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英语学习>

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方法

小龙分享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那么有关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方法(精选篇1)

1、复习导入法。

采用复习的方法导入新课是我们使用最频繁的导入方式,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一般是通过教师与学生自由对话、提问、默写、竞赛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进入复习阶段使用的较多。如:陈瑶老师本周上第五单元时就是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的。

T: How about your weekend? SS:It is very relaxing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

Ss: I usually watch TV/play /do homework/eat dinner.

T: Let me tell you about my weekend.I often talk on the phone/clean the room/watch TV/read.

通过提问来复习相关的短语来导入第五单元的现在进行时

2、游戏导入法。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掺加一些游戏,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对新课的引出做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初一(上)Unit 5 What are you doing?中,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游戏:让学生到讲台前抽签并表演动作,引出新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当然这些动作都是学生学过,而且是很容易表演的。这样就成功地将新语法与句型导出。

3、故事导入法。

例如:教“The man who never give up”(人教版),首先把课文缩成一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对爱迪生的国籍、出生年月、重要贡献以及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内容提问,还有八年级(上)Unit 9 When was he born? Section B 3a中的钢琴家(李云迪),就可以用钢琴家(朗朗或傅聪)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T:Who can play the piano in our school? Ss: Music teacher.

T: I think so.Do you know Lang Lang who is a pianist (from China)? And I introduce him to ss. Then ask :Who is Li Yundi? Where is he from? What does he do? 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此方法多用于阅读文章)。

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方法(精选篇2)

一、 复习导入法

在每堂课开始,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做练习、复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而“知新”。

也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先复习,再引入新课。这样即复习了上一课,又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 常识提问导入法

即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一些学生熟悉的常识来设计疑问,进而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秘的爱好。如初三 Planting Trees 一课,教师可以根据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常识提问: What day is March 8? What day is March 12?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at day?

学生会很有爱好地去寻找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种通过常识设疑导入,以疑促学的方式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熟悉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运用。

三、 趣味导入法

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如教初三 A great inventor时,可以以猜谜语来导入:“He is an American. He was born in 1847 and died in 1931. He liked making things. He made many things all his life. He made the first electric light in the world. Do you know who he is?”学生积极思考回答:“Thomas Edison.”老师紧追不放:“Do you know any stories about him? ”

这种导入法,学生在一节课刚开始就被老师的趣味问题所吸引并积极去思考,也就抓住了学生的留意力。

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方法(精选篇3)

1.复习式导入

老师为了检测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上节课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以及语法知识,可通过这种巩固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该方法便于设计,操作简单。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比如短语的复习,应该在复习呈现方式上力求形式多样,可采用填空、改错、选择、句子翻译或是请个别学生列举该词的主要用法等方法。以高中人教版必修四Unit 3的所学的convince为例。该词常被考查,但学生易错。我在第二节复习巩固阶段就运用了多种手段设例,采用“举三反一”,以达到让更多学生牢记它的用法:例1.I convinced that he knew the truth.(改错题,并让学生能判断它与近义词believe的区别)例2._____(convince) of his loyalty, I left the important task to him.(填空提设置方式,常考点)例3.What she said is (令人信服的), so I (确信)her honesty and that I was mistaken. Perhaps I will try to (说服)Tim (accept) her opinion.(通过编长句,短语翻译,达到对该词的两种语义的用法巩固;以及其它的词性变化)例4. 我们深信有志者事竟成。(要求学生整句翻译,并通过该例句激励学生坚持努力学习的斗志。We’re greatly convinced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讨论式导入

大多数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师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围绕着新单元的话题,花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free talk,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跟着老师设置的简单话题,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他们对新知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练习口语表达的良机。但在设计话题时,应注重话题应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年龄段、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让绝大多数同学有话可说,避免沉闷;当然,老师应适当给予提示和帮助。如在谈论“青年人爱好的文化”这一话题时,我导入阅读课就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Q1:When it comes to popular youth culture, what will appear in your minds? That is to say, what are your main interests in your spare time?(学生的回答正是我预料中的一些:surfing the internet; Chatting onlin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listening pop music;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s etc.)Q2:All you mentioned are about your own hobbies. But have you volunteered to do anything meaningful for our society? (学生对这个问题显然不适应,然后我提示他们看课本上几幅图;学生就明白过来了,为社会做些志愿者工作。)Q3:What kinds of voluntary work do you know? Q4: Can you list something special about voluntary work in 20__, this very year? (学生的反应相当热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到了“汶川大地震”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志愿者们”。)Q5:Who can benefit from the volunteer work?(并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希望等他们读完课文后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显然这堂课后来进行得非常顺利,尤其最后的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欲望,而且学生从最后的答案中获得了情感的培养“志愿者工作使获得帮助的人和志愿者双方都受益”。

3.直观式导入

直观式导入是指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以及录像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导入教学。其优点在于能给予学生最直接的视觉冲击,情境真实,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高中人教版必修一Unit4 Earthquakes,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是播放了一段有关地震的记录片(当时正是瑞昌大地震过后不久),利用影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及其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学生本身就亲身经历了类似的遭遇,再通过录像片段的视觉感受,他们都能深深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感和自身的责任所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巧妙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把那些仅凭口头无法准确描述的抽象事物通过更具体直观的画面来讲述,无疑会带来绝妙的效果。

    18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