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13篇

泽慧分享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13篇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以为首的中国政府看透了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因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难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正如“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根绳子同时绑住两个人的一条腿,然后围着操场跑一圈,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老师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分组,结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赵子晗,我高兴地几乎要喊出声来。我想这还不简单,凭我俩的默契,我们一定会取胜的。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赶紧向前冲,可看事容易做事难,还没走出几米,我们就摔倒了好几次,摔得灰头土脸的,我们挣扎着爬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着子晗轻声说:“现在听我口令,我喊一的时候我们一起迈绑着的腿,我喊二的时候迈另一腿。”子晗会意的点点头。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跑的很流畅,最终我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2)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相关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3)

志愿军一等功臣,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获得者唐凤喜,最近从朝鲜前线回国,列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访问他的时候,他兴奋地向我叙述了他的一次战斗的故事。

那是在一九五一年十月下旬,守卫在金城附近某高地六十八号阵地上的志愿军的一个排,向侵犯这个阵地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战斗连续进行了三昼夜,美军曾用了两个营的兵力,配合大炮飞机向这个阵地发动了二十多次攻击,但他们一个人也没能爬上这个阵地。

在战斗的第三天晚上,坚守这个阵地的志愿军的一个阻击班,接到连里要他们换防的命令。当这个班回到连指挥所的时候,连长忽然发现班里缺了个唐凤喜,就问班长:“唐凤喜怎么没下来?”班长说:“傍晚他到排长那里去取联络,一直没有回来。”

连长想起这位在战前为了参加阻击班而写了十三次决心书的唐凤喜,现在竟不知去向,心里着急起来,大家也在为唐凤喜耽心。

就在这时,突然在六十八号阵地上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和手雷声。同志们听了,都感到诧异,“怎么搞的,副连长他们不是刚从那儿出发了吗?刚才通讯员往营部回来说,兄弟部队去迂回敌人去了,那末,这是谁跟敌人打上了呢?”

原来这就是他们所耽心的唐凤喜在和敌人战斗。

这天,天还没有黑的时候,机枪组长唐观喜接受了前往山坡那面和排长取联系的任务。唐凤喜端着自动步枪,从山腰上悄悄地插到排长那儿去。可是当他从敌人封锁的火网下再爬回到六十八号阵地的时候,天色已黑蒙蒙的了。

“副排长!副排长!”他喊了几声没有人回答。唐凤喜有点急,他向黑忽忽的弹坑摸过去。碰到的是几块石头,摸到的是几颗手榴弹,再往前摸去,又碰到了僵死的美国兵尸体,但是就没有找到自己的人。他坐在弹坑里沉思着。突然听到从远方传来了沙沙的脚步声,静听下去,声音越来越小了。他想起身追上去——不!他马上又镇静下来。“阵地上没有人那能行!我不能走!”他刚拿定主意,敌人的一排子子弹飞过来,唰唰地打在附近的山石上,冒出一股火花。原来是四个美国兵向六十八号阵地摸上来了。

唐凤喜敏捷地作好了准备工作;把手雷盖揭好,顺手插在腰间;跃出弹坑,紧紧地盯着爬来的敌人。敌人打了几排子枪,山头上没有一点回音,更得意忘形地向前爬着。唐凤喜记起昨天排长告诉他的话:“阵地重要!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想到这里,他的勇气更增加了。敌人爬得更近了,唐凤喜猛然扔出一颗手雷,手雷在敌人群中爆炸开来;唐凤喜又迅速地跳到土崖后面,扳动枪机,猛烈地射击着爬过来的敌人。

敌人反扑了五次,每次都被打退了。

第六次,比先前几次来得更凶。一颗炮弹在唐凤喜身边爆炸了,他从被炸塌的弹坑里露出脸和手,已经觉得脸上手上都沾满了鲜血。他忍受着疼痛,挣扎出来,顾不得看究竟是那儿受伤了,又爬近机枪,继续去扣扳机,他知道子弹已经打光了,可是敌人的炮弹仍在他周围爆炸着,敌人又向前扑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忽然想到:利用敌人的子弹去消灭敌人。他从敌人的尸体上找到了子弹,一边射击,一边又扔出手榴弹。在短短几分钟里,唐凤喜又打退了第六次进攻的敌人。

在过去的三天里,唐凤喜一个人曾用手雷打垮了敌人一个班,指挥两个组和敌人冲了十几次。经过这几天的激烈的战斗,再加上伤口阵阵疼痛,他无力支持了。他瘫软地倚在一块洼地上,脑子里想的事情很杂乱,一忽儿想到鸭绿江右岸山青水秀的故乡——辽东省庄河县;想到参军那天母亲嘱告说:“到部队里要做一个好战士。”半月前母亲还来信说,家里盖了五间新房子,参加了生产合作社。这和八年前自己给地主扛活、妈妈讨饭的痛苦生活一对照,唐凤喜打心眼里明白,这些好处是__带来的。他一忽儿又想起指导员教导他的话:要在战斗中向__员学习。又想起一个月以前,房东的三个可爱的孩子被敌机炸死的惨状。想到这些,他在心中默默地宣誓:为了保卫祖国、保卫朝鲜人民,我一定要坚持战斗下去。正在这当儿,“啪!啪!”两声枪响,不知从那儿打来的。后山坡有不少人吵嚷着。唐凤喜听了,马上准备迎击敌人第七次的攻击。可是他的身子不听使唤了,他用尽力量仍是动弹不了,手里只剩下了一颗手雷,他掏出弹弦,握紧弹柄。只有一个想法:我死,也叫你们活不成,有我在,决不让阵地丢掉!

几分钟过去了。他定睛一看,炮弹是从北方来的,就像火箭一般向敌人打过去。接着是黑压压的人群从后山坡上来了。唐凤喜一看,心里早就明白了。

“自己的部队来啦!”

“原来是你呀!”副连长走到唐凤喜跟前一把抱住他说:“你坚持到胜利了!”

唐凤喜两眼直看着副连长,一时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4)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成千上万的英雄奔赴朝鲜战场,涌现出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生死置之度外的吕松山等等。有太多的烈士没有留下照片,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这场战争我们与美军装备实力差之千里的情况下,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取得了胜利。这份胜利的根源就是我们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不怕死的精神和严格执行命令、团结作战的精神!他们谱写了人类历史的不朽篇章,更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证明,霸权主义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是无效的。

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躯,在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建立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感怀英雄的同时,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我们实际行动向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5)

1952年,梁学图跟随部队踏进了朝鲜战场,开始了一生难忘也为之自豪的经历。

刚进入战场,梁学图和战友们驻防在海边,阻止敌人从海岸线登陆。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部队驻防需要地道、防空洞等掩体,于是在战火停息之间,大家都在挖地道、建掩体,而敌人的飞机时不时就会进行骚扰袭击,因空袭负伤的战士不在少数。梁学图回忆说,一次他们正在挖掩体,突然遇到敌机空袭,敌人的飞机从他们的头顶飞过,飞机上的机枪连续向地面扫射,大家纷纷躲避,可身边的一名战友还是负伤了。这位战士负伤后,像所有志愿军战士一样,没有哭喊、没有抱怨,捂着伤口找到医务兵进行了简单包扎,随后继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挖起了掩体。

小队的一次转移也让梁学图难忘,他说,为了躲避空袭,部队的一些行动都是在夜间,他们小队的一次夜间转移,险些陷入敌人的包围圈,现在想想虽然后怕,但就算重来一次,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踏入战场。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6)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仁川登陆,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迫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在长津湖、龙源里、松骨峰、大同江、上甘岭……志愿军战士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面对敌人飞机的密集轰炸,志愿军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

在朝鲜上空,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两国空军作战实力悬殊。一群年轻的共和国雄鹰,凭借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不断在实战中书写传奇,取得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战绩,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人民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

美军在回忆文章中写到:中国士兵是顽强的敌人,他们虽然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的粉……但是,他们永远向前作战,奋不顾身……战后,美军对志愿军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械化部队的军队,步兵战术堪称巅峰,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

国防大学教授刘光明这样阐释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抗美援朝战斗取得伟大胜利,靠的是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场战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

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7)

在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同时,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的爱国群众运动,人民群众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到处出现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情景;成千上万的民工、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奔赴朝鲜前线,担负各种战地勤务。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下,全国开展了爱国捐献、爱国公约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一年时间里,各界人民为志愿军购买武器捐献的资金就达5.56亿元,相当于购买3700架飞机的价款。工人和农民努力生产,厉行节约,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物资。无数的文艺工作者奔赴前线。田汉、.巴金、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马连良、常香玉、连阔如、侯宝林、曹宝禄、常宝堃、高元钧、魏喜奎、良小楼、关学曾等著名文学艺术家纷纷赴朝慰问志愿军战士。

京剧大师梅兰芳和豫剧大师常香玉用积蓄各自给志愿军买了一架战斗机。曲艺演员常宝堃在前线演出中遭敌机轰炸,光荣牺牲。各行各业落实党中央确定“边抗、边稳、边建” 的方针,保障和促进了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至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27.2亿元,比 1949年增长77.5%,钢产量135万吨,居世界第18位,粮食产量3088亿斤,居世界前列。

抗美援朝的胜利化解了中苏同盟在刚刚形成时出现的危机,赢得了对苏关系的主动。苏联援建156项工程,提供了复杂的机器设备、工艺规程、内容丰富的科技资料,提供了其他科学集约化生产方式,派来大量专家,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自立与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在于我们有浓烈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气节。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不容侵犯,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崇高信念。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许多挑战。在国际上,美帝国主义为了“美国优先”的一己私利,搞单边主义,挥舞“人权高于主权”的大棒,干涉别国内政,实行经济制裁,发动侵略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不愿中国强大。

他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干扰、遏制、破坏我们。现在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极大威胁,_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国内党内,存在帝国主义走狗、汉奸卖国贼,与国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妄图搞垮我们。中国要发展与美国要维护霸主地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们与以美国为首敌对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尖锐的。我们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将爱国主义精神融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坚持斗争,开拓进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捍卫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实现祖国统一。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是派生出抗美援朝精神中其他几种精神的本源。爱国,既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也是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真挚热爱;既是对祖国和民族尊严的认同与自豪,也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使命与责任。内心升腾着爱国主义精神,就会深深植根革命忠诚精神,昂扬起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从决定出兵到胜利收兵,自始至终高扬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力维护了祖国和人民利益,打出了国威军威,使刚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能够顶天立地地立足于世界舞台。

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傲慢的美国政府自恃有足以压倒一切的实力,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美国这个世界上的头号强国,面对新中国刚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局面,要下抗美援朝这样的大决心,极为不易。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爱国之战。全国各条战线和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在全国燃起的爱国热情,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9)

一年之前,当我们怀着对美国武装侵略者的愤怒跨过鸭绿江大桥的时候,我听到一种令人感动的声音:“粮食尽量多带呀!我们是去帮助朝鲜人民解放的,不要增加朝鲜人民的负担。”这是一位背着步枪的志愿军战士说的。这是一句平凡的话,但是,它却说明了:胜利了的中国人民是怀着怎样伟大的无私的心情来援助亲密的友邦--朝鲜人民反侵略斗争的。

在每一处硝烟弥漫的战壕里,从雪片似地送到指挥员手中的保证书与决心书中,我看到志愿军战士们写着这样坚决的誓言:“我们要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像爱护我们自己祖国一样。”我也千百次地听到他们这样愤怒地高呼:“为朝鲜人民复仇!”我们的战士就是怀抱着这样的意志,奋不顾身地帮助朝鲜人民,从侵略者手里夺回生存和自由。

在去年冬天的某次战斗中,志愿军的一支部队奉命在一个村庄上堵击南逃的敌人。前面一群人影在移动过来了,战士们按住了机关枪的板机,拨出了手榴弹的弦圈,伏在冰雪里紧张地等待着。但当这群人渐渐移近的时候,战士们都楞住了。原来在最前面出现的是一群朝鲜人民,里面有老年人、小孩与背着婴儿的妇女,跟在后面的是敌人的坦克,再往后才是一卡车一卡车的敌军。战士们焦急地瞧着指挥员,指挥员皱着眉,开枪吧,这些老人、孩子和妇女立即会作敌人毒计下的牺牲品;不打呢,任务就完不成。指挥员猛然地从工事里站起来,挥动着手里的驳壳枪,向战士们大声发出命令:“我们要把这些老乡抢救出来,同志们,上刺刀!向敌人冲呀!”机关枪朝空中响起了冲锋的信号,战士们端着刺刀从满盖冰雪的山岭上直冲下去,猛不可挡地杀进敌群,把锋利的刺刀戳进了敌人的胸膛。经过短促的激烈肉搏战,敌人最后被歼灭了,朝鲜人民一个也没有伤着,我们的战士为此多伤亡了几个人。对我讲述这个事迹的是一位朝鲜某地劳动党的委员长。他眼睛里含着泪水说:“这样的军队,朝鲜人子孙万代永远不会忘记的。”

在战争的岁月里,志愿军战士们像关心自己祖国人民一样地关心朝鲜人民的生活。在有一次战役中,战线附近村庄的朝鲜居民们远避到山林里去了,丢下了将要吐丝的蚕和已经熟了的庄稼。志愿军战士见了后说:“这都是朝鲜老乡们的血汗啊!收不了庄稼,他们怎么过冬呢?”他们在打退敌人的进攻之后,就一起动手收割庄稼,采桑喂蚕。战士们关心每一个被敌机炸毁的城镇和敌人焚毁的村庄,他们关心将来战争胜利后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他们时常这样说:“待将来战争结束后,如果朝鲜人民需要的话,我们还要帮助他们恢复建设。”在架设桥梁的时候,战士们宁可到深山里去砍伐新木,而不去动用村镇上的一根木头与一块砖瓦;虽然这些村镇已被炸成废墟,人们早已远避后方。战士们说:“朝鲜老乡盖房子可不容易啊;一木一砖到胜利以后都是很宝贵的。”这种对朝鲜人民的深爱,显示了我们的战士国际主义的高贵品质。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感谢是与日俱增的。在志愿军才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朝鲜人民称誉志愿军为“两班”部队,意思说志愿军打仗英勇、纪律严明。经过一年间战斗的岁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更加生长起亲如骨肉的深厚情谊。志愿军战士们被朝鲜孩子们叫“志愿军叔叔”,被年青人喊着“好兄弟”,被老年人叫着“孩子们”。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一致的称呼是“我们的军队”。“我们”这两个字用在两个民族之间是不寻常的,这是中朝人民在对共同的敌人的胜利斗争中加强起来的不朽的友谊的结晶。

我曾访问过许多胸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颁赠的“军功章”的英雄。他们认为获得这样的奖章是他们一生最光荣的事件。他们立志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贡献于反抗美国侵略者的崇高事业,贡献于朝鲜人民为独立与自由的斗争。一年间,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土地上所流的每一滴血,都曾向美国杀人凶手讨还了加倍的偿价,并在中朝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记下永垂不朽的一页。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10)

英雄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片真心;英雄有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一片忠心;英雄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一片愁心。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文明或文化传承),从古至今,我们从不缺少英雄。

我问:“何为英雄?”屈原告诉我:“为国而死乃为英雄。”

屈原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可能已经有人把他忘记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驻存在我心中。当他的国家首都被外敌攻陷,他为表示自己的一片忠心葬身于河中。虽有包罗万象的文采,吞吐日月的胸怀,但终化为泡沫,随河水一起流逝。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劳,生为国家,死为国家,这是中华英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吹散了无数人的家园;几万年的黄河滔滔,早已流尽了无数人的汗水;几万年的烈日炎炎,早已散尽了无数人的努力。还好,有中华英雄的精神常在,鼓励我们迎难而上,坚持爱国,与屈原跨越时空对话,勾起了我对当代历史的回忆。

我问:“何为英雄?”红军告诉我:“保家卫国乃为英雄!”

十四年抗战,有过无限阻难。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卢沟桥(卢沟桥事变中的英雄国民党军队);经历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经历过涛涛汹涌的鸭绿江(抗美援朝在建国后,这时称志愿军),但这些都不能阻挠他们前进的步伐,一次一次会师,一次一次击败敌人,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就是红军,没有粮食,他们不怕,一个馒头吃几天;没有武器,他们不怕,小米步枪照样打;没有任何事情能难倒他们,他们是伟大的中华英雄。他们是一轮红日,永远照亮天际。在岁月的冲刷中,熠熠生辉,生根发芽,变成一颗种子,种在人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永不忘却(永远枝繁叶茂)。

与红军跨越时代的对话,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民族精神,与英雄对话,也让我想起一位极为普通的人。

我问:“何为英雄?”张莉莉告诉我:“尽职守责乃为英雄。”

张莉莉,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她为了救她的学生,被车撞倒,下身高位截肢,可她却没有一丝怨言,依然保持微笑。这就是民族英雄,是中华英雄,是新时代英雄的代表,是我们的榜样。

与英雄对话,让我学习他们的精神,懂得“中华英雄”四个字的含义。

英雄是国家的希望,中华英雄是中国的希望,为英雄唱一首赞歌!与英雄对话,体味人生姿态。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11)

5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道,英勇抗击美国的侵略,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朝中友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10月25日)之际,记者采访了朝鲜人民军老战士、“共和国英雄”、72岁的金上勋少将。

见到中国记者,白发苍苍的金上勋少将笑容满面,显得格外亲切。他回忆起当年人民军与志愿军并肩战斗的情形,情不自禁地用中文唱起了志愿军军歌: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金上勋说,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象保卫自己的祖国一样保卫朝鲜,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英雄人物。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朝中军队互相支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1951年5月,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第三军团与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七军协同作战,在突破敌军防线后,在里县和后坪里围歼敌军第三和第九师团。为截断敌军退路,当时任第五军团某连连长的金上勋在兄弟部队强攻未果的情况下,带领一个连巧妙地突破由敌军首都师一个整营守卫的阵地,直插后坪里,配合中朝主力部队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中朝军队激战3昼夜,全歼敌军第三和第九师团,这是两军协同作战的辉煌战例。

里县、后坪里战斗结束后,金上勋率部与志愿军一起撤退,由于敌人的疯狂轰炸和炮击,很多战士受伤,人民军和志愿军冒着炮火互相帮助,抢救伤员。金上勋的连队用担架抬,用肩背,将20多名志愿军和人民军伤员护送到安全的地点救治。

金上勋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从志愿军手中接防时的场面。他说,1957年底,他率部在军事分界线樵岩山一带接防志愿军某团阵地。在两天的交接时间里,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士一起巡逻、值勤。志愿军撤出驻守多年的阵地时,每人只带了一个小背包,连一个茶杯、一瓶墨水也不带走,把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留给了人民军。离别时,志愿军官兵流着眼泪叮嘱人民军战士一定要守卫好阵地。大家互相签名留念,紧紧拥抱,依依惜别的情景,感人至深。

金上勋少将说,战争期间,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亲如一家,朝鲜人民爱护和支援志愿军,志愿军也把朝鲜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涌现了许多像人民军战士朴在根和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这样勇于献身的英雄人物。他真诚地祝愿伟大的朝中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12)

一次英勇无畏的跨越,一柱守望相助的烽火,一卷和平正义的史诗。

近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毅然奔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勋。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尊严与建设发展的时空。波澜壮阔的战争进程昭示世界,国力和装备可以影响战争形态,决定战争结局的却是意志和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松骨峰、长津湖、清川江、上甘岭……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山岭河湖,寄托着遥远而清晰的英雄记忆。激励新中国打赢那场战争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赓续、历久弥坚,正融入新时代充满活力的脉动。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篇13)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新闻联播》今天(10月19日)开始推出《英雄不朽·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报道,讲述英雄故事,致敬英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今天首先讲述舍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事。

1952年4月,到达朝鲜战场一年多的黄继光给母亲写下了一封家书。

这封信寄出六个月后,上甘岭战役打响。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部队受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三个阵地后受阻,临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此时,黄继光主动请战,率两名战士去爆破敌人暗堡。

距离火力点不到50米,黄继光和战友被敌人发现了。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将三人击倒,但不久,黄继光又向敌人火力点爬去。

这是黄继光的最后一颗手雷。炸响!敌人地堡停火。但瞬间,残存的机枪又响了起来。只见黄继光奋力一扑,用身体堵住了正在喷射的枪口。

黄继光用21岁的生命兑现了自己对祖国的誓言,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

1954年,英雄的母亲又将小儿子送进部队,继续完成保家卫国的使命。

如今,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已经成为中国空降兵中的一支尖刀连,英雄血脉在这里传承。

    201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