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

梦荧分享

看完天宫课堂,我们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仅供参考。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课堂虽已结束,可那些神奇的现象却还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一个吸引我的,便是那个小陀螺。它放在那里时,安静的像乡下的夜晚。可当它旋转起来时,又快又急,完全没有了刚才那副安静的模样。像是压抑很久,终于释放出来,漂浮在空中。

然后便是那晶莹剔透的水球,它外表看上去和我们饮用的水一样,可它却能呈现出陆地的水做不到的样子。这是因为太空舱圆周运动惯性抵消重力,而且水有较强的表面张力,所以可以。有人问,那气泡呢?因为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最令我震惊的便是转身。在地球上可以轻松做到的动作,在太空中竟有这么难!叶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不能像在地球一样转身;然后便是同学们的各种方法,都被现实驳回了。最后,叶老师终于揭秘了:如果向右转的话,就要不停的用左手画圆,如果向左转的话,就要不停的用右手画圆。

太空本身就充满神秘,但在这神秘之上,更多的是为中国骄傲!我们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在浩瀚宇宙中,留下属于中国的印记!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2)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让我深受启发,“太空教师”王亚平为我们讲解的声音依然徘徊在耳边,她之前为全国6000多万学生太空授课,如今她又飞上太空,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原来神秘的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在讲解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多种实验,如: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等,还展示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我最喜欢的实验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用色素把水球染成蓝色,随后将半片泡腾片放进球里,只见水里升起了许多小气泡,看起来十分活泼,水球还呈现出了蓝色、黄色、绿色等,看起来就像人类生命的摇篮-地球一样,蓝色的大海、黄色的土地、绿色的草原、森林等,让我至今难忘。

谈论了这么久的航天精神,我想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正应该去学习“百折不挠”“斗志昂扬”这些精神吗?在学习的路上,不乏艰难险阻。让人头疼的数学题、困倦的早晨、总是居后的成绩,这些我们都会遇到,我们也许会退缩,想放弃,但我们仍在坚持、努力,苦苦拼搏,这不就是航天精神的生动诠释吗?

人生很短,学习很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伟大的航天精神一起踏上征程吧!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3)

自载人航天飞船任务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员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祖国。才过不久,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担任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火箭发射了。可惜我没有及时观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车,向航空基地驶去,大巴车前还有交警骑着摩托车保驾护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员进入了火箭,紧接着,话筒传来了“十,九,八……”每一个数字都十分激动人心,最后听到了“点火”。随后,火箭的底座喷出了红色的火焰,烟尘向四处扩散,火箭也腾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场面十分震撼,之后各个助推器也是分离了,神舟十三号也是发射成功。

本来的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三个月,这本让我很吃惊。但没想到这次神舟十三号的三名宇航员将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让我惊讶。他们为了给国家做贡献,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个月时间,很让人敬佩。自东方红一号升空成功后,中国在航天事业接连取得重大发展,这一个个成功都是由无数个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用无数汗水换来的。

据说神舟十四号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升空,不得不说,祖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个接一个的升上天空。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4)

12月9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

电视上,太空教学已经开始,航天员们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太空环境。温柔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让屏幕前的我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通过观看这次太空授课,我也颇有感触。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又通过一些实验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的实验是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先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们有牵挂,因为空间站里有我们兢兢业业的中国航天员;我们有底气,因为中国航天人的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中国星”闪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来越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正在抒写着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5)

今天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叔叔、王亚平阿姨、叶光富叔叔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这一堂课让我收获了许多太空的知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环节是神奇的乒乓球。首先,王亚平老师将乒乓球放在水中,然后用一个吸管把乒乓球给按下去,当她把手松开后,乒乓球不但没有浮起来,反而沉了下去。我很纳闷,要知道在地球上,乒乓球如果按进水里,肯定会浮上来。只见王亚平老师又将装着乒乓球的水杯一扔,水瓶里的水不但没有洒出来,反而还飘在空中不停地打转,真是太神奇了。

我记忆犹新的环节还有王亚平老师用水袋做水球。只见王亚平老师将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洒在了水膜上。水膜上的水一点一点变宽,变圆,变大,最后变成了水晶球。接着,王老师往里面加了一点空气,只见空气把一个水晶球又分成了许多个小水晶球,就像变魔术一样。王老师又将一袋颜料挤进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变成了蓝色的,特别漂亮。她又将一个泡腾片放进水晶球中,只见无数的小气泡从泡腾片里涌出,这些气泡在水晶球里打转。想不到水在太空中,会发生如此多的变化,王老师一番操作下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这节天宫课堂让我学到了许多太空的知识,让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祖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让更多的人都能去太空“旅游”。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6)

  2022年10月12日,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三位宇航员为我们教授了一节太空科普课。

  在课堂开始之前,主持人和宇航员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了之前天宫课堂的讲述内容,包括浮力消失实验,以及太空冰雪实验等等。同时,也提到了神舟十四会开展多次医学实验,并检测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充分体现了对宇航员身体健康情况的重视。

  随后我们便与空间站中的三位宇航员取得了联系,他们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趣又实用的原理。比如在水球变“懒”的实验中,加入小球会使流体的速度变慢;毛细效应实验表明在不同重力下,液柱的上升速度不同;太空中喝水的方式因重力等因素而和地球上截然相反;旋转实验中,扳手会因为不同方式、不同质量分布而在旋转时出现调头的现象。同时,我们也近距离地观摩了利用MR眼镜进行拟南芥样本的采集,从而对宇航员的工作及工作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

  在之后的解惑环节,同学们都踊跃提问,很多问题都问出了我的心声。有人问道:植物的生长周期是否会改变?对此,宇航员们的回答是,在微重力的条件下,一些植物的生长周期会发生改变,如拟南芥。关于植物能否接受充分自然光照,答案则是,植物可以接受充分的人工光照,而自然光照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次课堂中,我了解到了空间站宇航员们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也清楚地认识到了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7)

  10月12日下午,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的直播。此次直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我们进行了太空授课,其中包括了问天实验舱的介绍、毛细效应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内容。

  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我大饱眼福,看清了微重力环境下会旋转的扳手,了解了如何在空间站中用超长吸管喝水,还知道了在失重力环境下手细效应怎样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中的奥秘,也因此被拉近了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最后的答疑解惑环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同学问了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见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最美丽的一幕又是怎样的?航天员们回答到,在太空中,有太阳照射的时候,可以看见黄色的沙漠,蓝色的海洋以及漂浮的云彩,而没有太阳照射时,可以看见地球上星星点点的灯火,最美的一幕则是大气辉光,有时金色有时紫色,十分震撼。我听后也不免心生向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是否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有机会遨游太空,亲眼看看是何样的景色呢?

  天宫课堂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探寻着宇宙的奥秘。我也同样在其中看到祖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天文事业也是如此强劲,不免感到自豪。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开始,所有梦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而天宫课堂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8)

10月12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三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首次问天实验舱空间站在轨进行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三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9)

  “天宫课堂”的第三课开讲了,今天给我们授课是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陈冬、刘洋两位老师,航天员蔡旭哲当起了摄影老师,这次还是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进行直播授课。

  首先,两位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构造,里面的科学手套箱和低温存储柜、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都是为做好各种太空实验配置的。接着,老师们又为我们展示了毛细效应、水球变“懒”、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四个实验,我最喜欢的是水球变“懒”实验,当刘洋老师拿着针筒向水球上吹气时,水球会大幅度地旋转扭动,然而当她把不锈钢球植入水球中后,再次用针筒向水球上吹气时,水球的振动幅度就变小了,这就是受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影响,水球变“懒”了,真是太神奇了!最后,刘洋老师给们展示了在生命生态实验柜种植了70多天的水稻,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全寿命周期的培养,还观察到了水稻的“吐水”现象,这一现象让我叹为观止,感到不可思议!

  每次的“天宫课堂”都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学的魅力。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怀惴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好好学习,一起去探索不可预知的未来。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0)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研究。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的介绍。

  同时他们给我们讲了实验原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球变懒实验,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刘洋提前做好了一个水球,这是为了探索微重力环境下水球的振动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她先用注射器喷出空气快速的冲击它,水球的振动挺剧烈,随后她反问了一句如何可以减小这种振动呢,于是她就往水球中塞了一个空心钢球,虽然钢球穿进了水球,但是水球仿佛有黏性一样把钢球又给拉回来了,钢球已经放置好,再以同样的力度来冲击它,振动确实变小了,水球好像变“懒”了一样。这个实验告诉了我小球的加入使流体的振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授课期间,航天员也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这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些实验,其他的实验也很有趣,让我很有兴趣去学习并了解这些有趣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1)

伴随着我们激动的心情,“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此次课堂继续采取太空对话的方式进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观看这次的天宫课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同时感受了中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中国的航天员也越来越优秀,短短一节课,勾起了我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航天梦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员身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未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2)

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全球航天爱好者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太空授课。保康县马桥镇小学组织全体师生收看了本次“天宫课堂”直播,在全体孩子们心中种下太空梦、强国梦,播下热爱科学、科技强国的种子。

下午3时40分,孩子们早早地坐在各自教室,六年级学生则被组织到学校阶梯教室,迫不及待地收看节目。直播课堂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太空授课。航天员们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天宫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观看直播后,孩子们踊跃交流自己的观后感。马桥镇小学六(2)班周光圣同学向同学们这样说道:通过今天的天宫课堂,我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科学知识,通过航天员们的实验,我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在太空中一对比很不一样。马桥镇小学的一位老师也津津乐道地与同事们分享着: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扳手还可以调头。

通过收看本次“天宫课堂”,更多的学生则表达出了要从小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的激情,长大要立志成为科学家、宇航员、航天英雄等,铿锵有力的强国梦想深深地扎在了马桥镇小学孩子们的心中。通过收看“天宫课堂”,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科技强国的种子。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3)

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航天员老师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他们传授给我们很多科学知识,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原来遥不可及的太空能变得触手可及!

航天员老师们首先向我们展示介绍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次,航天员老师们向我们展示了毛细效应实验和水球变“懒”实验。原本剧烈晃动的水球加了一颗空心的钢珠后,再受到冲击后就不会变得那么剧烈晃动了,真是神奇极了!

紧接着,航天员老师们又向我们展示了太空趣味饮水,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会调头的扳手,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以及植物生长研究。最后又进行了有趣的学生问答。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无不彰显着太空的奥秘。但更让我深有体会的,则是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

想想当年,中国还只是一块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机。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一场又一场战争中夺回国家尊严,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到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未来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高度!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精彩的中国印记!

天宫课堂第四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4)

据中国载人航天报道,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据央视新闻此前消息,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除了设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外,本次授课活动依然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和分课堂。除地面主课堂外,本次授课活动还在河南郑州、山东菏泽、云南大理设置了地面分课堂。

    21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