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潮电影观后感精选精选5篇
作为入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竞赛单元作品,杨荔钠导演的《春潮》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重头戏,不仅仅因为主演是郝蕾、金燕玲这样众口皆碑的演技派,更因为这部电影自身的质量,足以让很多人心服口服。小编整理了2019春潮电影观后感精选精选5篇 ,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9《春潮》最新观后感5篇精选
《春潮》观后感心得5篇
关于春潮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2019春潮电影观后感精选精选5篇
2019《春潮》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2019春潮电影观后心得
一开始是被海报吸引的,算是2019年上半年国内最打动我的海报之一了。然后就是冲着郝蕾的表演了,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就是郝蕾靠着窗看着外面,文艺的她来了。开篇的小学老师性侵报道我以为要走嘉年华的路子呢,吓了自己一跳。金燕玲老师的表演毋庸置疑,从饭桌上离开到房间里和周老师一起拉手风琴合唱的画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唱的红歌都很好听瞬间种草到心里,而小朋友更是出彩和两位戏骨搭戏完全没有露怯。影片在长春取景拍摄,背景设定在东北,有种工业落幕的感觉,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希望。奶奶渴望被重视,向往夕阳红的爱情;女儿渴望抽离母亲的掌控,想用自己的方式在社会上发声;孙女学习成绩优异感觉未来一切光明,内心渴望父爱,羡慕同学。潮水潺潺流淌。顺应潮流这几年女权主义的电影越来越多了,导演把握了三代人的故事,我很怕故事说不好。然而这一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
2019春潮电影观后感悟
春潮,顾名思义,指春天的潮水。春天的海水在引力的作用下,迅速上涨,一定时间过后,又快速褪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影片《春潮》所讲述的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姥姥、母亲和孙女,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甜蜜和谐,而是波涛汹涌加暗流涌动。从貌似平静到偶有摩擦,从分歧不止到矛盾爆发,从偃旗息鼓到回归平静,也如同春天的潮水一般,无休无止,从上一代人延续到了下一代人的身上。影片的故事,围绕着姥姥、母亲和孙女这三位主人公而展开。姥姥离婚多年,从事社区工作,闲暇时间喜欢唱歌,在家里组织合唱队排练,同学聚会更是要高歌一曲;而母亲是当地报社的记者,性格沉稳,采访报道了不少负面新闻,不凑巧的是也离了婚;孙女还在上学,可说是人小鬼大、十分机灵,读书考试样样全能,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学霸。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三人,也将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这三段不同的人生阅历交汇在一起,在时间的包裹下,每个人都褪去了善意的伪装,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2019春潮电影观后收获
把郝蕾比作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这真是绝妙的比喻!一方面知识观念使她能够超越庸常之人的视角看到更多,看得更广,也看得更透彻,此乃长脖子;另一方面,长颈鹿不会飞,它的四肢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同时它也被透明的“墙”关在狭小的笼子里,丧失了自由——向上,无法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向四周,无法改变或是逃离。这样的身心矛盾,直接导致了长颈鹿迫不得已的沉默。
郝蕾饰演的妈妈面对周遭的一切,以及嘶鸣的羔羊,姥姥,报以冷眼与沉默。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妈妈。沉默,并非没有态度,恰恰相反,这既是郝蕾,同时也是导演本人,明确而坚定的态度。我们无法要求长颈鹿们放弃沉默,因为这是他们坚守的仅存的自由!姥姥病倒了,羔羊终于不再嘶鸣,郝蕾终于逮到机会滔滔不绝一吐为快,不再沉默的长颈鹿,这一刻她的确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春潮》也并非臻于完美,我想,有两个肉眼可见的方面可以再进一步打磨。一方面过多的手持镜头,不仅会在生理上影响观众,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表达,静止、稳定的镜头也自有其妙处。另一方面是滥用人物镜面成像的倾向,一种手法用得过多,那么每次的意义就被大大削弱,同时这也与红衣女子起着相同的作用,是否多余,这是个问题。
愿你我皆为长颈鹿,不再沉默。
2019春潮电影观后体会
作为入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竞赛单元作品,杨荔钠导演的《春潮》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重头戏,不仅仅因为主演是郝蕾、金燕玲这样众口皆碑的演技派,更因为这部电影自身的质量,足以让很多人心服口服。
而早在一个月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春潮》就曾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并获得了最佳摄影奖。这部极具作者风格的影片因其对家庭关系的探讨和对于女性身份、地位的思考在同类型影片中显得极具特色。
电影《春潮》讲述了祖孙三代女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故事。日常的家庭生活难掩三人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姥姥(金燕玲饰)性情刚烈直爽,在外备受爱戴,在家却判若两人,频频诘难女儿;女儿郭建波(郝蕾饰)疼爱孩子,在孩子面前温暖开朗,而对待母亲,却又选择隐忍和克制;小孙女婉婷古灵精怪,但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之中,过早地学会了面对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被迫充当成人关系中的润滑剂。三人之间看似血浓于水,实则在家庭生活中矛盾冲突不断。
2019春潮电影观后感受
电影海报上的那句“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相当明确地为我们点明了影片的主旨——即深入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母女关系。
影片中,女儿作为一名报社记者,大龄未婚,无力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长期寄住在母亲家中。与母亲的言语冲突似乎时刻都能够爆发,这使她长久的有种寄人篱下的感受。随着情节的推进,她身上的遮蔽被一层一层地剥去,显露出掩藏在心底的伤疤。
然而,当这些只属于自己的私人回忆也终要被母亲剥夺时,无力与愤懑同时冲上她的心头。导演用手抓仙人掌这一个镜头表现那种无力摆脱原生家庭的愤懑和痛苦,滴下的鲜血证明自己还活着,满手的刺既是自我封闭的疼痛表现,也是对于不争现实的无力反抗。
小孙女婉婷从小与姥姥一起长大,聪明伶俐,常常口出妙语引人发笑,然而表面的客观开朗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面对母亲和姥姥的明争暗斗,她过早地承担了缓解家庭矛盾的任务,奋力填补两代人之间的罅隙。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过沉重,她也没有办法摆脱这些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烙印。因此在得知母亲曾经在怀孕期想要打掉她的时候,在剪破了姥姥的演出道具被她臭骂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痛哭。但这样的状态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她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家中所处的地位。明理、懂事,既然无法摆脱,就只能选择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