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读后感>

读《哈佛中国哲学课》有感:中西观

张洪分享

  学习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哈佛中国哲学课》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哈佛中国哲学课》是一本用美国人的视角解析中国古代哲学观念的书。作者迈克尔·普鸣是哈佛大学教授,其所授的《中国伦理与政治》是哈佛大学排名前三的全校公选课。

  书中介绍的孔子、孟子、管子、庄子、荀子等哲学家的思想我并不陌生,毕竟这些先贤和他们的思想言论曾反复出现在我从小到大的各科考卷上。可从美国教授眼中看又是什么样呢?荀子的《劝学》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被美国教授解读为“改进自然”,难不成我背了一篇假《劝学》?这句放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上下文中,分明是“劝戒大家多向他人学习请教”的意思吗。

  对于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普鸣认为此书“提出了一个基础的、看似深奥的问题:你怎样应对你的日常生活?对于孔子来说,世上的一切都从这个最细微的问题开始。与那些宏观的、难处理的问题不同,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与我学习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它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也有很大不同。

  对于《论语》中的“礼”普鸣则解读为“仪式感”。作者认为中国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仪式不断重建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通过各种仪式越来越好,类似于人们走进心理医生的办公室,诉说自己的烦恼,发现真实的自己,建立起与他人交流的不同方式。好吧,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中国的“礼祭仪式”和美国的“心理咨询”的作用画上等号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不是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孔子、孟子、荀子呢?这本书确实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许多不同视角的解读,至于中国读者认不认同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平安小果果

  指导:

  公众号:平平安安的亲子阅读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3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