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读后感>

《公园里的声音》读后感书评:看!图画会说话

子文分享

  编者按:《公园里的声音》用四种声音(即书中四个人物),从四个角度来对去公园这件事进行各自的描述,反映出不同的心理世界。读《公园里的声音》,就像挖宝藏一样,寻找的过程充满着诱惑和惊喜。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他是一个超现实主义写实派的绘本创作者,他的画风非常的耐人寻味,充满着新奇和创意。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暗自告诉自己这本书的图画细节肯定特别多,一定要细细地看。

  这本书的创意之处就是用四种声音(即书中四个人物),从四个角度来对去公园这件事进行各自的描述,反映出不同的心理世界。

  这本书因为细节太多了,所以用了整整一小时才勉强讲了前两种声音,但是幼儿的兴趣依旧很高涨,还想继续往下听。在这次分享过程中,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举手了,这在以往的绘本分享中是很少出现如此“全民互动”的。

  在分享这个绘本之前,我已经看了不下二十遍了,都不敢说自己已经把所有的细节都找到了。读安东尼·布朗的书,就像挖宝藏一样,寻找的过程充满着诱惑和惊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让图画说话的,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第一种声音,是贵妇人的。通过图片我们知道她的家庭是如何的?幼儿很轻松地可以回答上来是“富裕的”。但如果仅仅回答到此那真的太不够了,要记住,这本书重在观察图画,所以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从哪里知道这个家庭很富有?”这时幼儿开始仔细看图了,有的说是从他们的衣服上判断,有的是从他们的别墅来推断,有的是从他的纯种的拉布拉多犬来推测,这才是从图画中采集到的信息,这也才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在这幅图里面出现了两条狗,一条是贵族狗,一条是被称为脏兮兮的土狗。那么在图画中你能发现什么吗?立刻有个幼儿说发现路上有两个人。“这两个人一样吗?”“不一样,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很好,性别不一样,除了性别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我看那个女的是国王。”“你从哪里判断的呢?”“她带着王冠!”“很好,她是女王,那男的呢?”“男的看着很穷”

  “看着很穷?你是从哪里判断的呢?”“他还背着东西呢,穿的衣服也不好看!”“一个是女王,很高贵,一个是背着东西的劳动者,看上去很穷。为什么这幅画里会出现这两个人呢?”这个问题难住了大部分小朋友,就在大家还在讨论的时候,突然一个小女孩高高地举起手说:“我知道啦,那个女王就是那条拉布拉多犬,那个男的就是那个土狗。”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并和她击掌表示祝贺:“很厉害的总结能力,不过有个字你说错了,应该是女王代表的就是那条拉布拉多犬,那个男的代表的就是土狗,可不能说他们两个人是狗,哈哈!”这样的引导,立刻突显出了幼儿积极思考的主动权,还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获取信息,通过这两页的互动,幼儿仿佛突然会看图了,接下来更加精彩。

  在这一页,我们通过这位妈妈的语气能够感受到母子两个的关系好不好呢?“不好!”“你是从哪里判断的呢?”“这位妈妈对儿子说的话太严厉!”“这是从文字上,你能从图画上看出来吗?”“他们离的很远,还这样,扭着头。”“是的,如果关系很好的应该是紧紧的挨着或抱着,这个距离其实就是他们的心里距离,说明他们的关系不太好。但是我们看到两只狗的关系却是非常的好。”这时候有个小朋友发现左上角有一个人,后面竟然有一只鳄鱼。我继续引导;“后面有一只鳄鱼,还张开了嘴,会怎么样呢?”“会吃掉那个人。”会不会吃掉呢?我们看下一页……

  在这一页我们发现鳄鱼闭上了嘴巴,人也不见了,这意味着什么呢?“被吃掉了!”不管是不是被吃掉了,现在出现了鳄鱼,我们总感觉是很危险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幅画呢?原来是他的查尔斯不见了,查尔斯不见了,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很害怕!会不会被鳄鱼吃掉呢?”“很担心”“很恐怖”。通过图片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担心和害怕呢?

  其实这个妈妈还是爱自己儿子的,因为当发现儿子不见时,她是如此的焦虑不安、恐慌害怕。看后面的背景树,都长大了嘴巴,眼睛往下低垂;还有报纸上一个张大嘴的图片以及妇人身上的纽扣都长大了嘴巴。这些细节不正是此时妇人焦虑恐慌的心理反应吗?她声嘶力竭地在那里呼喊,这个时候是一个特写镜头,她的五官清晰可见,她的眼神惊恐不安,她的帽子已经突破了框线,呼喊声把树都吹歪了,树叶都吹跑到了框线外。这些细节足以在告诉我们:她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事。

  当她看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在跟一个“野孩子”在聊天,她很是气愤,让儿子赶紧过来,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什么话都没说。尽管他们什么话都没说,但是别忘了,这只是文字信息,绘本还有一种语言,就是图画里的语言,我们看到了多多乌云,看到了树变成了火的形状,而且连门上的铁尖也变成了火,这个火不正是妇人心中的怒火吗?眼睛紧闭,嘴巴上翘,不正是她生气的外在表现吗?这就是图画的语言。

  这次分享,幼儿都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高兴,有的还能指出图画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这种抽象概括和总结能力对幼儿来说简直太厉害了,这就是图画所带来的“秘密”,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本书如果是这种方式来讲的话,会更精彩,更有互动,也更热闹,更能发散思维呢?

  作者:胡朋蕾

  公众号:小胡老师爱绘本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