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学习心得>

2019最美退役军人最新学习心得总结范文5篇精选

庄宇分享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讲好退役军人故事,激励广大退役军人自觉珍惜荣誉、永葆本色,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发展,12月24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19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9最美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方便大家学习。

2019最美退役军人最新学习心得总结范文5篇精选

  2019“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学习

  12月24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9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公司)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获评该项荣誉。这是“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开展以来全国表彰的唯一团体。

  15分钟,接亮手术台无影灯

  2004年的一天,服务队报修铃声大作:“我是掘港镇中心医院院长,病人已经上手术台,无影灯灭了,全院停电!”接到报修电话,服务队立刻携带发电机乘车飞奔到医院,勘探接线,启动临时电源,从接到电话到灯光亮起,只花15分钟。

  地处黄海之滨的南通市如东县因受台风、雷电、大潮等因素影响,加上电网基础薄弱,电力故障频发,电力抢修任务非常繁重。

  18年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缪恒生召集同为党员退役军人的白峰、蔡邦相、李桂春商量:“以后苦活累活,咱们这些当过兵的党员先上吧!”“共产党员服务队”自此成立,红马甲背后绣着“共产党员”四个大字。

  “用军人的标准执行每一次任务!”这是缪恒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江苏省电力系统内首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他们率先向社会承诺:随叫、随到、随修,24小时值班,365天无休。没有值班室,他们买了行军床,晚上睡在营业大厅等报修电话。很快,“用电有困难,就找‘红马甲’”的口碑就在如东当地传开。

  18年来,服务队一直执行准军事化管理,值班室里所有的被子叠成部队一样的“豆腐块”,红马甲 、安全帽、抢修箱等物品整齐摆放,随时保持抢修“备战”状态。

  从一开始的4名党员退役军人,到后来有75名退役军人先后加入,18年来,他们始终保持“我是一个兵,全心为人民”的初心不改。卓越背后是无私的付出,他们曾在断落的电线前拉起红色人墙;他们曾在50度高温的电缆井下,半跪着托举几十斤电缆长达半小时;他们曾在台风暴雨中抢修排涝站机泵,避免全村农田被淹;他们曾争分夺秒为遭龙卷风破坏的企业复电,使企业按期完成100万美元的订单……

  从“活地图”到“小程序”

  当过兵的缪恒生,平时抢修时特别注意记下街巷名称和位置,休息时还骑自行车去扫街,手绘“如东城区抢修地图”,被队友称为“活地图”。

  这些年,随着新城区扩建、老城区改造,“抢修地图”更新了一稿又一稿,是服务队的一大“法宝”。新队员加入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在老队员带领下熟悉地形,获取最佳路线。

  服务队至今经历了四任队长,每任都有进步。第一任队长缪恒生凭借半军事化管理、“手绘地图”和周到服务,改变了当年老百姓口中“电老虎”形象。

  第二任队长刘跃平设计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抢修作业标准化指导卡》,规范日常行为、安全生产、抢修工艺,做到有章可循。

  第三任队长顾海峰开始使用“大数据”,把抢修数据录入数据库,判断每个台区的基本情况,分析常见故障发生概率,大大压缩了现场检修时间。

  如今,1989年出生、中国矿大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郭鹏当上了第四任队长。2017年援藏、挂职农网改造工程项目经理的郭鹏,在高原反应强烈、右心室变大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坚持50多天吃住在现场。

  郭鹏还带领大家研发一款可在线报修的微信小程序,既方便群众报修,还能直接看到维修队实时位置,减少等待的焦急。如今,服务队从“六人组”,发展壮大到覆盖全公司的17支队伍。

  18年来,他们共取得23项国家应用专利,29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群众创新成果奖,11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质量管理QC成果奖,这些实用技术创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18位烈士的父母,他们都喊“爸妈”

  1984年,余新明、陈炜等所在部队奔赴自卫反击战的老山前线,临战前夜的战壕里,他们彼此生死相托:“假如我‘光荣’了,请帮我照顾父母。”

  1985年,退役回乡的余新明、陈炜、姚锋等6位战友被安排到当时的供电局,他们牢记生死承诺、一起踏上“寻亲”之旅;徐寿如父母、欧阳林父母、刘长林父母、秦德本父母……从此,6位队员就成了18对烈士父母的儿子,称烈士们的父母为“爸妈”。那时他们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但6人和战友们凑了4000元作为“抚恤金”,送给“爸妈”。

  从服务队成立之初起,每年春节前,队员们都带上年货挨家挨户看望烈士父母,哪家“爸妈”过生日,大家都要一起上门祝寿。烈士秦德本的母亲生病,队员们安排住院、轮流看护;烈士刘生华的母亲离世,他们像儿女一样忙前忙后、料理后事;烈士张建华家屋顶漏水,服务队帮着整修一新。一等功臣徐寿如的哥哥徐寿山下岗断了生计,队员们帮着找到适合养殖紫菜的滩涂,请专家培训,联系加工厂收货,如今徐寿山家紫菜养殖每年收入10多万元。2016年,余新明和战友带着7位“爸妈”去湖南旅游。老人们多数是这辈子第一次离开如东,他们说:“这些孩子真好啊,就跟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

  不仅如此,退役军人党员服务队还设立了“爱心帮扶专项基金”,资助孤寡老人、伤残军人等200多名,捐资金额32万余元,为特困职工、伤残人士等困难群体提供各种服务19000多次,用赤诚相助书写大善大爱。

  2019“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近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19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共有20名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优秀退役军人荣获“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由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送的退役军人尹力军光荣上榜,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名上榜人员。

  尹力军,现任荣成市热电燃气集团党委委员、纪检书记,1992年入伍,2005年退役,服役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四会教练员等荣誉称号。作为复退军人,尹力军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2015年,由尹力军发起成立荣成市首个爱心公益组织——“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多年来,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0多场次,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5万多小时。他也因此荣获过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第五批全国50个学雷锋标兵、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威海市最美退役军人、威海市道德模范、荣成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据了解,这20位退役军人是5700万退役军人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各个岗位涌现的先进典型,他(她)们在部队时甘洒热血、奉献为国,退役后在各个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9“最美退役军人”事迹学习体会

  12月24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19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其中,位于工业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设计部仿真专业总设计师张励获此殊荣,成为全国5700多万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她既是此次评选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退役军人,也是上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退役军人。

  张励,女,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9月出生,1983年入伍,1998年退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设计部仿真专业总设计师。退役后长期从事战术武器系统仿真和制导控制系统仿真的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发,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多型重点装备成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科技报国,是我们国防战线上每个人的愿望和目标。我虽然脱下军装,但永远是一个兵,一个国防战线上不穿军装的兵。——张励

  一辈子的“志在国防”

  从大漠戈壁的军营退役,年近40岁的张励从零开始,面对战术武器仿真验证这一全新领域。凭着那股拼劲,她成为扎根航天第一线、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仿真技术领域领军人。

  大漠胡杨御边关

  1983年,张励第一次踏上戈壁,第一次见到了“沙漠英雄树”胡杨。刚到基地,摆在张励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导弹”,而这两个字以前她只在书本上见到过。困难可想而知,张励觉得压力很大,连续失眠了好几晚,但过了几天,她还是捧起人生第一本飞行器专业书籍,决心从零开始。15年军旅生涯,张励身处茫茫大漠,但她打心眼里热爱这项事业,从不觉得累和苦,而这份热爱源自她的父亲。父亲幼年时曾亲眼目睹日本敌机掷下炸弹,他死里逃生。他常用这段经历教育张励,“只有国家强大,才有小家的幸福”。

  自主创新探索路

  1999年,张励来到第八设计部工作。虽然仍与导弹有关,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张励感觉自己又一次回到了原点:年届不惑,技术空白,又毫无借鉴,怎么办?这段时间,张励时常想起刚到部队的场景,也是从头学起,也克服了那么多困难。没有技术就自己研究,没有试验系统就自己研制!然而,困难超乎预期。

  战术武器仿真验证,被称为型号研制全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通俗地讲就是要为导弹成功击中靶标提供试验性论证。然而,核心的技术,从国外是买不来的,国内又是第一次研制,只能靠自己钻研,自主创新,实现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至2015年间,张励不但组建了一支优秀团队,还带领团队新建了实验室,研制成功四套大型仿真系统。这些国内首创的科技成果,让张励和团队荣获了各类国家级奖项。

  甘为人梯育芳华

  仿真专业涉及到多个技术方向,科研任务又来自多个条线,团队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把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最近几年,张励的团队有多名青年到高校深造并取得博士学位。从型号需求中挖掘创新点,与合作高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研究成果直接在仿真平台建设中得以转化和应用,这样的培养模式在收获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也锻炼出一支优良的队伍。

  她是园区的骄傲!

  也是女军人的骄傲!

  为唯一的女性获奖者

  上海市唯一获奖的退役军人

  点赞!

  2019“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学习有感

  近日,在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举行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中,河南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当选2019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是河南唯一入选者。

  此次全国共评选出“最美退役军人”20个(19名个人1个集体),他们中有的扎根基层,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有的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守护人民财产安全;有的勇立潮头、自主创业,成为行业翘楚、带动群众就业;有的遵守承诺、严守纪律,赡养英雄烈士母亲,默守国家机密等,他们退役不退志,在多个行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当选的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1950年出生,1968年入伍,1973年退役,中共党员,退役后从产业工人做起,1994年出任一家氟化盐企业的厂长,当年扭亏为盈,并成功研发“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技术,后经产业化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带领多氟多走出一条从氟化工到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民营化工功勋企业家、国家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

  李世江退役后,不忘入党初心、永葆军人本色、牢记职责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写进公司章程,实施“红色”人才培养工程,连续20余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不忘社会责任,带领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山村,连续11年金秋助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解决上学问题,多年来带领企业捐赠、捐助和帮扶金额累计高达1300余万元。

  2019“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学后感

  12月24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我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位列其中。

  32年来,凭借着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艰难的军人作风,范振喜团结带领村民,将“一穷二乱人心散”的周台子村,发展成产业多元化、住宅楼房化、环境公园化、福利制度一体化、农民教育常态化的美丽幸福新农村。

  “把心交给父老乡亲,让周台子彻底变个样!”

  1980年,19岁的范振喜走出大山,参军入伍。“四年的军旅生涯,对自己的人生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甘愿奉献的顽强作风。”范振喜说。

  在部队,范振喜曾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全班战士冲进已经燃着大火、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军械库,抢运出枪支弹药;作为师级优秀作业手,他曾在国防工程施工中,抡锤打眼,为全团官兵做示范;他还曾奋不顾身掩护战友成功躲避飞奔而下的岩石块,赢得全连官兵的钦佩。由于表现优异,入伍不到一年,他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底,范振喜戴着鲜艳的“光荣花”退伍回乡。当时的周台子村“一穷二乱人心散”,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村集体欠外债8万元,村干部没人愿意干。

  1987年,范振喜被选举为村支书,“从上任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了一个理,把脚踏实踩在这片土地上,把心交给父老乡亲,让周台子彻底变个样!”

  一上任,范振喜就盯住了群众意见最大的一件事。村里有六七个矿点,都由个人开采,集体一分钱也得不着,其中规模最大的矿就属他二哥,“思来想去,我决定先拿二哥‘开刀’,硬是把他的矿收归了村集体。为此,二哥与我翻了脸、断了情,几年都不说话。”

  随后,其他几个矿点也重新签订了合同,清理陈欠、治理乱砍滥伐,村集体当年就收入10多万元。局面打开了,人心收拢了。乡亲们说,这个年轻支书没白选,满身都是正气。紧接着,范振喜带领乡亲们垒坝造田、创办企业、兴建学校,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

  “百姓是我的再生父母,我心甘情愿为他们付出一切!”

  正当范振喜准备大干一场时,1992年,他不幸患上血癌。如果不做骨髓移植手术,只有死路一条。可骨髓移植,光押金就得10万元。绝望之际,父老乡亲向他伸出援手,东家两百,西家五十,硬是凑齐了10万元救命钱。

  “邹凤霞大娘颤巍巍地抖搂开手绢,把一沓子零钱递给我说,‘振喜呀,这是我卖鸡蛋攒下的50多块钱,你拿去治病吧,你人品正,是个好当家人,咱们村离不开你!’”回忆当年,范振喜话语哽咽。“我捧着乡亲们凑的10万元救命钱,暗暗发誓:一定要战胜病魔活着回来!”

  赶往医院的那天,数百名乡亲把范振喜送到村口。发誓不认他的二哥,为他捐献了骨髓,“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我的心怎么都平静不下来。乡亲们给我凑钱治病,依依不舍送我的场景,让我刻骨铭心!老百姓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心甘情愿为他们付出一切!”

  出院后,他没有遵从必须静养三年的医嘱,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仅三个月后就顶着酷暑与村班子成员没日没夜地抓经济、上企业,先后投资创办了铁选、钢构等七八家村办企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骨髓移植手术后,由于身体弱,加之劳累过度,范振喜先后患上了脑梗塞、干眼病等多种疾病,五次病倒在岗位上、四次接到病危通知、经历了三次大手术,至今每天服用着10多种药物,“支撑我活下来、干下去的,是乡亲们不离不弃的真心与牵挂,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大爱,是深植于骨子里的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没有任何荣誉,比让人民满意更珍贵!”

  “改革发展的目的就是要让百姓过上更好日子。”随着村办企业蒸蒸日上,范振喜带领大家向着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发起冲锋。

  从2002年起,周台子村投入近5亿元,把七沟八岔分散在6个自然村的680户居民,全部集中到了现在的中心村,乡亲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2006年,率先以“代经营”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13年以来,又投资1亿多元用于村庄绿化,把荒芜的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2014年,村集体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村民人人享有股份,年年分取红利。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领3600元,年满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领6000元,并免费入住老年公寓,村里统一提供服务。

  党的十八大后,范振喜和村党委针对村经济结构单一的弊病,确定了“科学发展、二次创业”的发展路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村里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投资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两个,10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38个,露地采摘园150亩;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起玫瑰花、奶油草莓、油牡丹、金银花、软枣猕猴桃、灯笼果、高钙果农业产区,建立了百花欢乐园、高科技花卉大棚和花卉交易批发市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周台子实现了公共服务设施、住房新居、福利待遇、集体企业股权四方面的共享平等。目前,村固定资产达10亿多元,实现产值年均4亿多元,年集体收入3000多万元,年人均收入18000元。

  这些年,范振喜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我深知,没有任何荣誉,比让人民满意更珍贵!没有任何力量,比与人民群众同心合力更强大!没有任何根基,比扎根于百姓更坚实!”范振喜说。

    26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