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芦苇荡的经典散文:那一处梦中佳境—芦苇荡
学习啦:芦苇荡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景色,它总能在不同季节里给予人不一样的乐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那一处梦中佳境—芦苇荡》这篇文章吧!
在临朐县城东南方60里左右处,有一个依北坡而建的狭小村落,那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家乡。这处浅水环绕的神秘所在总会时不时的涌入我的梦境,让我重温童年的那一件件春夏秋冬的温馨往事。
村子北高南低,冬暖夏凉,村前是一道清浅而平坦的小河,小河的南面又是丘陵斜坡。地里石多土少,所以十分贫瘠,稍一干旱,庄稼便无法生长。好在村子处于河域的下游,最不缺的就是水和山石。记忆中,儿时村子里到处都是水汪汪的,村子的三面各有一大片水泽,里面长满芦苇。这三处几乎将整个村子包围的芦苇荡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她就像巨大的宝藏,一年四季给物质相对贫乏的孩子们带来了吃的和玩的无限惊喜。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当芦苇荡中的冰碴刚刚化掉,芦苇们就迫不及待的冒出了嫩芽,相伴而生的还有芦荻。每天傍晚放学后,挎一个条框,踩着暄软的泥土,在年前割掉的芦苇根部寻找着一处处刚刚冒出的绿意。这时的绿中还夹杂着初生的苦菜、荠菜等,用不了多久,每个人就会挖满一筐的野菜,估计足够家里的鸡鸭鹅等家禽吃一天之后,几个伙伴会不约而同的弃了菜筐,在丛丛翠绿的芦苇中寻找另一样神秘的东西——荻芽。每当看到一根芦荻的嫩芽,便会如获至宝。轻轻地拔出嫩芽,小心翼翼的剥开娇嫩的外皮,便会露出白嫩柔弱的的荻芽,轻轻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软软的绵绵的还带着丝丝甜意,那滋味真的无法形容。一边美滋滋的吃着,一边继续弯腰耐心寻着。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每个小伙伴的手里都会攥着满满的一把荻芽。而起初时的饥肠辘辘,这时也因为有了荻芽的填充而饿感少了许多,在那个缺少美食的年代,每年初春采摘荻芽便成了少年最向往的美事之一。
等到芦苇渐渐长高,夏天也便到了。端午前,小孩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和母亲到芦苇荡中采摘苇叶包粽子。在母亲的指导下,每棵芦苇上最多采摘两三个又大又肥的叶子。采摘好后,回家放到大盆里用水泡好,然后坐在旁边,看母亲把提前泡好的掺和着五谷杂粮的糯米,枣子,用手捞起,放到卷成筒状的苇叶里,成三角包好,用桑树皮捆结实,然后放到大锅里。这时候我一般都会自告奋勇,帮母亲拉风箱,用柴火一顿猛烧,过不多久,米饭的香味伴着苇叶特有的清香飘出老远。勤劳善良的母亲们总是打发孩子,把煮好的粽子分满全村,而孩子们也总是乐于跑腿,在奉送中又迎来各家各样的粽子。每年端午节,粽香总能在村子的上空盘旋好久。
秋天芦苇成熟的时候,苇絮漫天飞舞。大人们用镰刀收割芦苇,孩子们就会争着抢着去剪芦苇梢上的苇絮。用于冬天放到棉鞋里既当鞋垫又能保暖。而苇杆则被编成苇箔用来盖房。或者泡几天后用刀子破开编成苇席远销全国。浑身是宝的芦苇在给大人们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从不慢待了孩子们。荡中生活着各种鸣声清脆的鸟儿,有翠鸟、白头翁、灰雀、野鸭,还有芦苇荡中特有的苇喳子。用柳条编一个鸟笼,几个人合作,很容易就能捉到一只小鸟。放在里面玩几天,等到鸟儿快要死的时候,才在母亲的责骂声中恋恋不舍的把鸟儿放归自然。如果运气好,有时还会在芦苇荡的深处,浅水里捡到几个雪白的鹅蛋或是绿皮的鸭蛋。在小伙伴们艳羡的眼神里那叫一个嘚瑟。
冬天的芦苇荡里,水尤其多,小北风呼呼刮几天后,整个芦苇荡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弄几个自制的陀螺,或者用木棍钉成雪橇,在冰面上尽情的玩耍,总是玩的大汗淋漓。大人们则找个向阳又避风的地方,横架起一根圆木,弄两根绳子,两头各拴一块石头,垂在圆木的两边,来回轮转中将一根根摘去叶子的苇杆编成一领领的苇箔,盖出一座座的新房。老人们则靠在墙根,晒着太阳,看着自己的后生忙碌,看着自己的孙子玩耍,温馨赶走了物质的萧条,祥和取代了季节的冷瑟。
现在想来,这片芦苇荡之所以时时入我梦中,除了乐趣与景色之外,大概最主要的就是她所给予我的那种充实感,肚皮的充实,在阒寂的夜晚,那一把把的荻芽让我不会因为厌倦了母亲做的粗粮而挨饿;精神的充实,靠着这片芦苇荡而生生不息的村里人,也拥有了如芦苇荡一般的博大无私、勤劳坦荡的情怀。她让我学到了勤劳善良,懂得了知恩图报。
作者:徐立文
公众号:临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