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八月》影评:用黑白影像致敬那个年代

子文分享

  编者按:《八月》并没有预期中那样完美,但相比今天国内市场所谓的姹紫嫣红还真有其独到之处。准确的时代记录,父辈无力的生活轨迹,下岗大潮铺天盖地的阴影,让一个孩子眼中的八月盛夏变得如此焦躁而又苍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八月》影评。

  孩子眼中的世界

  从很早开始,电影人就喜欢从孩子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孩子单纯,质朴,还未被外界的市侩和庸俗所侵扰,所以他们眼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可塑性,都没有一定之规,都会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毫无人为干预的直接过度。这份纯粹不仅是电影人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更成为一部分观众对自己童年的共同追忆。特吕弗拍了《400下》,让安托万向着大海奔逃并在最后给了全世界一个惊恐的目光。托纳托雷拍了《天堂电影院》,少年多多见证了亲密镜头从无到有的社会变革。张大磊借《八月》中小雷的懵懂见证了下岗潮肆虐的北方生活。

  我原以为这会是一部贾樟柯式的作品,或者类似于《黑处有什么》那样的带有些许悬疑色彩的剧情片。可看完之后我发现本片的故事好像汾河水涓涓细流,很难找到一处波澜壮阔,或者惊涛拍岸的地方。哪怕里面有混混打架,警察抓人,可在孩子的眼里都一晃而过,无法给人以直接且强烈的心理震撼。但如果联想到八月盛夏下岗潮的暗流涌动,家庭收入、人际关系的分崩离析,经历过的人就能体会那种透心凉的无力和折磨。孩子渴望成为英雄,可他所处的世界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英雄的世界。

  我们都在巨婴国

  《巨婴国》的下架在前段时间甚嚣尘上,借助国家的力量迅速偃旗息鼓没啥动静。但对本书稍有了解的人还是难免会对书中部分文字产生共鸣。电影《八月》同样带给我们《巨婴国》的感觉。懵懂无知的小雷,自认有能力的小雷父亲,为了小雷进入重点反复努力的母亲,一把年纪因媳妇闹脾气和父母闹僵的舅舅,再或者厂领导的儿子,寻性滋事靠打台球卫生的小混混。每个人都没有长大,每个人都不够成熟。当然不止他们,包括观看电影的各位,和正在码字的我。

  影片中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想必许多80后并不陌生。大工厂制度的垮掉,让曾经的大锅饭再也无法继续下去。所谓的旱涝保收成为一纸空文,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挥也只有运动赛场上拔河才昙花一现,而整体的生活状况,工厂效益就像那辆突然熄火的车,关键时候掉链子破坏所有人的性质,惊醒所有人的和谐梦。每个人都指望着工厂,每个人都等待着发工资的那一天,锅里热着的一碗面不仅是给小雷的仅有,或许也象征着工厂最后岁月给每个工人所残留的价值。

  小雷渴望成为英雄,可以像李小龙一样以一敌百威风八面,可回家之后却让妈妈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无法争辩的爸爸也只能是说着片汤话打着圆场,无能为力的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面对厂领导儿子的谩骂,气急败坏的爸爸只能和老婆絮叨,最后竟然把小雷当做挡箭牌让小雷出头,父权形象可谓彻底崩塌。

  一方面,他告诉儿子人不可以低下高贵的头颅,另一方面他却百般乞求工人文化宫售票员大姐网开一面让他和儿子进去看一场免费电影;一方面他和老父亲反复强调人都是靠能力混饭吃,可在酒醉之后妻子的咄咄逼人下恨不得撕破脸面大打出手。这样的角色绝不止小雷爸爸一个人,他所代表的,正是多少年来巨婴国的无数男同胞,希望有棵大树让自己乘凉,从未考虑过自己成家立业,让自己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一旦大树倒下,那他的生活也就彻底毁掉了。

  骤变的城市,失意的父辈

  影片中的小雷或许始终无法理解父母纠结的原因。对他而言,上不上重点初中或许并不重要。可对父辈而言,那个时代的骤变却足以改写他们预设的生活轨迹,或者彻底毁掉他们对美好的生活残存的期望。原本平均工资的左邻右里,突然之间都失去了工作收入,原本相安无事的厂区大院,突然变得人性惶惶纠纷四起。原本渴望凭这些工资安安稳稳到老,看孩子长大后顺利接班进厂,分房结婚再生子的父辈,被下岗潮的不宣而战被打得溃不成军。想当年太原某双职工家庭就曾因上初中的孩子要10元班费而全家自杀!就因为夫妻二人全部下岗家里实在没有一分钱!这种人间惨剧今天说起来只能是故事,可就当事人而言这不是悲剧么?

  曾经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厂区大院,曾经看电影不花钱的工人文化宫,曾经见面客气相互串门的街坊邻居,都在那个夏天变得焦躁而彷徨。小雷可以带着自己的双节棍混迹于人迹罕至的田间地头,厂区深处,可承担着家庭重任的父母却不得不面对时局的变化,生活压力的骤增。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发,让无数人的心思活络了。而下岗潮的突然来袭,则让无数久居大院依托大厂生活的死心眼失去了生存的方向和资本。

  你可以说他们因循守旧,但这是时代造就的问题。个人在时代洪流面前永远不过沧海一粟。突然风向变了,突然就让年过半百的他们自主创业,突然就让他们个个都有绝活自谋生路,这可能么?骤变的城市,失意的父辈,都不过是时代的淘汰者。

  那年八月,我还是个孩子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对小时候的生活情境总是历历在目。暑假八月是最开心也最放肆的日子,除了去看姥姥姥爷,就是在炙热的太阳下和最好的朋友跑来跑去不舍得回家。电影《八月》虽然用黑白色调表现,但阵阵蝉鸣下的燥热还是让镜头外的我感同身受。小电风扇来回转动,心生喜欢的大姐姐就在家对面,让自己害怕的小混混总是威风凌凌,太多的场景似曾相识,勾起我无数的回忆。

  盖了章的游泳证,自己做的双节棍,最热门的双卡录音机,家门口的台球案子,工人文化宫门前的打架斗殴,僻静小树林的勒索钱财,都好像自己身边的故事。而姥姥姥爷的劝慰,社区医生的来了又走,家长里短之下更让我们追忆那段时光的温暖和轻松。可经历过这一切的我就一定能准确描述那个年代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时候的我也和小雷一样年纪,只顾着贪玩,记忆是不全面不立体的。真正能描述那个时代的只有父亲母亲。因为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

  影片中有一段,小雷的父亲看电影《遭遇激情》潸然泪下,这或许是他生活的写照。郁郁不得志的他面对爱情,家庭与事业的无助,在电影中【激情】的煽动下泪流满面。那个八月是酷热的,能如实记录下那个八月,对经历者来说是好事。因为那样的岁月如此苟延残喘,如此颓唐惨淡,如此令人记忆难忘。

  公众号:燕子李三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