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札记:基于问题取向的教师知识学习
编者按:《基于问题取向的教师知识学习》主要探讨老师专业学习的问题。对于教育工作,我们要学会先寻找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段子。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被很多大学邀请去做报告。他因此疲惫不堪。一天,司机对他说:“你太累了,今天我帮你作报告吧?”爱因斯坦问:“你能行吗?”司机说:“我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司机上台果然讲得滴水不漏。但刚想下台时,一位博士向他提了一个非常深奥刁钻的问题。司机不知怎么作答,幸好脑瓜转得快:“你这问题太简单了,我司机都能回答。”爱因斯坦站起来几句话就回答了问题。博士惊呆了:“没想到他的司机也远胜于我。”在回去的路上,司机对爱因斯坦说:“我知道的只是概念,你懂得的才是知识。”
这个故事让我首先联想到了我们当下的教师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浙江省为例,每五年每位老师都要经历360学分的培训,其中包括为期12天的90学分的集中培训。此外还有每年各类学科教研活动。据笔者观察,在各类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授课者一讲到底,去问题化是一个比较的普遍的现象。学习与教学现实脱节,教师被动中的能动性未能很好激发,是当下行政主导的教学专业学习的面临的困境。
任何的学习,如果知识不被运用与转化,就不能被个体真正体验。这样的知识充其量就是一堆没有冰冷的概念。这样的知识不会穿越学习者的身体,成为学习者的素养。
除了行政主导的培训式学习,教师还有大量的有意无意的自我学习。比如时下最常见的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知识学习。这样的学习,优势在于便捷,随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空进行。但同时往往也附带着知识零碎、缺乏结构性的问题。而且这样的“瞬间点开”机制,容易成瘾,由此带来深度思考和行动实践的缺失。
就如乔布斯说:“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
比如在我的手机和电脑,也收藏了大量的所谓干货文章。但我越来越明白,这很像松鼠囤积松果,除了不断增加数量,其实很难有真正的学习和改变。
很多看似这样很努力的人,往往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努力在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法国人安德烈.焦耳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说,所谓学习,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先有概念”,从一个既有的解释网络,过渡到另外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网络,以处理眼下的情景。
我们很多时候就跟爱因斯坦的那位司机差不多,我们看似经常囤积知识,以为收藏就是学习,但收藏除了体现的知识焦虑感,很难真正提升认知。
我们往往只是“知道”,而不是理解。
奥苏贝尔、布卢姆、威金斯、麦克泰等学者以及哈佛大学的“零点研究”项目都对知识“理解”作过出色且深入的研究,提出的有关理解的4个维度可以给我们启示。
一是能不能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
二是能不能做出判断以及新的探索。
三是能不能运用知识。如用经济学知识设计一项金融计划进行投资和储蓄。
四是不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这样的“理解”,才是真实的、高阶的知识学习。
所有的学习,大致都有三个区域,一是舒适区,二是学习区,三是恐慌区。在舒适区的专业学习,只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平面移动,真正的学习与改变并不会发生。而恐慌区,则距离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太远,学习者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抵达。恐慌区造就的是更多的学习失败者。
所谓学习,其实就是摆脱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多年的职业经历让我认识到,在教师的专业学习中,特别是需要突破发展高原期的骨干教师,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聚焦你遭遇的教育问题。这是真正的学习区。
这样基于自身教育现场的问题确立,正是你主动为自己专业精进设立的某种挑战。在这种挑战性的学习中,你要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和思维缺陷是相对容易的。这样基于现实教育问题解决,能让你的专业学习远离庸常的平衡和稳定。在不断的主动失衡中,你会主动建构起更高阶的专业能量,如此往复,螺旋上升。
学习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蜕变意味着否定和升级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知。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学习而言,我想说的是未经运用的知识都不是知识。
我的偶像——明代大贤王阳明在阐述其著名的“知行合一”时有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按照王阳明的说法,知与行,不是先知后行,也不存在知行二分。知与行,原来只是一个功夫。如若学习者的知识不能用来实践和行动,就说明学习者根本就没有这个知识。王阳明的“实践哲学”对于我们当下清谈过度、信息爆炸、理念层出不穷的教育领域具有强烈的警醒意义。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我们需要“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的学习姿态。这“一瓢”,就是能够解决学习者遭遇的问题,就是能够为学习者的专业生命赋能。
好的学习,本质上都是问题驱动的。面对遭遇的问题,学习者会本能地会感到本领恐慌。旧有的认知模式型和思维边界会让人感到自己的浅薄。但这正是专业学习的开始。
在每个教师的教育现场,问题可谓俯首可拾。但什么问题最需解决,而且通过努力能够解决,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学习的最大问题。
其实问题的发现与聚焦,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它需要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对话,一直到能清晰地提出一个明确具体的真实问题。
知识未经运用和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它永远无法成为一个人真正的素养。无论是看起来多么酷炫的理论和策略,未经教育现场的考验,未能尝试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产生的知识必然是静态和惰性的,必然是是那些容易脱落的脆弱性知识。
一线教育工作是实践至上的学问。所有的教育知识只有进入学习者的教育场景,解决学习者的教育问题,这样的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属于学习者的实践性知识。这样的知识才会有活性,才会产生与个体专业生命的粘连,沉淀为学习者的专业素养。
基于一线真实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标志着学习者的专业学习真正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世界是在直面和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迭代前进的。我想教育亦应当如是。
作者:莫国夫
公众号:莫国夫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