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游记美文:楼观台随想
编者按:楼观台是我国道教的一个重要圣地,下面我们不妨跟随着《楼观台随想》这篇文章走进楼观台,去了解它的文化。
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天生就比较愚钝,反应迟缓,而且记忆力特差。
匆匆的楼观台一游,几乎就是完全没有走心般的走马观花一样看了一场热闹而已,如果非得要问我在这里都收获了些什么,我想除了心底那些说不出名堂、理不出头绪的画面,留下最来最清晰的影子就只有老子、财神和终南山了。
之所以记住了这三点,不是因为此行才收获到的记忆,而是因为他们早在我还是懵懵懂懂、刚省人事的年纪里,已植根于我的心底,他们应该就像我身体里的一根汗毛,一滴血液,某一部位的胎记,或许更像是记忆深处一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添辉的明珠,仿佛与生俱来,就是我生活里、思想里无法剔除、如影随形的一部分。
许是因为我学识过浅,见识太少,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三者竟然能够联系到一起,在我的认知里,他们本应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互无关联的。直到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因为有了楼观台,他们之间就有了千丝万缕扯不开、撇不清的关系。
说来惭愧,楼观台,对于我来说还很陌生,单凭这点就已经足以让我这个地道的陕西人无地自容,若不是《东方散文》,我真的还不知道周至县境内的终南山上还有一座楼观台,而楼观台竟会是当年老子传经布道的地方。深究自己孤陋寡闻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实在是真的真的太无知;二就是因为楼观台犯有每个陕西人的通病,过分的自信,不懂得标榜自己,推销自己,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了过去式。
未到楼观台之前,我一直努力的把自己的想象发挥到极致,我想象终南山的模样该是怎样的,想象终南山上,究竟都拥有了什么样的流水,什么样的树木、什么样的幽谷,什么样的飞禽走兽,什么样的花草虫鱼,什么样的风云雾雨……
究竟是什么样的万物,能吸引来千里之外的老子,这一中国哲学界的鼻祖在此驻足不走,同时又给了他无限广阔的智慧的启迪,最后还使得他与尹喜在阿福泉边结草,老牛坡上放牛,不老松下讲道德,楼观台前炼仙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洋洋洒洒五千言《道德经》,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千百年来,不仅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而且还影响到让世界各地其它所有国家,成了世界公认的道德规范之一。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其精华亮点就是“朴素辩证法”,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家一贯提倡凡事要尊从自然法则,主张治国应“无为而治”、做事当“顺其自然”,做人更应“清心寡欲”。
说到清心寡欲,我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隐士。“自古终南多隐士”,从小,我对终南山就有一种隐隐的神往的情素,因为终南山上有我牵挂并崇拜着的一众隐士。当年,美国的汉学家比尔.波特一部描写终南山隐士生活现状的《空谷幽兰》,更是让终南山的隐逸文化走向了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到终南山的魅力。
与一行人一到楼观台植物园,下车后举首抬眉,便已“悠然见南山。”但见奇峰苍润,翠烟黛雾,烟雾蒙蒙给人一种梦幻般如临仙境的感觉,真是太美太魅了,不愧是隐逸者的天堂啊!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泛指隐居不仕的能人,这些人往往学识渊博,拥有旷世奇才,但是他们却看透了红尘,厌倦了喧嚣,他们不惧生活的寡淡和艰辛,甘愿忍受孤独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种种不便,栖居于山水,在大自然中,来寻求人性纯真的回归。从古至今,终南山一直都不乏隐士的存在,比如,大名鼎鼎的汉军事家张良,魏晋时的陶渊明,唐朝的王维,现代的任法融道长等。
隐士是最值得人们崇拜的,他们崇尚自然,向往自由,有着常人无法超越的毅力和境界,他们“江海寄余生,林深人不知。”他们“独坐幽篁里,把酒话桑麻。”他们像是漫漫旷漠里一悸脉动,让你在绝望时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他们茫茫荒野里的一抹绿意,让你在无从中看到希望。他们处境艰难,但是他们却很快乐,他们倔强的坚持着,因为他们得到了解脱。
我相信生活中的我们都曾经和我一样,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份难了的让自己疼痛的隐士情结,之所以疼痛,是因为我们都有太多太多的难断、难舍和难离。
楼观台给我最大的意外就是财神爷,那个秦腔戏曲《黑虎坐台》里痛哭三宵的赵公明,他竟然还是我的陕西乡党,我不由暗自得意,仙班里掌握财政大权的竟是我们陕西人?年年请财神,天天念财神,竟不知财神还是我们陕西人,说出来也真个是好笑啊!唉,就是不知道他老人家买不买这个账,认不认咱这个乡党,然后走个后门,让咱也发个小财呢?
财神庙,是我在楼观台看到的最热闹的地方最豪华的地方,庙堂里面富丽堂皇,财神爷气宇轩昂,看一眼便知道对此神必须敬仰加讨好,得罪不起,于是人们大多都是一进庙门便纳头就拜。庙外鼓乐喧天、笙歌曼舞中,在场所有的人都神色庄重准备迎接财神。我不由有些感叹,人性总是矛盾的,刚刚还在赞美老子的清心寡欲,向往隐士的超然世外,转眼之间,却都又统统向着金钱匐地膜拜了。我记得上一届征文活动中,写财神的文章最多,这又能证明些什么呢?这其实就是一种暗示,暗示着钱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不过是用间接的方式在表明自己对钱的渴望。
财是什么?财就是诱惑,就是万恶之源,所以,我们的财神爷时时都在铮铮有声的告诫大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还是有许多人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不择手段。有了财,世间便乱像百出,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财能给人换来权利,财更能确保你一世安稳。所以,芸芸众生,十之八九都爱财,剩下那一个不爱财的其实是活明白了一个道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难怪有人质疑,这世间真的有隐士存在吗?
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隐逸文化推向了极致,可是他却总是反反复复,几隐几出;王维用他的诗作,把个终南山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可他却选择了半官半隐。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即便是想做到真真正正的隐退,必须要有足够的金钱的支持。这样的事例用我们平常人的思维是最容易理解清楚的,人是在矛盾中生活的,所以许多事情我们不必过于纠结。
最令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财神竟然能和主张清净无为的老子、隐士在同一个地方居住,结为毗邻。这样的安排,也许就是冥冥之中,上苍对后两者意志和决心的另一种考验吧!
在拜别终南山之时,我心中一直在默默祈祷:“财神爷呀,求您让我发点小财吧,好让我能在余生里,来到终南山,作一个以你为临的隐士,那时我定能天天背诵《道德经》给您听的!”果真如此,该有多好!
作者|王巧样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