另外一个,则是在《特工》中出色扮演李处长,同样获得多个影帝头衔的李星民。

  可以说,这部电影既是历史片也是传记片,是政治片也是惊悚片。禹民镐有进步(剧本有瑕疵,但某几场戏的摄影和角色调度都很有想法)。但是,还是被李秉宪抢去风头,基本已经把第二座青龙影帝攥手上了。

  后半段高潮部分有一处快三分钟的长镜头,考验的不是导演/摄影的功力,而是李秉宪表演的功力(长镜头中段,踩到血迹摔倒后给摄影机让出动线,表演状态拿捏得太到位),以此段落为代表纵观全片。

  然后再跟奉俊昊《寄生虫》里雨中那段长镜头对比看,就会明白导演成就电影和演员成就电影的区别。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在题材争议极大、新冠疫情导致票房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逆势拿下475万观影,成为了2020年又一部爆款。

  在金载圭身后,关于他的评价一直是两极分化的——进步派认为他结束了朴正熙的专制,是民主主义功臣,保守派认为他是争权夺利失败才铤而走险的“弑君逆贼”;

  2004年的“民主化运动关联者名誉恢复与补偿审议委员会”讨论金载圭是否可以被认为是“民主化运动关联者”,就因为民意分歧过大,最终不了了之。

  电影最后并没有要提供某种真相,它极为类型片的拍法,为影片制造了一种政治迷局的质感。那种紧张、压抑、被一点点推入深渊的,并不仅仅是金载圭一个人,而是片中每一个进入到了这段历史中的人物。历史的真相如何并不重要,它所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政治黑洞般的吞噬能力。

    3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