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_2019校园欺凌题材影视作品
《少年的你》是一部反映校园欺凌题材的影视作品,辐射了高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是一个青春期少年们从迷惘孤独,走向彼此救赎,终与世界和解的成长故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_2019校园欺凌题材影视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感悟1
近日,影片《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异常火爆,它以高考前夕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少女陈念在校遭遇校霸欺凌的故事。校园暴力这一非常严峻的社会话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网络上,总是能够看到关于校园霸凌的新闻,校园欺凌事件,不仅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还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如何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针对日趋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我国教育、司法等有关部门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虽然我国《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多个法律中都对校园欺凌案件有相关的处理规定,但都没有一部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门法律规定,近年来,校园暴力问题越来越严重,2016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2018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有媒体称此为国家层面首次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亮剑”。2018年5月教育部再次发文:校园欺凌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同时规定,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
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需要多方协力,我国针对校园欺凌事件上正在不断健全法律,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法制素养、法制意识的教育,让孩子既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懂得及时向学校寻求有效的心理输导,早日走出心里的阴影。作为家长要转变观念,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的心里健康,经常和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和谈心谈天,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告诉孩子在遇到校园欺凌时,要勇敢的寻求帮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感悟2
近日,电影《少年的你》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这部犀利现实题材写实风格的青春电影备受人们的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它聚焦校园欺凌话题。电影画面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直击人心。在揪心痛心之余,也让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更多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很多案件达不到刑事层面,有的还进入不到司法程序。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其严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就在今年4月份,甘肃陇西县渭河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张某,只因被怀疑拿走一只耳机,被同校五名学生围殴,之后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送院时,张某全身鲜血淋漓。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体肿成两个拳头大。
然而这样的事件并非鲜少有之,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平均每七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欺负,暴力发生时,只有4%的情况有大人介入帮助,11%有同龄人介入,高达85%的情况没有人出面劝阻和帮助。
这些冷漠的数据浓缩出社会存在的一些黑暗缩影,校园霸凌,这个世界性难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也面临这个问题,究其根源又是什么呢?
1、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可分为四个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这三种教养方式是引发中小学生实施霸凌行为的原因之一。
2、学校德育工作不充分
虽然国家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战略措施,可在学校实际教育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观念依旧盛行。大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践行仅仅停留在说教上,并且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德育只是作为学校的附属品而存在,中小学生在德育失效的环境中成长,发生霸凌行为也是情理之中了。
3、社会监管力度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游戏厅、网吧等社会场所逐渐增多,许多还建设在学校周边,导致周边环境混乱不佳;并且学校周边治安管理较差,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不良社会行为时有发生。
另外,文化市场良莠不齐,带有暴力内容的影视、书刊以及泛滥的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中小学生具有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弱、模仿力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在没有正确观念的引导下,很容易歪曲社会价值取向,从而做出有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事。
4、现行法律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并未设立专门针对校园霸凌的法律,惩处校园霸凌只能援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从立法的角度,规定了责任年龄制度,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对尚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也仅仅只有八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小学生实施霸凌行为过后,由于年龄限制,法律并未对其做出应有的处罚,而是“一放了之”,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反复霸凌行为的发生就有了可行之机。
可见,责任年龄制度有其固有的弊端,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霸凌行为具有明显的“庇护”甚至“放纵”色彩。
现在,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问题成为诸多人大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代表提出关于防治校园霸凌行为的议案,议案内容大致围绕制定专门法律、进行专业法律界定、调整刑事责任年龄、加大惩戒力度、构建第三方处理机制等方面展开。
面对社会和专家的各种声音,我们必须意识到,霸凌作为校园痼疾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想要有效防治霸凌行为,仅从单方面入手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打好“家庭、学校、社会”组合拳,齐心协力,使问题得到根本扭转乃至彻底解决。
电影《少年的你》中有段话:“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就往河里跳,河里会有沙子石头,还有蚌壳,但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在稚嫩的年纪滋生着成长的无处安放,我们希望每一个青少年远离校园霸凌,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感悟3
《少年的你》是一部反映校园欺凌题材的影视作品,辐射了高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是一个青春期少年们从迷惘孤独,走向彼此救赎,终与世界和解的成长故事。
看过一句话“人们大部分怪异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爱。”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每一次承受父母、老师和身边人的人身攻击似的责备,他们的心中就会留下心理阴影。这样一种自卑怯懦的心理到了青春期就变得尤为敏感,影片中的陈念正是一个这样敏感又有点自卑的小女生。当然学校、家长、学生作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的三个主体责任者,我想对你们说!
学校是学生的保护伞。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责任就更大了,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还得关心生活,细心耐心的关心照顾着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日常生活。影片中陈念体育课被打老师没有察觉,课后陈念被推下楼梯摔伤,老师也没有及时发现和查找原因,是老师和学校的失责,导致事情不仅没有被及时制止甚至进一步被恶化的。身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
家长是学生的直接责任人。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青春期的孩子会平和度过,在母亲的悉心指导和宽厚的父爱下,当她遇到问题会及时和父母沟通并妥善解决。影片中陈念父亲的缺席,母亲的无暇顾及,带给小念念的内心是根本没人能帮她,还经常承受着母亲卖假面膜被同学的耻笑和追债者的骚扰。小北也是缺失父母的关爱很小就走进了社会,两个缺爱的小心灵碰撞在一起尤闲的彼此亲近而温暖。身为家长一定要承担起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教导他们首先学会做人,尽力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爱。
校园欺凌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是学生。我想对陈念说你还只是一个孩子,遇到校园欺凌,千万不要放弃向大人们寻求帮助的希望,老师、学校、警察他们会帮助你的。坏人其实也有弱点,他们张牙舞爪的背后,其实也会害怕和懦弱的。毕竟你还只是个孩子,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
最后呼吁社会关注校园欺凌事件,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希望每一个国家未来的他们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青春。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感悟4
生活总有大起大落,人生总会大开大合,我们会在低谷的幽暗中摸索,也会站立于山尖迎接光亮。观影《少年的你》之后,不免对里面的人物、事件感到唏嘘。这是两个徘徊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孩子,却时时行走在挣扎崩溃的边缘。即使遍体鳞伤,但依然认为:“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在仰望星空”,我觉得这句话后面的是:“我们要努力成为仰望星空的人”。小北眼睛里的坚毅和陈念眼中的不甘,让他们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内心依然火热。少年不惧,勇往直前。
少年的你眼里有光。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在岗工作都是满怀一腔热血的,不断积极的学习和探索,努力的跟上同事的步伐,适应办公室的节奏。遇见困难的时候是迎难而上,碰到坎坷时是披荆斩棘。他们的眼里是有光的,实现自我价值,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份少年的倔犟和冲劲儿让我想起了“小北哥”,在众多困难中,偏偏不服输、不畏难的那一个。
少年的你心里有光。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中的光会通过眼睛透出来。电影里小北是一个“问题少年”,但他看到别的小孩子被教唆偷东西的时候,一股怒火从心中涌上来。小北知道,偷一次对于小孩子就是毁一生。心里的光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候给我们正确的方向,心里有光,让你时时向光明的方向走去,如同在阴霾中总期盼阳光。少年前行心中有光才能迷途返航。青年干部心中有光,在前行的路上肩负理想与责任起航。
少年的你身后有光。在《少年的你》电影中,小北为了心爱的女孩儿也收到鲜花,特地在她常路过的街角,用绳子绑上小雏菊。小北离开了,他留下了鲜花,也留下了心中的温柔。这束不起眼的小雏菊在陈念看来,不仅有鲜花的芳香,更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慰籍。在挣扎中突出重围的曙光,小北和陈念虽然生活在最底层,但是他们彼此相互照亮,成年后的陈念也把这种光带给了更多的孩子。青年干部亦是如此,努力进取只为让更多的人活在阳光下,照亮更多的人。
少年无畏,心中有光。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感悟5
两天半票房破5亿,豆瓣评分8.5,这个周末《少年的你》似乎揪住了不少人的心。“过于真实”,是观众看完电影后的直观感受。校门口,黑压压的人头;教室里,中英夹杂的晨读声;课桌上,随时可能崩塌的小书山。中国高中生生活大抵如此。但这部电影还触及了一种很多人不愿提及的过往,叫做校园暴力。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陈念,成绩好,内向寡言,从不惹事。但因为目睹了另一起校园暴力事件,成为了施暴者的新目标。被殴打,被剪光头发,被拍裸照,最可怕的是,被全班同学默契地集体孤立了。“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这是那个深陷泥潭的女孩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月后的高考,成为了她改变人生的唯一寄托。
《少年的你》聚焦校园欺凌话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未成年保护法大修、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电影画面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直击人心。在揪心痛心之余,也让公众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比较影视作品中的剧情,现实发生的案件往往更为残酷和触目惊心。2017年,一段女生斗殴视频在网络发酵,引发极大关注。这段视频共计2分24秒,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六中多位身穿校服的女生在一片起哄声中掌掴一名女生。整个过程共有12位女生对被打女生进行17次面部掌掴。2011年,大韩民国大邱广域市一名初中生因不堪忍受两名同班同学的暴力虐待,自杀身亡,被称为“大邱初中生自杀事件”。据两位施暴学生的供述,他们分别对受害者施暴39次和15次。每一起暴力案件见诸舆论,总是令人痛心。
校园欺凌和暴力绝非个案。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据最高检今年5月份发布的数据,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数据不会骗人,可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很多案件达不到刑事层面,有的还进入不到司法程序。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其严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围绕校园欺凌的治理,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从有效预防、依法处置、形成合力三个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各地也开展了多回合、多形式的专项整治。应该说,校园欺凌多发的态势总体得到了遏制,但离治本的目标还有差距。原因何在?一方面校园欺凌的法律规范空白,导致惩处机制缺乏震慑力;另一方面预防、干预、救济机制不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正因如此,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被寄予了治本的厚望。从增加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措施,到明确学校应当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培训和教育,再到要求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予以教育、矫治或者处罚……法律的修订完善不仅让处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治理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抓手。
彻底铲除校园欺凌的土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中,有的家长要么过于严苛、要么过于放任;有的学校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价值观引导;有的老师把欺凌行为视作孩子间“过分的玩笑”,重视不够;还有不少影视作品和网络平台充斥着暴力因素,这些都是校园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因此,既要通过教育引导把“践踏、侮辱他人的红线不可逾越,否则必付出代价”的观念种子种在孩子心底,也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调试好种子成长的环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更多的阳光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
电影中,小北呵护了备受欺凌的陈念。生活中,每个少年的你都需要被呵护,这份呵护来自于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转变、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成年人保护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校园欺凌和暴力这一难题得以彻底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