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观《紧急迫降》有感1000字范文

斯祺分享

  从《紧急迫降》中,我们主要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生死考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信心、团结、理解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观《紧急迫降》有感

  昨日晚上曼城的比赛早早没有了悬念,随便调了调台,上海电影频道在播放《紧急迫降》。这部电影已经很长时间了,记得还是小学的时候校园组织在四平电影院看的。昨晚看看,确实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经典而且很有纪念好处的影片。

  《紧急迫降》的主演是邵兵和徐帆,这两位但是大牌。当然也有像黄奕这样的当时的新生代年轻演员。这部电影说是科教也好,感情也好,反正包含了诸多电影元素。甚至在那时候尚不像此刻的电影总要有些裸戏来吸引观众眼球,但是这样的元素也非没有,期中黄奕饰演的空姐就在飞机迫降之前当着所有乘客的面,当然也是观众的面把裙子撩起来脱丝袜。这样的情景此刻可能不算什么,而在当时,应当算是比较大尺度的画面了吧,当然是作为大陆电影的标准。回想,黄奕这样的大牌明星此刻大红大紫,但是刚出道的时候还是在剧组里作为新人要多牺牲一些,这就是娱乐圈吧。

  《紧急迫降》这不电影有很多线索,坐看睡眼朦胧得看下来,大致就是科普教育、敬业精神、感人感情。

  整部电影中不少出现机场的塔台,飞机的驾驶舱,空姐勤务室等平时我们没有机会去看看的地方。在99年飞机还属于高档交通工具,一般人坐不起的时候,这些镜头大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影片中出现许多专业术语,比如:"五边飞行随时准备对准跑道"、"扰流板配平"等等。这些术语观众不必懂什么意思,不影响情节发展,但是在观影效果上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紧急迫降》还是中国第一部3D特效制作的电影。在研究讨论飞机降落姿态的时候工作人员讨论了两种迫降方案。在预计最坏结果的时候,用特效制作把火爆、大破坏力的场面展现出来,让观众大呼过瘾,随着情节的发展紧紧捏了一把汗。这样的场面在当时的电影中是先拔头筹、首尝螃蟹的。

  这部电影主要要赞颂的就是民航机组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普及飞机是当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在发现飞机机械故障的时候,空中、地面用心联系,各种砖家,各种学者一齐讨论。这是技术人员的敬业,包括航空公司的负责人刘元晚上赶至机场的敬业精神。其实是民航的机组人员在遇到困难时临危不乱,当然这样的主角就是徐帆来演。组织机组人员疏导乘客。这是空乘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这也让观众么更加了解当时这个还比较陌生的行业。地面的消防、医疗工作人员在应对紧急状况的时候高效的工作,以及撞车时那位新闻记者被救出后仍抱着摄像机在拍摄,都是影片想要表达的敬业精神。

  每一部电影都要有感情线索。无论是李佳堂和邱叶华之间的感情还是那对老夫妻的感情,虽然不是天轰地裂的浪漫感情,但是让人触动深心。李佳堂和邱叶华作为机长和乘务组长,在关键时刻坚守工作,全神贯注为他们的工作和任务奔波,如果飞机迫降失败,这对夫妻一个在驾驶舱,一个在客舱,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没有为自己私人的感情所牵绊。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是有不少,让我想起春晚冯巩有个小品是讲述他有个警察老婆的,也很感人。不明白记不记得百里挑一里面有个叶梓萱阿,就是那个"男嘉宾你好"。她问过有一期的以为男嘉宾,如果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受生病了,会先照顾哪一个。这样的问题答案当然是别人的孩子,这要在电视上播出的,怎样能说照顾自己孩子。而且,朋友相信自己把孩子交给你照顾,你会把信任看得很重要,因而会比照顾自己孩子更认真。同样,所有乘客信任机组人员,机组人员把乘客的安危放在首位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生活中我们要对得起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另一对老夫妻,是第一次坐飞机,在得知飞机故障的时候,奶奶无知的紧张时多么贴合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生活在特殊时期,没能受到正常的教育,在年适已高的时候坐一次飞机能够算是这辈子的愿望了。这一对老夫妻在

  迫降之前表达出了那种最朴素、最简单的感情。那双新买的鞋,心疼儿子花的机票钱,学防震姿势时的紧张和无所适从等等,虽然这些已经慢慢不是现代老人的特征了,但是如此接近心理的描绘营造出了贴近生活的电影。

  《紧急迫降》讲述90年代的中国。包括当初红极一时的《股疯》,不能缺少的就是对上海小市民形象的描述。比如上海男人的代表林栋甫(那里绝对要申明,上海男人的代表林栋甫个人觉得十分贴合,无论是演技还是真实的林栋甫,无论演小市民还是老克勒,林栋甫都是一只鼎。周立波相比起来要逊色不少,我觉得周老师的艺术更多的只是在台上小丑般的演绎,包括达人秀的评委身份,他的评语过于讲究字词的偕用,缺乏对选手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点评。周立波是绝对不能代表上海男人的形象的),在整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拐浪头、旁哭精的小市民形象可谓是惟妙惟肖!

  这部电影拍摄至今已有十多年了。昨晚看了第二遍,很多情节都记忆清晰,深有感触。十年前是的科技和这天完全是两个世界,而那种老夫老妻相濡以沫的感情,年轻人工作的职责感和正义感,小市民的这种爱出风头又胆小怕事,老者的沉稳平静,各种民生百态在一部电影都细致的表现出来,但是影片的节奏又十分紧凑,没有拖沓的感觉。这是一部绝对成功的上海电影。我认为比《股疯》更加精彩,加上中国第一部特效制作的头衔,让《紧急迫降》成为一部经典,记录一段历史。

  紧急迫降观后感

  看了《紧急迫降》后有感。

  昨晚失眠,看了《紧急迫降》。已经不记得那时是小学还是初中看的。当时还睡着了呢。

  这次不是从头开始看的,是从半当中放的。

  才发现,除了邵兵和徐帆,还有很多有名的演员,有池华琼,黄奕什么的,当时还不认识她们呢。

  看到结尾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哭了。就是看到迫降结束,旅客都撤离了,然后徐帆跑到机长室去找邵兵的时候,然后,那种感情——记得他们一开始仿佛是不开心要搞离婚了的(刚才说了,前面的部分没看到,小时候看么又睡觉了,记不大清了),然后所有的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只有进过生离死别后的珍惜。

  突然,我好羡慕他们。我好想成为像徐帆那样,和邵兵一齐飞行了十一年,一向伴随着他,做他的得力助手,还有伴侣。

  我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帮不了他。我好想成为徐帆那样的阿!

  仅只此片中的徐帆。

  说实话,我一向不喜欢徐帆的。可能她拍这部片子是我唯一喜欢她的时候。

  紧急迫降观后感

  《紧急迫降》是根据东方航空公司一架客机起落架发生故障而紧急迫降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对于惊险样式的影片来说,这有相当的难度。没有虚构与渲染自然不行,而完全离开了"有惊无险"的真实故事背景也不行。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两难之事。而这部影片的导演却以其本身的智慧将"两难"化为"双赢"。创作者赢得这一结果的"法宝"是什么呢我将它归结为四个字:感官、情感。正是这四个字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影片的成功。

  感官这个字眼在电影创作中历来忌讳提及。一提到,似乎一下便想到"感官刺激",以为是贬义。我个性认为就应为电影愉悦感官正名。当然电影中也会有一些庸俗、下流的刺激感官的东西,这无疑是就应排斥的。但我说的愉悦感官是指电影作为视听艺术要使观众透过银幕享受到感知觉的快感,它既有生理愉悦作用,也有必须的审美好处的。对于惊险影片而言尤甚。《紧急迫降》的导演深谙此理。这部影片在运用电脑制作视觉奇观上的成就在国产影片中是史无前例的。由于影片依据的事实是有惊无险,却事实上,东航的飞机并没有爆炸、着火等场面。编导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将这些情节突此刻影片中人物对迫降不成功的想象之中,这既贴合事实,又为创作营造惊险场面带给了契机。于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迫降的飞机在跑道上冲撞,巨大的机翼冲撞进虹桥机场的侯机大厅,倾刻,撞击起火,侯机厅的旅客惊慌失措,四处奔跑;看到飞机在草地上迫降,发动机起火爆炸,机舱里的乘客甩出飞机之外的镜头......这一切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逼真的空难的惊险与恐惧。运用电脑合成等高科技的仿真手段来生动展示危恶场景,果若不易,而我更欣赏的是编导者透过一些细节的描述与展示对于紧张与恐惧气氛的烘托与营造。影片中电话的铃声,仪表的嘀嗒声,人群奔跑的脚步声,救护车、救火车的警报声等由于作了巧妙的处理和穿插,既给人视觉上的现场感,又对人的生理、心理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情感这个字眼是常提的,但这部影片中描述的情感是人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情感,编导者也深昧此点。影片写出了在这特定环境中情感的特异与崇高,复杂与卑微。如机组人员、机场地勤人员在飞机抢险、抢救乘客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崇高的感情,大到高空中的冒险检修,小到在地面喷洒灭火泡沫,安慰受惊乘客等;影片也如实描绘了人在遭受不测事件时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感情。机长李嘉棠与乘务长丘月华平时里的感情龃龉,到了这患难时刻,双方变得分外理解;而乘客之中,有的从容不迫,有的恐惧失态,有的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影片中的视觉奇观与情感描述往往是结合在一齐的,银幕上越是险情迭起,剧中人物的情感便越是跌宭起伏。银幕下的观众既为视觉奇观所愉悦,所震憾,也为剧中人物的情感波涛所感染,所触动,于是便深深地被吸引在其中,直到影片终了......观众看电影是为了寻求两种美,一种是自然美,一种是社会美。所谓自然美,指的是能愉悦人们感官的色、香、味、形、声等物理的、自然的性能,营造视觉奇观,给人刺激,使人震撼,便包含在自然美之中;所谓社会美,指的是能激动人、感动人,使人的社会意识欲求得到满足,影片中体现的崇高思想与情操,体现的人的创造力、征服力、决定力等。《紧急迫降》把这两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了。这就是我们说它"双赢"的理由所在。

  透过《紧急迫降》片在艺术追求和表现技法上的创新与成功,使我们看到中国新生一代电影导演,已更加具有了现代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具有了对观众审美需求和影象市场趋势的敏锐思考。已能有意识地用主体交叉的叙事方式替代传统的单线平面的叙事方式及用跳跃递进的思维方式替代传统的线形因果的文字思维方式。还能用超日常化的视听造型替代传统日常性的视听再现,且更讲求与现实结成默契,在生产模式上自觉地进入主流电影的机制;在人文理念和艺术理念上与主流文化达成一致。但笔者在此要说的是:对于一些以贴近西方的文化视角来反视中国文化,而不是以当代中国人的宏观视角来弘扬中国文化之幽微的倾向,务必严加反思和警觉;日益增进的国际电影文化交流,应有助于中国电影文化之兴旺发达,切莫扭曲和销溶中国电影的本质和个性。

    418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