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有关城乡的感悟随笔:城里人与乡下人

莉莎分享

  学习啦:无论是对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来说,土地都是唯一的根部和依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城里人与乡下人》这篇文章吧!

  生活在这座城市与乡村结合部的小城,城里人与乡下人的概念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淡化的或者说是模糊的,甚至我也像沈从文一样,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乡下人。是两个孩子,让我对一个人的城乡身份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又是一年秋风起,又是秋期开学时。女儿和她的表弟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上学校报名的时候,学校说有农村户口的可以少交学费,女儿的妗子就从老家拿来了女儿表弟的农村户口本,这样女儿的表弟仅仅交了40多元的学费,而女儿由于是城市户口,却交了100多元的学费。晚上吃饭的时候,我笑着对女儿的表弟说:“还是农村孩子好,你就是农村的,交学费就交的少。”女儿的表弟一听,大为光火,他气呼呼地说:“我是城里的,你才是农村的。”我知道,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是国家的爱民政策和英明之举,让没钱的孩子也能去读书。但我却不知道,一句“你是农村的”,却让 幼小的孩子的心灵受到这么大的触动和反应。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孩子。虽然从十几岁就开始在外读书,但农村的一草一木和四季的劳作我是那么的熟悉,幼时对土地的亲切和各种贫乏而丰富的游戏,让人终身难忘和反复回想。农村各种各样的劳动很是艰辛,但农村变幻的天空、广阔的田野、碧绿的庄稼、青葱的树木也很是让人舒心。儿时的游戏,有滑冰,有月光下捉迷藏,有叨鸡,有老鹰捉小鸡。没有玩具,我们就用无处不在的泥土自己做,像泥手枪、泥电话、泥汽车等等。那时吃的东西很贫乏,晌里饿了只能回家掰块凉馍吃。然而就是这样的农村生活,直到如今还是很让我怀念。至少,我的童年是自由的,是广阔的。

  现在的孩子却是厌恶农村了,甚至以农村人为耻。的确,在城市,孩子们可以不用顶着毒日头上地干活,可以不用踩泥巴淌水,可以看到农村看不到的五彩缤纷,可以吃到农村吃不到的各种零食小吃,城市使他们从小学会了享受,没有艰辛的享受。然而孩子不知道,城市的狭窄,使他们享受不到农村自由的风,使他们看不到阔大的天空以及明亮的月亮和满天的繁星!孩子们的梦想,被实实在在的享受所替代!我固执地以为,孩子们的心灵还是需要农村的风、雨、霜、露,土、泥、草、木,月、星、光、影等自然的东西来唤醒和濡染,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心灵才会是健康的,才会是充满生机的。

  故乡是每一个人心灵的家园。李白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沈从文会时时难忘自己的湘西和边城,鲁迅总是会记起儿时故乡的百草园、社戏和茴香豆,而现在城市的孩子,他们长在之后,除了能记起到处是水泥和高楼之外,他们还能记起什么?!城市不是故乡,而是我们身心漂泊的异乡!而我们的孩子们,是一群自小就没有故乡的人儿,他们的故乡只能是我们的故乡而已——我们来到城市之前所脱离的那片土地和村庄!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在一代代人向城市文明迈进的挣扎中,人类的心灵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所幸,孩子们自小还有追求自然的天性。虽然他们嘴上说不喜欢农村,但他们还是不由自主地喜欢亲近土地。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看到两个孩子不是在房后玩沙堆,就是在房子东边的土路上玩泥土。虽然总是看到他们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但我还是由衷地高兴。因为,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土地依然是他们最为喜欢的。我也多么想告诉他们,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土地都是我们永远的根部和依凭!

作者:张中坡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