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怎么写?《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篇一
寓言就像一个魔袋,虽然很小但是能拿出许多道理;寓言就就像一盏灯,照亮我人生的道路;寓言就像一座宝库,蕴涵着许许多多的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狮子与狐狸》,它讲的是:一头年老的狮子假装生病,躺在山洞里,让小动物去探望它。小动物进了山洞都被吃掉了。狐狸来探望老狮子时识破了诡计,远远站在洞外。狮子问狐狸为什么不进来?狐狸回答说“如果我没发现只有进去的脚印,没有出来的脚印,我也许会进洞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细心观察。
最近我的数学很多的地方都将加号看成了减号,而且还老是将数算错。当我看了这则寓言之后,我才明白:不是因为我不会做,而是我没有细心观察好算式就急着做,结果算式的答案错了。我要学习《老狮子与狐狸》中的狐狸,它的细心观察使得老狮子没有吃掉它。同时,我以后无论做什么题目,都要细心观察好题目再做。
书中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含义:有的故事教导人们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海豚、鲸与白杨鱼》;有的则说明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月亮和她妈妈》;还有的告诉我们要尊重事物的本身规律,不要盲目去追求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乌鸦》……
读了《伊索寓言》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还让我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篇二
暑假中我读过了不少好书,唯独觉得《伊索寓言》最好看。这本书是西方寓言体文学的开山祖师,也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闪光的瑰宝,一篇篇富有哲学与思考的寓言故事深深地吸引到了我,每个深刻的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伊索寓言》不仅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而且它还是古希腊文学总的一块瑰宝,它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
其中,《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是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北风和太阳》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北风和太阳要比赛,比谁能让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着猛烈的北风,可是路人没有脱掉衣服反倒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而太阳则散发出一阵阵的热度,让路人觉得很热,于是,脱下了衣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劝说胜过强迫”…….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不要自私,不要虚荣,不要瞧不起别人。我相信,这其中的故事,就算很久很久以后我们任然会记忆犹新的。世界上各种人的缺点、优点都在此书中一一展现了,如果世界上没有坏人那也不会有好人。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篇三
《伊索寓言》这本书把当时社会的模样写了出来,内含的古诗也发人深省。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个都含有深意,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天给大家讲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拿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想告诉大家,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同时,还想告诉大家"欲速则不达"。我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伊索寓言就是这样,把我们所熟知的故事都点明一个道理,每一个道理都发人深省。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篇四
如果让我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我一定会推荐这本书——《伊索寓言》。
那么,你一定会问了:“天下有许多好书,你为什么推荐《伊索寓言》呢?”
对此,我的回答是:因为《伊索寓言》篇幅较短,意义深远,还带点儿幽默。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还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不信?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一条麻袋》:从前有一条麻袋,原先放在门口给人蹭脚泥,后来这家主人暴富,以至于把那条麻袋洗了洗,用来装金币。于是,麻袋便自高自大起来,说它是多么地富有,谁都比不上!这些话被老鼠们听见了,老鼠们不服气,便成群结队来到麻袋脚下,使劲地咬呀咬,把麻袋咬了个大洞,金币都散落在地,主人看见了,把金币装进大铁箱里。而麻袋呢?又变回原来的位置,给人蹭泥用了。
读《一条麻袋》这个故事时,正好我第一单元考了个好成绩,于是,我便告诫自己不能骄傲,要谦虚,果然,我的第二单元又考了一个好成绩。要知道,我能当上好学生,取得好成绩,有一部分的功劳还归功于《伊索寓言》这本书呢。
这本书还有《公鸡与珍珠》,告诉我们要看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地下结论;《新老马过河》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一棵小草》告诉我们要顽强向上,不退缩……
因此,我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也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本书。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篇五
大家看过《伊索寓言》这本书后,也许会想,世界上还有像书中这样愚蠢的动物吗?可正是这小故事中一个个愚蠢的动物的表现,才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伊索寓言》中有《狼与老太婆》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饿狼嚎叫着四处觅食,他来到了一座农舍,听见小孩在哭闹,老太婆吓唬孩子说:“别再哭了,再哭我马上把你扔给狼去吃!”狼听了老太婆的话信以为真,便眼巴巴地站在那里等了很长时间。到了晚上,狼又听见老太婆哄骗孩子说:“孩子,要是狼来了,我就把他杀了。”狼听了此话拔腿就跑,一面嘴里嘟囔着:“这个庄户主人说的是一码事,做得又是一码事。”这个寓言说的就是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乌龟与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他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能违背这个规律。
《牛与蛙》则告诉了我们另一个道理,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看,结果把肚皮都撑破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胡乱争强好胜,如果他牛比的是谁娇小,那么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惨结果了。
《伊索寓言》是一座神奇的宫殿,这座宫殿里珍藏着充满无数魔力的故事,使我们终生受益,我将好好珍藏这本书。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篇六
在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发现书中每一篇故事都通过一个个寓言来告诉我们一个个道理。如《农夫与蛇》告诉我们做每件事时都要想一想,《撒谎的猴子》告诉我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能随便乱说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农夫的宝藏》这个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一片土地,每年都能收获许多粮食,但他的三个儿子不仅不跟农夫一样勤劳,而且还一个比一个懒惰。农夫非常希望他们能学会劳动,可他们一点儿也不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照样吃喝玩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渐渐地老了,他预感到自己要死了。于是,农夫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就要死了,你们听好了,我把我所有的财宝都埋在了咱们家的田地里,等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吧。”说完,农夫就离开了人世。
三个兄弟就拿著锄头来到了地里,他们把整块田地都翻了一遍,可什么也没有找到。他们找遍了那块田地的每个角落,可还是一无所获。播种的季节到了,三兄弟只好在这片翻好田地种下了种子。收获的季节来了,没想到收获的粮食比往年多得多。三兄弟便把这些粮食拿到市场上卖,获得了不少金币。
看着那些金光闪闪的金币,三兄弟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说的金银财宝其实就是辛勤的劳动。阅读好这篇寓言故事,我感触很大。我们要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中的三兄弟,改掉懒惰的坏习惯,改掉想不劳而获的不良思想,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开头结尾篇七
伟大的思想家纪德说过:所谓千古不朽的艺术作品,其特点就在于无论时尚如何改变,它总是有办法满足任何时尚的任何人。
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的《伊索寓言》,是西方寓言体文学的开山鼻祖,也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闪光的瑰宝。作品通过两千年的锤炼,其特有的智慧和艺术魅力像一粒钻石,在历史洪流的冲刷下,愈加烨烨生辉,成为历传不衰的传世名篇。
伊索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小亚细亚。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运用动物为主角的拟人化手法,漫游各地,给人们讲寓言故事。后来,人们根据他留下的寓言故事,再加入一些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变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
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作为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它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故事背后的哲理,给人深刻的启示。寓言有的揭露了强者凌弱的暴行,有的赞颂了自由生活的美好,有的反映了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有时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寓言充分体现了各种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这种经验源于生活,指导生活,使人们从中得到教益。
《伊索寓言》刻画描写具体而细微,读后令人惊叹不已。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古希腊人的生活,从而了解当时的老鼠喜欢吃什么食物,人们怎样对待宠物,商贾怎么谋财取利,驴子如何遭受虐待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轻松有趣的故事得到不少教诲,真可谓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