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写景抒情的散文:眺望珍宝岛

凤婷分享

  编者按:珍宝岛不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观光地,它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现代战争遗址地,它宛如一张历史名片,任岁月诉说它的慷慨和雄壮,任光阴刻录它的激昂和辉煌。

  面积仅有0.74平方公里的珍宝岛,相对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说的确是太小了;相对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让出去的土地来说,珍宝岛也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名气又是那么大,以至于一提到它就能调动我几十年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成为吸引我来此不容犹豫的让人眼睛一亮的所在。

  带着萦绕心头多年的情愫,我和参加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采风团的诗友们乘坐游船从饶河出发,在乌苏里江上逆流而上,去看珍宝岛。乌苏里江清澈透明,水流平缓,清若蓝天,静如处子,显得那么矜持。正值丰水年份,江面十分宽阔,感觉这不是一条江,而是一个湖,它虽没有长江黄河的雄浑气势,也没有波涛汹涌的大海壮观,但它却是那样的幽雅宁静。“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其实,这条江伴随那首优美豪放的赫哲族民歌已在我的心河里流淌了几十年。江面上翻飞着鸥鹭水鸟,两岸山峦起伏连绵,岸上和岛上都生长着次生林,蓊蓊郁郁,一枝枝白桦树犹如娉婷的少女,饱含着丝丝温柔,展露着阵阵娇羞,妩媚动人;一棵棵枫树被秋风点燃,燃烧得绚烂如火炬,艳丽若红云,清新洒脱;一株株松树绿得成熟,绿得庄重。山水相映,别是一派奇秀风光。

  一个多小时的航程不知不觉便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绿树掩映中的这座小岛,便是大名鼎鼎的珍宝岛。船到岛门前减慢了速度,船上的人像听到命令一样,停止喧哗,齐刷刷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或手机,对着岛门不停地拍照。不巧的是,此时我手中的相机电用光了,只好把这里的景观摄入眼底。只见方方正正的岛门上挂着国幑,国幑下面“中国珍宝岛”五个金黄大字赫然在目,两旁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大字,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挺立在岛门。岛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似乎是在宣告着主权。大门的左边是一座红顶白墙的三层小楼,它或许就是驻军的哨所吧。岛门前的水已漫过了台阶,岛上的树木多已浸泡在水中。

  我感觉今日的珍宝岛是那样的宁静祥和,昔日弥漫的消烟早已散尽,这个当年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小岛,如今树木郁郁葱葱,和别的岛屿没有区别,这里的一切都在被和平的时光重新塑造和打磨着。

  游船绕过珍宝岛,从主航道中国一侧顺流而下,此时人们又看到岛边立着一个写有“珍宝岛”三个字的标牌。渐渐地那标牌在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连同那个除有上述标志与别的小岛再无区别的珍宝岛,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天已擦黑,月光下的乌苏里江泛着金波。回返的船上,人们在热烈地谈论着珍宝岛及珍宝岛上发生的那场战争,而我却独自伏在船窗前向外眺望,只见江右岸只有空濛的山野的轮廓而不见人迹,江左岸上偶尔有灯光闪烁,江水恬静而舒缓,悠然地向前流去,我的思绪也仿佛穿行于连接宝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隧道……

  是的,再厚的冰也有消融的时候,历史早已进入了和平宽容大度的新时期,经过几十年的漫长对峙,2005年6月,中俄两国互换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2008年10月,中俄在黑瞎子岛正式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表明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全部划定,珍宝岛已不再属于争议岛屿。当然,那些老沙皇占领的中国领土和斯大林时期苏联占领的黑瞎子岛的另一半,将永久地不再属于我们了。据说,如今守岛官兵和俄军在边境线上巡逻相遇时,都互相微笑示意,每年还定期组织联合巡边,联合检查,两军官兵还相互到对方的连队哨所参观,定期组织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比赛和射击比武,互相交流。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平静的乌苏里江啊,但愿你永远平静!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当年珍宝岛之战的后方基地宝清县,凭吊位于县城东南部万金山山坡上的珍宝岛烈士陵园。陵园依山傍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5位战斗英雄和63位烈士,就安卧在陵园里庄严肃静的松柏林中。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纪念馆里,展出大量的烈士遗物、战时用品、书籍日记、请战书、决心书等实物,并以现代手法模拟制作珍宝岛战斗沙盘,体现战斗的伴景画、五英雄腊像、指战员冲锋陷阵群雕像等。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事实上,珍宝岛事件的政治意义本就大于军事意义。中国对珍宝岛边界冲突的反应,主要是向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公开显示中苏两国已经走到战争的边缘,这为后来中美联合抗衡苏联的对外战略调整做了充分的铺垫。正是因为中国赢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才为日后的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珍宝岛之战的意义,是它见证了我国屈辱的历史以及国人捍卫祖国尊严的英勇无私的奉献。

  珍宝岛不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观光地,它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现代战争遗址地,是一场震动世界而又改变了世界格局的战争纪念地。珍宝岛宛如一张历史名片,任岁月诉说它的慷慨和雄壮,任光阴刻录它的激昂和辉煌。

  作者:孙喜伦 曾用笔名涓潺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