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关于《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

斯祺分享

  一部电影,一段时光,就是一段人生经历,里面有很多元素,战争,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爱。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纪伯伦的《先知》里面有段话:“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最近看了《金陵十三钗》,收获很大,我也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先说电影里面的父亲,被女儿冤枉是汉奸,但是血缘关系的爱,就是这样,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让子女能活的更好,父爱,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

  关于弹钢琴的日本军官,从他的眼神和音乐里面可以看到他有多么的厌倦战争,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童年的那种幸福快乐。但是自己却又身不由己,因为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扮演了很多个角色,他是一个军人,只能服从,即使是错误的,除非他能为了真理抛弃尊严甚至生命。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有多少人被生活绑架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

  关于陈乔治,我认为他是演的最好的,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到的最多,可以说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没有逃离教堂,他一直在保护女学生,他一直在尽忠职守,他一直很听神父的话,他是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 can!you can!”的期待,让一个贪财贪酒贪色的人,变成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的新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亲人,朋友,都是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无私,我想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关于李教官,我觉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护自己的下属,保护女学生,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可能觉得后者更弱小,后者更有希望。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死也要一起死。

  关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从小经历波折,职业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这部分人在关键时候最能挺身而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价值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体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妩媚、温柔、善良和勇敢。尊重你身边的每个人,即使他的职业你感觉很卑微,但是也许有一天,是他用牺牲来换取了你的性命。

  关于约翰,我想起了以前一个学哲学的领导说的,不是好人先装好人,装久了你就是好人了。不成功先装成功,装久了你就成功了。

  其实还有很多有爱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更加努力的去爱这个世界,而我们应该抓紧现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从其中发现美,发现人性的优点,发现自己的意义。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李教官的爱国,有勇有谋,妓女的舍己为人,殡葬师的正直勇敢,是人性中最温暖的力量,遵循内心的需求。

  老实说,我的写作功底十分欠缺,既没有系统的写作知识和训练,又没有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名着读得也不是烂熟,郁闷的是我很喜欢这个活儿,然而,就因为这个喜欢,使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说别的,拿我眼下谋生的工作来说,如果不是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我想我决不会在单位从事宣传工作长达十年之久。我可能会做行政工作混个一官半职,当然,我也可能会下海经商,或者办公司、开商店。凭我的聪明才智不能捞个一官半职也能改善生活条件,不至于蜗居在采光极差的破房子里;不至于骑自行车上下班,还美其名曰为了锻炼身体;不至于与菜贩子讨价还价耽误时间;不至于为买一件衣服跑断腿,还说什么购物的秘诀是货比三家;不至于让宝贝儿子上不了名校;不至于与达官贵人交不上朋友;更不至于整天看妻子眼色听妻子唠叨,那一幅窝囊相啊,好象被妻子捉奸在床似的难看与惶恐。

  如果不是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我想我的业余时间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我决不会把时间都用在看书和写作上,可能会邀上三五知己喝酒、打牌、唱歌、聊天什么的增加些人脉;也可能与妻儿看看电影电视或者玩个游戏、逛逛街来进一步营造家庭氛围促进夫妻感情;也可能多陪陪父母抑或是走走亲戚来尽孝心增亲情。实在无聊了,也可能会学习一门技术或才艺,要么家具家电;要么书法绘画,为自己的素养和魅力加分。

  如果不是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我想我提心吊胆辛苦攒下的私房钱决不会都用在买书购报刊上,我一定会偷偷地给父母一些,让他们老人家的晚年不会因为缺钱而徒增烦恼,我甚至还会带他们进行近距离的旅游、购物,力争在物质和精神上使他们满足和愉悦。我还一定会心甘情愿地为妻子和孩子购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礼物与食品,在他们快乐地享用这些礼物与食品的同时,我自然而然地也从中得到了快乐和满足,于是,家庭幸福感油然而生。除此之外,我也会买些自己喜爱的东西,比如:腕表之类的装饰品、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等等。

  写作的这些事儿,从某种程度上,虽然或多或少地淡化了亲情和友情,虽然精神上的富有不能代替经济上的富有,但是,我遵循了内心的需求,所以,我依然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躬腰前行。因为,我写作,我快乐。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前天,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朋友一起去看了时下最流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是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战乱,到处都是尸体,民众扶老携幼仓皇出逃。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先进,损失惨重。

  看到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残忍了,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简直惨无人道。镜头转向教堂内,管理这个教堂的是一个外国人,他细心地照顾着中国伤兵,这一幕与日本人的残暴行为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同时藏在教堂里的还有十三个女学生和一群风尘女子。

  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杀时,躲在一个草堆中的人发出了一些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原以为他们会把那几个人找出来,谁知,他们竟然用刺刀狠狠扎进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来的刺刀上已经染上了殷红的鲜血,我的心颤抖了一下。虽然我早在历史书上了解到日本鬼子无恶不作,但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还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恶了。而另一场戏,是日本军队到教堂搜查,女学生和风尘女子都在四处逃窜,当十四个风尘女子躲进地窖后,地窖里发生了一场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紧紧顶住,只有一个叫墨玉的,一直说着:“让学生进来。”而当女学生逃到地窖口时,日本人也已追到门口,其中一位学生毅然决然地带着同学们离开了地窖,朝楼上逃去,这一刻,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安危的态度,一种是无私的态度,处处为别人考虑,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后想了很多,其实这两种态度也就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两种人啊,看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心都是一样的,有善良就会有自私啊。

  最后一段,是学生在唱歌时,日本人听了之后,要求她们去给日本军队唱歌。这天深夜,几个女学生商量决定一起跳楼自杀,决不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们那种宁死不屈的勇气,更是她们的中国情结让我感动。就在她们准备一起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现了,说愿意替她们去。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动。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决定啊,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不也正是体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吗?最后,她们一起带着“暗器”去了日本军队,而学生们安全离开了。

  结局没有放出来,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看了之后,依然回味无穷。最后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点,是对中国团结精神最好的诠释。

 

  关于《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我和媳妇走出电影院,坐上104快车回家。车上媳妇让我说说观后感。我说:“好!”我又问媳妇电影怎么样?媳妇也干脆地说:“好!”

  在《金陵十三钗》公演前两天,北京青年报c3版刊登,读家莲珥题为“筋骨不错,内力销欠”的文章。文章指出影片不足之处,现摘录几段:

  一句话点评:小说借由战争这一极端环境对女性这一性别的思考和颂扬被人道主义与战争反思所替代,因此观者才觉得整部影片煽情太过、压抑太过、未留出口。

  张艺谋肯花两个小时的银幕时间来品这故事的味道,但可惜最终也只借用了骨头,却将骨髓剔出,又填入新的作料去烹饪一道好莱坞菜单上常有的“人道主义+反战”的浓汤,实属可惜。

  然而所道“可惜”者,则在于张艺谋为赶“战争史诗电影”这早非时髦的时髦而延展了电影的宽度,代价则是不得不牺牲和消减了本可深挖的原著所天然带来的厚度。

  中篇原著的主要篇幅集中在女学生与秦淮女子的多次短兵相接中,她们之间复杂而暧昧的关系不断流动变化,直至高潮。

  而张艺谋的这版电影虽筋骨不错,却也只能说是短一口气的战争史诗,没修炼好内功的江湖把式。

  我认为,《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让国人永远记住那段血的教训和对战争的反思,而不是以女学生与秦淮女子多次短兵相接为主调。

  我还认为,可以对影片技巧做探讨,但不要说得那么不中听。

  莲珥是专业影评,细读了严歌岺的原著,还能结合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与之对比,确实是读家。而我和媳妇是普通观众,以前都没听说过严歌岺,当然也没看过《金陵十三钗》,所以,就我们这类的观众来说,看到中国军人与日军的巷战,热血沸腾激情亢奋;看到灭绝人性的日军凌辱中国女学生,五内如焚心如刀割;看到风尘女子从逃命躲到教堂,却最终舍身相救女学生,肃然起敬泪盈眼眶。有这些就足够了。

  看完电影,我感到中国必须强大,必须走强国之路,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相关文章:

1.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2.雨夜静读《金陵十三钗》的随笔

3.《28岁未成年》观后感精选5篇

4.1942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体会

5.《芳华》电影观后感:《芳华》之外的收获

    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