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优秀作文>

写人的优秀作文:我的妈妈

咏良分享

  学习啦: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对于母亲我们都是无比的尊重,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我的妈妈》这篇文章!

  我的妈妈

  自从九个月的我被奶奶抱走,上学以前的几年里只有过年才能和母亲最近距离最亲密地接触。

  时间毫不留情地删除了我脑海里那些短暂而温馨的画面,现在竟然连一个破碎的片段都没有留下来,所有的称不上记忆的回忆只能从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找到依据。照片上幼小的我和更幼小的妹妹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被抱在父母的怀里。

  等再大一些上了学,每年还有一个暑假。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地方也不被期望去学习更多的技能,除了很少的暑假作业,其余的时间就是用来贪玩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自理能力的增强,我开始可以在暑假里去和家里的另外三个成员相聚。

  记忆中的闻喜东镇3534兵工厂是建在一座山的半山腰。那时候全国有很多个这样建在山里的兵工厂,虽然只是做做军用被服,依然属于军事机密,需要保密和隐蔽。

  山不是很高,山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从家属院到工厂需要下一个很大的坡。模糊的记忆里路边还有工人们自己开辟的菜地,山里鲜有人来,一般都是双职工和孩子。

  在我成人后的很多梦境里,都再现了去攀爬那并不高的山顶,虽然我后来也因为旅游攀爬过很多名山,但是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梦境里的山就是我小时候随父母一起爬过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

  因为奶奶大字不识一个,那时候中专毕业的母亲在我眼里是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在短暂相聚的日子里,她教我背唐诗,让我和比我小一岁半的妹妹比赛背诗。

  她从书上摘抄谜语让我们猜,我不知道是不是因此受了熏陶,奶奶经常说我小时候特别听话懂事,上街从不乱要东西,可是就是喜欢看书,见到书店就不走了。在那个不是很重视学习的年代,也许是母亲不经意间点燃了一个孩子求知的渴望。

  虽然年纪已经足以回到父母身边去生活了,可是宠爱我的爷爷奶奶却舍不得让我回去。一直到我的父母调回临汾,一直到我上了高中,我才真正有机会和母亲真正地生活在一起。

  这时候的我已经不再是个孩子,敏感而又自尊的青春期让我对父母的有些做法颇有微词。口无遮拦的我可能很多次都在无意中伤害了母亲那颗极力弥补感情裂痕的心。

  像我的姥爷一样,母亲一直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小时候因为姥姥的强势,作为长女被打骂是家常便饭。姥姥不擅长做针线活,于是就把母亲培养成一个很早就自己动手丰衣全家的小妇人。

  记得小时候我穿的衣服、鞋子包括书包都是母亲给缝制的。当然一个手巧的母亲也造就了一个不会针线活的我,现在一些针线上的小活都是委托母亲或者裁缝来完成,母亲家中那台上海出的蜜蜂牌缝纫机至今还没有退休。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母亲:你能管了她一辈子啊,现在真的希望她能管我一辈子。

  当所有的委屈无处宣泄的时候就变成了自卑。

  小时候的母亲是很自卑的,自卑到坐在井边哭泣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后来姥姥总是在我面前夸赞母亲,说她一个村里孩子考上学校还分配了工作,自己养活着自己。言语之间的赞誉或许带有几分自责和愧疚,但更多的是骄傲。

  那个时候一个村里考上县里初中的孩子寥寥无几,母亲和另一个男孩很幸运地被幸运女神光顾了。据说那个男孩后来因为尿床休学了,而妈妈不仅就着咸菜馍馍和凑起来的学费坚持了下来,还顺利地考上了一所中专,分配了工作。

  就是后来在给我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不善表达的她依然是轻描淡写,我只能凭借想象去再现那个皮肤黝黑,身板瘦弱,衣衫破旧却眼神坚定的小女孩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母亲是个简单的人,没有太多的心眼也没有精明的头脑 ,这一点上我更像她。在一些会算计的人眼里,她也许就是根可以随意欺侮的木头,但是往往在最后你却发现,她竟是那根无声无息在地下埋藏了千年而不朽年的乌木。

  她不在乎吃亏,因为她在名利上想得很开,争强好胜精明算计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好处,却换不来一世的安宁与安心。她在工作上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工作要好好干,是你的终归会是你的。

  因为性格的原因,父母的感情不是很融洽。出于对弱者的同情,以前在谈及此事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对于父亲的不满和指责,可是这并未能让母亲感到满意,她对父亲的袒护之情溢于言表,她不允许自己的女儿说父亲的坏话。有时候我真是有种恨铁不成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

  可是现在当我听到自己的女儿说爸爸不好的时候,我竟然如出一辙地为他袒护正名。也许从母亲那里我已经把”宽容胜过仇恨“这句话扎根在了心里。

  现在七十岁的母亲每天打打太极拳,上上老年大学,有时候还来看看忙得焦头烂额的我 ,给我做一顿算不上美味的午餐。

  上一次见面的时候,看着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手脚灵活的母亲,我忽然冒出了一句:再过十年你还能来看我吗?

  说完之后忽然有些后悔,为什么要想得那么远,珍惜现在的每一个日子才是对未来最好的规划。

  作者:云卷云舒

  公众号: 正月割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