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心得:再说“莫氏研修”

智明分享

  编者按:《再说“莫氏研修”》讨论的是教师研修的问题。这篇文章对老师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值得你一看。

  去年,我在浙江外国语学院随汪潮教授参加省里的一个学科带头人培训。教授是个智慧、严谨而不失风趣的人,经常会即兴地安排一些锻炼学员的机会。我的运气比较好,经常会被点名,主持、评论、说课、评课、报告,就连最后作为学员代表结业发言也是半夜接到任务。所幸,任务都完成得不错。

  虽说是“幸”,但在内心,我自知,我能从容面对这一切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参加“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研修班”三年及后加入“研究者联盟”跟随莫老师研修学习所带来的“训练有素”的专业思维和专业底气。

  是的,“训练有素”。因为,有序架构对学科规律进行创造性摸索的“研训平台”,崇尚具有独立精神和基于建构的批判性思考的思维习惯和研修勇气,进行精确向度(“研修课程朝向”及教改“顶层设计”)指引下朝向能力生长的研修行走,一直以来都是莫老师主导的绍兴市小学语文各类研训团队的研训方向。

  所以,在“莫氏研修”中,你必须时时准备调动你所有的“思维观感”和“专业储备”以投入不断挑战你专业极限的“思辩”和“对话”;在“莫氏研修”中,你必然会不经意地感受、响应并最终卷入来自语文课程魅力和教改实践智慧的“美丽冲动”和“明亮召唤”;在“莫氏研修”中,你已然习惯研修团队热情、主动、开放的研修氛围对自己产生的莫大影响,对自己更为精准、更有深度、更具力量的专业行走带来的巨大帮助。

  的确,“莫氏研修”的“训练有素”,可以让你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专业自信),一个睿智的大脑(专业思维)和一身扎实的技能(专业素养)。而可以观照和印证这一切的便是每一次研修活动。盘点历次研修,因其内容安排的系统(基于教改顶层设计的“核心阅读框架”)、紧凑又极具思维碰撞的激烈性,无不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稽山小学、蕺山小学等几次涉及“课堂革新”的思辩对话较激烈的活动,更让人意犹未尽而又不失酣畅淋漓之感。

  但是,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可能还是联盟第二次活动。那次研修活动指向“诊断”和“激活”,目的是帮助我们在已有的专业发展基础上,找寻和确认自己更为精准、更为适切的专业发展目标,同时指导我们借助一线的教改现场,围绕主题研究,做深做透,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底色。而这正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青年教师亟需突破的专业发展瓶颈区。

  活动前,莫老师要求学员们从自我分析、目标定位、研修期望等方面出发,制定好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在学员们的自我认同、自我反思和自我定位中,所有人逐一上台阐述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莫老师采用了“面对面”的对话方式,基于每一位学员专业发展规划的阐述,逐一交流问辩(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学员被问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这样的问辩是直抵要害,但又让人醍醐灌顶,豁然明朗的)。

  其间,既有对学员已有专业发展起点的肯定和鼓励;也有对研修团队发展方向的思虑和筹划;更多的,则是引领学员们发现自己当下的专业发展瓶颈,思辨、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发展最近区(儿童阅读推广,习作教学,阅读教学等等),从而让学员们从众多的研修模块中精准地确认自己的研修方向。

  同时,为了更好地形成研修合力,使团队研修的力量最大化,莫老师还在后续研修中,基于学员们的自身专业特长和发展规划,分别组成儿童阅读推广、习作教学、高、低段阅读教学等不同专业发展向度的“研修小分队”,鼓励学员们后续展开有方向、有深度的研修行走。

  我相信,这样的“诊断”和“棒喝”,在很多老师的专业发展生命中是第一次,也会是触动最大的一次。它为我们走向精准、有为的“忙碌”,捋清了“隔碍”和“阻障”。

作者:莫国夫
公众号:莫国夫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