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家长和老师的话题讨论:家校联手为孩子助力

智明分享

  编者按: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联起手来,为孩子助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人文关怀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内核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实施分层次教学,打破一成不变的流水线式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环境。

  关怀教育模式认为,我们不能通过推理的方式教导学生遵循某种原则,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关怀来与学生建立起特有关怀,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身体力行中,体验到关怀关系,并且让学生在被关怀中学会关怀。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教师和家长们都要充分做好表率作用,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做好关怀者的角色,来培养学生的关怀品德。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是道德的化身,而家长则在孩子的心中是生活的保护神,如果教师和家长自身的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那么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心中一落千丈,教育力就难以形成,也无法发挥教育影响力。

  人文关怀教育模式是一种由困而发的教育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中小学生完全服从教师,课堂氛围趋于沉闷、冷漠,教师要求学生单调重复地死记硬背和练习冗词赘句、公式定理等,学校成了令人沮丧的地方。针对这一“困境”,杜威从关怀教育生活本身出发,确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逐渐纠正了已有教育生活的偏误,推动了美国教育的发展。应该指出,关怀教育生活,不能将其泛泛地理解为“走进学校”。因为许多“走进学校”的人,不一定真正“在教育生活之中”,不一定在聆听教育生活的诉求和感受教育生活的苦乐忧欢。人文关怀教育模式,不能只停留于号召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一般性层面,更要求教师和家长带着真情实感去体察孩子的学习生活,从而建立教育共同体,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首先,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改变那种机械式的单向传输形态,让孩子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入,保护每个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挖掘并扩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利益根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我们要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要把每一位孩子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孩子的人格并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个性差异,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他精彩活泼的个性,我们只有在感情上接纳了个体,才会激起孩子更强的学习动机,孩子才能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其浓厚的孩子兴趣。孩子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差异,丰富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使世界五彩缤纷;最后,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更要善待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发展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当然,在家校联手构建人文关怀教育模式时,必须要避免形式主义,也就是形式化的行为训练和机械的重复,无视孩子的自主性。如果这样,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就会变成一种在教师和家长操纵下没有自主判断,没有行为决策自由的模式,也许表面上非常热闹,但实际上无法发觉孩子智慧的力量,更不可能对孩子的心灵有所触动。

作者:思荣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