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江南》精彩国漫电影观后感5篇_建国70周年贺礼电影首映心得体会

家锐2分享

  《江南》讲述在清末的上海,一个顽皮的弄堂少年阿榔阴差阳错进入江南制造局成为学徒,从而开始了他的精彩人生冒险。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江南》观后感一

  应邀参加动画片“江南” 点映,英文名是“ KIANGNAN 1894”,注意这个特别的年份,了解近代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甲午年,黄海海战,大东沟海战,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陷落,签署马关条约,赔款八亿两白银,中日两国从此走上不归之路的分水岭。

  说的是江南制造局,本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叛乱之后,洋务派中的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希望在不改朝换代的前提下做工业技术改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为船坚利炮,即可化解帝国危难。时势造物,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等应运而生。影片人物关系设置简单,也有意淡化了时代背景,并没有拿强烈的家国情怀来说事,以小见大,方显沧海横流本色。故事讲得比较流畅,主要角色就是江南制造局的资深机械师,总工陈师傅,女儿和几个徒弟,其中的男一号是机械师天才阿榔,戏剧冲突主要发生在阿榔和师傅父女之间,日本间谍和爱国军民之间。颇觉侠客献上加特林机枪图纸的逻辑是一个硬伤,这么利国利民的军工技术为什么要偷偷摸摸晚上进厂,干嘛不光明正大地大白天去献宝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就是需要人为制造一个戏剧冲突。

  实线的时间线跨度大概是1892到1954年,从甲午海战前两年到苏联援建的江南造船厂第一艘115号,03型攻击性潜艇下水,虚线的梦境甚至延伸到了2019,隐约看到了陆家嘴的三高写字楼和貌似055大驱的侧影。暗线里还化入了1884年的马尾中法马江海战,以机械师师傅的长子阵亡为引子,主创团队用心了。

  关于装备篇,加特林速射机枪是本片的一个重要线索,查了资料,穹甲巡洋舰“致远号”上实际上确实有6门六管0.45吋加特林机枪,片中军舰原型应为“致远号”,订购自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管带是邓世昌大人,大家都清楚,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致远号试图撞击吉野号,被击穿锅炉舱或鱼雷殉爆而沉没,邓舰长同爱犬和二百余名官兵殉国于辽宁大鹿岛海域。实际上,史称为装甲舰/战列舰的“铁甲舰”应该是定远号和镇远号,由东普鲁士(现波兰境内)的伏尔肯造船厂,七千吨以上级,那才是所谓的铁甲舰。艺术作品,不求甚解,不必苛求,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片子对细节的推敲颇为执着,在轮机舱的蒸汽管路上出现的压力表标注“利物浦生产”字样,专业精神,艺术作品尊重历史,这是一个良好的发端。

  制片方诚意满满,看得出作者对于海军史和军工史的热爱,在动画行业普遍缺乏产业链支持的条件下,拍出来这样一部用心的作品,当属不易。美国的军工行业吸引了最优秀的理工科人才,诺马,波音,雷神,格鲁门和诺斯罗普等军工企业的lobby能力甚至能够影响美府院的战争决策,反观我们对于国内最顶级的军工企业如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十四所,三十八所,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成飞,沈飞等的宣传还远远不够,才刚刚开始,行业里最优秀的工程师都在这里,他们也应该吸引到最顶级的人才。

  对于甲午战争(包括境内外海战和陆战几个部分)的检讨已逾两个甲子,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救国求存的思考,帝党后党之争的政治因素,日本倾国之力求战的战争意志而清国有所保留,伊藤战前即决定的割地赔款战略等等,但从装备上找原因,的确可以解释,我舰炮口径大,身管短,导致初速低,弹道弯曲,命中率低,且发射慢,敌舰射速胜我十倍以上,日弹头采用苦味酸TNP炸药,单位爆炸威力也胜我百倍以上,导致我舰炮击中对方却无法损毁等等。无论如何,对于每一场战役来说,装备对于胜负都是决定性的,一战堑壕战中的坦克和毒气,二战的航母,V1和V2导弹,都曾经改变过战争形式。如今的江南长兴造船厂,和大连造船厂南北呼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厂,为055大驱,002航母制造昼夜无休。无爪牙之利,大块头不过只是人人垂涎的唐僧肉而已。大国重器,安敢后人?

  宫崎骏风格的人物和布景,表情略显生硬,故事情节不温不火,老少咸宜,没有儿童不宜内容。对白风格呢,七零后略觉俏皮,对九零后可能稍显生硬,八零后可能会觉得合适吧。整体节奏和尺度把握得挺好,电影原声也为影片增色不少,颇得“少年中国说”的真谛。对于海军史,乃至军工史,也颇有诚意和创意,值得朋友们十一期间带孩子一起进影院看大银幕。

  剧终后,接受SMG采访,作为前军工从业人员,民国海军军官后代,颇有感慨。很不错的电影,超出了观影前的期望,希望大家对这个题材产生兴趣,尚武强军,那是国将强大的必要条件。

  《江南》观后感二

  宫崎骏画风,民族重工业题材的国产动画。感觉剧情结构不是很好,有点少?大致就是"看了份图纸"造了个枪救了个人?嗯,主角是个学徒工,干了三年比师傅还牛?最后造了我国第一个潜艇?表示有点迷。。。就片尾曲还行。

  莫欺少年郎,少年遇风就能长,只待他日春风化雨来日方长。

  少年郎少年狂,少年怀里滚烫希望,少年敢为梦想去闯荡。少年眼中燃烧倔强,少年的字典里没有投降。

  最后很迷的是英文的片名是KIANGNAN,是因为江南制造总局?差点以为是韩国人给打的片名。。。

  《江南》观后感三

  没看过电影,但是看到照片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宫崎骏2013年拍的《起风了》,感觉两者挺像的。而且《起风了》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男主角是飞机设计师。这个动画也是清末民国战乱那会的,男主角是造船厂的技师(感觉和工程师也差不多)。再看看这相似的画风,以及女主角的图片,希望内容上能有说不同吧。虽然宫崎骏基本上是动画行业的天花板,还是希望导演能拍出自己的风格和。

  《江南》观后感四

  优点:

  技术不错,很华丽,机械朋克,参考了宫崎骏的《起风了》,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

  老上海画面很讨喜。在上海居住的影迷应该会喜欢。

  国漫首创机械军工主题,难能可贵。在以神话为主的国漫产业中,这种写实作品的成功十足惊喜。

  很舒服的爱国主义教育,完全没有民粹。

  故事立意很取巧,虽然是大历史背景,却把故事主线放在两个少年身上,从他们的视角看沉痛的历史,会舒服很多。从少年的成长中,我们也能看到希望。

  同理,高潮海战,讲述大家熟悉的邓世昌撞敌舰故事,把光环却聚焦在背后的机械工人——想想也对啊,邓世昌是管带,不可能亲自驾船,也就是说,当年控制战舰陪同邓世昌坚定赴死的,是站在军人背后、默默无闻的产业工人。这个细节让人动容,热泪盈眶。(注,电影里管带名字改了)

  老法师李扬、周野芒出演,高级配音阵容。

  最后穿越到现代上海的镜头好评,很燃。“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祖国的复兴昌盛,来之不易。

  片尾曲《少年郎》好评,“莫欺少年郎,少年遇风就能长,只待他日春风化雨来日方长”,很美好。

  缺点:

  人物设计扁平化,好人就是标准模板的好,坏人就是标准模板的坏。除了老师傅以外,其他人物很难留下特别印象。

  电影到邓世昌和工人们一起牺牲(工人们在水下牺牲)就可以收了,泪点刚刚好。后面一段手撕鬼子没必要——破坏节奏和情绪,搞得跟《十面埋伏》里死不了的章子怡一样,赘尾。

  大概为了剧情笑点,导演留了几处类似“手撕鬼子”的段子——尺度和《小鬼当家》程度相当,原本不算大事——只不过但这种处理方式,放在今天是有争议的,质疑者会认为,对日本侵略者的弱智化处理,某种程度上是对国难死者的不尊重。

  解放后老年阿榔那一段有点让人不安,难免让人联想到,主人公活到在那个年代多半会受冲击。

  最后给大家说点意外的事情:本片居然是一个超长的国企广告片。所以你会感觉大船小船甚至厂房的特效比男女主角的特效精致多了,真正的主角是江南制造总局嘛不是俊男靓女。

  SMG尚世影业、中船文化传媒联合出品,SMG尚世影业(SMG Pictures)是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船文化传媒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所以,此前动画圈里几乎没什么人聊到这个片子。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百余年,经过多次改制,今天仍使用“江南”名字。军工国企拍片不缺钱,倒是稀罕在他们居然有魄力拍机械朋克动画片、居然有魄力把故事放在基层产业工人身上。讲真,国庆献礼这种事情,传统做法无非是搞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宣传片,不求最好,但求无错。像这样把国庆献礼宣传片拍成一个商业动画的奇迹做法……我是第一次见。大概现在国有企业的领导也都趋于年轻化了,敢尝试新鲜事物,B站、抖音,都能看到体制生产的优质内容作品,媒介渠道是年轻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年轻化的。不知道是哪位领导这样大胆拍板立项,拍出《江南》;这个作品的政绩创新价值,要远远大于商业创新价值了。考虑到爱国主义主题,再加上地方单位/学校的支持,《江南》票房应该还不错。那么就祝福《江南》有一个好口碑吧,希望它能获得体制认可,成为国资扶持文化产业的正面案例。

  《江南》有个细微的细节,少年阿榔在制造总局学习文化知识——这与史实相符,1868年,制造总局创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西学中心,在最艰难落后的环境下,坚持为中国培养少年人才。151年之后,无独有偶,美国遏制中国企业华为,谁也没想到,那一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关心的却是中国孩子们的基础教育,“我关心教育不是关心华为,是关心我们国家。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国家的未来就是教育”。“国之强大,断不可缺国之军械”。如果进一步说,就是:“国之强大,断不可缺国之重器;国之重器,断不可缺国之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就像片尾曲里,“莫笑少年狂,少年有梦就敢闯,且看他日鲜花怒马衣锦还乡”,即便这部电影有再多瑕疵,只这一点励志传承的精神,就足矣值得一个好评了。而只要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也就不负先人沥血,不负后人成长,一代代人接力爱国,爱护这个国家,保护它一直繁荣富强,永远不要再被人欺负了!

  《江南》观后感五

  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夸一夸又一个国漫电影真是不错哒!

  一说到国漫,可以想象一群人都闻着味儿凑过来了。

  这是一个比骂中国足球还稳赚不赔的买卖:毕竟这可是男女不限老少咸宜的题材。上我没事不会主动看足球,我总免不了不小心被国漫污了眼吧。啐一口,表现立场;骂两句,神清气爽。毕竟这是站在动漫的鄙视链谷底的内容,从来如此的孔乙己,大家都可以损两下骂两句,还不是为了店里又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吗?

  但是我想说,从来如此,便对么?

  国漫在下水道里泡的太久了,即便是出了《李献计历险记》,即便是出了《大圣归来》,即便是出了《大护法》,即便出了《哪吒》还是不敢抬头,偷偷摸摸的下载,小心翼翼的买票,蹑手蹑脚的惊呼,连想夸还都是暗搓搓的。我的天呢!不知道的以为是特务接头呢!看看那些夸爱豆努力的粉丝们,又又又理直气壮,比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现在这个《江南》出来了,我就是要挺直腰杆自以为是的客观评价(夸)一下:(说事实也要清清嗓)

  目前整体国漫还处于画面、故事、叙事技巧相对弱势的情况。而除了神话或脑洞题材,国漫在其他题材很少涉猎,而《江南》敢于从历史题材入手,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还是基于儿童少年层面的角度去说故事,难能可贵。虽然是面向孩童的正面电影并不讨巧,虽然历史性的题材改编的困难重重,但整体画风舒坦,对历史的改编和人物视角的选取都有可称道的地方。

  先说好的地方场

  景画面实在太惊艳,前几分钟的直逼顶级动画水准,几分钟的一个少年梦,天马行空的畅想和蒸汽朋克结合真的有《哈尔的移动城堡》的错觉。

  剧本比较扎实,虽然是面向的儿童向。但没有过于简单幼稚、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过度煽情。从少年郎的机缘巧合成为工匠学徒到努力学习精进技艺和从设计图的引出的战争两条故事结合的巧妙,故事虽然并不细节完美但已经难能可贵。

  在说不满意的方面

  电影的节奏感把握应该再好一些,如果在细节上多一些节奏调整,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台词还需要优化,特别是男主的话,需要基于。虽然台词方面的弱势其实是中国所有国漫的通病,对于儿童向国漫要求太过苛责。但是我觉得要求严格,是来自对国漫的爱。

  具体的人物的画风和融合度需要再加强,人物的流畅度解决的好一点这部电影品质绝对可以更上一层楼。

  Ps:说一说情怀:

  身为一个中国人,自小最喜欢看的也都是二维动画,说对二维动画没有特殊的感情是不可能的。不知道现在看惯了3d动画的人是否在大荧幕上观看平面动画会不会变得不习惯。 事实上,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从二维动画过来的。但现在中国的3d动画主要几乎来自于美国动画习惯。3d动画现在有冲到中国票房历史第二的作品。但至今,国内的二维动画制作工作室或公司,倒闭的倒闭,拆分的拆分,整个制作行业分崩离析。在这场默默无闻的大崩溃中,只有一部分动画公司活了下来。

  剩下的,有骗子,有骄傲的外包工,还有苦逼的外包工。

  现在,这些二维动画的最后一士艰难的最后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看着前面汹涌的,打出了他们最后的子弹。

  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尊重他们的努力。


相关文章:

1.《决胜时刻》观后感5篇

2.《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5篇

3.我和我的祖国献礼建国70周年电影优秀观后感

4.《决胜时刻》精彩观后感影评5篇

5.献礼70周年电影《樵夫廖俊波》观后感心得5篇

    14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