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心得16篇_观《中国机长》有感(2)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六
《中国机长》这部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讲述的正是新时代中国英雄的故事。川航3U8633在重庆飞往拉萨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千钧一发之际,机组人员操作得当,飞机紧急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机上人员除几位轻伤外,均平安落地。驾驶飞机成功迫降的机长刘传健赢得一片赞誉——“川航机长,你太牛了”“川航8633,创造了万米高空的‘幸存奇迹’。
通过此次川航事件,得到了一些启示:
1、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很好的解决各种困难。但是专业知识的获取除了多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更多地是要实际操作并且多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总结经验。
2、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好心态,遇到问题要冷静,不要慌慌张张,越慌越容易出错。
3、要开拓应变创新能力。敢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敢想、敢干、敢变。
4、要提高组织能力。俗话说一只筷子轻轻就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人多力量大。对于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就独立完成,不能完成的要能够合理安排、组织同事,高效率的完成。
5、要提高沟通交往能力。工作中难免要与各式各样的人群打交道,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善于与上级、同事及其他人员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上级及同事的关系同时也要培养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七
《中国机长》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英雄机组在遇到意外状况,通过一系列专业、正确的操作,让飞机迫降,这次迫降到底有多困难,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我无从知晓,但是在无挡风玻璃遮挡、瞬时失压、极度缺氧,低温、各种自动设备失效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模糊目视和人工操作,仍能零失误、安全迫降,我只能竖起大拇指为机组全体成员点赞,为机长“史诗级”生死迫降的高超飞行技术点赞,为机长在极端环境中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操作的坚强意志点赞,为机组成员娴熟的专业素质点赞。
专业素质,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的结合。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以保证飞行安全,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即使面对死亡也能临危不乱、精确处置。飞机在高空中发生故障,当所有人命悬一线时,刘传健机长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极端环境中,完全凭手动操作和模糊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迫降。这就是他的高超娴熟专业素养在危急时刻的生动体现。
专业素养是一个行业被社会尊重、一个人让他人敬佩的重要内核。“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周会明之所以受群众爱戴,是因为他用高超的反贪本领守护了西藏山南“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大山卫士”刘真茂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作为一名护林员的痴心坚守;“B超神探”贾立群广受赞誉,是因为他的B超技术和对患者贴心的服务。今天,人们纷纷为“川航机长”刘传健点赞,也是因为他在飞行领域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和素养。
榜样指引前行的方向。虽然并非所有行业都如飞行员一样,需要面对极端危险,但是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有特定的职责使命。每个人都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保持良好的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八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飞到万米高空时驾驶室的玻璃突然爆裂,刘传健机长在面对突发的紧急状况下,靠着毅力和那份职责,让飞机安全降落,他用生命的名义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
不忘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处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有工作职责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兢兢业业,哪怕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也要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作为基层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的疾苦和困难。
这是一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一是保障了整机乘客的生命安全,使得无数家庭得以平安团圆;二是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超凡的胆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提升了中国航空整体上的公信力;三是该奇迹可作为经典案例进行研讨学习,为所有机组工作人员树立学习的标杆,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打造当代民航精神。
我们需要勇敢的机长,更需要安全的飞机。英雄值得赞誉,问题也必须正视,安全是一道生命线,也是底线,万丈高空中,任何细小的瑕疵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挡风玻璃为什么会爆裂脱落?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关键。民航各单位应当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做好隐患排查工作,让隐患无处藏身,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乘机环境。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九
《中国机长》将英雄机长精湛的专业技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英雄机组全体成员面对突发事件的沉着冷静,赞扬的正是机组成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体现出的是中国民航人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强烈责任意识。《中国机长》要向全世界介绍的,除了来自中国的英雄机长,还有深深植根于中国人血脉之中的中国精神。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执行重庆至拉萨飞行任务中,突发驾驶舱右挡风玻璃爆裂脱落罕见险情。机长刘传健沉着冷静,带领8名机组人员,克服高空低压、低温、低氧和高噪音恶劣环境影响,以及仪表盘脱落等突发情况,科学完成了险情判断、应急响应、旅客安抚等险情处置。与此同时,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参与险情处置。
通过各方密切配合,飞机成功降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确保了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民航客运史上在极其艰难的紧急突发情况下成功处置险情的奇迹。
机长刘传雄在遇到险情时,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如何逃生,而是考虑整机乘客的生命安全,发出紧急7700航空指令,依靠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带领乘客平安着陆。充分彰显了一名机长的牺牲精神、担当精神、过硬的业务素质及应变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川航迫降首先体现的是责任,因此无论是在什么岗位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机长,他的责任是要保证整个飞机上所有人的安全,所以在危难发生的时刻,他选择积极应对,而不是临阵脱逃。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们面对的是老百姓,要时刻提醒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牢记使命,及时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百姓有困难的时候,要冲在最前方,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因此刘传健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川航迫降更重要的是技术的纯熟,刘传健机长能成功挽救乘客的生命,最重要的是他对业务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在平时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如果不是对工作的认真学习和及时总结,不会有危难时刻的奇迹。因此,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掌握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同时,要积极地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广袤的农村有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经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川航的成功迫降需要的是勇气和素养,刘传健同志的举动交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勇气和职业素养,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要敢于做出决定,不能畏手畏脚怕担责任。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更需要勇气,对于错误的决定和方法要敢于质疑,并且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因为怕“得罪领导”而不作为。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大胆探索,为国家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是公务员素质的体现。
川航机长刘传健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方向,无论是在什么岗位都要铭记自己的责任,牢记使命。尤其是公务人员,要时刻吧人民放在心上,为人民幸福,国家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机长》观后感篇十
“飞机失事”这样一个名词总是带着灰暗色调,事关几百个家庭的幸福与后半辈子,每每总是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一次川航机组的力挽狂澜,拯救了几百家庭的幸福,也书写了一个飞行史的奇迹。这样的机组无疑是训练有素的一个团队,是有勇有谋的一个团队,是勇敢果决的一个团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能当机立断,分工协作,做出最科学的决策并将之执行到底。
干部队伍,也应当是如川航机组这样的一个团队,遇事沉着冷静,同事合作无间,方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干部队伍,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承载着群众的希望与未来,很大程度影响着群众对国家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干群关系是否和谐,是我们干部队伍是否合格的一个风向标。因此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队伍齐心是前提。心不齐的队伍就如一盘散沙,风吹即散,劲不往一处使,也就难达到其利断金的程度,反而会多方拉扯,踟蹰不前,是团队的大忌。川航机组即使面对事故,也是以安全度过难关为目标,所有人都不曾放弃,做好各自的事情,让飞机内工作即使在非常态下也正常运转。干部队伍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自如面对不时出现的困难与挑战。
沉着冷静是基础。如果遇到事情干部自身就只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摸不着头绪,群众更是看不到希望。因此干部要不断磨练自己,做到临危不惧,方能搜集线索,正确做出判断。当川航机组副机长身体都掉在舱外时,心中想的仍然是如何保证乘客的安全,仍然在尽最大努力地控制飞机平稳,避免了人心的慌乱。
当机立断是关键。在突发事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一分一秒的拖沓,当掌握了当前的一个情况以后,就要立即作出决策,最大程度减少时间的浪费,也能尽可能多的采取挽救措施。
坚持不懈是保障。当做出了决策后,要去执行,但是过程中总会有坎坷曲折,不见得一帆风顺,若是轻易就放弃,那么前面所做的努力也是白费,因此,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保证我们做出的决定能够持久发挥作用,而不是蜻蜓点水一般掠过。川航机组整个迫降过程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在高空中零下20多度的情况下,机长即使手脚打颤,依然咬牙坚持,最终才能成功迫降成都机场,拯救了上百人的性命。贵在坚持,是每一个团队应该秉承着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