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保持沉默》观后感6篇600字作文

家锐2分享

  《保持沉默》讲述的是歌手在密闭化妆间遇刺,当场只有一人在场,而端木兰律师要怎么样为他做无罪辩护呢?面对检控官的针锋相对,在一次次的激烈争辩之后,犯罪嫌疑人被曝出是被害人的遗弃私生子,这下案件一下子变了性质,究竟真相会是如何的呢?希望以下的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保持沉默》观后感6篇600字作文

  《保持沉默》观后感一

  非常兴奋的是看到了周迅和吴镇宇在法庭上的激烈辩论,看到一个生活中结巴的周迅,作为演员是多么具有天分。导演说,两个角色虽然不相关,但她们同作为母亲,冥冥之中像是有连结。而周迅说,一个象征着理性,一个象征着感性,人的性格都是多面性的,我认为她抓住的人物特性非常准,这也是她的敏锐力和她无可挑剔的演技所在。

  这部96分钟的片子里包含的东西很多,法庭戏,悬疑反转,感情线,亲情线,还有心理问题等等,所以有的地方没有来得及深入挖掘,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首先是因为影片的存在不在于取悦大众,它一心一意在传达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是一部走心的电影,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导演和周迅都是因为看到了弑母的新闻有所感触,想拍一部电影来说说这个问题,这是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即使是三年后的现在才上映,依然非常难得。其次是因为影片具备了优秀电影的条件,精彩的剧情,优秀的演员表演,以及配乐等等。我之前说的一些地方没有深度挖掘,但并不能说,这个故事有问题,这个框架不完整,只能说,影片留给观众的空间很大,能够去主动理解的人看得很过瘾,没有自行填补的观众可能会疑惑,但这绝不是逻辑有问题和剧情漏洞,很多东西只要稍微多脑补一点点就可以完全说得通的~而且,该有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都是清晰的,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并且,整个电影看下来节奏很快,没有拖沓,观影感受很好。再说一遍,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还有,演员表演非常丰富,不单一。每一条线都是短小精悍的,演员很优秀,所以在短短的几场戏,就把人物关系交代非常清楚。比如,万文芳虽然戏偏少,但每一场都不可或缺,她抛弃孩子,愧疚自责,对突如其来的吉米的震惊,喜悦,再到知道吉米身世后的绝望和懊悔,再到受伤后,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保护,交代得非常清楚。而端木兰,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了法庭辩护,追查真相,但她人物的完整性依然没被耽误。从一开始的作为理性的律师对于吉米的保护,再到逐渐走进吉米的内心世界,变得怀疑,惊奇,夹杂一点恐惧,她也作为一个母亲的煎熬,她曾经离开香港的故事等等,几场戏就交代得清清楚楚。看起来真的非常过瘾,周迅很赞。其他演员暂不列举。

  最后,这个影片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确实存在不足的地方,但瑕不掩瑜,真的值得一看。我真的认为,这部影片绝对不止这个分数,低分的人是认真的吗……

  《保持沉默》观后感二

  8月16日,姚晨监制主演的文艺片《送我上青云》上映8天仅取得1828万的票房,首日2%的上座率,可以说一上映就和观众绝缘了。

  虽然豆瓣上7.3分的口碑评论,在同期的电影中格外扎眼,然而一上映,被同期上映的5.8分《沉默的证人》抛到了千里之外,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了。

  无独有偶,8月23日,周迅,吴镇宇等影帝影后级别的演员领衔主演的悬疑文艺片《保持沉默》上映,上映首日排片率虽然保持在9.5%左右,比《送我上青云》要多。

  然而,仅2%的票房占比和6%的上座率让这部电影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拉开了千里差距,在强势的攻击对比下,毫无疑问的哑火了。

  01,观众望而却步的高冷文艺片

  在笔者的印象中,国产文艺片似乎从来都是以“高冷”为主,单看名字,《保持沉默》电影的本命为《黑色曼陀罗》。

  在自然界中,黑色曼陀罗代表的是颠沛流离的爱和不可预知的死亡,属于一种不祥之花,让人在花语中窥探出爱而不得的失落。

  可能是片方基于市场的考量,改为《黑色曼陀罗》当然有其考量。

  然而,不管是《黑色曼陀罗》还是《送我上青云》,这些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似乎难以集中观众的观影情绪,难以产生爆款话题,难以空降热搜,自然得不到观众的回应。

  “如果有来生,我也想做别人的天使。”

  如同《保持沉默》一样,每一部文艺片都有很多能够触动人心灵的语句和台词。

  在戛纳先声夺人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保持着传统文艺片的风格,却陷入到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争议中;

  姚晨《送我上青云》以女性的视角大胆的阐述了当代青年孤独内心的自我治愈之路,然而却只能依靠导演发千字长文,主演监制姚晨微博呼吁“求排片”!

  当今社会,观众的碎片化时间较少,每一个人都在高速的利用和分配,而情绪表达为主,“不痛不痒”的文艺片很难让观众提起兴趣。

  不管是包裹在悬疑之下的文艺片,还是直抒胸臆式的片子,过于意识化的情绪表达,即使观看,也会被“云里雾里”的观影体验占据上风。

  所以,我们在影评网站上总是能够发现,关于文艺片的评分数量过少,甚至不及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烂片。商业烂片被骂至少说明还有“热度”,而没有热度的文艺片给人的感觉总是悄然上映,悄然下架。

  02,文艺片到底“难”到了哪里?

  很多的文艺片拍摄成本较低,预期的票房也不高,在内容上,显得瞻前顾后,顾此失彼。

  试想,一个只追求高深莫测的文艺片,连评委和专业人士都看不到,怎样取悦观众?

  一个只会跟风取悦观众的文艺片,连思想都没有,怎样拿到高分评价?

  既要取悦观众,又想要表现出一定的“高度”和,这就让国产文艺片“很难做人”。

  商业片只注重它的传播效果和票房成绩,即使是评分略低,也影响不大,毕竟他们追求的是快节奏的观影效果。

  比如正在上映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6.2分评论,烂番茄67% 的新鲜度,仍然不能阻止首日2.8的票房好成绩;

  而文艺片从起点开始,就比一般的商业片要难,成本限制,演员限制,还要拍出有深度,有,能够有票房成绩的片子,实属不易。

  即使是赚得30亿票房,备受好评的《我不是药神》,也不敢只打“文艺片”的噱头,他们的宣传也是“商业片中的文艺片”。

  03,心灵鸡汤变票房毒药

  《百鸟朝凤》号称是“中国电影教父吴天明的个人精神自传”,曾经被东京国际电影节称为“最有骨气的中国电影”。

  电影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着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

  这样一部名满国际的作品,却面临着排片和票房的双重尴尬。

  首映票房30万,被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3》以1.74亿的好成绩甩到了千里之外。

  年逾花甲的出品人方励不惜放下尊严,挥泪一跪恳求排片,不想让好的作品就此埋没。

  也许,是这样的行动感动了影院和观众,周末黄金场增加了排片,也赢得了很多明星如徐峥,韩寒等人的力挺,然而在商业大片的强势攻击下,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回天无力。

  近几年来,能够在院线票房口碑成功的所谓文艺片,大多也只是摸清了观众的口味,做到针对性有的放矢的伪文艺快消费作品。

  陈可辛曾经说过:

  “商业电影最大的方法,就是把大多数的观众集中在同一种情绪同一个判断中,而文艺片恰恰相反,文艺片是给你自己以思考。”

  这句话说得没有问题,但是,只给自己思考,就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难以产生爆款话题和票房成绩。

  04,也许,你是那个懂它的人......

  有一句话说的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己想要赚取票房的话就需要接地气,别玩观众看不懂的逼格和高深道理。

  导演们的心性笔者是理解的,每一个想做好文艺片的导演大多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艺人,不愿意随波追流,只想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着自己的一份特立独行。

  《阳台上》的导演掌盟说:

  “这部电影(《阳台上》)讲的是弱者无力地去捅向另外一个弱者,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东西。”

  也许,这样的情怀是不被理解的,现实中一记又一记响亮的票房耳光,让严肃工作的文艺创作者备受苦恼。

  曲高和众寡,沉浸在自己的圈子中,而没有去深入了解市场,当然不能够得到大多数观众的响应。

  久而久之,当文艺片成为了编剧和导演私人订制式的作品成果时,“导演费心,观众不看”这样的死循环将会越来越严重。

  不管是高冷还是矫情,希望文艺片遇到能够懂它的人!

  《保持沉默》观后感三

  再给导演一次发言的机会,她可能会说:”相比寻找真相,我做的更多”

  2019年的夏秋相交之际,沉默毫无预兆的成为了主题词汇。先有张家辉沉默的证人、再有今日的保持沉默,就当我以为沉默这种故作高深的人类行为到此为止时,从朋友圈到各大网站热点又爆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件——亚马逊森林已经燃烧了三个礼拜,而西方媒体、政要却集体沉默。前两个沉默无伤大雅,说到底不过是文不对题的吐槽,诟病。而后一个沉默却是冷漠、无情、对动植物生命的无视。

  言归正传,最初看到片子是由周迅参演,已经预料到剧情层次上不仅仅是只有悬疑、寻找真相这么简单。否则真的会辜负她那双不需要刻意演,就能读出无尽故事的眼睛。

  在影片中周迅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嫌疑人的辩护律师,另一个是死者。这两个角色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生长环境、生活阅历没有任何交叉点,可谓迥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周迅成熟演技的刻画下,人物特点非常鲜明,丝毫不觉得违和。插叙与现实之间切换时,我一度认为死者并不是由周迅饰演,死者年轻时在成名与舍弃亲生孩子之间做抉择时,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没有跪地祈求两全齐美。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的选择题里面没有多选。

  死者选择了成名,粉丝经济下明星就意味着不能有孩子,必须是单身的一个人,这才能给粉丝更大联想空间与动力。导演讲的第一个点。

  扒掉影片悬疑的外衣后,向人性情感层次挖掘,那男女主角如果不发生点什么就有点不合适了。

  背景重逢的二人

  吴镇宇饰演的检控官,在法庭上是周迅的对立面,要给男二号定罪。本以为应该是两大精英律师的对决,可从吴镇宇第一次与周迅私下会面,那种欢喜冤家的对话氛围,在悄悄改变着观影人的剧情猜测方向。导演在这个片段里也是为观众的智商操碎了心,生怕看不出来他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特地安排胖老板出来送冷水做助攻。

  (因为是第一天上映,就不多做剧透)

  总体来说是一种阴差阳错后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算导演对有情人的一种鼓励和希冀。

  真相在男女主二人极强的职业操守下,还是被扒了出来。而真的扒出来后,还有人计较凶手的善恶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被另一个深刻话题所吸引,那就是留守儿童的产生与教育问题。

  掀开门帘的娃娃就是留守儿童

  注意一下背景墙的数据

  影片中死者为了名利放弃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外出务工遗留在家中的孩子,这些孩子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过早的离开父母,在慈济院中成长,因为自己的身世,会产生自卑、厌世的负面情绪,再加上没有有效疏导就会心理扭曲,走上一条背离社会的道路。即使有个例被‘爱心人士’收养,但是在成长教育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养父母的情绪波动而遭受毒打、虐待。在影片中,这些都成为犯罪诱因。

  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引导时,还要多关注一下身边的孩子,拥有生育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好养教的责任。这是导演最想传达的声音。

  影片主题立意都很有看点,同时诸多槽点也是非常明显。

  1、来自海报的误导。祖峰的头发问题,我承认九十年代,玩音乐的男人一头飘逸长发,很符合时代特质。可是海报上的祖峰的精干短发在影片中压根看不见。

  2、电影名字的误导。沉默的证人与证人没什么关联,保持沉默也和片子主题没什么关系。除了影片开头在制造悬疑气氛时,周迅提了两次。

  3、剧情上故弄玄虚。剧中用了大笔墨强调这是一起密室杀人案,男女主都对排风同道产生了怀疑。结果压根没有关联。

  4、台词逻辑。剧中有一段台词关于辩方律师存在意义的描述。“是为了检控官更积极的寻找真相?”,这句话的逻辑好奇怪,难道辩方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嫌疑人脱罪么?不然花钱叫你来干嘛。如果你早认定嫌疑人无罪,那你拿出证据就好,为什么还要把希望寄托在检控方上,希望对方找出真正的凶手,以证明嫌疑人无罪。说到底,这句话是为了美化辩方律师,使其行为正义化!

  影片总体来说值得一看,除了脑子以外,导演用心了。

  《保持沉默》观后感四

  四星全给zx

  看完不得不说一句周迅牛逼!

  演律师气场全开,一个平时讲话结结巴巴的人,居然可以妙语连珠且语速快到飞起!开门的一瞬间,下蹲的一凝神,庭审时下巴一扬,思考时眼神一瞥,举手投足之间,尺度狠准稳,节奏短平快,台词字字掷地有声,粤语飙起来流畅自如,狂拽酷炫!一人分饰两角,歌星与律师泾渭分明:万文芳多半呼吸急促,手足无措,脸上写满了迷茫,挣扎和不安全感;端木兰底盘极稳,气势恢宏,庭审风云变幻,均能应付自如,面面俱到,和旧情人私下会面陌生感中透着熟悉,距离感中有着亲昵,分寸拿捏恰到好处……两个人物如两部电影,相差甚远,却被周迅处理得妥妥贴贴,各自精彩,这绝不是仅靠特效妆和体重增减就可以做到的,深藏其中的是精湛的功底和纯熟扎实的演技,这关乎经验,阅历,但更多的是她的能量…我一直觉得周迅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人,大概就是那种不惧碾压的鲜活,小小的身体蕴含巨大的能量,看完电影有人觉得她有甚至有一米八几,从《荆轲刺秦王》里的那个小盲女开始,她就注定以能量成就自我,为角色注入生命力,闪耀银幕。

  但是,这些还不是周迅真正的牛逼之处

  最最令我敬佩的一点是,当各大媒体的宣传噱头都集中于什么扑朔迷离的弑母大案,周迅一人分饰两角,影帝影后同台飙戏的时候,周女士却诚恳地说,我接这个电影主要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原生家庭之于孩子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她在采访中提到的浦东机场的案件,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从心底里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演员,每一次的全情投入和付出,都是想和大众探讨一些什么,她从不把自己当成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获奖无数的影后,也不是仅期望优秀票房的卖家,她只是一个演员。演员是有责任的,那就需要用演员的号召力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她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毕竟,她从不忘电影初衷

  这些年,她不断尝试,只要是自己想做便做了。到了她的这个段位,电影的成绩或许已没那么重要,意义是比成绩重要百倍的东西,她只想在这个有所限制的环境中,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尽管可能不够完美,但她尽可能地把需要关注的问题带给公众,实属不易……有时候真的想感叹一句,爱豆真的可以拓展一个人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包括对时间的认知,对人的认知

  有人说,周迅像一块琥珀,身上封存了一段恣意的少年时光…到了这个人生阶段,我觉得她更加自由和豁达了,眼睛中的灵动又更添几许风情,潇洒中增加了一份通透…

  她是一个有光亮的人,是我渴望活成的样子

  《保持沉默》观后感五

  作为一部悬疑电影,《保持沉默》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案件的真相。很多人认为的真相就是冒充万思成的张小杰是本案的真凶。但是我要告诉你未必。

  没错,真相未必就是片尾所告诉观众的。

  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真相的秘密。

  ———————————————— 剧透预警 ————————————————

  场间吐槽【端木兰的父亲:失踪了(双规了)→ 被抓了(进去了)→自杀了(灭口了)】

  开始

  1.4个真相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真相不可抵达。由于历史的不可溯洄性,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就不可能再对它进行观测,我们只能通过事件的痕迹去推断最有可能的真相。

  在《保持沉默》中,先后又四个真相出现,分别是:

  真相1:吴正为(吴镇宇)在法庭上提供的真相,凶手是吉米

  真相2:端木兰(周迅)在法庭上提供的真相,凶手是密室中的第三人

  真相3:田景程(祖峰)通过端木兰向大家传递的真相,凶手是田景程自己

  真相4:吉米(孙睿)在家里告诉端木兰的真相,凶手是吉米自己

  公诉方吴镇宇的真相1其实很简单,证明案发的化妆间是密室,案发时,密室中只有万文芳和吉米两个人,所以吉米必是凶手。

  辩护方的反驳也简单,证明案发地点不是密室(比如又通风管道),所以端木兰的真相是第三人是凶手。但是吴镇宇通过拿出新证据吉米的社交网络日志,成功的让陪审团相信吉米又很大的作案动机,所以真相1打败了真相2.

  接着,田景程故意让端木兰找到了真相3,吉米并没有刺入致命的第二刀,而是田景程自己刺的,并通过端木兰的“非法”录音和在法庭上发疯,让陪审团相信了这一真相。真相3打败了真相2。

  吉米被释放后,关于吉米养父母死亡原因的美国来信,让吴正为怀疑吉米是凶手,进而导致端木兰到吉米家质问,吉米说出了真相4:万思成小朋友早在慈济院的大火中死了,自己其实是张小杰,由于一直嫉妒万思成的妈妈,所以偷了信物,后来,来到香港认亲,却被发现自己是冒充的,于是杀死了万文芳。

  由于这个真相的震撼性,我们都相信了它,但是注意它的证据呢?拿分亲子鉴定报告只存在于吉米的口中,电影中并未真正出现,而十几年前的大火有没有见证者,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能说清。所以啊,相信真相4,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不信的话,我现在拿出真相5,看看有没有说服力。

  2.真相5

  其实现在的万思成就是真正的万思成,当年在慈济院,刚来的万思成,一直以为妈妈在跟自己做游戏并没有不要自己,坚持妈妈只是跟自己做游戏的万,自然受到了孤立和攻击。带头攻击他的就是张小杰,张说我们都是多余的孽障,没人疼没人爱。

  慢慢的万思成的大脑里形成了两种不兼容的想法:妈妈只是在跟他做游戏和妈妈扔下了他。这两种想法慢慢变成了潜在的人格。有一天,慈济院发生大火,万逃了出来,眼看着张被烧死,深深的震撼了他,这两种想法也借此发展成了两种人格,万思成拥有了双重人格:原来自己爱妈妈的正向人格和张小杰恨妈妈的负向人格。而偷信物吊坠的记忆则代表着身体控制权的转移:从正向人格转移到负向人格。大火烧死万思成的记忆代表这一人格被压制。(这是一正向人格,所以跟它联系的是火)

  负向人格控制下的万被美国养父母带到了美国,没想到却遭受了虐待,结果负向人格发展成复仇人格。他杀害了养父母,又来到香港准备杀掉万文芳。复仇人格以为自己是张小杰冒充万思成,第一次在卫生间遇到了万文芳,但是毕竟还是亲生母亲,潜意识中万思成在犹豫之时,被进来的老田带走。

  这期间,万文芳与万思成又接触,带他看医生,知道了他的双重人格,希望唤醒他被压制的正向人格。所以案发的那次见面是万文芳设计好的想给万思成一个刺激,她伪造了一份亲子鉴定,并告诉万思成这是老田做的,说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以这种揭穿,刺激复仇人格,唤起他心里对母亲的渴望唤醒正向人格。

  但结果没控制好,复仇人格刺了他第一刀,万文芳想反正都挨刀了,不如顺势又把刀插深了一下,以再次刺激万思成并释放他的怨气,结果自己死了,死之前告诉老天要救万思成。

  而在万文芳顺势插了第二刀时,万思成的正向人格终于被唤醒了,他不知所措,以为是别人杀了万文芳,他逃到水边,选择了跳水,跳水则像慈济院的火一样,代表着负向人格的压制。

  接着,正向人格在端木兰的帮助下被释放,然后再北京的家里,端木兰的逼问下,两个人格再次混乱,说出上上面的真相4。接着被围攻掉进冰窟窿的记忆代表着负向人格的压制,正向人格放了人质端,又再失落中跳楼自杀。

  关于那份假的亲子鉴定,端以为是田做的真鉴定,田以为是万文芳做的真鉴定,死者为大,他们互相没有再仔细讨论,所以最后墓碑上写的是张小杰。

  怎么样?这个真相5可以嘛?

  也许吉米的跳水,同年的掉进冰窟窿,以及慈济院的火都是一种象征吧。

  但这到底是不是真相,你同意不知道,你只能去选择信与不信,真相是不可抵达的。

  真相是不可抵达的(当然同前4个真相一样,真相5中也是有很多漏洞的)。

  再说回到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的推理设计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最后找到“真相”的关键是那封美国来信,而不是主人公的能力过硬,而且,最后给吉米的动机归结于原生家庭引起的精神问题也有些牵强,片尾的温情照片更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案情刨去设置的不是很好的这一点,也没有让主人公通过案件有显著的成长,所以整个电影会让人感觉到乏力。

  3.对称设计

  如果说真相5中的水与火是对称的设计,那么整个电影的结构中还有明显的对称性设计,如周迅的一人饰两角。这是一种暗示,暗示万文芳和端木兰互为镜像,万文芳是单身妈妈,端木兰也面临了做单亲母亲的风险;祖峰和吴镇宇也一样,他们喜欢的女人都有一个别人的孩子。只不过他们做了不同的选择。

  不考虑真相5,张小杰身上也有着万思成的影字,偷信物就是表现。可以说相对于周迅一人饰两角,张小杰可以说是两角饰一人,万思成被妈妈抛弃已经够惨了,单是还有着羡慕他的张小杰。张小杰被美国夫妇领养也一定被其他慈济院小朋友羡慕,但其实他的生活是虐待。

  但是问题在于,端木兰与万文芳的对称,祖峰与吴镇宇的对称,以及张小杰身上隐约的对称,在片中并没有起应有的作用,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很多观众看完之后会对周迅一人分饰两角的用意感到困惑。

  像案件设计一样,这一设计也让人感到乏力。

  4.整体平庸

  在剧情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导演是用心的,但完成的作品还是平庸。首先主角端木兰在故事中并没有面临严重到足以暴漏其真我的内外部冲突,有限的冲突也只是限于因为老公出轨而离婚,以及在是否生下孩子的抉择上,冲突太小所以角色没有成长,没有弧光。在情感故事之外就是案件的逻辑故事了,前半部分还可以,但后半部分有些生硬,前面被吊起的胃口得不到满足。

  影片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周迅那几段约会中,情爱两难的表演,不漏痕迹,尽得风流。为此也值得一看了。

  《保持沉默》观后感六

  翻转点连贯,故事性完整,细节对应很好。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没有太多的废话,每次剖析的过程的每句话每个眼神每个神态都是不浪费的表现但却不刻意。

  冲着迅哥去看的,难得的有节奏的有思想的有演技的电影,迅哥讲粤语真的好好听。

  但总体故事质朴,端木与正义的情感线则可以作为整体沉重故事的轻松调和剂。印象很深的是在当庭释放前一晚俩人私约的喝一杯,一张一弛中展现两位演员演技在线。

  端木面对媒体说过: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寻找真相。

  但是真相往往是残酷的现实。最后一点要说的是,结尾做的很用心,也对应张小杰/万思成面对同一种事实的不同认定。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原生家庭教会给孩子的一些事情。

    11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