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优秀作文>

2019无手老师的优秀观后感精选,看无手老师有感

庄宇分享

  《无手老师》描述了青海省模范残疾教师马复兴身在贫困山区学校艰苦执教的感人事迹,以生动细致的情节和特定视角讲述了马复兴老师与学生间的深情厚谊。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无手老师观后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报大家自然喜不自胜,但若遇到祸事,自暴自弃也是常有的。但若万人中有一强者。便如指路明灯,使不幸的入朝着光明的路上走去。马复兴便是其中之一。

  马复兴出生在甘肃青海大山的一户贫农家庭,幼年时不慎跌入火坑,造成双手大面积烧伤,被迫截肢。当时,仅有几岁的马复兴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仅是双手,更是他今后的前途与机遇。

  因为没有手,他从小被人嘲笑是怪物,因为没有手,他无法像同龄孩子那样上学……但这些,都没能摧垮她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意志。他开始发了疯般,不分昼夜的练习用残损的双臂写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完成了他的上学梦。可这就结束了吗?不!他知道,他与命运的角逐才刚刚开始,为了在班级里能够生存下来,能够少受异样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得不用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去赢得尊重,赢得喝彩。他再次陷入了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学习中。终于,在经历了九年的寒窗苦读,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后,他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证明自己,改写命运的机会——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师以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义,拒绝他填报志愿。他的梦再次被无情的现实打败,这一度令他意志消沉,上吊轻生!

  也许是上天垂怜,由于县教育局无人。

  可用,村里急需一名代课老师。平日里踏实肯干,人缘又好的马复兴成了人选。工作之初,他饱受各方质疑,还被孩子们讥笑为“无臂大王”但他没有就此退缩,反而大方承认自身缺陷,并迎难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学生们的拥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导,一趟趟的听课走访。证明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收获了爱情。身为代课老师的他,每个月的工资不过20块,可他为了践行对老支书的承诺,一直默默资助贫困学生,从未间断。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为了保护学生课本不被淋湿,被脱落的梁木砸中,住进了医院。后经教育局批准,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在此后的30多年间,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一线。后来,还当选为十大三农人物。奥运圣火传递手。”

  看完《无手老师》我突然想起美国作明威写的“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马复兴的一生坎坷跌宕,但正是这种用于抗争的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运的咽喉,拥有精彩人生。

  看2019无手老师有感

  《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和励志功能的电影。它以我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为生活原型,真实地反映了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它讲述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以马复兴的实践告诉观众:在命运之神没有特别眷顾你的时候,在你遭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同时,《无手老师》又讲述了一个山区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故事。在展示他们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更着力表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让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信念,为观众提供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这部影片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既是对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也是对“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娱乐节目风行的今天,在我们争相观看《哈里·波特》、《钢铁侠》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无手老师》这样的电影,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用一种情节剧的方式演绎真人真事,无疑是有些难度的。可喜的是,影片《无手老师》的编导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捕捉到了马复兴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对家乡、对学生的大爱情怀。如果说,朴实及其朴实之中所蕴涵的坚韧、执著、自强不息是马复兴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与马复兴的性格相适应,影片《无手老师》所采用的讲述方式,同样也是朴实、沉稳。或许,在编导看来,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才能表现马复兴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电影《无手老师》是一部有意义价值的人文影片,毕竟马复兴是个活生生的时代典型人物。这部剧作以及未来影片的出现,不光是教育人们如何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向困难挑战,也不是纯粹反映了一个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会发展对文化知识的重要依赖,也反映了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的正确性和必须性,更进一步表现了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时代。

  无手老师2019看后心得体会

  《无手教师》是根据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获得者马复兴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电影。马复兴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

  1958年的深冬,马复兴降生在下麻尔村一个普通的回族农家。不幸的是,他诞生四个月后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动玩耍的他,不幸掉进了嗤嗤燃烧的炕洞里。由于没有及时发现,他的两只手被烧焦了,还有后背、胸部……从此,马复兴失去了双手。

  很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前十年是在甘肃的临夏,甘肃临夏和青海湟中从地理区划上讲都属于河湟地区,有着相近的民族构成、自然风貌和文化,所以,对马复兴工作的地方应该有更深的了解。

  电影首先感动我们的当然是马复兴这个人。马复兴首先是一个朴实的人,这种朴实,首要地当然是来自于马复兴这个人,与其他正常人相比,马复兴没有手,他是个残疾人,这种残疾让他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体味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其次来自于他所成长的这个环境,在青海湟水流域,多民族杂居,主要有回族、藏族、保安族,当地以花儿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这一方贫瘠、高寒的土地,滋养了他朴实的居民。剧中的马复兴也好,村支书也好,乡上的书记也好,还有村里的乡亲也好,甚至于石灰厂的不可一世的老板也好,其实都是这方土地上卑微的生命,这种卑微最是能打动人。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需要在影视的角度审视。但如果从影视的角度去审视的话,这部影片其实很难算一部优秀的影片。

  首先,故事不是好故事,整个电影下来,所选取的故事并不具有一个明确的主线索,各个故事之间是散的,聚合得并不好,给人感觉就像是小学生作文一样,整个故事并不能够打动人。

  其次,从演员的演技上看,演技也是不合格的,好多镜头都给人一种小学生背诵课文的感觉,不是在演戏,而是在背台词。

  再次,服装道具方面似乎也不合格。马复兴头上戴的帽子和戴法,以及小学翻新落成仪式上赵玉华头上所带的纱,都不合适,道具师还需要再下点功夫才行。

  最后,剧中的语言,那一声一声的普通话念出来的“尕娃”和老校长纯正地道的地方音之间,产生的那种强烈的对比,对一个会用纯正地方音说“尕娃”的人来说,听起来真的很不是滋味。要么你就全部用普通话,把“尕娃”换成“孩子”或者“娃儿”,要么你就用地道的地方音来说“尕娃”,用普通话来念“尕娃”实在别扭得很。

  最终总结起来说的话,人的事迹是好的,但是在影视表现方面还需下工夫,电影实在不是一个好电影。

    416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