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5篇(一)
今天夜晚,我在微弱的灯光下读者《八女投江》这篇课文。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当
我读到这八位女战士中,最大的只有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时。我的心中一震,她们小小年龄肩上却背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关键是他们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一件任务。
与他们相比,我是何等幸福。我在心里说:“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我读到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道德。我感受到了女战士们顾全大局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不愿让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保存抗日的力量。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看出女战士情绪高涨,热血澎湃。当我读到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鬼子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好像在说:”同志们,怎么办?“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在回答:”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冷云把手一挥,果断的说:“同志们,下河!”时我感受到了他们是如此坚强不屈,宁可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宁可战死,也不跪着生”,这话说得非常好,女战士们清清白白的死了,没有一个人苟且偷生,没有一个人举手投降,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的安全撤离,他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胜利与成功。
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更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的道路也并非一条坦途。在这条路上,有牵挂,有岐途。我们用不着用生命去交换,但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去击败他,跨越它,成为新时代有骨气的中国人!
《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5篇(二)
国庆长假,我阅读了《军歌嘹亮》这本书,深受教育。尤其是《八女投江》这个故事,我被八位女战士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故事讲述的是1938年5月,松花江下游进入了春天,但是这里却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日军为了围剿东北抗日联军,派出大队人马四处开枪放炮,搅得村村鸡犬不宁,老百姓东躲。敌众我寡,抗日联军只得西征,很多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也有不少女战士。最后只剩下了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董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和第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八名女同志。她们以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紧紧跟随大队转战南北。10月的一天,抗联第五军和第四军转战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时,八名女战士与大队部失去了联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她们准备渡河寻找师部的时候,谁知就在此时,师部却遭到了日军的袭击,八名女战士望着对岸,心急如焚。为了救师部,冷云决定将敌人吸引到她们的身上,掩护师部突围。于是她们毅然向敌人猛烈地开火。敌人发现对岸有人攻击,立即将火力射向她们,师部乘机突围。但八位女战士却被敌人死死缠住,无法脱身。最后,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没有了。摆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一是战死。她们宁愿死也不做俘虏。八名女战士手挽着手,高唱着《国际歌》,慢慢地向河中间走去……
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仅13岁,只比我大2岁,可她却是如此地坚强不屈!“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八位女战士清清白白的死了,没有一个人苟且偷生,没有一个人举手投降,她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的安全撤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用鲜血换来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敌人为这之胆战心惊。她们妖孽感行动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是不好欺侮的,宁死也不屈服的!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要做新时代的小战士,好好学习,奋发努力,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5篇(三)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感慨万千。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她们手挽手,一同沉江的英勇画面。她们的神情毅然,毫不犹豫地一起沉入江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口中还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壮烈口号。似乎她们不是面对死亡,而是又投身了一场新的战斗。面对日本人那一声声“快点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女人!”的叫嚣,她们似乎充耳不闻,明知投降不会死的那样凄惨,那样悲壮,但她们的耳中仿佛只听到了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她们对敌人的恨以及对党和人民的爱,是她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也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的力量之源。若是她们听到了敌人的叫嚣,那心情也只有“江风萧萧云佛地,笛声愤怒哀平流。”谁不珍惜自己如钻石般璀璨的生命呢?毕竟,她们当中最大的不过二十三岁,最小的才十三岁。本该好好享受青春花样年华的她们,却遭到国家的灾难。于是,为了党,为了人民,她们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伟大的壮举吗?谁道女子不如男?难道她们还不如那些苟且偷安的男子吗?正是她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主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她们的牺牲便是重于泰山的。她们那崇高的精神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生命诚可贵。”但在她们的心中只有党和人民,若她们只顾自己的安危,便断然不会做出如此壮举。
她们以及抗日时期其他战士的壮烈牺牲,深刻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如果我国当时强盛,便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而现在,我们中国变得强盛了,成为了东方大国。就说高铁吧,我国高铁总里程超过第二至第十位国家的总和……。类似这样的消息真是喜讯频传,它们都印证了我国的强大。
生活在如今这幸福生活中的我们,自然感到无限的骄傲、自豪与快乐。
同学们,正是因为抗战时革命烈士们的捐躯为国与如今科学家们的积极研究,我国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创建出祖国更美好的未来!
《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5篇(四)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八女感到无比的敬佩。
八女原是第五军妇女团成员,因妇女团成员多数壮烈牺牲,最后只剩下八位女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安顺福。为了掩护连队转移,她们把敌人引到了一条河边。日军企图引诱八女上当,但当时她们心中只有一句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她们不枔被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击中,英勇牺牲。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仅仅只有13岁。
可恶的日本侵略军啊!连最小的、仅仅只有13岁的小女孩,他们也丝毫不手下留情。还企图诱惑我们中华民族的好烈士----八女。但是,她们可不吃这一套,依然抵抗着日军的种.种攻击。
8位女战士投江殉国的壮烈场面,也震撼了日本侵略者。凶狠的日军指挥官熊谷大佐目睹后,沮丧地叹道:“中国的女人都这样的顽固,死了的不怕,中国的灭亡不了哇!”看,连日本军官都被八女折服了,看那些小兵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人民的精神主要是一点:坚强不屈,不怕死!八女投江,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八女投江》读后感范文5篇(五)
读了《八女投江英雄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1师的八位女战士在危急的情况中,掩护大突围。当大成功突出了包围圈时,发现八位女战士还未逃出包围圈。读到这里,我的心收缩成一团。但是八位女战士在敌人的诱惑中,她们誓死不屈,透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时,挽臂涉入了背后冰冷的乌斯浑河。
八位女战士是多么勇敢啊!为了掩护大安全逃离,舍己为人,牺牲了自己。在面临伪军逼降和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誓死不屈。而冷云说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受益无穷。“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这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声音让我心潮澎湃,我想道: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佩服!他们爱中华民族的情谊也让我有所震撼,让我分外激动。
而文中提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举动也让我记忆深刻。他们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不被敌人发现,选择了一条“死路“——爬上悬崖。到达山顶后,又用石子向敌人的头上砸去,打败了一些敌人后,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他们的举动令我的心猛烈地一震——我被他们的举动所震撼了。
当我读到八位女战士跳入乌斯浑河,我的心突然凉了一截:我为八位女战士的牺牲而感到痛心,为那一群敌人而感到愤怒。八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来“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那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们深省,年轻的生命,在湍急的乌斯浑河里戛然而止,画上了那抹鲜艳的血色!
八女投江,壮气永存,这是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最好的彰显,是中国红色最美的诠释。是啊,新时代的我们,更应铭记这段英雄的历史,用自己的行动继承她们的遗志,让八女精神在我们心中播下种子,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