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作:你好,陌生人
陌生人:
你好!
见信如唔,今天是二零一八年四月五日,清明。无论你我是否相识,抑或相知。此刻我想把你当成陌生人,因为我只想和你聊聊信仰。
不知你是否看过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如果你看过,你会记得在影片里那个保姆只要按着古兰经发个誓,就能得到1500万的赔偿,解决丈夫的债务。但是她却没有这么做,她说她做不到,因为根据教义,她相信这样会给孩子带来灾祸。古兰经对于教徒来说,是他们行事立人的准则,对于信仰,虔诚且敬畏,不容的半点亵渎。当然,这不是对其道德的改造,而是利用人们对未来的恐惧约束其当下的行为。其实保姆的道德修养并没有那么高尚,不然她也不会到最后一刻才松口。她不肯撒谎的原因,只是害怕给孩子带来灾祸。
而在台湾电影《一一》里,也有佛教的出现,但这却带着太多功利的色彩。从古至今,我们都不缺神,上至文曲星,下至土地神,连厨神也有四个。不过,我们好像只是在有所求的时候才会想到这些神,为考试求名,为生意求财,为生活求运……
佛寺千年传承,佛光普照大地。“信佛之人”却只记住了那佛光保佑,那块开过光的玉蕴藏着佛的庇佑,驱邪避魔,招财保运。而选择性遗忘了若你在所求中卑鄙、丑陋,那佛光也在注视着。
其实我觉得所有的宗教本质都一样,好与坏,神都会对其信徒作出反应。
我们不缺神,我们缺少的,是信仰。人类破除了一切有神论后,开始信仰科学和理性。科学和理性又是人创造的,于是我们慢慢开始信仰自己,鼓吹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潜能,一旦被激发,任何不可能都可能变成可能。回头省视,是否自视过高了呢?
聊到这你可能会疑惑——我们到底应该信仰什么?
很遗憾,基于我所学,我难以回答,只能说现已不是唯一解。
Jony J在《信仰》里唱到: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信仰是你的指南针。可能信仰不应该被选择,而是自己找寻吧!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出现多元化的价值观,形成多元化的信仰:上帝、佛祖、科学……可是对待任何一种信仰,难道不都应需要内心虔诚与敬畏吗?
就像我是无神论者,就绝不会开教堂。
在我看来,这也是信仰的作用,让信仰之人有所敬畏。
人活着,应当有所期待;人生活,应当有所敬畏。
朋友说:有些人总批判别人,用的是这样一句话:“你没有信仰。”是啊,人们不一定要有宗教,但生命需要有信仰。也不知道谁说过,信仰来自一种不可知的神秘参与,它并非是宗教或者特定产物,而是让生命与生命链接,让个体超越此刻的存有,既能产生慈悲与向善的情怀。无论心中有没有宗教,这种精力和心态都是人们足以达到平静与幸福的地步了。
所谓信仰的力量,是当我们在选择时,能像《一次别离》里的保姆,有所约束;当我们在选择时,能像Jony J,看清方向,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去恨。
好了,今天就暂且聊到这吧。
再会,陌生人。
2018年4月5日
公众号:下沙文学馆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