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关于阅读的教学随笔::关上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莉莎分享

  学习啦: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教师们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关上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篇文章吧!

  读书这个习惯坚持了好多年,期间也曾有中断过。

  中断的理由并非忙碌,而是内心浮躁,无法静下心来阅读。那段时间,手中捧起的书一次又一次被放下。那最后究竟是什么治愈了我的浮躁?还是读书!强制自己进入一本书内,一旦读进了第一本,习惯便又回来了。只是在这期间,对读书环境的要求也要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是安静独立的空间。因为要减少外界的诱惑,当真正做到“手中捧书,心中不乱”时,你内心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平静。

  听过许多人抱怨,抽不出时间来阅读。在教师这个行业里,忙碌不是阻碍读书的理由,越是忙碌的日子里,我的阅读量会越大。譬如前段时间要修改学生学生的参赛作文,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一稿二稿三稿地反复修改,“折磨学生”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初一的学生生活经历不够,眼界还窄,可以想到的素材不够多。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往往在第一稿便被我们否定,然后再去寻找素材,或者教师提供素材,学生将构思形成文章。当我面对第十个学生的时候,我出现思维被堵塞住感觉。

  于是,我挑了一个下午,拿起琦君的《粽子里的乡愁》认真看了起来。这本书总体色调十分温暖,回忆性散文比较多,文字柔美而清新。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会不由地被这种温暖的氛围感染,想向这种文字靠近,于是紧张烦躁的心情会得到放松。过于紧张的节奏导致的灵感缺失这时候悄然又回到了身边。

  记得《鲁迅先生的二三事》这篇文章里有这么一个细节,鲁迅先生在放松的时候选择翻书,他觉得翻翻书便是休息了。

  我现在倒是很能体会这种感受。

  回顾这几年所看的书,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见证你成长的不仅仅是岁月,还有你所看过的书。我可以在我这几年看的书的类型里找到我的成长轨迹。年轻的喜欢看小说,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看《百年孤独》、看《穆斯林的赞礼》、看《霍乱时期的爱情》。觉得这些书真好看,真伟大,但是是否真真看懂了?现在认真思考,答案还真不确定的。

  现在我的意识里一本好书的寿命应该是无限延长的,它的价值内涵也应该是无限丰富的。因为它们不仅仅蕴含着写作者的智慧,还蕴含着很多生活的智慧在里面。所以当我的学生在一个夜晚与我聊起阿来的《尘埃落定》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解读有所不同了,校长前段时间在其工作室里发起了一条讨论:列举目前为止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我当时没多想便确定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其实当时我只是为这本书双线环形的写作手法感到赞叹。里面的情节人物我已经开始淡忘,出于一个随意的决定,我又查询了这本书的资料,发现我其实并不了解这本书,如果让现在的我重新阅读这本书,我又会有不同的体会。“好书常读常新”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我们一辈子都不敢说出自己的书读够了这样的狂语。

  也因为这一契机,我才发现我这些年所看过的书简单地就是归为两类:小说和散文。而这些书能给我很多美好的感受,但是我发现我的职业发展,我的为人处世,需要我扩宽我的阅读量。于是在这一年里,我看了一些专业上的数和心理学的书籍。以前我只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渐渐地我认识了李镇西、我认识了王军。他们的书籍让我更关注我的工作。初一,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做功利的老师,要在初一就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习惯。这一年培才的人与事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会了我“慢慢来”这一处事方法。

  在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总提醒我自己,慢一点,慢慢思考,想好了再去做。也因为我只有做好了我自己,我才能给予我的学生更多的东西。

  一年前有位朋友和我说平台很重要,它带给你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因为来到了培才这个更加广大的平台,接触的事物很专业也很广泛。我认识了心理咨询师的老师,他们告诉我如何进入心理学这个领域。他们给我介绍的第一本书是一沙的《绘画心理学》。这本书十分有趣,而且专业性强,我瞬间对心理学充满兴趣。在慢慢不断地接触心理学的书籍的时候,我也更加了解自己,宽容他人。最重要的是心理学的书籍让我更了解我的学生,应对的方法也有以前的单一变得灵活。以前看书,凭借的是自己喜好,直观感觉。不得不说,还是看了很多不好的书籍,学到的远不如买到的书多,我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一开始便有个指路人那该多好,这样所走的路应该能更远吧。

  无论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亦或是职业的发展,自我人生方向的确定,我始终觉得你所选择的书籍中蕴含着你所要寻找的答案,你所交往的人群,他们所阅读过的书籍中,也隐藏着你所要的答案。前提是,你已经走在阅读的路上了。

  以下是课前展示,每天语文课给十分钟时间学生展示文章,文章自己挑选,展示完了阐述挑选这篇文章的原因或者谈论看完这篇文章的感想,效果:引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掌握了学生阅读的方向,但是成绩上的体现并不明显,阅读方法上还需要指导。

作者:诉非

  公众号:诉非s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